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 >> 正文  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859人文和经济地理学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人文和经济地理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59)
学院名称(盖章):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8 年 7 月 10 日
《人文和经济地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59
一、考核要求
全日制攻读人文地理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人文和经济地理学》科目考试内容,一方面,包括人文
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人文地理学的方法应用等人文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另
一方面,包括经济地理学的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等经济地理学专业基
础知识。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
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核评价目标
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
素养,并有利于本校人文地理等相关专业择优选拔。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 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 试卷内容结构:(1)人文地理学部分所占分值为 75 分。各章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章至第三
章,约占 20%;第四章至第十二章,约占 70%;第十三章,约占 10%。(2)经济地理学部分所占分值
为 75 分。各章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章至第六章,约占 30%;第七章至第九章,约占 50%;第十章至
第十四章,约占 20%
4.题型结构:人文和经济地理学。(1)概念题(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2)简答题(6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60 分);(3)分析和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四、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
1.考试内容:
(1)人文地理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第二节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的任务;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对决策的贡献;传承文化教育
功能、普及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人地关系论;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
式。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研究总结、
成果评审。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空间模型方法;社会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人口与发展。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分布;人口迁移。
第三节 人种
人种的划分;人种与地理环境;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第四节 民族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世界和中国民族的分布特征;民族的迁徙与集聚;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第五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
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民俗与环境;流行文化。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农业起源的理论;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农业发展阶段;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世界粮食生产布局;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畜牧业生产布局;中国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农业景观;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第一节 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
第二节 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第一产业中的工业;第二产业及其分布;其他产业及其与工业的关系。
第三节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工业区位论;工业分布的新变化;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
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起源与发展
城市与乡村;起源与发展;城镇标准。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机制;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环境;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
第四节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
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城市景观与感知。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功能;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世界语言谱系;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分布。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语言传播特性;语言的传播与环境;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第四节 语言景现
世界文字及其特点;地名景观。
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宗教的定义及宗教在文化中的作用;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世界三大宗
教。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导致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传播形式;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宗教组织;主要宗教的分布
区。
第三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宗教与文化;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宗教圣地与地理景观。
第四节 宗教景观
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
第十章 旅游地理
第一节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大众旅游的发展。
第二节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旅游者;客源地与目的地;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
第三节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文化的概念和旅游地文化;旅游地文化的要素;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
世界旅游资源;世界主要旅游地国家。
第五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
响。
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政治地理现象;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过程。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家基本特征;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国家的中心性区域;边界与边疆。
第三节 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要素;国家实力分析。
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
第十二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环境知觉与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与外在行为。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行为矩阵模型;报偿矩阵模型;消费行为空间模型。
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节 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政治地理新现实;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
第三节 全球化与本土化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2)经济地理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20 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研究对象;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经
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当前经济地理
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第五节 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
本书编写指导思想;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区位与区位理论;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能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资本对经济区
位的影响;劳动力对经济区位的影响;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
影响;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交通要素及其内涵;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特点。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与目的;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杜能
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韦伯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韦伯区位
