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 >>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学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1
目 录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 20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27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3647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3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错误!未定义书签。61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67
《现代传感技术》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76
《现代传感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 84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89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1
《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107
《PLC》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116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123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133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137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145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156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169
《MATLAB 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181
《嵌入式系统》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191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204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217
《语音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 错误!未定义书签。225
1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非数学)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
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与无穷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和运算技
巧;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高等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
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通过高等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所需的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作准备。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函数,极限,无穷小,连续,导数,
微分,极值,不定积分,定积分,偏导数,全微分,条件极值,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
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
(2)正确理解下列基本定理和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极限的主要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
日中值定理和柯西定理,泰勒定理,积分上限函数求导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格林公
式,高斯公式。
(3)牢固掌握下列公式:两个重要极限,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牛顿-
莱布尼兹公式,函数 e
x
、sinx、ln(1+x)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4)熟练运用下列法则和方法: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换元积分法
和分部积分法,二重积分的计算法,正项级数的比值收敛法,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
微分方程的解法,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5)会运用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的方法解一些简单的几何、物理和力学问题。
(6)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自觉的体现寓于其中的数学思维方法以及常用的一般数学方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150(讲授) 学分:9
理论学时:150 实验学时:0(没有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大纲执笔人: 许新胜 教学院长审定:崔光磊
专业负责人审核:屈军
2
法,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7)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
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和微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向量、曲面方程、多元函
数、偏导数和全微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无穷级数收敛、发散
以及和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函数的极值、单调性的求法;不定积分、
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向量的运算、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格林公式,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难点:极限的定义,等价无穷小求极限;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高阶导数,泰勒定理。变
上限函数的求导,广义积分。向量的叉乘法,曲线、曲面的投影。复合函数的高阶偏导数,
隐函数的偏导数,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和傅里
叶级数及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
章 目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时 数
教学方式
或 手 段
课 后 作 业
思 考 题 练 习 题
一 函数与极限 14 讲授 √
二 导数与微分 12 讲授 √
三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6 讲授 √
四 不定积分 12 讲授 √
五 定积分 10 讲授 √
六 定积分的应用 8 讲授 √
七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2 讲授 √
八 多元函数微分方法及其应用 16 讲授 √
九 重积分 10 讲授 √
十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4 讲授 √
十一 无穷级数 14 讲授 √
十二 微分方程 12 讲授 √
* 机动 3
3
合 计 150+3
注:第一学期 第 1-6 章;第二学期 第 7-12 章
三、正文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 了解数列、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主要特性以及基本初等函数的主要特性。
2. 理解极限的概念,了解极限的 ε -N,ε -δ ,ε -X 定义的含义,理解函数左、右
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会利用极限定义证明某些
简单的极限。
3. 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 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
方法,知道 Cauchy 收敛准则。
5.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求极限。
6. 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和间断的概念,知道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概念。
7.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掌握讨论连续性的方法,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8. 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定理、最值定理和介值定理),会用介值定
理讨论方程根的存在性。
【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概念,无穷小量,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难点:极限的定义,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概念。
第一节 函数
一、集合 常量与变量
二、函数概念
三、函数的几种特性 四、反函数
第二节 初等函数
一、幂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三、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
四、复合函数 初等函数
五、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
第三节 数列的极限
一、数列的定义
二、数列的极限
4
三、数列极限的性质
第四节 函数的极限
一、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
