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 >> 正文  2018年赣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复试科目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地理学院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经济地理学》 考试大纲
《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重
点测试考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一
般规律有系统的认识,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
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内容: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 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要求:
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4. 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内容: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及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区位、交通、民族、文化、历史发展基础、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条件等
3.技术条件:包括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
4.政策与制度环境:包括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
5.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要求:
1. 理解各影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各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能够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辩证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的变化。
3.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产业布局
内容:
1.产业结构及其演变
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理论
2.主要产业部门的基本格局
(1)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与农业区划;中国农业
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2)工业布局的条件与制约因素;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与
空间格局
(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布局特点
要求:
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熟悉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
涵。
2.掌握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掌握确定区域支柱(主导)产业的基本方法。
3.理解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把握农业的基本类
型与原则;熟悉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4.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掌握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理解工业地域结构及
类型的形成机制;熟悉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特点。
5.理解现代服务业的分类与内涵;掌握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四)区域发展及空间结构
内容:
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理论内涵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基本模式、演变规律
3.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乡相互作用关系
要求:
1. 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理解区域增长理论的基本内涵。
2. 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掌握区
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3. 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初步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
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4. 了解城市化概念、城市职能与分类情况;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内涵; 了解城乡关系、城
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城市体系的特征。
(五)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规划
内容:
1.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2.区域规划
3.区域发展战略
要求:
1.理解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含义;了解经济区划类型;理解经济区划理论及其主要原则。
2.了解区域规划的由来和发展;理解区域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区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3.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类型和主要特征;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方针和重点。
4.熟悉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把握当前中国区域规划的新进展。
(六)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区域影响
内容: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求:
1. 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
2. 理解全球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3. 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辩证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产业发展的影
响。
4. 了解中国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措施与实施成效。
(七)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
内容:
1.区域及部门定量分析方法
2.定性分析及数据获取方法
3.空间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方法
要求:
1. 熟悉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对形态描述、地理比较、要素分析、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思
想方法有较深理解。
2.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传统技术方法。能较好地运用实地考察、统计图表、经济地图及技术
经济论证等方法。
3. 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的现代技术方法。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经济地理中的运用有深
入地理解和掌握。
二、主要参考书
1.李小建等编著.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
材)。
2.杨万钟主编. 经济地理学导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北
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编)。
《中国地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设立目的
地理学最基本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中国地理》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基本特点的课程之一。
《中国地理》考试侧重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中国地理》是人文地理深入学
习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参考教材
赵济、陈传康 主编,中国地理(面向 21 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三、本科目分数
满分 150 分,基本分数分配如下:
从自然与人文的“二元论”划分方面,侧重于“自然地理”内容 60 分;侧重于“人文地理”内
容 90 分。
从《中国地理》总论和区域分论方面划分,总论部分占 100 分,分论部分 50 分。
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来划分,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识记性”特
点的内容 90 分,具有“理解应用性”内容 60 分。
从“书本(指定教材)内”和“书本外”内容来划分,考虑到地理教材内容的“时效性”,问题
回答与教材内容基本一致的部分 120 分,联系到考试出题时的“热点”人文(经济)地理问题部分
30 分。
四、考察主要知识点(指定参考教材对应标题下的全部内容)
(一)总论部分
1.区位与疆界
1.1 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与变化(到最
近年度)
1.2 位与疆界
2.的主要山脉、地形单元(填图)
3.中国气候特点与经济社会意义评价
4.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5.水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6.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7.风景旅游资源结构与开发评价
8.海岸及海域
8.1 海域环境概况与评价
8.2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8.3 海岸特点与海岸带开发
8.4 海岛及开发
9.人口与经济发展
9.1 人口增长、数量、结构与迁移特点
9.2 土地利用与大农业发展特点
9.3 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9.4 矿业开发与能源产业
9.5 工业发展与布局
9.6 交通运输与邮电业
9.7 旅游业
10.城市化进程特点与城镇建设方向
1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11.1 中国文化的空用透视
11.2 民族与宗教
11.3 区域文化分异特点
11.4 传统大化与现代文化形成与区别
