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模板(5篇)

最新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模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6 20:43:48
最新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模板(5篇)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篇一

(一)改造思想、提升政治素养有差距。学习第一的观念树得不牢,虽然也有坐下来学习的迫切愿望,但总觉得具体事务性工作多,占用了时间、分散了精力,有时就存在自我谅解、强调客观的现象,平时自觉抽时间、挤时间学习不够。学用结合不够紧密,对学习成果怎样进入思想、进入工作,思考研究得比较肤浅,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看问题的政治素养、抓工作的具体能力。

(二)强化担当、履行使命责任有差距。忧患意识和使命责任感不够强,表现在工作中站位不高、办法不多,表现在作风上就是缺乏一以贯之的狠劲韧劲,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工作主动性。主观上是思想趋于保守、观念落后、求稳怕乱,缺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由此带来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缺乏应有的深度和有力的办法。有时由于体制、制度等原因想干事却难成事,不想管却一堆事,确实磨掉了不少的心气,导致有时想主动抓点工作,但一想到困难重重,就偃旗息鼓、虎头蛇尾。

(三)牢记宗旨、改进工作作风有差距。重上轻下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克服,存在着重研究部署、轻检查督导的现象,个别工作在末端落实不好;统筹谋划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还有顾此失彼、工作忙乱的现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够牢固,虽然能够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重在解决制约工作的瓶颈短板上下功夫,但调研中还是走在面上的多,与一线工作人员接触少,与普通群众交流互动少,对基层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掌握不够深入细致,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四)严守规矩、强化自我约束还有差距。总感到自己经过党组织多年的培养教育,对党有深厚的感情,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比较强,但认真反思起来,对于一些执行规定的所谓小节问题,还没有完全从党性的高度来认识,缺乏追根究底、“小题大作,抓住不放”的韧劲,反映出自己距离一名合格党员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不断加强思想改造。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紧跟习总书记思想步伐,学习最新的理论观点和论述,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理论素养,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不断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跟党走、听党话,同时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持党性原则坚定立场,用于同违规违纪现象作斗争,时刻保持党员党性意识,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不断强化党性锤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强烈的进取精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单位的建设发展中去,不因家庭的事情而分心走神,即便是家中有困难,也要坚决克服或者依靠组织解决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去多干并干好工作。而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不去给自己找借口,充分体现出一名党员的境界。

(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始终对工作满腔热情,坚持一丝不苟地把本职工作干好,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不“挑肥捡瘦”,不发牢骚,积极主动干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始终对群众满腔热情,坚持到群众之中,与群众亲,与群众近;坚持问政于群、问需于群、问计于群,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自身的根本职责,真心实意帮助办实事、解难题。(四)不断纯洁道德修养。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从点滴养成做起,严谨自己的作风,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做到“凡是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去做,允许做的事也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来办”,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坚决听招呼、守纪律,始终保持为党尽责的良好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党分忧、为组织添彩。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我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了解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极为迫切。

一、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生普遍认为,学校是业务单位,主要工作是抓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中、高中,只要升学率上去了,其它都好说。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非思政课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教育,极少数教师言论自由随意,错误思想观点仍有传播的空间。

2、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初、高中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承担。思想政治课作为中、高考的科目之一,受升学压力影响,实际定位在知识教育上,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被弱化。

3、教育合力不足。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一方面当前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因素对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从而软化了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和政教处等部门的人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匹夫有责。

二、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管好守住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感、敏锐性,增强看齐意识和自律意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言行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觉摒弃社会陋习,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高尚道德和优秀人格等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弘扬时代主旋律。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绝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错误观点和言论。坚持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尤其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同时,探索建立教师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惩戒机制,对于极少数利用“三尺讲台”传播错误思想并造成影响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暂停职务、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教师资格等处罚。

2、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开辟“自主、实践、体验”的德育活动新途径,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使学生外在无痕迹、心灵有烙印,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目的。一是认真落实上级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二是广泛开展班团队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讲座、报告、劳动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判断,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扫英烈、红色之旅等活动,通过英烈、先驱、模范的革命英雄事迹,从小培养学生为党尽忠、为国捐躯、为民奉献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构建全方位意识形态教育格局。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社会责任和家庭教育。一是建立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机制,每学期会商研判学生及家长动态、行为变化。二是建立县教育体育局与宣传、公安、民宗、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联动机制,每学期召开1至2次碰头会,沟通情况。三是建立假期家校联系制度,做到学校放假育人不停,并积极与村(社区)对接,开展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加强学生假期教育管理。四是强化村(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充分使用好村文化室、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规范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篇三

