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介绍 >> 正文  生物物理学学位点简介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学位点简介
  1.学位点特色
  生物物理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生物物理学科的发展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也将促进生物科学其他领域的发展。因而学科特色明显,方向稳定。我校生物物理学位点以核素示踪实验室、省级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联合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2004年评为首批校级A类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势力雄厚、学术水平较高,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学术影响,同时,通过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有利于协同攻关和开展创新性的研究。
  2.学位点队伍建设
  积极采取引进人才和利用本校现有人力资源进修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快速充实本学科学术队伍。目前学术队伍现有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具有硕士学位者8人;35岁以下者占29.2 %,35岁-45岁者占41.6 %,45岁-55岁者占29.2%。
  3.人才培养
  每年完成学校要求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加强本学科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根据新世纪本学科发展趋势、专业特点及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一套系统的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生物物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并不断加以完善。突出课程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体系。为了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本学科点新立项《生物物理学》研究生专用教材和生物信息学精品课程的编写。同时作好本科教学等相关工作。
  4.科学研究
  2004年以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研究项目19项,获得科研经费近234万元。并以此为依托,取得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近3年已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共发表学术论文76篇,其中SCI、EI分别收录6篇和1篇,出版教材6部;同时授权了2项发明专利。
  5.学位点条件建设
  本学科以省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省普通高校基础课生物学示范实验室、校生物学教学实习基地、核素示踪实验室和省原子能所核辐照中心等为依托,拥有万元以上设备 4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近 1000万元。近3年来共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基础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建设,使教学与科研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本学科有研究生专用学习室和计算机,专门为生物信息学方向购置生物信息专用服务器和引进美国农业部生物信息数据库进行高起点研究。
  6.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国际水稻所等一些国家的大学与国际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多次邀请了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并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本学科的各实验室坚持对外开放,每年还接受数名来自省内外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青年老师作短期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扩大了本学科的影响。这些为本学科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让自身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科研项目高起点起步、发表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提供了优质平台。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核素示踪技术及应用
  核素示踪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生理与代谢中的应用,在动物营养及繁殖中的应用,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示踪法在农学科研中的应用。
  2. 生物信息学
  基因组和蛋白组等生物信息的收集、存贮和解读,包括建立新的算法和开发相应软件、计算机在生物学和农业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
  3. 膜与细胞生物物理学
  以细胞工程技术为主,以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植物对矿质养分离子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转运的生物物理过程和机制;动植物对高、低温保护和耐高、低温的生物物理学机制,动、植物冻伤与抗冻的细胞生物物理学机制。
  4. 辐射生物物理
  电离辐射生物学的基础,辐射技术在农作物新品选育中的应用,辐射加工技术在农产品贮藏保鲜、医疗卫生用品消毒灭菌、新材料制备及“三废”治理等方面的应用。
  三、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果
  2004年以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研究项目19项,获得科研经费近234万元。并以此为依托,取得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
  1、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系统
  主要完成人:肖浪涛、王若仲等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长沙市科技局成果转化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对象”计划。