12.我国的灾害
12.1 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
12.2 环境保护和建设
12.3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区
13.景观与区划
13.1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13.2 行政区划以及特点分析
13.3 自然区划主要方案
13.4 经济区划原则与代表方案
13.5 综合区划
14.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14.1 国土整治的理论与分区
14.2 区域发展战略(联系区域实际分析,
能够用区域战略研究的一般思路方法概括
区域发展战略)
(二)区域分论部分
1.东北区
1.1 环境与资源结构
1.2 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
1.3 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
2.华北区
2.1 地理概况
2.2 首都经济圈
2.3 水资源问题
2.4 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开发
3.晋陕内蒙古区
3.1 地理概况
3.2 能源重化工基地
3.3 草原畜牧业基地
3.4 土地退化问题
4.长江中下游区
4.1 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5.东南区
5.1 闽粤琼三省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
5.2 香港与澳门
5.3 台湾
6.西北区
6.1 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6.2 绿洲农业与畜牧业
6.3 工业与交通
7.西南区
7.1 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7.2 工业与交通
8.青藏区
8.1 地壳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
8.2 工业与交通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 考试大纲
适用于赣南师范学院学院社会文化地理与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测试考生
对区域、区域规划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区域发展和区域空间布局的影
响因素及一般规律有系统的认识,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区域规划编制的
基本要求,具备综合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内容:
1.区域的概念、特性及区域的划分方法。
2.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区域研究的特征、区域研究的主要领域、区域研究的发展,城
市问题的区域研究。
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区域分析的主要方法,区域规划的演变历程,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
4.区域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发
展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专业规划之
间的关系。
要求:
1.理解并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并掌握区域规划的概念、特点、区域规划的任务。
3.了解区域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4.理解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二)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内容:
1.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性;自然资源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和原则。
2.人口与劳动力。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区域人口数量分析、质量分析,劳动力资源
供应分析,适度人口与人口承载力。
3.技术条件。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技术引进,技术选择,区域发展技术进步的
测度。
4.区域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区域发展条件评价过程和评价方法,区域优势的确定。
要求:
1.理解并掌握区域自然资源的分类及评价内容。
2.理解适度人口和区域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了解人口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区域人口及
人力资源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3.理解区域技术条件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具体影响和评价。
4.掌握区域资源综合潜力评价的方法。并能够对具体区域的资源综合潜力作出客观、科
学的评价。
5.掌握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三)区域经济分析内容:
1.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区域发展水平分析的指标体系,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2.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产业结构分
析方法。
3.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概念、内容,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和扩散
原因、方式、机制,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与反波效应,空间成本比较方法、空间成本动态分析、
空间要素替代原理。
要求:
1.掌握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2.理解并掌握产业和产业结构的概念以及产业分类的主要方法。
3.理解并掌握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理论对具体区域产业结构的发
展变化作出分析。
4.理解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关系。
5.掌握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作用方式。
6.理解增长极的概念及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并能够把该理论应用到具体区域规划之
中。
(四)区域发展分析内容:
1.劳动地域分工与区域发展优势。劳动地域分工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包括亚当。斯密的
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等,区域发展优势的概念、类型、评判标准及确定
方法。
2.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主导产业的概念,判定主导产业的指标,确定主导产业的基本
原则,主导产业的确定方法。
3.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及原则,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
要求:
1.掌握劳动地域分工的概念、相关理论,了解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在实际区域分析与规划
中的应用。
2.掌握主导产业的概念,理解主导产业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3.理解并掌握区域主导产业判定标准,及其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4.掌握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及方法。
(五)区域规划最新理论进展内容:
1.新区域背景及新区域观。新区域背景包括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新区
域观包括区域空间观、区域资源观、区域发展观、区域区位观、区域市场观。
2.区域规划新特征。包括由经济型转向综合目标型、由面面俱到型转向重点问题与目标
导向型、由虚调控型转向以空间管制为手段的实调控型、由指令型、强制性转向转向指导型、
协调调型,公众参与列入规划程序等。
3.区域规划新理念。新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精明增长、区域空间整体协调、以人为
本、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发展理念、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念、以约束条件为前提的
有限发展理念等。
4.区域规划理论的新发展。区位论的新发展(信息化影响下的区位论发展、全球化对区
位论的影响全球区位论)、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竞争力与产业集群理论、共生理论、新增
长理论、城市与区域管治理论等。
要求:
1.了解新背景、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理解区域的新特征、新理念和理论的新发展。
3.学会将新的理念和理论运用于区域规划。
(六)区域规划及其发展内容:
1.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区域规划的概念、特点;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区域规划的类型。掌握区域规划的一般类型,了解区域规划新的类型:新的国土规划、
城市地区规划、新的县(市、区)域规划(空间利用总体规划)。
3.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古代的区域规划思想,区域规划的由来,国外的区域规划的
发展,中国的区域规划的发展。
4.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区域规划编制的方法,区域规划编制的程序。
要求:
1.掌握区域规划的概念、类型、主要内容。
2.了解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历程。
3.了解区域规划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4.了解并掌握区域规划文本的编写方法和区域规划图的制作。
5.理解现行区域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发展方向。
(七)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内容:
1.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内容,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
战略措施。
2.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确定区域的发展目标系统;区域发展目标确定的依据;战略目
标的设计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3. 战略抉择。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创新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出战略构想。
4.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高速增长战略,以生活质量为中心
的战略,自主发展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信息
