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燕赵文化精髓 燕赵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模板5篇)

2023年燕赵文化精髓 燕赵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模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05 23:38:35
2023年燕赵文化精髓 燕赵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模板5篇)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燕赵文化精髓篇一

;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探索,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到“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都是党在继承文化建设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作为同时拥有皮影、木偶两个剧团的专业文艺院团,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要以保护、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己任。本文将从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强三个角度,来分析专业文艺院团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自立 文化自强 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种对民族、国家自身文化理念的认同和发展的信心。具体来说,它是指国家、民族或政党,在清晰地认识自身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自己文化价值和理念的认同和传承,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蓬勃发展的坚定信念。在这里可以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是文化自信可以表现为对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主动追求,二是文化自信可以表现为大力弘扬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作为省级专业文艺院团,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皮影戏”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杖头木偶戏”。艺术家们在继承优秀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对湖南木偶皮影进行了大量改革和创新,使古老的木偶皮影艺术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赢得了国内外普遍的赞誉。皮影戏被法国《费加罗报》赞为“比金子还要贵重的皮影戏”,木偶戏在澳大利亚国际木偶节上被誉为“特殊的表演艺术和技巧,尚未有能与之媲美”,笔者下面从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强三个方面,来阐释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如何建立的。

一、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以及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明白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方向,不带有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但同时也不主张‘西化’或‘全面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更加深入,新时期也给文化人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必须对自身文化做到自知之明、对传统文化做到批判继承、对外来文化做到博采众长、对未来文化做到积极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湖湘木偶皮影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其目前的发展现状。

(一)湖湘木偶皮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湖湘木偶皮影戏是中国傀儡戏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长时间湖湘文化的熏陶、融合与发展,在制作、操纵、声腔、题材内容等方面独具一格,成为傀儡戏中的一枝奇葩。它以丰富的题材内容、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美的艺术造型蜚声海内外。湖湘木偶皮影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古老湘楚文化的传承,它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郁,集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为一体。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前身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自1956年成立以來,就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木偶皮影艺术的排头兵,是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湖南皮影戏”和“湖南杖头木偶戏”这两项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单位,2011年包含“湖南皮影戏”在内的中国皮影戏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田汉先生曾说:“影子戏是我接触戏剧的起点”。湖南皮影戏以操纵稳健准确、表演细腻传神、造型精美生动、神态栩栩如生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动物童话剧和寓言剧,在皮影界独树一帜,更蜚声国内外,部分优秀剧目为国内外许多艺术团体所移植。而湖南杖头木偶戏在长期的继承与发展、创新和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它特别注重木偶操纵表演技巧,擅于刻画木偶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绪。

(二)湖湘木偶皮影艺术的发展与现状

建国初期,湖南省木偶皮影剧院进京演出,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大力扶持。但是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电视网络的普及,传统戏剧已很难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由于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众多的木偶皮影流派、戏班、剧目均已消失。其主要活动空间逐渐缩小,过去那种一个戏班或者几个戏班,在婚丧寿庆等活动中,连续演唱几天几夜甚至十几个日夜的场面不复再现,在广大乡村中的展示平台也日益减少。木偶皮影从上世纪80年代已开始滑坡,目前处于濒危状况。据《湖湘木偶皮影》一书中分析湖湘木偶皮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传入老迈、后继乏人;2、市场丧失: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喜爱木偶皮影戏的人群锐减,演出市场不断萎缩,生存空间变小;3、戏担残破:艺人演出收入甚微,无力再进行服装、道具及相关器具的投入。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只有对自身文化做到“自知之明”,湖南木偶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剧目丰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它的发展和现状却不容忽视,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想看待,深入了解它的优劣势,才能找到大力弘扬和传承的路子,才谈得上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立是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

《礼记·儒行》有云:“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唯有自立,才能赢得尊严和权力,心中才有底气,才能谈自信。自立从字面意义上说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有所成就,而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真正欣赏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德与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品决定艺品,立艺先要立德。“德”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境界、职业操守,是安身立命之根;“艺”是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才华、艺术水准,是成就事业之本。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

(一)努力提升艺术水平,提高艺术水准

首先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文艺创作正确方向,打造精品剧目。剧目生产是一个专业剧团的重中之中,剧目内容必须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近年来倾力打造了《人狼同舞》《留守大山的孩子》等一批优秀的紧扣时代主题的剧目。其中大型木偶剧《留守大山的孩子》就是一部反映大山里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面对困境而自强不息的现实主义题材剧目。该剧在立意和剧情构筑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将“留守”升华成一个蕴含正能量的词句:留住一脉相承的传统美德,守护自然生态的美丽家园。从“自强、自立、自信、自爱”的角度,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从而改变留守的困境,让正能量悄然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在2015年8月在扬州举行的“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中,《留守大山的孩子》从24台剧(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最高奖项“最佳剧目奖”,同时还获得“作曲奖”、“个人表演奖”、“舞台美术设计奖”、“造型设计制作奖”等多个单项奖。同年荣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特别奖”,2017年入选湖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第二届亚太国际木偶节“最佳剧目奖”“优秀表演奖”“舞美灯光设计奖”。

