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介绍 >> 正文  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804民法学与刑法学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民法学与刑法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4)
   第一部分《民法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4)
  一、考核要求
  1、考生应当准确掌握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并准确掌握每一规则背后的支撑理论、规则的优缺点、历史演进等。
  2、考生应当准确掌握民法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民法制度之间的配合、制约与逻辑关系。
  3、考生应当能够应用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则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民法各种制度进行实例解析。
  4、考生应当了解民法学的前沿问题。
5、考生应当具有民法思维及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
  1、考生对民法学的基本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民法前沿问题的了解程度;
  2、考生的民法思维能力;
  3、考生的综合应用民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生进行法律研究的基础及进一步培养的潜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含义
  1、民法的涵义
  2、民法的语源
  3、实质民法和形式民法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2、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第二节 民法的性质
  一、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二、民法为权利法
  三、民法为私法
  四、民法为市民法
五、民法为实体法
 
  第三节 民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民法与商法
  二、民法与经济法
三、民法与婚姻家庭法
 
  第四节 民法的渊源和效力
  一、民法的渊源
  二、民法的效力
  1、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即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2、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即地域上的适用范围
3、民法对人的效力即对人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的概述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第二节 各民法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意思自治原则
  三、诚实信用原则
四、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1、事件
  2、行为
三、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第四节 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
  一、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含义
  2、民事权利的分类
  3、民事权利的行使
  4、民事权利的保护
  二、民事义务
  三、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2、民事责任的分类
3、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四章 自然人
  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
三、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第三节 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和特征
  二、监护的设立
  三、监护人的职责
四、监护人的更换 、撤换和终止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1、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意义
  2、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
  3、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4、失踪宣告的撤销
  二、宣告死亡
  1、宣告死亡的条件和效果
2、死亡宣告的撤销
 
  第五章 法人
  第一节 概述
  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三、法人的历史沿革和本质
四、法人的分类
 
  第二节 法人的设立
  一、法人设立的含义
  二、法人设立的原则
三、法人设立的程序
 
  第三节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
  一、法人机关的含义
  二、法人机关的种类
  三、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四、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
 
  第五节 法人的财产与责任
  一、法人的财产
二、法人的责任  
 
  第六节 法人的变更与终止
  一、法人的变更
  二、法人的终止
三、法人的清算
 
  第六章 非法人组织
  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二、非法人组织的种类
 
  第二节 合伙
  一、合伙的概念和特征
  二、合伙的分类
  三、合伙的内部关系
  四、合伙与第三人的关系
  五、入伙与退伙
六、合伙的解散与清算
 
  第三节 其他非法人组织
  一、法人分支机构
  二、个人独资企业
  三、个体工商户
四、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七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概述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1、法律行为以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
  2、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3、法律行为是能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合法行为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法律行为与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
  2、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3、双务法律行为与单务法律行为
  4、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
  5、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
  6、要因法律行为与不要因法律行为
  7、生前法律行为与死后法律行为
  8、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四、法律行为的形式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二、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1、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
2、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
 
  第三节 无效法律行为
  一、无效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无效法律行为的种类
三、无效法律行为的后果
 
  第四节 可撤销、可变更的法律行为
  一、可撤销、可变更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可撤销法律行为的种类
三、可撤销、可变更法律行为的撤销
 
  第五节 效力特定民事行为
  一、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的类型
  1、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行为
  2、无权代理行为
  3、无权处分行为
4、欠缺债权人同意的债务移转行为
 
  第八章 代理
  第一节 代理概述
  一、代理的概念
  二、代理的特征
  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
  2、代理人代理进行的主要是法律行为
  3、代理人独立为代理行为
  4、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
  5、代理人实施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
  三、代理的分类
  1、委托代理、指定代理和法定代理
  2、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
  3、单独代理和共同代理
4、本代理和再代理
 
  第二节 代理权
  一、代理权的概念
  二、代理权的授予
  三、代理权的行使
四、代理权的消灭
 
  第三节 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含义
  二、狭义无权代理
  三、表见代理
  1、表见代理的概念和构成
2、表见代理的常见情形与后果
 