近日,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当其时。广大党员要主动翻开“党史书”,用心上好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德行修养、知行合一四门“功课”,为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做足准备。

学史明理,上好政治理论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路走来,正是一直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才使得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才能够获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成就,才让初心使命熠熠生辉。学好党史,要上好政治理论课,读好有字之书,深入学习思想理论知识,不断用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把学习党史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做到学而不厌、常学常新。要立足党情社情,读好无字之书,既读史实,又品精神,既看现象,更究本质,不断夯实政治理论基本功。

那些看似不可能,中国共产党人都能将其变成可能。究其原因,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使然。要更加紧密地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史为鉴,从中鉴古今、知兴替,从中明方向、强自信,从正反两方面汲取经验教训,取其精华、指引工作,真正形成经验之“盾”,为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学史崇德,上好德行修养课。百年风雨中,有着数不胜数的优秀共产党员、光辉战士,他们同人民共同推动历史的车轮,带动党和国家砥砺前行,他们是历史银河中璀璨的星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曾经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还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都彰显着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大公无私、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在党史学习中,我们应常怀敬重之心,向历史学、向革命先辈学,学习红色精神,赓续精神血脉,真正把初心融入血液中,高标准、严要求,在提升德行修养中继续前行。

学史力行,上好知行合一课。百年党史教会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正因如此,若想学好党史,就一定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从党史中学习好的经验方法,学习历史逻辑、科学方法,坚持实事求是。针对眼前遇到的问题困惑,认真对照历史,从中找答案、寻方法,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前预判、超前布置,做好充分准备。从以前的教训中汲取经验,争取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落实为实际行动,借鉴经验但不局限于经验,敢抓敢干、真抓真干,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工作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进、贡献力量!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篇四

按照中心党群工作部近期将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安排要求,本人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会前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指定的4本学习材料,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梳理查摆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党性分析,明确了整改措施。现检视剖析如下。

按照中心党群工作部要求,及时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感觉很受振奋、很受鼓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第一次鲜明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总书记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32个字概括伟大建党精神。这32个字,凝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使命责任的担当、牺牲奋斗的精神、为国为民的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重要文献,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入心入脑,形成指导项目部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情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认真参加集中学习研讨和个人自学,先后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简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3本书籍学习,正在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的学习。通过学习,深刻感受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能够很好的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有助于我们真正了解过去、正确认识现在、科学把握未来,真正做到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没有把理论学习看做第一要务,存在“重业务、轻学习,以干代学”的思想倾向,过于强调实际工作的重要性,忽略了用经典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思想引领行动方向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做到用党史经验和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学习上还存在“懒”的思想,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缺乏把学习当责任、提境界的自觉。二是弘扬优良传统还有差距。对一些老革命的优良传统学习不够,思想偶尔有老传统过时、新思想更适用的想法,没能做到新老结合、融会贯通。三是党性锤炼还不够到位。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工作作风上有时比较散漫、松懈、不够严谨;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工作的标准要求不够高,满足于领导叫干啥就干啥,积极主动性不够强,没有把自己的工作与党性标准紧密联系起来,缺乏年轻人那种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工作热情。

对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存在些许不足。一是工作担当尽职不够。工作中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求稳怕乱,总怕干错事,总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缺乏冲劲、闯劲、韧劲。二是艰苦奋斗意识有待加强。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按党章规定办事上做的不够好,有时追求高质量生活,艰苦奋斗带头作用发挥不好。三是帮带作用发挥不好。习惯用老经验、老方法解决问题,对如何学习借鉴他人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研究不够,没有沉下心来深入研究新方式、新方法。

五、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动学习有所欠缺。虽然能够按时参加集中学习和定期进行自主学习,但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只停留在看过、读过这个层面,造成对党的理论观点和政策规定领会不深、不透,不能很好的用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到工作实际中来。