再者要提高演出质量,努力培养演员的专业素质,把常规训练系统化。剧团的生存在于演出,演出的质量决定了演出市场的大小,而演员的基本业务素质又决定了演出质量。我中心开展了演员基本功训练考核工作,在剧团上下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的业务比拼热潮,有效地提升了全团演职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聘请艺术专家李桂香、谭奇书老师来团进行业务辅导。中心采取“以戏带人”“以戏代培”的方式,充分抓住聘请专家这一契机,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从业技艺;多次组织全团演职人员赴扬州、泉州、成都、南充等地进行优秀剧目观摩学习,让大家一睹优秀院团演员的艺术表演风采和他们扎实严谨的舞台作风。

(二)努力培养职业道德,提升精神境界

坚定文艺服务的信念,保护和传承湖湘木偶皮影艺术。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却把欢乐带给了千家万户,我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在台前幕后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在传承中心,每天都能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就算是节假日,只要有演出任务,艺术家们都是第一时间赶到演出地点。每完成一次演出任务,传承中心的兄弟姐们都更加努力和团结,因为大家心中始终有一个坚不可摧的信念一传承文化需要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不能迷失价值方向,文艺不能远离人民生活。作为一名传承文化保护工作者,我们应当引领时代风气,把党和政府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一一木偶皮影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国语·周语》有云“其德足以昭其馨香”。文艺工作者担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要始终坚持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技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一名有志气的文艺工作者,要敢于把德艺双馨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甘于寂寞,奋力耕耘,才能有自信地说自己是既有崇高精神内涵又有高超艺术才华、拿得出传世精品力作、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名家大师。

三、文化自强是文化自信的最终目标

“所谓文化自强,就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自我努力,积极向上,不断凝练核心价值观,增强自身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过程。在我国,文化自强表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中华‘强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共同理想,这是中华文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在世界文化中找到自身定位、赢得诚恳尊重的基本点。”文化自强有利于中华民族形成和谐的民族文化氛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只有实现了文化自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才会更足。作为以发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的专业文艺院团,我们应该从传承和创新以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实现文化自强。

(一)在繼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湖南皮影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戏剧与电影艺术中的手段,对剧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包括剧本的创作、人物造型、音乐创作以及道具制作和操作表演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潜心研究和大胆创新。特别是在剧本创作和选题上,摆脱了过去皮影戏只能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魔鬼怪之类的题材,创作了一大批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以及寓言、童话、课本类的题材,如《梁红玉》《运动健儿》《龟与鹤》《人狼同舞》《金色的鱼钩》等多部作品。在舞美造型上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保持传统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吸取了国画、剪纸、木刻、动漫等美术手法,运用于湖南传统的牛皮雕刻之中,以简洁明快的雕刻风格,使人物造型、布景体现、皮影雕刻与装置等形成以适应观赏和演出效果融于一体的皮影艺术风格。

长期以来,湖南杖头木偶戏的艺术创新和探索是与皮影戏并驾齐驱的。其中,木偶造型和制作的革新均有较大的突破,使操纵表演艺术更为丰富;富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音乐、布景、灯光、音响和特技的运用,更使杖头木偶风采独具。另外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艺术家们还根据多年的舞台实践写成了多本专著,从理论上将湖南乃至中国木偶戏提升到新的档次,同时也在技巧向全国同行传授了宝贵的经验。

(二)进一步推进湖湘木偶皮影艺术走出去,扩大影响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湖南皮影团和木偶团多次代表国家出访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今年春节期间湖南皮影团前往法国参加旺多姆木偶艺术节。在旺多姆大剧院为法国当地民众带来了一场皮影盛宴,依次展演了《火焰山》《梁红玉》《龟与鹤》《雀之灵》等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经典剧目。5月底,湖南木偶团访问摩尔多瓦出席第九届国际木偶剧艺术节,并在当地木偶剧院举办庆祝中摩建交25周年专场演出。驻摩尔多瓦使馆临时代办郭学立、摩尔多瓦文化部国务秘书基斯托尔、驻摩尔多瓦使节及当地各界友好人士600余人出席。艺术家们表演了《月光仙子》《小放牛》《农乐舞》等风格各异的6个节目。观众对湖南木偶戏表现出浓厚兴趣,演出现场连两侧通道和后排台阶都坐满了不同年龄的观众,全程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中心还与法国甜蜜忆古乐团联合制作完成皮影音乐剧《熊猫成长记》,第一次将中国传统皮影艺术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这两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起来,是中法优秀传统艺术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它通过创造性的继承和有继承性的创造对未来艺术作品的创作模式做了一次有积极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对传统文化的普遍内涵进行全新的诠释和改造,这也符合我们国家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要求。目前已完成了全国巡演,下半年将前往法国等地进行全球巡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样能够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打开一扇了解湖湘文化的窗口,搭建一座友谊的桥梁,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充分整合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散发出新的时代魅力;能够为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大繁荣贡献一份力量。只有不断深化改革,走创新之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才能实现文化自强,这也是文化自信的终极目标。