  第四节 代理关系的消灭
  一、代理关系消灭的原因
二、代理关系消灭的效果
 
  第九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
  第一节 概 述
  一、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二、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一、诉讼时效的起算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
  1、诉讼时效中止的概念
  2、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和时间
  3、诉讼时效中止的后果
  三、诉讼时效中断
  1、诉讼时效中断的概念
  2、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
  3、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4、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四、诉讼时效的延长
 
  第三节 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后果
  一、关于诉讼时效效力的诸学说
  二、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效果
  1、权利人之胜诉权消灭
2、义务人之自愿履行
 
  第四节 期限
  一、期限的概念和意义
  二、期间的分类
  1、任意性期间和强行性期间
  2、确定期间、相对确定期间和不确定期间
  3、连续期间和不连续期间
  4、法定期间、指定期间和意定期间
  5、普通期间和特殊期间
三、期限的确定与计算
 
  第十章 人身权
  第一节 人身权法律关系
  一、人身权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1、人格利益
2、身份利益
 
  第二节 人身权种类和内容
  一、生命、身体、健康权
  二、姓名权、名称权与肖像权
  三、名誉权与荣誉权
  四、自由权
  五、人格尊严权与隐私权
六、身份权:亲权、亲属权、配偶权
 
  第三节 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一、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1、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2、民法对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二、人身权的保护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1、关于死者人身权的保护问题
  2、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问题
  3、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标准问题
  4、关于侵害名誉权的认定问题
5、关于民事制裁措施的适用问题
 
  第十一章 物权概述
  第一节 物权与物权法
  一、物权
  1、物权的概念
  2、物权的性质与地位
  3、物权的特征
  二、物权法
  1、物权法的概念
2、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物权的效力
  一、物权的排他效力
  二、物权的优先效力
  1、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
  2、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效力
  三、物权的追及效力
四、物上请求权效力
 
  第三节 物权的分类
  一、所有权与他物权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三、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四、本权与占有
五、普通物权与准物权
 
  第四节 物权的变动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三、物权变动的要件
 
  第五节 物权的公示
  一、物权公示概述
  二、不动产物权的公示:登记
  三、动产物权的公示:占有与交付
四、物权公示的公信力
 
  第十二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一、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
三、所有权的种类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
  一、占有权能
  二、使用权能
  三、收益权能
  四、处分权能
五、排除他人干涉、妨害的权能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
  一、原始取得
二、继受取得
 
  第四节 不动产所有权
  一、不动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种类
  1、土地所有权
  2、房屋所有权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拟有权和共有权
  三、相邻关系
  1、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2、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3、相邻关系的种类
 
  第五节 动产所有权
  一、善意取得
  1、善意取得的概念
  2、善意取得的构成条件
  3、善意取得的效力
  二、先占
  三、拾得遗失物
  四、发现埋藏物
五、添附
 
  第六节 共有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按份共有
  1、按份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2、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3、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
  三、共同共有
  1、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2、共同共的内部关系
  3、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
  4、我国共同共有的主要类型
四、共有财产的分割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概述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
二、用益物权的特征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概念
  二、取得和期限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概念及特征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及期限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保护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一、取得
二、法律保护
 
  第四节 地役权
  一、概念及特征
  二、权利内容
  三、权利行使
四、权利保护
 
  第十四章 担保物权
  第一节 概述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担保物权的设定
  三、担保物权的内容及行使
四、担保物权的消灭
 
  第二节 抵押权
  一、抵押权的概述
  1、抵押权的概念
  2、抵押权的性质和特征
  二、抵押权的主体和客体
  三、抵押权的设立
  四、抵押权的效力
  1、抵押权的效力范围
  2、抵押权的优先效力
  3、抵押权的保全效力
  4、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效力
  5、抵押权的追及效力
  6、抵押权的实行效力
  五、特殊抵押
  1、共同抵押
  2、最高额抵押
  3、财团抵押
4、法定抵押权
 
  第三节 质权
  一、质权概述
  二、动产质权
  1、动产质权的概念
  2、动产质权的设立
  3、动产质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4、动产出质人的权利与义务
  5、动产质权的消灭
  三、权利质权
  1、权利质权概述
  2、权利质权客体
  3、权利质权的设立
  4、权利质权的保全
5、权利质权的实行
 
