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招生简章 >> 正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考博招生简章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

位的人员;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结业证书);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4)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报考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5)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6)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以及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委托、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后果,招生单位不负责任。

(7)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8)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3)所报考的培养单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三年学制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两年学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四)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3.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五)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六)在学的硕博连读生转博,按所在培养单位的具体要求报考。

三、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一)报名时间:

春季(入学)博士网报时间(只招我所硕博连读生):2010年9月1日—9月23日;

秋季(入学)博士网报时间(对外公开招考生):2010年12月8日—2011年1月25日。

(二)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进行网上报名,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填写报名信息,网址:http://admission.gucas.ac.cn。

(三)网上报名成功后,请于2011年1月30日前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时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

2.两名教授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书;

3.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在报名时先提交硕士生学生证复印件,并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有效证件复印件(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护照、港澳台身份证);

5.政治审查表;

6.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必须符合报考条件,并提供大学期间成绩单、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作时间、职称证明、近五年发表论文抽印本。

(四)应届硕士生报考秋季入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在报考时需要提交所在学校学籍部门开具的在2011年5月份前毕业的证明材料。

(五)报考单位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在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交纳报考费:

报考费200元,可通过邮局普通汇款或到我所研究生部现场交纳两种方式。汇款请于

2011年1月30日前汇到我所研究生部,汇款时请注明“报考费”,同时注明报考人姓名和详细地址,邮寄地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 邮编100029

五、报考确认,领取准考证

考生应于2011年2月20日前查看网上报考确认信息。通过信息确认的考生准予参加考试。未经报考资格审核通过者,不准予考试。

准考证一律不寄发,请考生按照大气物理研究所网站(www.iap.cas.cn)通知时间自取,并来北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参加考试。

六、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一)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二)初试:全院统一考试时间:外国语为2011年3月19日上午8:30~11:30(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两门专业课为2011年3月19日下午14:00-17:00和2011年3月20日上午。同等学力需加试政治理论,政治理论考试时间:2011年3月20日下午14:00~17:00。

考试地点及专业课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上标注的时间地点为准。

(三)复试及体检:复试、体检由我所统一组织,具体复试规程、体检时间详见我所网站发布的通知。

(四)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笔试外(在初试时进行),还必须在复试时间加试两门主干课程考试,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每门科目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为100分。

 

七、拟录取

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同时兼顾学科的均衡,并结合其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情况、业务素质、科研成果及身体健康状况决定是否录取。录取名单由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并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备案。

八、入学时间

2011年9月上旬,具体时间请见录取通知书中的新生入学须知。

九、其他说明

(一)网上提交的个人信息必须按照网报系统字段设置要求逐项如实填写,所填信息应全面、真实、准确。

(二)未进行网上报名不予参加考试。

(三)网报时应届硕士毕业生的最后学历填“硕士研究生”,最后学位填“硕士”。往届生必须填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编号。同等学力人员报名,研究生部校验本科毕业证书原件,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一份。

(四)我所每年公开招生1次, “硕博连读”生1次(指的是本所已纳入硕博连读计划

的在学硕士生),全年计划招生名额68人左右。

(五)考生应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并确定“报考类别”,即“定向”

或“非定向”,网报信息提交后不得更改报考类别。考生与原工作单位或定向单位之间应事先做好协商。凡考生与原工作单位或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或在录取阶段调取考生档案等问题上发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解决,由此造成不能录取等后果的,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在职定向生被录取时须交纳培养费,并签订“培养协议书”。

(七)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

自行处理。在职定向生由原单位开具政治审查表,不调档。

(八)邮购往年英语考题及英语考前辅导请咨询(电话):010-88256056,

陈老师。地址:100049 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系。

(九)凡纳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报名,按国家相关文件办理。请

自行下载相关登记表并填写,下载请登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招生”-“网下载”,经所在自治区教育厅民教处盖章后寄我所研究生部 。网报时考试方式选:“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考前必须与研究生部提前取得联系。

(十)考生可通过大气物理研究所网站www.iap.cas.cn 查阅我所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等相关招生信息。

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国家政策为准。

十、联系方式

招生电话:010-82995022(0),010-62367372(FAX)

