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招生简章 >> 正文  建筑学院简介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清华大学 >> 院系简介
建筑学院简介
 
  院长寄语 
  从梁思成先生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居者有其屋”,到吴良镛先生孜孜以求、不断实践的目标――“安得广厦千万间”;从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体形环境论”,到吴良镛先生开创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六十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创作实践和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建筑学院已经形成“建筑•规划•景观•技术”四位一体、交叉融贯的学科架构,以及六年制本硕统筹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建筑学院是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二级学科是该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在2003年和2008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连续两次被评为第一名。
  六十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培养了近五千名毕业生,他们在国家建设岗位上、在国际建筑舞台上辛勤耕耘,涌现出了一批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学术名家,造就了一批中国建筑事业各个时期的领军人物。
  六十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设计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设计、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北京宪章》、建筑节能研究等,已经成为中国建设史上的重要成果乃至世界建筑界的标志性事件。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建筑学科与建筑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未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下,明确了以“专业帅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战略,确定了“一个基础、二点关注、三项结合”的发展思路,即以人居环境学科为基础、关注国家建设前沿和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和实践三结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将保持特色,开拓创新,为跻身于世界一流建筑学院而努力奋斗!
  朱文一
  2009年1月
  
  简  介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个学院,55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清华大学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3900人;在学研究生12179人,其中博士生5316人,学术学位硕士生5055人,专业学位硕士生7124人。
  作为清华大学14个学院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2001年4月,原暖通空调专业从热能系进入建筑学院,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2003年10月,成立景观学系。目前,学院设有4个系: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8个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建筑美术研究所、景观园林研究所、资源保护与风景旅游研究所、建筑与技术研究所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1个中心:国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3个规划设计实践基地: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综合体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学院。还有3个省部级实验室:建筑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建筑学院2008~2009学年度学生总数为1088人。其中本科生549人(建筑学专业432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117人);研究生53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3人(建筑学5个二级学科与美术学140人,暖通空调33人),工程硕士146人,风景园林硕士16人,博士研究生204人(建筑学一级学科158人,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专业46人)。
  建筑学院现有在职教师104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44人。教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吴良镛(两院院士)、关肇邺、李道增、江亿。通过人才引进战略引进“杰青”1人(顾朝林)、“百人计划”1人(李晓东)、“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杨旭东); 聘请Ron Henderson为专职副教授;聘请周干峙院士、马国馨院士、邹德慈院士、张锦秋院士、傅熹年院士、汪光焘教授、费麟教授、刘武君教授为兼职教授。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6人,占63%,具有一年以上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者68人,占65%。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热爱教学和学生,注重教书育人,富于团队精神,形成了严谨求实的院风,近年来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活力,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设施条件 
  
  /图书资料/
  建筑学院一直把图书资料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设有清华图书馆建筑学院分馆和建筑学院信息中心,目前典藏流通的建筑专业书刊共63998余册,其中中文书刊30681余册,外文书刊33317余册。订阅国内期刊131种/年,国外期刊142种/年。收藏历史幻灯片、彩色及黑白底片39900余张,还收藏有部分清宫样式雷和算房高、中国营造学社等珍贵档案资料。生均书刊量99.4册。
  /设施条件/
  建筑学院主要用房在建筑馆,建筑面积共计10,000平方米;建筑技术科学系及其暖通空调实验室设在旧土木馆和超低能耗示范楼,建筑面积分别为12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 学院为学生提供设计课专用教室、评图教室、讲课教室和美术教室;学院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建筑模型教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和构造示教室。建筑学院设有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实验室、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和人居环境模拟实验室。
  
  学术概况 
  
  建筑学院实行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方针,学术研究与设计规划创作紧密联系,针对国家城乡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建筑学学科的各主要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使整体水平处于学术前沿。
  学院完成了百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内容涵盖区域、城市、村镇研究,居住问题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建筑历史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景观与旅游规划及自然遗产保护研究,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建筑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研究,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等。
  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有:梁思成教授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梁思成全集》获第6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荣誉奖;吴良镛院士主持的北京菊儿胡同旧城居住区更新研究获世界人居奖和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提出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写入第20次国际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主持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学院还有数十项研究与设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设计奖,如关肇邺院士主持的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李道增院士主持的获1996年首都十佳公建方案第一名的天桥剧场翻建工程等。以江亿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团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如2008年“溶液式带有全热回收的模块化空气处理装置及其系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建筑节能模拟分析平台DeST及其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至2008年,建筑学院共完成纵向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75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的基本理论与典型范例研究”和“住区微气候环境中的热物理问题研究”,建设部重点项目“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项目“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研究”,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都江堰二王庙震后修复设计等。
  2001-2008年期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一千多篇,其中SCI检索105篇、EI检索192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译著和教材200多部。
  