  第四节 留置权
  一、留置权概述
  1、留置权的概念
  2、留置权的特点
  二、留置权成立与消灭
  1、留置权的成立
  2、留置权的消灭
  三、留置权的效力
  1、留置权的效力范围
  2、留置权人的权利
3、留置权人的义务
 
  第十五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概述
  一、占有与占有权
二、在物权法中建立占有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
  一、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
  二、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
  三、自己占有和辅助占有
  四、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五、正权原占有与无权原占有
  六、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
  七、有瑕疵占有与无瑕疵占有  
八、准占有
 
  第三节 占有的效力
  一、权利推定
  二、即时取得
  三、占有物的使用收益
  四、占有人对返还原物请求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
 
  第十六章 债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债与债权法
  一、债的概念
  二、债的法律特征
三、债权法的及其地位
 
  第二节债的发生根据
  一、债的发生根据概论
  二、我国债的发生根据
  1、合同
  2、侵权行为
  3、不当得利
  4、无因管理
5、债的其他发生根据
 
  第三节债的分类
  一、合同之债和非合同之债
  二、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
  三、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
四、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
 
  第四节债的履行
  一、债的履行的含义及意义
  二、债的履行原则
  1、实际履行原则
  2、协作履行原则
  3、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
  三、债的履行的具体要求
  1、履行主体
  2、履行标的
  3、履行期限
  4、履行地点
  5、履行方式
6、履行的顺序
 
  第五节 债的不履行
  一、债不履行的概念及种类
  1、全部不履行
  2、部分不履行
  3、履行迟延
  二、债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1、全部不履行的责任
  2、部分不履行的责任
3、履行迟延的责任
 
  第六节债的转移
  一、债的转移的概念
  二、债权转让
  三、债务承担
四、债权债务概括转移
 
  第七节 债的担保
  一、债的担保的概念及意义
  二、保证
三、定金
 
  第八节债的保全
  一、债权人的代位权
二、债权人的撤销权
 
  第九节 债的消灭
  一、债的消灭的概念
  二、债的消灭的原因
三、债的消灭的法律后果
 
  第十七章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之债
  第一节 不当得利之债
  一、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
  二、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
三、不当得利之债的履行
 
  第二节 无因管理之债
  一、无因管理之债的概念
  二、无因管理之债的构成要件
三、无因管理之债的履行
 
  第十八章 合同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合同与合同责任
  一、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二、合同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一、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二、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三、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四、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五、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六、主合同与从合同
  七、为订约当事人利益的合同和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八、计划合同与非计划合同
 
  第三节 合同的订立
  一、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1、要约
  2、承诺
  二、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三、合同成立要件及合同生效要件
四、缔约过失责任
 
  第四节 合同的形式、条款和解释
  一、合同的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
  二、合同的条款
  1、合同的主要条款
  2、合同的普通条款
三、合同的解释
 
  第五节 格式合同
  一、格式合同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对格式合同的规则
 
  第六节 合同的变更和解释
  一、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概念
  二、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三、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方法
四、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效力
 
  第七节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
  二、后履行抗辩权
  三、不安履行抗辩权
四、不安履行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
 
  第十九章 继承制度概述
  第一节 继承概述
  一、继承概述
二、继承制度的本质
 
  第二节 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
  二、男女继承权平等的原则
  三、养老育幼原则
  四、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五、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第三节 继承权
  一、继承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继承权的取得和丧失
  三、继承权的放弃
  1、继承权放弃的概念
  2、继承权放弃的方式
  3、继承权放弃的效力
  四、继承权的恢复
五、继承权的行使
 
  第四节 继承权的保护
  一、继承权回复请求权的概念
  二、继承权回复请求权的行使
三、继承权回复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第二十章 法定继承
  第一节 法定继承概述
  一、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1、配偶
  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
  5、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1、法定继承人继承顺序的概念和特征
2、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第三节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一、代位继承
  1、代位继承的概念和性质
  2、代位继承的条件
  3、代位继承人的应继承份额
  二、转继承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第四节 遗产份额的确定
  一、遗产份额的确定原则
二、非继承人酌情分得遗产的权利
 