论的意义;理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帕兰德的区位理论;胡佛的区位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概念;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克里斯泰勒中心地
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零售业区位论
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零售业空间模型;零售引力模型。
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论
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企业的空间扩张。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迪肯的全球
转移模式;模式比较及在中国应用。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理论分析;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跨国公司与投资地
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
区域产业分类;区域产业结构模式;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区域空间结
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农村工业化的特征;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环境;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
技术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
化;区域创新网络。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的类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
的影响。
第四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经济区;区域管制。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学说;中心-边缘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 区际经济联系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区域竞争-合作理论。
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区域经济差异概述;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科学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国际经济协调。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
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泛;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全球经济形成多极格局。
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
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
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
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
济全球化进程。
第十一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一节汽车工业
概述;影响因素;汽车工业空间的全球变化。
第二节纺织服装业
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影响全球纺织服装业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服务业
邮电通信业;物流业;金融业。
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不同观点之争
关于经济全球化概念的争论;超级全球化主义者与其反对者的争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区位。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
经济区域化的概念与成因;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第三节全球化与地方化
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与统一;跨国公司地方化策略。
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的收益差异;发展中国
家全球化对策;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启示。
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
企业问卷调查及定量分析;企业案例调查及定性分析。
第二节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评价方法;区域人口、就业和经济活动模型分析;项目评估与方案优选。
第三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文化与制度转向
文化与制度转向的形成背景;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制度与文化转向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第二节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新经济地理学的建模方法和主要观点;对经济地理学研究
的影响。
第三节我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创新思路
科学借鉴西方理论;突出我国国情特点;兼容适宜研究方法;抓住重点研究问题。
2.考核要求
(1)人文地理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熟悉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地关系的基本概念;了解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区别;
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外学者关于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论述;掌握人文地理学(包
括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三大主题)的研究对象;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包括社会性、
区域性、综合性)。
第二节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了解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开山大师洪堡、李特尔;了解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的国别、
代表人物、流派及其观点;了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人文地理学的代
表人物、两大流派及其观点;了解现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名著《尚书〃禹贡》、《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元和郡
县图志》、《大元一统志》、《徐霞客游记》;了解中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
焕庸、张其昀;了解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第四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了解人文地理学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熟悉文化、文化结构的基本概念;熟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
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的基本概念;掌握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之
间的有机联系;掌握文化区的三大类型及其特征;掌握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者的
异同;熟悉文化扩散的两种基本形式;掌握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之间的差异;熟悉扩展扩散的三种类
型;熟悉文化生态关系的四种类型;掌握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熟悉文化整合具有地域条件的
烙印;熟悉文化景观是研究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熟悉文化史层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熟悉人地关系论以及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的基本概念、理论要点、代表人物;熟悉英国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了解德国韦伯的宗教思想在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掌握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熟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并能结合具体课题加以实际应用。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熟悉人文地理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熟悉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掌握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研究模式框图。
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了解地理社会调查、科技文献资料法、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区域地理方法的
描述、比较和归纳;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了解社
会生态方法以及了解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和时间地理学方法;了解系统分析方法评价和系统分
析方法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熟悉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人口增长趋
势;熟悉人口转变的概念;熟悉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熟悉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因素与模式;
熟悉人口容量、适度人口、经济适度人口、实力适度人口的概念;掌握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掌握人
口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重性;熟悉适度人口数量和适度增长率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
熟悉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农业人口密度、营养密度、比较密度的概念;掌握世界和中国人口分
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熟悉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的概念;掌握人口迁移的空