联系人:王英辉

电子邮箱:wangyh@mail.iap.ac.cn

地址: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100029

纪检监督电话:010-82995011

网址:www.iap.cas.cn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生部

2010年11月15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将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6年1月,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研究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大气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大气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

大气所作为从事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国家队,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大气科学研究基地为目标,坚持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于大气科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探索国际科学前沿,支撑气象、海洋、环保、农业、航空航天、水利、资源等领域的发展,积极为我国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大气所现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5个所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院重点实验室包括: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所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包括: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大气分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在河北香河、兴隆和吉林通榆设有野外综合观测站。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挂靠在大气所。目前,大气所拥有SGI F4000超级计算机集群服务器系统、一座用于研究城市大气污染和大气边界层物理的高325米的气象观测铁塔以及边界层遥感探测系统和中层大气探测系统等设备。

2011年,大气所进一步凝练学科目标,制定出包括一个定位、三个重大突破、五个重点培育的“一三五”规划,并获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首批整体择优支持,各项启动实施工作有序进行。为推进“一三五”规划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所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三五”规划进行了研讨和部署,制订出可操作的组织和实施方案。

截至2011年底,大气所共有在职职工446人(项目聘用117人),其中,科研人员337人,科技支撑人员29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4人、副研究员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共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1人(新增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新增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

大气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截止2011年底,共有在学研究生404人,其中博士生286人、硕士生118人;有在站博士后22人。

2011年,大气所在研科研项目及课题共计534项(新增 102 项),其中,主持中国科学院首批战略性先导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主持国家973项目和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新增2项),承担其他973课题和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33项(新增 9 项);国家863项目1项,课题5项,其他专题12项(新增2项);科技支撑课题及专题24项(新增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8项(新增 58 项),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重点项目10项、杰青4项,重大国际合作4项、两岸合作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面上及其它项目110项;主持公益行业气象专项项目12项,参与项目34项(新增5项);主持中国科学院项目及课题50项,其他子课题125项,包括战略性先导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中的4个项目(占26%以上)、11个课题(占13%以上)、41个子课题(占17%以上),院创新项目群1项,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方向性项目22项等;此外,还承担了其它军工、部委及地方委托等课题64项(新增24项)。

2011年,大气所科研工作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沙尘暴发生发展机理及监测预测和灾害评估研究集体”荣获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研发、系统应用及设备产业化”,排名第三、“陆地生态系统变化观测的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排名第三;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与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得省部级奖2项:“气候变化对中国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涡旋自组织动力学的研究及应用”获江苏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七。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转让专利使用权1项。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638篇,其中SCI(E)收录论文367篇,EI收录论文9篇,国内核心期刊收录论文231篇。出版论著4部。叶笃正院士获首届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方法成就奖,王斌研究员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周天军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吴波博士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11年,大气所与安徽省淮南市政府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淮南大气科学研究院),在开展观测研究、基础研究、应用发展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寻找对接点,着重于成果的转移转化;与吉林省气象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确立了四个重点合作方向,继续推进研究所科技成果在业务部门的转化;研究所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将“红外云天仪”专利使用权独家转让给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用于面向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云自动化观测仪器开发,有望支持中国气象系统云自动观测的高水平观测仪器应用和相关新规范制定,具有良好的商业和业务应用前景。鉴于大气所十一五期间院地合作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2011年6月,大气所荣获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集体二等奖,是院资环口唯一获此殊荣的公益性基础科学研究所。

2011年,大气所与国外机构新签署5个合作协议。与日本亚洲空气污染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国际空气质量模式研究中心(JICAM)。共举办了20个国际会议,3个海峡两岸会议。在研的国际合作项目共有30多项,如季风亚洲全球变化区域集成研究计划国际项目(MAIRS)、东亚地区气候变化的云、气溶胶、辐射地基观测研究、大气组成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等,均进展顺利。全年共执行161项出访任务,出访450人次,来访575人次。从国外引进“百人计划”3人,引进国外博士1人,新增外籍客座教授5人,招收外国留学生4人,新增与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21人,目前共41名。吴国雄院士当选国际科联执行局执委(ICSU),吕达仁院士当选IAMAS执行局委员,目前全所共有37个国际任职。

大气所是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太平洋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大气环境学委员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主办的刊物有:《大气科学》(中文版)、《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SCI收录)、《气候与环境研究》(中文版)、《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