化发展战略。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梯度推移战略。
要求:
1.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掌握战略重点选择的重点领域。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内容及确定的思路。
3.理解七种常见的区域发展战略理论模式。
4.了解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梯度推移战略。
(八)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内容:
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概念的发展,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增长极效应分析,
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
2.核心-边缘理论。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核心区域与
边缘区域的划分,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3.点-轴渐进扩散理论。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核心,点-
轴开发模式,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4. 圈层结构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
波动性和方向性,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
要求:
1.掌握极化和扩散的概念,非均衡增长战略的主要内涵。
2.理解空间集聚理论,城市规模理论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演化阶段及空间分异类型
理论。
3.理解增长极的概念及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并能够把该理论应用到具体区域规划之
中。
4.掌握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核心边缘理论和圈层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并能够加以应用。
(九)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内容:
1.土地和土地利用。土地和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资源的属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2.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土地需求的测定,土地供给的原则,及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
3.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土地类型的划分,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类型及依据。
4.优势区规划。优势区规划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5.土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要求:
1.掌握土地及土地利用的概念,了解衡量土地利用开发程度的指标。
2.了解土地的类型,掌握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3.掌握优势区域的规划要点。
4.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基本措施。
(十)区域产业
规划内容:
1.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的分类,产业结构的概念及演变规律,区域经
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特性。
2.第一产业规划布局。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农业生产的作用及规划内容,区域农
业资源(自然资源、经济社会资源)条件的评价,特色农业规划的规划。
3.第二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工业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区域工业合理结构的研究,区域工
业规划布局方案的编制,高新技术产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高技术区的类型,
高技术区的区位选择,高技术园区空间布局特征。
4.第三产业规划布局。第三产业的概念及主要分类,影响旅游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
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要求:
1.掌握产业和产业分类的概念,及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要规律。
2.理解并掌握区域工业规划编制的步骤,区域工业合理结构分析的内容及方法。并能够
开展有关的研究或实际工作。
3.了解并掌握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影响该产业布局的因素。
4.理解区域农业资源评价的内容及特色农业的规划。
5.掌握旅游市场预测及旅游规划的主要方法。
(十一)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内容:
1.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基础设施的性质、基础设施的作用。
2.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先行论、滞后论和同步论,国
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超前型、平行型和随后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
3.区域交通运输规划。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步骤。铁路网、公路网、水运
网、航空港和综合运输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
析,各种交通设施(如机场、港口)选址的区域协调。
4.区域给水、排水规划。区域联合供水的可行性分析、水源地选择、管网的布置要求。
区域联合污水处理的布置要求。
5.区域电力与电信规划。区域电源选择,区域电力发展与能源建设。了解电信的工作原
理和网路规划。
要求:
1.掌握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基础设施的性质、基础设施的作用。
2.掌握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于以及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港
和综合运输网规划。
3.了解区域给水规划中的需水量预测和区域给水系统规划,了解区域排水规划布局和区
域污水处理的规划要求。
4.掌握电力规划和电信规划的内容。
(十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和
发展。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和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
2.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人口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条
件,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3.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发展战略的内容,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方法。
4.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规划,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城镇
体系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城市经济区划分。
5.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都市圈和大都市地区的概念、发展战略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法和内容。
要求:
1.理解城镇体系的概念。
2.理解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对具体城镇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
3.掌握城市化水平的测算方法。
4.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重点是空间结构规划的思路,能够针对不同等级尺度的区
域做出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5.理解城市经济区和行政区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十三)区域环境规划内容:
1.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区域环境基本特征,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2.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即准备阶段、编制阶段、报批阶段的主要工作。
3.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环境功能区划、污染控
制规划和自然保护规划及区域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敏感性分
析,城镇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4.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环境预测方法与技术、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技术、总量
控制技术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
要求:
1.了解区域环境基本特征及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掌握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2.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环境功能区划、污染控制规划和自然保护规划及
区域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
3.掌握生态城市的概念,城镇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4.掌握环境预测方法与技术、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技术、总量控制技术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规划常用方法
二、主要参考书
1.崔功豪主编。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2. 彭震伟主编。区域研究与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年。
3.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地域研究与开发等近年专业期刊。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