(二)党性修养有所放松。虽然明白党性修养是永久的事情,但缺乏争先创优的劲头和开拓进取的勇气,只是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有时降低了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三)自我要求有所松懈。自认为受党教育多年,思想素质较高,渐渐放松了自我要求,淡化了自己的政治身份和政治责任,不能经常用党员标准来对照自己,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精神之“钙”不足。

六、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一)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把理论学习当作硬指标,积极参加集体学习、活动,制定符合自身理论知识水平、有助于完善自身理论知识框架的个人学习计划,系统开展学习。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二)改进工作作风。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实效为根本,坚持身体力行、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力求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提高工作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工作落实质效。

(三)严格自我要求。严格按照《党章》要求,时刻反省自己,全面查找理想、信念、作风方面差距;带头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和作风建设相关规定,增强自律意识,争做遵章守纪的表率,切实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风景名胜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篇五

(一)基层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执法不畅”。一些行政法规不明确,不具体,管理权限不清晰,一些部门职能划分不科学,造成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冲突。专门的普法宣传部门对政府其他部门职能或其他部门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在各自组织的普法活动或者执法行为中,会因为缺乏了解和必要的沟通,造成法律知识的长短脚也容易导致执法不畅。

2.执法人员责任感不强,导致“执法不严”。行政执法队伍中,存在“乱作为”和“不作为”两种现象。一部分“过于胆大”的机关工作人员为一己私利铤而走险,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违规违法,办“关系案、人情案”。另一部分“过于胆小”的执法人员缺少担当,产生逃避心理和畏难情绪,不敢严格执法,不愿主动执法,行政不作为。

3.执法过程规范性不够,导致“执法不准”。一是制度不够完善,对执法过程的细节规定不具体,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对考核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有的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满足于自己的经验做法,不重视对执法规范和制度的学习,对新的规章制度不学习、不了解、不掌握,导致执法过程合理却不合法。

1.证据意识不足,法律信仰不够,导致“不信法”。一方面,公民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往往忽视对证据的保留,很多纠纷都由于证据的缺失而无法顺利解决。例如用人单位仍较少主动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买卖行为中行为人也没有索要票据的意识等。另一方面,公民亲历执法全过程较少。在法律的执行监督方面,绝大部分人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人们偏向盲目相信电视媒体、网络新闻,反而对于司法、执法部门不信任。

2.对法律知识的认知较片面和浅显,导致“不懂法”。其一,学法内容片面化。调查中发现,人们对涉及日常生活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法》等比较熟悉,而对与自身基本权利相关的《宪法》等不了解;同样,工作人员在进行宣传时,也侧重对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而全民普法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其二,对法律知识浅尝辄止。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公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甚至不少群众将全国法制宣传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混淆。

3.“知”“行”脱节,法律流于形式,导致“不用法”。目前人们能做到知法、守法,也笼统地知道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对具体的权益以及如何运用法律却知之胜少。在城市管理中,仍然存在游贩与城管捉迷藏的现象,也存在占道经营,看到城管来了就赶紧收掉的问题,在利益面前,真正从认识到行为上严格守法,在经营户中还比较少见。

二、产生的原因

(一)宣传内容泛化,针对性不足。法制宣传中还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公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甚至有的单位根本没有往深层次去思考本单位究竟应该宣传什么法律,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往往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做样子,喊喊号子。扎扎实实搞形式,认认真真做样子。

(二)执法力度不够,法律权威不足。一是部分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甚至存在不同制度的内容发生冲突的现象。二是各类执法部门之间缺少协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三是执法人员人数较少,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素养。