间规律、时间形式、形成机制;掌握中国流动人口趋势和特点。
第三节 人种
熟悉人种、地理人种的概念;熟悉划分种族的标志、世界种族的划分、世界地理人种的分类;掌
握人种起源、演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第四节 民族
熟悉民族的概念以及民族的特征;了解民族的成因;了解世界和中国民族的分布特征;熟悉民族
分布的形式分布区和机能分布区两种类型区的特征;熟悉民族的迁徙与集聚过程;厘清民族邻里和民
族隔坨两种聚居区的区别;了解民族的变化与整合过程。
第五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
熟悉民间文化(或民俗)与流行文化的基本概念;熟悉民居、饮食、服饰等物质民俗的特点;掌
握民俗的成因、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足球及其普及、服饰与快餐的扩散、流行音乐的流行等
流行文化的特点。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熟悉人口压力说和宴享说两类农业起源的理论;掌握索尔对农业起源的推论;了解考古学目前资
料的证据和世界动、植物的驯化对农业起源的佐证。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熟悉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传统农业(生计农业)、现代农业的概念、特点、成因;掌握农业形
成与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文明出现的影响。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熟悉世界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粮食的生产布局及其成因;了解世界棉花、糖类作物和饮料作物等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布局及其成因;了解世界畜牧业的生产布局及其成因;熟悉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的
空间差异及其成因。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熟悉农业景观的概念;掌握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
农业区位论(略)
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第一节 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了解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过程。
第二节 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了解第一产业中的工业(伐木业、捕捞业、采掘业);熟悉世界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状况;熟悉
第三产业、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第五产业(文化产业)的概念。
第三节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掌握自然条件、资源条件、能源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环境条件、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
化等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工业区位论(略)、熟悉钢铁工业、服装纺织工业、汽车制造工业、电子
信息工业分布的新变化、掌握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
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起源与发展
熟悉聚落、城市、集镇、集市、乡村的概念;了解活动型村落、美国单户型、集体农场型、经营
性农场的概念;熟悉村落的形态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熟悉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了解中外城市
的起源与发展;掌握村落的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熟悉我国城镇建制的
设臵。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熟悉城市化、逆城市化的概念;熟悉城市化的内涵和阶段;熟悉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和阶段;掌
握内部市区的城市化、外围市区的城市化、郊区的城市化、逆城市化等城市化的进程;掌握城市化的
机制;熟悉当代世界和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熟悉从防卫和交通的角度分析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熟悉从地质、地貌、气候、水资源和生物
资源的角度分析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熟悉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多核模型的概
念;掌握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
第四节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
熟悉城市体系、农村聚落体系的概念;掌握城市等级规模法则、首位城市法则、城市金字塔法则
等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熟悉城市景观、城市感知的概念;熟悉城市景观的内涵;熟悉影响城市感知
的因素。
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语言的概念;掌握语言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功能;熟悉英语的形成和发展、汉语七大方言的发
展、汉语的南北方差异。
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熟悉谱系分类法以及语系、语族、语支、语种、语言、方言、土语的概念;掌握世界主要语言及
其分布区。
第三节 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掌握语言传播特性;掌握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掌握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第四节 语言景现
熟悉语言景现的概念;了解世界主要文字的形成特点;熟悉地名景现的概念;了解地名景现的作
用;熟悉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
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熟悉宗教的概念以及宗教在文化中的作用;了解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的
关系;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分布范围、传播路线。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熟悉导致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传播形式;了解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熟悉主要宗教的分
布区。
第三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了解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宗教圣地
与地理景观的关系;掌握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了解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了解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掌握宗教与
地域文化的关系。
第十章 旅游地理
第一节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熟悉旅游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熟悉旅游者、旅游业、旅游系统、旅游资源、客源地、目的地、交通连接的概念;掌握客源地与
目的地的关系;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
第三节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熟悉文化、旅游地文化的概念;了解旅游地文化的要素组成;熟悉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
熟悉旅游资源的概念;了解世界旅游资源;了解世界主要旅游地国家。
第五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掌握旅游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掌握旅游对区域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掌握旅游对区
域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掌握旅游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地理
熟悉政治地理现象、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地理结构、政治空间结构、政治实力结构、政治地理过
程的概念;熟悉政治地理的主要过程。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熟悉国家、领土、领土主权、国家的中心性区域、边界、边疆的概念;熟悉国家的基本特征;了
解起源型核心区和经济型核心区。
第三节 国家权力
熟悉国家权力、综合国力的概念;熟悉国家权力要素组成;熟悉美国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的影
响因素;熟悉日本综合研究所的“综合三元要素”构成。
第四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熟悉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熟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熟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
学说。
第十二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熟悉行为地理学、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心理图谱、意境图谱、空间图式、认知地图、
意境地图的概念;熟悉地理物象的特点;掌握地理物象的距离衰减规律;掌握影响地理物象的三种距
离;熟悉地理物象简图构成要素。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熟悉行为空间的概念;了解直接活动空间和间接活动空间;了解活动空间的特性;掌握人类日常
行为空间类型及其特征;了解瑞典哈格斯特朗的时空棱柱体模式;掌握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熟悉行为矩阵的概念;了解行为矩阵模型、报偿矩阵模型、消费行为空间模型。
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熟悉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含义、
原则、意义、任务。
第二节 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了解政治地理新现实;了解国家间的联合趋势;熟悉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熟悉经济
一体化的概念、态势、成因、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三节 全球化与本土化
熟悉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文化本土化、地域文化的概念;熟悉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内涵;熟