结语

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思想基础,通过文化自立这条必经之路,最终以实现文化自强为终极目标。有着60多年历史的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以“湖南皮影戏”和“湖南杖头木偶戏”这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中心,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劣势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谋求保护和传承的新路子,并在国际交往中提升了品牌形象,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了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蒋晗玉)

相关热词搜索:;

燕赵文化精髓篇二

;

【摘 要】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国人内心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心理归依,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丰厚滋养。如何用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色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笔者尝试着从文艺创作的“四体”:主体、客体、受体、载体四个方面入手,即:创作者、客观世界、受众、作品四个方面,就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消化吸收、收集整理、传承弘扬、艺术展示展开表述:用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首先要让传统文化滋养创作者;其次,要在反映客体世界中艺术呈现传统文化;第三,展示传统文化的作品要入情入理,抓住观众,易于乐于被受众所接受;第四,要在最终的作品呈现上要去粗存精,彰显传统文化之精髓。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艺

历经5000多年悠久历史,中华儿女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深深植根于国人内心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心理归依,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丰厚滋养。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用传统文化滋养文艺创作,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色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意见》的出台,体现出国家对艺术生产的重视,也为新时期群众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基层群文工作者,如何因时而动、奋发有为?笔者以为当从文艺创作的“四体”:主体、客体、受体、载体四个方面入手,积极做好传统文化的消化吸收、收集整理、传承弘扬、艺术展示等工作。

一、广文博览,让“主体”满腹经纶

人,是文艺创作的主体。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他必须根植传统文化的深土厚壤,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精髓,才能逐渐生长、绽放那传承传统文化芳华的叶脉和馨香。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四大发明、四书五经,恢弘博大、气象万千。传统的古文、古诗、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等浩如烟海,已深深融入了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每一个从事文艺创作的人,要想能够创作出有思想高度、有文化深度、有影响力度的作品,必须要经过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等等,无不激励着我们只有通过勤奋而又广泛的阅读,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从而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在日常文化实践中,为了用文化充实提高作者的思想水平,我们一方面采取“请进来”方式,通过“三水书苑”“百姓讲堂”给大家系统讲解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采取“送出去”手段把创作人员送到高等专业院校进修培训,主动和被动相结合,教学和自学齐进行,不断地推动创作主体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消化,从而逐渐提炼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传统文化之精髓推广传授、大力践行。

二、兼收并蓄,让“客体”血肉丰满

优秀的中华文明和鲜活的大千世界是文艺创作的客体,如何在纷繁復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和寻找美学素材,怎样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文艺创作的实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从生活中去感受,从传统中去挖掘。对于创作者而言,每个人的艺术感悟不同,创作激情相异,这需要我们将艺术视野聚光到传统文化。因此,一方面,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另一方面,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广大的基层文艺工作者只有兼收并蓄,去伪存真,弘扬正能量,高扬主旋律,用鲜活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才能客观而又艺术地呈现我们所处的时代,才能真实而又生动地描绘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艺术形象血肉丰满,让艺术描述真实可信。

三、情理交融,让“受体”同频共振

读者和观众是文艺创作的“受体”,只有情理交融、张弛有道的优秀的作品才能赢得市场、打动人心。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在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生活,深入群众,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的体验真正变成自己内心的感受,才能创作出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文艺创作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续打磨和不断提高。在掌握受众心理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弘扬和睦邻里、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在日常的文艺创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性地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创作作品,这时我们既要大力宣传新人新事新风貌,也要讲究宣传的艺术,既要有道理说服力,也要有艺术感染力。否则,在当今网络普及、各种思想流派纷呈的时代,受众是不吃你的那一套的,很可能会劳而无功,事倍功半。例如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我们没有简单程式化、图表化解说宣传内容,而是迎合观众审美需求,巧妙借用如今群众喜闻乐见的城市民谣、摇滚说唱、音乐剧等形式开展舞台作品的创作表演,情理交融润物无声,达到了理想的宣传功效,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同。

