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 >> 正文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960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60 )
学院名称(盖章):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4 年 7 月 17 日
《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60)
一、考核要求
《土地管理学与社会保障学》是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
学考试的加试科目。考试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
才,从而为国家培养从事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相关部门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核评价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了解和掌握土地管理学与社会保障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并能运用土地管理学与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
《土地管理学与社会保障学》科目考试的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土地管理学和社会保障学。
三、考核内容
第一部分:土地管理学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
一、土地的概念
二、土地的特性
三、土地的功能
第二节 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原理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要素
三、管理的性质
四、管理的原理
五、管理的功能
六、管理的方法
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
第四节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客观必要性
二、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和体系
四、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地籍管理概述
第一节 地籍与地籍管理
一、地籍的概念
二、地籍的类别
三、地籍管理的概念和管理原则
第二节 地籍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手段
一、地籍管理的任务
二、地籍管理的内容
三、地耤管理的手段
第三节 我国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的地籍管理
二、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地籍管理
第四节 国外地籍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地籍管理的发展简史
二、国外地籍管理发展趋势
第三章 土地调查
第一节 土地调查概述
一、我国土地调查概况
二、土地调查方法的选择
三、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
二、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划分
三、新旧土地利用分类转换
第三节 调查准备
一、组织准备
二、资料准备
三、仪器准备
四、调查底图制作
第四节 土地调查界线的确定与面积控制
一、土地调查界线的确定
二、控制面积的计算
第五节 外业调查
一、外业调查概述
二、准备工作
三、室内判读(预判)
四、基本方法
五、地类调查
六、线状地物调查
七、权属界线调查
八、新增地物补测
第六节 内业整理
一、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二、面积量算
三、成果整理
第七节 检查验收
一、检查验收的类型
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第四章 土地评价
第一节 土地评价的含义和分类
一、土地评价的含义
二、土地评价的分类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一、土地评价的原则
二、土地评价的程序
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基本原理
二、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
三、权重的确定
第四节 市地质量评价
一、市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程序
二、城市土地定级多因素综合评分法
三、城市土地以价定级方法
第五节 农地质量评价
一、农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程序
二、农地质量定级方法
第六节 农用地产能核算
一、农用地产能概述
二、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原则和内容
三、农用地理论产能(WF)核算
四、农用地可实现产能(WP)核算
五、农用地实际产能(WO)核算
六、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
第五章 土地登记
第一节 土地登记概述
一、土地登记简介
二、土地登记制的类型
三、土地登记的特性
四、土地登记的客体和类型
第二节 土地登记的内容和程序
一、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
二、土地登记的内容
三、土地登记的程序
四、土地登记文件
第三节 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一、权利设定登记与初始土地登记的区别
二、土地权利设定登记的特点、
三、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设定登记
四、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五、国家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六、国家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七、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八、土地使用权抵押权设定登记
九、土地使用权出租权设定登记
第四节 其他土地登记
一、土地变更登记
二、注销土地登记
第五节 土地确权与界线调整
一、土地权利确定
二、权属界线调整
第六章 地权管理概述
第一节 土地权利的产生和形成
一、土地权利的产生
二、土地产权的构成
三、土地权利简介
四、新中国地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土地权利的类型
一、土地所有权
二、土地使用权
三、土地他项权利
第三节 各国(地区)土地所有制形式
一、各国土地所有制形式
二、同一块土地的所有制形式
三、土地所有制的公平与效率
第四节 各国(地区)土地权利的设置
一、罗马法对土地权利的设置
二、我国台湾地区对土地权利的设置
三、土地发展权的创设
第七章 土地法治管理
第一节 土地法治管理概述
第二节 我国土地立法的任务和原则
一、我国土地立法的本质
二、我国土地立法的任务
三、我国土地立法的原则
第三节 土地法律保护
一、土地是法律保护的客体
二、保护土地资源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 土地与建筑物的权利关系
第八章 土地所有权管理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特性
一、土地所有权的概念
二、土地所有权的特性
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的确定
一、土地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二、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三、土地所有权性质确定的处理
第三节 土地征收管理
一、土地征收的概念
二、土地征用的产生和发展
三、征收土地的法律程序
四、征收土地的审批权限
第四节 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
一、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界定
二、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概念和变迁
三、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方式
四、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作用与问题
第五节 共有所有权管理
一、共有所有权的概念
二、共同共有的管理
三、按份共有的管理
第九章 土地使用权管理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概述
一、土地使用权的概念
二、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的类型和设置
一、农地使用权的设置和管理
二、基地使用权的设置和管理
三、邻地利用权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概述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
三、土地使用权出让程序
四、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监管
第四节 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
一、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
四、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监管
第五节 土地使用权出租与抵押管理
第十章 地价管理概述
第一节 地价概述