  第二十一章 遗嘱
  第一节遗嘱继承
  一、遗嘱及其形式、内容和有效要件
  1、遗嘱的概念和特征
  2、遗嘱的形式
  3、遗嘱的内容
  4、遗嘱的有效条件
  5、遗嘱的效力
  二、遗嘱的变更、撤销和执行
  1、遗嘱的变更和撤销
2、遗嘱的执行
 
  第二节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一、遗赠的概述
  1、遗赠的概念和特征
  2、遗赠与遗嘱继承、赠与的区别
二、遗赠扶养协议
 
  第二十二章 有关继承的其它问题
  第一节 继承的开始
  一、继承开始的时间
  二、继承开始的地点
三、继承开始的通知
 
  第二节 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一、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二、遗产的范围
  三、遗产的保管
四、遗产的确定
 
  第三节 遗产的分割及债务的清偿
  一、遗产分割的原则和方式
  1、遗产分割的原则
  2、遗产分割的方式
  二、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1、被继承人债务的范围
  2、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原则
  3、遗产债务的清偿方法
4、遗产债务的清偿时间
 
  第四节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处理
  一、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范围
二、“五保户”的遗产处理
 
  第二十三章 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述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三、民事责任同其他法律责任及民事义务的区别
  1、民事责任同刑事责任的区别
  2、民事责任同行政责任的区别
3、民事责任同民事义务的区别
 
  第二节 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行为的违法性
  二、损害事实
  三、因果关系
四、主观过错
 
  第三节 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
  一、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权利损害的
  二、因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使合同不能履行或造成自己权利损害的
三、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害而无不当或未超过必要限度的
 
  第四节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公平责任原则
 
  第五节 民事责任的分类
  一、合同责任与非合同责任
  二、单方责任与双方责任
  三、按份责任、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
四、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
 
  第六节 民事责任的方式
  一、民事责任方式的概念和性质
  二、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方式及其分类
  三、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
四、赔偿损失的计算和处理
 
  第二十四章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第一节 侵权行为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二、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三、侵权行为的分类
 
  第二节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一、侵权民事责任的概念
二、侵权民事责任的性质
 
  第三节 归责原则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二、我国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三、过错责任原则
四、无过错责任原则
 
  第四节 抗辩事由
  一、抗辩事由的概念
二、抗辩事由的分类
 
  第五节 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
  一、概述
  二、客观要件
  1、损害事实
  2、加害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主观要件
  1、过错的概念
  3、过错的形式
  3、过错的判断
  4、过错推定
  四、多数人侵权的责任规则
五、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六节 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二、医疗损害责任
  三、产品责任
  四、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五、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六、高度危险责任
七、物件损害责任
 
  第七节 侵权损害赔偿
  一、概述
  1、损害赔偿的原则
  2、损害赔偿的分类
  二、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
  1、直接侵害财产权利时财产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
  2、侵害人身权利时财产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
  3、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和赔偿额
  三、特定条件下的损失分担
  1、受益人对侵害的损失补偿
2、损失分担
 
  第二十六章 违约民事责任
  第一节违约民事责任概述
  一、违反合同行为的概念和表现
二、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违约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的特点和免责事由
  一、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的特点
  二、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第三节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
  一、继承履行
  二、损害赔偿
  三、违约金
四、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二部分《刑法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4)
  一、考核要求
  1、考生应当准确掌握刑法学总论当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并准确掌握刑法总论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其之间的配合、制约与逻辑关系。
  2、考生应当能够应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则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刑法各种制度进行实例解析。
  3、考生应当了解刑法学的前沿问题。
4、考生应当具有刑法思维及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
  1、考生对刑法总论的基本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刑法前沿问题的了解程度;
  2、考生的综合应用刑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生进行法律研究的基础及进一步培养的潜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一、刑法的定义
  1、刑法的形式定义
  2、刑法的实质定义
  二、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1、广义刑法
2、狭义刑法
 
  第二节 刑法的属性和特征
  一、刑法的属性
二、刑法的特征
 
  第三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我国刑法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二、刑法的解释
 
  第五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
  1、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
  2、刑法的时间效力包含的内容,即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和刑法的溯及力
3、刑法的溯及力
 
  第二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一、外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二、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三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一般概述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1、犯罪客体
  2、犯罪的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
三、犯罪构成的分类
 