悉文化全球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存在问题;熟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的含义、表现
形式和局限性;熟悉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熟悉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熟悉区域文化与区域
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熟悉区域文化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2)经济地理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了解 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经历的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三个阶段;了解
20 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熟悉中国古代的经济地理学名著《山海经》、《尚书〃禹贡》、《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
《汉书〃食货志》;熟悉古希腊学者斯特拉波的《地理学》、荷兰学者瓦伦纽斯的商业地理教科书、苏
格兰学者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熟悉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德国学者葛茨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
贡献;熟悉规范性分析、实证主义分析、行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的概念;掌握经济地理学中的
文化(制度)转向。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了解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我国学
者的相关讨论;熟悉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了解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通论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了解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分支人文地理学下的三级分支学科;了解经济地理学
是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分支学科,且与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有一定联系;了解经济地理
学是以自然地理学为依托基础;了解经济地理学是以数学方法和模型、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为技术支
撑。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经济地理学致力于解释经济创新以及经济增长、构建经济建设的区位与空间组织;致力于对
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异等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致力于对人地关系、全球与地方关系、
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研究。
第五节 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
了解以理论和研究方法为重点、以可适用理论为主、反映中国经济地理特色、利于培养创造型人
才的编写指导思想;了解首先沿着单区位企业—多区位企业—跨国企业进行企业区位及空间组织分析
(第二章至第六章),然后从单一企业跳出,研究区域内、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第七章至第九
章),再后从一国内部的区域跳出,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第十章至第十二章),最后介绍经济地理学
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进展(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的章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熟悉区位、经济活动区位、区位理论、区位主体、区位条件、区位因子的概念;熟悉区位条件与
区位因子的区别、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掌握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能够掌握城市区位型工
业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图,并能根据该图绘制出城市区位型工业合理区位的选择范围。
第三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掌握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熟悉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交通网的结构、交通流、地域、连接度、贝塔指数、通达度、通达
指数、分散指数的概念;掌握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运费成本和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
的影响);能够掌握远距离递减的区位和卸货地点的区位的图解,并能根据要求绘制出运费曲线。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熟悉地租曲线、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概念;熟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思想;熟悉杜能农业区位
理论的意义;熟悉杜能农业区位论中使用的方法;能够掌握比较杜能圈和逆杜能圈图式的差别来解释
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熟悉工业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纯粹集聚、偶然
集聚、遍在原料、局地原料、纯原料、损重原料、原料指数、区位质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
临界等费用线、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的概念;熟悉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思想;熟悉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熟悉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熟悉韦伯工
业区位理论的意义;能够掌握综合等费用线和临界等费用线,并能够根据它们和给定条件,判定工厂
的合理区位。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了解帕兰德区位理论和胡佛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异同点;了解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廖什的区位理论在基本假设及区位因素上与韦伯的区别。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了解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的主要观点;了解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熟悉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中心性、补充区域、需求门槛、门槛人口、中心地等级、
经济距离的概念;熟悉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熟悉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熟悉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
第二节零售业区位论
熟悉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熟悉零售业地域结构模型(普劳德福特模式、贝利模式)
和零售业中心地区位模型;熟悉零售引力模型(赖利模型、赫夫模型)。
第三节服务业区位论
熟悉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特征;熟悉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熟悉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中心
地理论和集聚理论。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熟悉企业最佳规模、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一体化、多样化、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
化、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接触扩散、等级扩散、通道扩张的概念;熟悉企业增长动因;熟悉企
业增长战略和方法;熟悉企业的空间增长过程和阶段;熟悉企业空间扩张规律及其在中国的实用性。
第二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掌握比较分析企业空间演变的四个模式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第三节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熟悉公司组织结构类型特点;熟悉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掌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某公司组织
结构的空间特征。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第一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熟悉跨国公司、产品周期理论、折衷理论的概念;熟悉跨国直接投资及国别选择的原因;掌握结
合中国实例分析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特点。
第二节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熟悉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熟悉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熟悉跨国公司生产单
位的区位特征;掌握结合中国实例分析总部建立后的区域经济效应(总部经济)。
第三节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熟悉生产链、组织链的概念;熟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理论框架;熟悉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
发展的影响特点;熟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相互作用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一节区域经济结构
熟悉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资
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夕
阳产业、朝阳产业、霍夫曼比例的概念;掌握基于产业功能分类分析区域产业结构模式;掌握配第-
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法则、霍夫曼定理、雁行形态学说;掌握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熟悉区域空间结构、集聚机制、扩散机制、区位指向、空间近邻效应的概念;熟悉区域空间结构
的经济意义;掌握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等三大区域空间结构模式;掌