第二节 地价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地价理论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价理论
第三节 地价的内涵和种类
一、地价的内涵
二、地价的特点
第十三章 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第一节 可持续土地利用概述
第二节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和特性
一、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产生和构成
二、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异质
三、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性
第三节 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
二、代内和代际公平性
第四节 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
一、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思路
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
三、可持续土地利用多目标综合评价
第十四章 土地集约利用管理
第一节 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第二节 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第三节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程序
第四节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二、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第十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概述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准则
一、关于土地利用效率
二、关于土地利用公平
第三节 土地发展权配置管理
一、土地发展权配置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二、土地发展权配置管理的内容
三、土地发展权的物质构成
四、土地发展权的量化和货币化
五、个体地块土地发展权的设定和量化
第四节 土地用途管制
一、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
二、土地用途分区和管制规划
三、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管理
第五节 土地利用结构管理
一、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二、土地利用结构评价
三、土地利用结构设计
四、土地利用布局
第六节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一、土地利用计划的含义
二、土地利用计划的内容和类型
三、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
四、土地计划与土地市场
五、中期土地利用计划
六、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四、参考书目
1.王万茂.土地资源管理学.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卫东.土地资源学.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二部分:社会保障学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
第二节 社会保险
第三节 社会救助
第四节 社会福利
第五节 社会保障的功能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多种制度模式的形成
第六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 经济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
第一节 社会保障基金概述
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第三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
第四节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
第五节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
第五章 社会保障管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内容
第二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第六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第二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
第七章 社会保障法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
第八章 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第一节 理论概述
第二节 实践分析
第三节 国际社会保障改革中政府责任的调整及效果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第九章 老年社会保障(上)
第一节 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老年社会保障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与实施方式
第五节 老年健康保障的基本方式
第六节 发达国家老年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老年社会保障(下)
第一节 中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国城镇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 中国老年福利事业
第四节 中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
第十一章 就业社会保障
第一节 失业保险
第二节 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
第三节 中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二章 医疗社会保障
第一节 医疗社会保险概述
第二节 医疗社会保险筹资机制
第三节 医疗社会保险的给付项目
第四节 医疗社会保险的支付方式
第五节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趋势
第六节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发展
第十三章 工伤社会保险
第一节 工伤社会保险的概念及原则
第二节 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工伤社会保险范围
第四节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五节 工伤保险待遇
第六节 工伤争议
第七节 工伤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第八节 工伤预防与康复
第十四章 生育社会保障
第一节 生育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节 生育保险制度结构和内容
第三节 中国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现状
第四节 中国生育社会保障未来发展方向——全民生育保障设想
第十五章 军人社会保障
第一节 军人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节 军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第三节 军人社会保障基金
第四节 中国军人社会保障的发展
第十六章 残疾人社会保障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组织建设
第十七章 员工福利
第一节 员工福利概述
第二节 员工福利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员工福利的设计、规划与管理
第四节 我国员工福利的建立、发展与改革
第十八章 住房社会保障
第一节 住房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节 住房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中国住房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中国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第十九章 最低生活保障
第一节 最低生活保障的含义、目标和原则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与制度运行
第四节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第五节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第六节 发展完善中的中国最低生活保障
第二十章 农村扶贫开发
第一节 农村扶贫的含义及对象
第二节 农村扶贫战略
第三节 农村扶贫的方式和方法
第四节 农村扶贫的资金来源
第五节 中国农村扶贫的成就和未来发展
第二十一章 法律援助
第一节 法律援助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第二节 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法律援助的内容
第四节 法律援助的发展前景
四、参考书目
1.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第 4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