  第二节 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二、犯罪客体的种类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1、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2、犯罪客观方面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3、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
  二、危害社会的行为
  1、危害社会的行为的概念
  2、危害社会的行为的两个特征,
  3、危害社会的行为的类型
  三、危害社会的结果
  1、危害社会的结果的概念
  2、明确危害社会的结果同犯罪客体的内在有机联系
  3、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我国刑法中的五种规定及其意义
  四、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概念
  2、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3、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4、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5、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6、作为因果关系的特殊性
  7、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联系和区别。
五、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第四节 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1、犯罪主体的概念
  2、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3、单位犯罪的概念
  4、我国刑法规定成立单位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刑事责任年龄
  1、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2、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三、刑事责任能力
  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2、刑事责任能力的确认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
  三、犯罪故意
  1、犯罪故意的概念
  2、犯罪故意的特征
  3、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四、犯罪过失
  1、犯罪过失的概念
  2、犯罪过失的两个方面的特征
  3、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五、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六、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定义
  二、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
三、过失犯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节 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标准
  二、犯罪既遂的形态
  1、结果犯
  2、危险犯
  3、行为犯
三、犯罪既遂的处罚原则
 
  第三节 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 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未遂的分类
三、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
 
  第五节 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二、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的定性
三、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第五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
  2、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
3、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一罪与数罪
  第一节 一罪与数罪的概念
  一、一罪与数罪的概念
二、罪数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一、继续犯
  1、继续犯的概念
  2、继续犯的构成特征
  3、继续犯的处断原则
  二、想象竞合犯
  1、想象竞合犯的概念
  2、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
  3、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
  三、结果加重犯
  1、结果加重犯的概念
  2、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
3、结果加重犯的处断原则
 
  第三节 处断的一罪
  一、连续犯
  1、连续犯的概念
  2、连续犯的构成特征
  3、连续犯的处断原则
  二、牵连犯
  1、牵连犯的概念
  2、牵连犯的构成特征
  3、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三、吸收犯
  1、吸收犯的概念
  2、吸收犯的构成特征
  3、吸收犯的形式
4、吸收犯的处断原则
 
  第七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一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二、无过当防卫权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1、防卫过当的概念
  2、防卫过当的基本特征
3、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 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1、避险过当的概念
  2、避险过当的基本特征
3、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八章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特征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第二节 刑罚的目的
  一、刑罚目的的概念
二、报应主义与预防主义
 
  第九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
  一、主刑
  1、管制的概念与特征
  2、拘役的概念及特征
  3、有期徒刑的概念及特征
  4、无期徒刑的概念及特征
  5、死刑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附加刑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3、没收财产
 
  第十章 量刑
  第一节量刑的概念和原则
  一、量刑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量刑的特征
三、量刑的原则
 
  第二节 量刑的情节
  一、量刑的法定情节
  二、量刑的酌定情节
三、量刑情节的适用
 
  第三节 量刑制度
  一、累犯
  1、累犯的概念和意义
  2、累犯的种类
  3、一般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4、特别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5、累犯的刑事责任
  二、自首
  1、自首的概念
  2、自首的种类
  3、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4、特别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5、共同犯罪自首的认定
  6、数罪自首的认定
  7、过失犯罪的自首
  8、自首与坦白的界限
  9、自首犯的刑事责任
  三、立功
  1、立功的概念和意义
  2、立功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
  3、立功犯的刑事责任
  四、数罪并罚
  1、数罪并罚的概念及特点
  2、数罪并罚的原则
  3、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特征
  4、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基本适用规则
  5、不同法律条件下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规则
  五、缓刑
  1、缓刑的概念
  2、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
  3、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
  4、缓刑的考验期限
  5、缓刑考验期限内的考察
6、缓刑的法律后果。
 
  第十一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
  二、刑罚执行的特征
三、刑罚执行的原则
 
  第二节 减刑
  一、减刑的概念
  二、减刑的条件
  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四、减刑的程序
 
  第三节 假释
  一、假释的概念
  二、假释的条件
  三、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
  四、假释的法律后果
五、假释的程序
 
  第十二章 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二、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
 
  第二节 时效
  一、时效的概念和意义
  二、追诉期限
  三、追诉期限的起算
  第三节 赦免
  一、赦免的概念
  二、我国的特赦制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