(三)法律信仰缺失,守法意识不足。当今社会,不管是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群众,法律至上的意识还不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映还是寻找自己的关系网,依靠私力解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政的自觉性还不够强,用权办事打“擦边球”的传统思维仍然没有转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分层级进行普法。1.宣传主体要立体。建立纵向从中央到省市,省市至区县,区县至镇街,镇街至村居及横向由各个涉事部门的法制宣传机构,再引入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个人等多种主体,形成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模式。2.普法内容要纵深。普法内容既要突出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法,也要兼顾其他基本法。法治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上,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理解各种法律法规的本意和精神实质,特别是要让老百姓有证据意识,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后的补救办法,从而维护其合法权益。3.宣传方式要创新。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现行的法治宣传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动策划实施,公民被动接受的模式,方法单一,流于形式,鲜活度不够,不易为广大公民群众理解和接受,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改进和创新本区普法的方式方法,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采取领导时时讲法、干部群众示法、法官以案说法、设立法律常态咨询点、法治微讲堂、法治夜校、巡回调解室、律师讲法以及法治文艺专场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形式,使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识。例如,2011年8月,九龙坡法院白市驿法庭深入石板镇天池村办公室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告胡某诉被告王某赡养纠纷一案,石板镇各村(居)书记、主任、综治专干10余名和近百名群众顶着烈日旁听了此案。审判法官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当庭宣判,原被告双方均当庭表示不上诉。在审理案件的同时作了大范围的法制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led、微信微博等新煤体的作用。在网络、广播站建立活动平台,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答疑解惑,出谋划策。让群众在遇到事情时知道向何处寻求帮助。当前,微博已成为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公开制度、推进司法民主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微博已成为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公开制度、推进司法民主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2014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了“带着微博去执行”活动。通过微博真实记录执行工作的过程,公开各种执行措施,和网友一起体会执行法官的困难与艰辛。人民法院报将与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联动,中国法院网同时开辟专栏进行图文和视频报道。4.宣传对象分层级。一是根据年龄区分。要结合各个年龄阶层的特征进行宣传。对25岁以下的群体注重学校的法制教育;25-40岁年龄段公民,应该侧重对法条的深入解读,调动他们对法律的思考积极性;40岁以上的的公民,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经历,遇到的法制问题相对较多,但是习惯用情、理代替法律处理问题,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根据职业区分。例如,行政执法人员应着着重学习依法行政,用法律来指导工作;外出务工人员应熟悉《劳动法》及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

(二)上下联动,多头协作,保证法律落到实处。首先要保证制度的完整性。一要保证系统性。各部门在制定各自领域的法规制度时,必须清楚地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部门已生效的法律法规,防止想到之间矛盾,出现同一案由阴阳判决的现象,保证法律制度的整体性。二要保证连贯性。慎重出台、修改制度,杜绝朝令夕改、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现象,提升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严格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保障新出台制度的合法性与连续性。其次要保证法律的实效性。法治实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良法,二是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因此,要将法律落到实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最后要保证部门的协调性。一要加强配合。上下级部门、同级各部门之间要协作、联动,在各自的领域里落实法律。例如市政监察大队要对游摊进行综合整治,公安部门要监督群众对交通法规的遵守等,涉及到自身的职责时,要主动配合,确保事情得以完满的解决。二要加强整合。可借鉴浙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的做法,整合全区相关执法机构和职责,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同级政府工作部门,依法独立行使有关行政执法职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壮大法律工作者队伍,提高法律素养。一是以法律人才为主体,体现专业性。积极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力量,根据不同的工作领域,吸收各界的优秀法律人才,组建不同的法律队伍,建立法律人才资源库,让群众在知法的同时,还知道如何用法。二是以基层干部为补充,凸显广泛性。普法的薄弱区域仍在经济欠发达、信息较闭塞的乡村,因此对基层干部的法治教育尤为重要,要发挥基层组织推进全民守法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工作机制。镇街、村社干部直接同群众打交道,他们能否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公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公民对法律功能和价值的评判。他们与老百姓联系也最紧密,他们的法律知识更重要,有计划地对这些干部进行系统的民主法治教育,以保证民主法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让法律走向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里,记在老百姓心里。

(四)引导全民参与,增强法治信仰。一是要对媒体人进行法律武装。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要不断增强网络媒体平台的法治观念,引导他们在筛选信息时,注重合法性,尽量避免网络暴民的出现。二是司法、执法要进一步公开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司法调解、听证、涉诉信访等法律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行政,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度,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的社会氛围。广开群众接触执法信息的途径,充分发挥群众在法律监督中的作用,加强党政机关的领导和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到执法公正,执法高效,拉近公民与法律的距离。只有让群众真切地领会到法律在身边,真正的在发挥作用,公正地在维护他们的权益,才能让大家信仰法律,从而守法、用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