二、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第五节 无穷小与无穷大
一、无穷小
二、无穷大
第六节 极限运算法则
一、无穷小的运算性质
二、极限运算法则
三、求极限方法举例
第七节 极限存在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
一、极限存在准则
二、两个重要极限
第八节 无穷小的比较
一、无穷小的比较
二、等价无穷小代换
第九节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一、函数的连续性
二、函数的间断点
第十节 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一、连续函数的和、积及商的连续性
二、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
三、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十一节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一、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
二、介值定理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教学目的】
1. 理解导数与微分概念、导数几何意义及可微、可导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
数描述某些物理量。
2. 掌握导数运算法则、求导基本公式;理解高阶导数概念,熟练掌握计算初等函数的
一、二阶导数(包括隐函数和参数式表示的函数);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和一些简
5
单函数的 n 阶导数。
3. 了解微分运算法则、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和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会计算函数
的微分。
【重点难点】
重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微分法。
难点:微分的概念;隐函数及参数式二阶导数。
第一节 导数概念
一、引例
二、导数的定义
三、求导数举例
四、导数的几何意义
五、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第二节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一、函数和差的求导法则
二、函数积的求导法则
三、函数商的求导法则
第三节 反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反函数的导数
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四节 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的导数
一、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二、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的导数
第五节 高阶导数
一、高阶导数概念
二、常用的高阶导数公式
第六节 隐函数的导数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相关变化率
一、隐函数的导数
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三、曲线的切线与切点和极点的连线间的夹角
四、相关变化率
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 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6
第八节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近似计算
二、微分在误差估计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教学目的】
1. 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了解柯西中值定理、泰勒中值定理;会利用
中值定理证明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
2. 掌握罗必达法则求极限的方法。
3. 掌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凹凸性、拐点、
渐近线)。
4. 理解极值概念;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会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简单应
用问题。
5. 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重点难点】
重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罗比达法则,极值及最大值、最小值。
难点:泰勒定理,中值定理用于证明问题。
第一节 中值定理
一、罗尔定理
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三、柯西中值定理
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
一、洛必达法则
二、未定式的极限
第三节 泰勒公式
一、泰勒公式
二、麦克劳林公式
三、泰勒公式的应用
第四节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
一、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
二、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第五节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一、函数的极值
二、函数极值的求法
7
第六节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一、函数的最值
二、函数最值的应用
第七节 曲线的凹凸与拐点
一、凹凸性的判别法
二、拐点的求法
第八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曲线的渐近线
二、函数图形的描绘
第九节 曲率
一、弧微分
二、曲率及其计算公式
三、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第十节 方程的近似解
一、二分法
二、切线法
第四章 不定积分
【教学目的】
1. 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
2. 掌握不定积分性质及基本公式;掌握用换元法及分部积分法计算有关函数的不定积
分。
3. 了解有理函数、简单无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的不定积分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
难点: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 基本积分表
三、不定积分的性质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一、第一类换元法
二、第二类换元法
第三节 分部积分法
8
一、分部积分公式
二、分部积分举例
第四节 几种特殊类型函数的积分
一、有理函数的积分
二、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三、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第五节 积分表的使用
一、积分表的结构
二、积分表的使用
第五章 定积分
【教学目的】
1. 理解定积分概念及性质。
2. 理解变上限的定积分函数及其求导公式;掌握牛顿一莱布尼兹公式;掌握用换元法
及分部积分法计算有关函数的定积分。
3. 了解两种类型的广义积分概念;知道简单的广义积分的收敛问题;会计算一些函数
的广义积分。
4. 了解定积分的近似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中值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难点: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第一节 定积分概念
一、定积分问题举例
二、定积分定义
第二节 定积分的性质 中值定理
一、定积分的性质
二、中值定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函数之间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四节 定积分的换元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公式
二、举例
9
第五节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
二、举例
第六节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
一、矩形法
二、梯形法
三、抛物线法
第七节 广义积分
一、无穷限的广义积分
二、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
第八节 广义积分的审敛法  函数
一、无穷限的广义积分的审敛法
二、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的审敛法
三、  函数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用定积分(微元法)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面积、某些体积、弧长等)及
物理量(功、引力、水压力等)。
【重点难点】
重点:定积分的元素法 难点:定积分应用问题。
第一节 定积分的元素法
一、定积分的元素法
二、运用元素法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面积
一、直角坐标情形
二、极坐标情形
第三节 体积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第四节 平面曲线的弧长
一、平面曲线弧长的概念
二、直角坐标情形
三、参数方程情形
10
四、极坐标情形
第五节 功 水压力和引力
一、变力沿直线所作的功
二、水压力
三、引力
第六节 平均值
一、 函数的平均值
二、均方根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教学目的】
1. 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点的直角坐标;理解向量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
点积、叉积、混合积运算及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理解向量的坐标表达式,
掌握用坐标表达式对向量作运算。
2. 掌握平面及其方程和空间直线及其方程的求法;掌握平面方程的三种形式;点法
式、一般式、截距式的相互转化方法,并能熟练地由平面方程写出平面的法线向
量;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对称式、一般式、参数式的相互转化方法,并能
熟练地由直线方程写出直线的方向向量。
3. 理解曲面方程概念;了解曲面及方程、空间曲线及方程;掌握旋转曲面(以坐标
轴为轴)、柱面(母线平行坐标轴)方程;掌握常用二次 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平面及其方程、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难点:平面和直线方程的建立,由平面、二次曲面围成的空间图形。