  主要内容:应用生物物理研究方法在植物激素测定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而且容易被光解、热解和氧化,因而对植物微量激素进行快速、准确和简便测定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开展植物激素研究的主要限制因子。以往常用的生物试法灵敏度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需要昂贵的设备且对样品纯化要求高;酶联免疫法(ELISA)可重复性较差;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设备昂贵、测定周期长、操作繁琐且产生放射性废物。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较之以往测定方法更为先进的测定系统。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以往ELISA和RIA等方法中用于合成免疫原的方法(例如对植物激素分子中的免疫决定簇、激素分子与载体蛋白分子的偶联部位以及提高偶联比的合成方法等)进行优化,为制备优质抗体提供高纯度、高免疫原性和高偶联比的优质免疫原。
  (2)对传统的抗体制备技术(例如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和纯化方法(例如硫酸铵沉淀法、辛酸法和免疫亲和层析法等)进行优化并结合一些其他新技术(例如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制备研制植物激素免疫传感器所必需的高纯度、高特异性、高亲和性和高稳定性的优质抗体。
  (3)对多种具有强信号输出的高灵敏度基础传感器(例如电化学传感器、光化学传感器、压电和表面声波传感器等)进行系统考察,根据各类基础传感器响应的基本特性,研究适合于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的高灵敏测试手段,并从测试方法上着手解决HPLC和RIA等传统免疫测定方法中存在的价格昂贵、操作繁琐和难以实现自动化等问题。运用分子自组膜技术、等离子体成膜技术以及等离子体膜修饰技术等膜科学领域的新技术,设计一些适合于在传感器上固定抗体蛋白质分子和起放大作用的抗原分子的新型载体膜(如有机硫醇单分子膜、双层磷脂膜等)或对传统的聚合物材料进行修饰,以解决传统载体材料存在的机械性能差、水溶胀和不耐酸碱等缺陷。
  (4)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优化,研制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等几大类植物激素免疫传感器。
  (5)在成功研制出植物激素免疫传感器的基础上,对其他配套技术(例如植物激素免疫传感器的再生、检测器的定型以及与免疫传感测定法相配套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与现行的HPLC和RIA等经典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对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法进行实用化研究,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主要成果:目前研究进展顺利,已在一些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制出第一台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免疫传感测定系统工作样机。
  (2)研制出第一台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的免疫传感测定系统工作样机。
  (3)完成了植物激素的免疫传感测定系统关键部件——信号放大装置的第二代产品的设计制作。
  (4)在国内外SCI期刊上发表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方面的研究论文2篇;
  获得了2项与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技术有关的发明专利,专利证书号分别为:ZL 03 2 48444.5、ZL 03 2 48443.7。
  植物激素的免疫传感器测定技术是基于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结合化学传感领域的传感器新技术和检测新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全新测定方法。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地对植物激素进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效率和简便廉价的测定。并且可能免除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实现测定的实时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因此,植物激素的免疫传感器测定技术是在现有植物激素测定方法基础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
  2、湖南早稻垩白改良剂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人:肖浪涛、蔺万煌等
  项目来源:科技部国家早稻品改工程项目。
  主要内容:该项目属农业生产应用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早稻米垩白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为出发点,结合现有垩白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和相关领域知识,筛选垩白改良剂主效成分;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结合计算机寻优化等新方法,确定垩白改良剂系列配方;同时开展大田应用试验示范,不断完善配方和工艺,形成定型产品;然后通过使用条件和使用技术的研究与组装配套,最终研制出垩白改良剂产品并进行试验示范。
  主要成果:本项目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居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该课题建立的稻米垩白性状测定方法居国际领先水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次建立了稻米垩白客观分析测定系统 首创稻米垩白扫描分析测定法,同时设计出稻米垩白性状分析测定软件Chalkiness 1.0。
  (2)首次较全面地分析并探明了稻米垩白形成机理 稻米垩白性状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制约,遗传差异和环境差异都是通过籽粒灌浆期的动态变化来影响稻米垩白的形成;水稻植株“源-库”特性与稻米垩白性状表现关系密切;水稻抽穗前后内源植物激素水平及其平衡关系在协调稻株“源-库”关系中起重要作用。
  (3)首次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筛选技术研制出稻米垩白改良剂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从27种药剂中筛选出了8~9个能明显改善稻米垩白性状的主效成分。应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大田试验结果为依据,应用计算机进行改良剂配方优化组合。现已得到了2个降低稻米垩白度的优化配方方案,并建立了该改良剂的配套栽培技术。经长沙、衡阳、永州、醴陵和宁乡等地近两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其降低垩白的效果明显,且对稻米的产量和其他品质无不良影响。
  该项目已于2004年底完成成果鉴定,并获得2004年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