四、去粗存精,让“载体”流光溢彩

作品是文艺创作的“载体”,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尽力做好去粗存精、古为今用的文章,才能让作品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考验。“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死搬硬套、僵化教条,要坚持活学活用、古为今用。它需要我们每个人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跟现今时代的节奏合拍,而绝不能信手拈来、不加思索,要学会去粗存精、取舍相宜。古为今用,当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例如,在庆祝泰州市建市二十周年文艺大创作活动中,我们结合“中国好人”——姜堰诚信老人李开城的真实事例,创作了小淮剧《父还子债》既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一炮走红,演出数十场,影响千万家。虽然在形式上免不了传统说教的痕迹,但是在舞台艺术呈现上和艺术审美的眼光里,我们都做了较好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实在在的努力,取得了理想的演出效果。

群众文艺的繁荣离不开群众文艺创作,群众文艺创作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所以,文艺工作者包括我们所有的基层文艺爱好者,都要不断提炼传统文化之精髓,滋养文艺创作之“四体”,在高歌猛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高飘扬的鲜艳旗帜,用优秀的群众文艺焕发和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燕赵文化精髓篇三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那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书法。

一笔接着一笔,一点压着一点,书法的每一笔都是这样刚劲,这样潇洒,这样端庄。在写书法时,毛笔的笔尖下仿佛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笔锋随意一挥,或随意一划,或轻轻一点,一张书法作品便完美无瑕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众多的书法作品中,我特别喜欢王羲之的行书。他的行书,每次我看到了都会浮想联篇。王羲之的每一笔,都龙飞凤舞、笔走龙蛇。他的《兰庭集序》更是闻名中外。在这幅作品中,王先生运用他那入木三分的笔锋,勾画出了一幅又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

此外,我最喜欢的还是欧阳询的楷书,我最喜欢写的也是欧体字。欧阳询有一本书,上面有他写过的所有字和作品。他刚劲端庄的方块字从古至今一直令我们称赞不已。欧阳询写别人的作品也是可以写出一篇截然不同的风格。欧阳询写的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笔画粗,字形大。很多人认为欧体字好看,就是因为它有力。而更多的人认为欧体字很难,是因为它太大了。但欧体字是最能体现出中国人楷书的精髓的了——严谨工整,气势奔放。在欧体字面前,所有的楷书都显得很无力。

刚劲端庄的书法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幻想与回味,每一笔、每一划都叫人赞叹不已。书法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一颗璀璨耀眼明珠呀!

燕赵文化精髓篇四

这搞笑的一幕或许触动了妈妈,第二天,一本崭新的《论语》出现在我的桌前。

于是,我也开始像一只贪吃的小虫,吸吮、品味起《论语》这片绿叶上的露珠。

当代小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遨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云海中,让中华民族的经典、精髓永远传承发扬!

燕赵文化精髓篇五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儒、佛、道三家在相互斗争、相互融合中推动着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而无论历史上或当代的中国设计作品,无不受其影响;下面就看下详细的内容吧。

孔孟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首先,儒家重视“天人之和”的哲学理念所提供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成为中国设计师所恪守的设计哲学,并构成了中国传统设计最基本的哲学内涵。一些品牌的房地产室内设计,就十分注重模山范水、象天法地,运用人力巧夺天工,再造自然之美,又尽量不露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如自然”的天人相亲、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其次,儒家这种中庸的.思想,在装饰文化中也得到了应用。

比如家居,不做任何装修,会显得简陋、落后而无生气,雕琢过分又显得俗腻。恰到好处的装修则爽心悦目,既能鼓舞精神,利于身心,又能端正心态,克制欲望,不做过分地奢求,使景情相生,物界上升为精神境界。

老子认为,美在道,而道之本性在自然,即自然而然,所谓“道法自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的“道”呈虚空无名之状,不是逻辑、理性、语言可传达的,它超出人的各种感觉和语言世界之外,它所借重的不是语言,而是通过超语言的意象符号系统来实现,所以具有抽象性和超验性。

而道家文化应用在室内设计上,主要是丰富了中国建筑室内的空间内涵。在空间中创造出许多虚实的围合,如彼此交错、穿插、共享,如建筑的门窗,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室内空间之间的隔断,将一个房间的装饰引入到另一个房间,彼此借景,强化空间流动感,增加开阔感。道家的传统文化应用在室内设计的另一风格是高雅,营诗情,造文气。

这种意境空间的营造过程关键在于能引入虚静,引入祥和的心境。通过传统的用色手法、质朴古雅的材质及传统的装饰视觉符号等,引人入情入境入性,品味开阔、简淡、谦和、宁静、疏朗。

禅宗是由于佛教文化东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