握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掌握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的通常表现形式;掌握区域空间结构
形成、发展的集聚与扩散机制;掌握近邻效应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熟悉农村工业化的概念;了解农村工业化的特点、成因和意义;熟悉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
的影响。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
熟悉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的概念;掌握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掌握技术创新
为何存在空间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影响;掌握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熟悉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增长极、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效应、扩散效应、溢出
效应的概念;掌握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及作用机理;掌握区域增长极理论;掌握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掌握冈纳•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掌握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掌握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乘
数作用、加速原理及其关系;掌握运用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
掌握胡佛—费雪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掌握我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熟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了解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掌握如何判断一个经济部门的专业化
水平;熟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熟悉产业集群的概念;熟悉产业集群的特征;熟悉产业集群的类型;掌握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
机制;了解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熟悉经济区、区域管制的概念;熟悉经济区具有的特征;熟悉区域管制的特点;熟悉西方城市区
域管制的特点;熟悉比较城市区域管制模式的特点。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熟悉极化效应、涓滴效应、经济梯度的概念;熟悉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熟悉梯度推移
学说;熟悉中心-外围理论;熟悉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 区际经济联系
熟悉区际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分工、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 模型)、区域竞争、
区域合作的概念;熟悉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前提条件;熟悉比较绝对成本学说与比较成本学说;熟悉
要素禀赋学说;熟悉新贸易理论解释产业内分工;熟悉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熟悉区域合作
需要遵循的原则;熟悉区域经济合作有的类型。
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熟悉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区域经济相对差异、倒 U 字假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
概念;熟悉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区域经济差异为什么可控;掌握如何促
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熟悉经济全球化、生产网络、地域根植性的概念;熟悉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熟悉跨国
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熟悉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掌握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
现有协调机制的局限性和今后协调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
熟悉全球化指数、国外直接投资、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概念;熟悉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熟
悉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活动的空间移动特征;熟悉全球国外直接投资的来源、流向及其地理分布;熟
悉世界制造业生产与贸易的地理特征;熟悉经济全球化多极格局的特点。
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
熟悉经济全球化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十一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一节汽车工业
熟悉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熟悉全球汽车生产和贸易的地理特征,并
分析最近几十年来的主要变化特点;熟悉影响汽车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熟悉汽车工业空间组织
变化的特点。
第二节纺织服装业
熟悉全球纺织服装业全球化生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服务业
熟悉物流业、电子零售业、客户响应中心、离岸金融中心的概念;熟悉物流公司的分类;熟悉经
济全球化对物流业的影响;熟悉影响邮电通讯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熟悉国际范围内物流的基本过程;
讨论运输公司为什么要发展成为物流公司?掌握以日本综合商社公司为例,简要说明贸易公司对本国
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熟悉全球跨国零售商的空间分布及跨国经营的动机和市场进入方式;讨论电子零
售业能否取代传统的零售业?熟悉全球金融网络的特点及其地理集中性;讨论伦敦为什么会成为全球
最大的金融中心?讨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会扎堆于国际大都市?熟悉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特
点及其成因。
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不同观点之争
熟悉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与联系;讨论在经济全球化中,地理区位是否将不起作用?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
熟悉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第三节全球化与地方化
熟悉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
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熟悉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讨论经济全球化会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
响?讨论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熟悉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类似亚洲金
融危机的重演?
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
了解企业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了解企业问卷调查中样本企业选择常用的方法;了解公司定性访
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第二节 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
了解在区域评价过程中单一指标评价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有何区别;了解项目评估的内容与过
程。
第三节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
了解经济地理信息系统概念与特征;了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其功能。
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文化与制度转向
熟悉文化与制度转向;根植性;制度厚度的概念;熟悉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熟悉制度与
文化转向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第二节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
熟悉新经济地理学;报酬递增的概念;熟悉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我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创新思路
熟悉金融地理的概念;熟悉收集相关文献,分析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创新思路;熟悉金融地理学
的主要研究内容。
五、考试参考书目
(1)人文地理学部分
首要参考书目:
1. 赵荣,王恩涌,张小林,刘继生,周尚意、李贵才、韩茂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 2 版),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考研网(www.100exam.com)主编,赵荣人文地理学(第 2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电子书),教育出版,2015 年。
3. 考研网(www.100exam.com)主编,赵荣人文地理学(第 2 版)配套题库(电子书),
教育出版,2015 年。
其他参考书目:
4. 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第 3 版),科学出版社,2013 年。
(2)经济地理学部分
首要参考书目:
1. 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 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探究性学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3. 考研网(www.100exam.com)主编,经济地理学(第 2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
书),教育出版,2015 年。
4. 考研网(www.100exam.com)主编,经济地理学(第 2 版)配套题库(电子书),
教育出版,2015 年。
其他参考书目:
5.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修订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