  国际交流 
  建筑学院与十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建筑院系建立了联系,包括人员互访和讲学、合作研究和出版、共同办班和培养研究生等,其中有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英国剑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多特蒙德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米兰工业大学,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建筑学院、巴黎政府学院,俄国莫斯科建筑学院,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荷兰德尔福特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此外还有中国香港及台湾的一些大学。
  对建筑学专业而言,每年都有国外大学的师生来清华举办联合设计专题,例如,每两年一次为期一个月的清华-MIT联合设计专题,从1985年开始已持续24年;清华建筑学院与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和那波利建筑学院、韩国汉阳大学四国五校每年举办联合设计专题,已持续8年;清华建筑学院与法国马拉干建筑学院联合设计专题已连续举办4年。还有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伯克莱、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罗马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等大学建筑学院与清华建筑学院举办联合设计专题。目前国际联合设计专题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多次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丹麦、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和学术机构进行交流。
  学院每年都邀请数十位外国学者前来做学术讲演,其中包括罗伯特•文丘里、雷姆•库哈斯、马里奥•博塔、弗兰克•盖里、让•努维尔、查尔斯•柯里亚、多米尼克•佩罗、泰瑞•法罗、彼得•罗、曼纽尔•卡斯特尔、托马斯•赫尔佐格、冯•格康、亨利•库伯、彼得•霍尔等国际上著名的学者和建筑师。建筑学院先后聘请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为名誉教授,查尔斯•柯里亚、阿列克塞•佐尼斯、托马斯•赫尔佐格等多名客座教授,聘请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劳瑞•欧林担任景观学系第一任系主任。近年来还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外国建筑展览。
  建筑节能领域的国际合作近年来取得全面进展:清华-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节能中心搭建了高水平的科研平台,重大国际会议的主办强化了清华在建筑节能领域的优势地位,此外,教师和学生国际交流的规模有了大幅度提高、地域也有了很大拓展。创办英文杂志、组织国际学科评估等为建筑环境科学领域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建筑学院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学院设有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个专业,均招收外国留学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五年来,建筑学院共招收国外和港澳台本科生33名、硕士生31名和博士生11名,进修生46名;派遣学生出国或赴港澳台进行三个月以上交流学习57人次;举办各类国际联合设计32次。目前有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6余名外国留学生在学院就读,其中78%的学生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22%作为访问学生进修专业课程。
  2008年,建筑学院开设的建筑学专业设计硕士国际班已开班,成为中国第一个全英文建筑硕士学位班。清华建筑学院的国际交流水平再上台阶。
  
  教学情况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建筑学院在“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继承和发扬清华大学建筑教育的优良传统,形成清华大学建筑教育思想:
  建 筑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建筑教育---理工与人文的结合
  学科构成---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位一体
  建筑教学---基本功训练(skill training)与建筑理解
  (architecture learning)相结合
  能力培养---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结合
  培养目标---职业建筑师、规划师与科学帅才
  (leader in the profession) 结合
  办学目标---坚持清华特色与创建世界一流相结合
  建筑学本科专业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为主干课,同时开设必修基础课:数学、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设计初步、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素描、水彩等;工程技术: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等;建筑历史: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近现代建筑史等和社会科学:哲学、建筑经济等5个方面的40余门课程。此外建筑学院还开设了众多的选修课,安排了实践环节和实习课程,包括:古建筑测绘、工地实习、专业调研、素描、水彩、快速表现、水彩渲染、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师业务实践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专业是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专业,由原来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改名而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置的该专业,主要研究与建筑环境保障和控制有关的理论及实现的设备系统,培养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工程师以及科研人员。建筑环境与设备本科专业为学生开设必修基础课:数学、物理、力学、化学、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建筑环境学、传热学、热力学、建筑环境测试、建筑学概论等;专业课以供热工程、空调与制冷技术、建筑自动化为主干课程,并辅以建筑通风工程、洁净技术、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专业前沿等必修和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大型综合课程设计、现场运行实习、暑期实验课和综合论文训练。
  建筑学院在学学生中,研究生的数量已和本科生数量相等,加之本科毕业生中一定比例进入研究生学习,硕士研究生毕业已是建筑学院培养学生的重要出口。建筑学院在7个二级学科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制2~2.5年,实行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相结合,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强调提高硕士生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设计能力,以培养设计和规划的高级专业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同时有部分硕士通过理论学习和论文研究,为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打好基础。建筑学院每年招收30名左右的博士生,其中包括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取得相当水平学术成果的论文博士。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实行导师制,同时强调广泛参与学术活动,每年举办博士生论坛,选修理论性和综合性课程,以达到基础理论深厚、知识结构广博、学术视野开阔,论文研究结合学科基础和国家城乡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要求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随着21世纪国际建筑学科的发展,再接再励,保持特色,加强国际化,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和学术研究水平,为保持国内领先地位,跻身于世界一流建筑院校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