第一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
一、空间点的直角坐标
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第二节 向量及其加减法 向量与数的乘法
一、向量概念
二、向量的加减法
三、向量与数的乘法
第三节 向量的坐标
一、向量在轴上的投影
二、向量在坐标轴上的分向量与向量的坐标
三、向量的模与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
11
第四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第五节 曲面及其方程
一、曲面方程的概念
二、旋转曲面
三、柱面
第六节 空间曲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
二、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第七节 平面及其方程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二、平面的一般方程
三、两平面的夹角
第八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三、两直线的夹角
四、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五、杂例
第九节 二次曲面
一、椭球面
二、抛物面
三、双曲面
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1. 理解多元函数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概念;了解有界闭域上连续函数
性质。
2. 理解偏导数、全微分概念;熟练掌握偏导数、全微分计算;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充
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以及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3. 掌握多元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包括隐函数以及高阶偏导数情况)。
12
4. 理解方向导数及梯度概念,掌握其计算法。
5. 了解偏导几何应用(曲线的切线及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及法线),会求曲线的切
线及法平面和曲面的切平面及法线方程。
6. 理解多元函数极值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
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一般函数的无条件极值,用拉格朗日乘
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应用
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多元函数的概念、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难点: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方向导数与梯度。
第一节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
二、多元函数概念
三、多元函数的极限
四、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第二节 偏导数
一、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法
二、高阶偏导数
第三节 全微分及其应用
一、全微分的定义
二、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四节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二、举例
第五节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一、一个方程的情形
二、方程组的情形
第六节 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
一、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二、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第七节 方向导数与梯度
一、方向导数
二、梯度
第八节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13
一、多元函数的极值及最大值最小值
二、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第九节 二元函数的秦勒公式
一、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二、极值充分条件的证明
第十节 最小二乘法
一、最小二乘法
二、举例
第九章 重积分
【教学目的】
1. 理解二、三重积分概念,了解重积分性质。
2. 掌握二重积分计算方法(直角坐标下,极坐标下);会计算三重积分(直角坐标下,
柱,球面坐标下)。
3. 会用重积分表达一些几何量(面积、体积、曲面面积等)与物理量(质量、重心、
引力等)。
【重点难点】
重点:黎曼积分的概念、二重、三重积分、第一型线面积分的计算。
难点:重积分化为累次积分的定限。
第一节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二重积分的概念
二、二重积分的性质
第二节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一、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二、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三、二重积分的换元法
第三节 二重积分的应用
一、曲面的面积
二、平面薄片的重心
三、平面薄片的转动惯量
四、平面薄片对质点的引力
第四节 三重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法
一、三重积分的概念
二、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14
第五节 利用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一、利用柱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二、利用球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第六节 含参变量的积分
一、含参变量的积分
二、应用举例
第十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教学目的】
1. 理解两类曲线积分概念;了解两类曲线积分性质及它们的关系;掌握两类曲线积
分的计算。
2. 掌握格林公式,会利用格林公式及与路径无关的条件计算某些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会计算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
3. 了解两类曲面积分概念和性质;掌握两类曲面积计算。
4. 理解高斯公式;了解斯托克斯公式;会利用高斯公式计算某些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5. 了解通量、散度、环流量、旋度概念,并会计算。
6. 了解曲线、曲面积分的某些几何、物理应用:能用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表达一些
几何量与物理量。
【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型曲线积分的概念与计算、格林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难点:第二型曲面积分的概念与计算、高斯公式、散度与旋度。
第一节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
一、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第二节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一、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线积分之间的联系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
一、格林公式
二、平面上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
第四节 对面积的曲面积分
一、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15
二、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之间的联系
第六节 高斯公式通量与散度
一、高斯公式
二、沿任意闭曲面的曲面积分为零的条件
三、通量与散度
第七节 斯托克斯公式环流量与旋度
一、斯托克斯公式
二、空间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环流量与旋度
四、向量微分算子
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教学目的】
1. 理解级数收敛、发散概念;理解级数收敛必要条件和级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几何
级数、调和级数、P 级数收敛性。
2. 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判敛法、比值判敛法、根值判敛法;会用交错级数的来不尼
兹定理判断交错级数敛散性。
3. 了解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收敛的关系。
4. 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概念;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及收敛区间的求
法;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上的性质;会求一些简单幂级数的和函数。
5. 了解将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要条件;掌握

e 、sinx、cosx、ln(1+x)、(1+x)
m
的麦克劳林展式并会利用其对某些函数作用间接泰勒展开;了解幂级数在近似计算
中的简单应用。
6. 了解函数展开为付立叶级数的狄氏收敛定理;会将函数展开成付立叶级数,会对
一些函数作正弦展开和余弦展开。
【重点难点】
重点:无穷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
难点:幂级数的收敛区间,泰勒级数,函数展开为幂级数、函数在[-  , ]上展开为傅
立叶级数。
第一节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
16
一、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二、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三、柯西审敛原理
第二节 常数项级数的收敛法
一、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
二、交错级数及其审敛法
三、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第三节 幂级数
一、函数项级数的概念
二、幂级数及其收敛性
三、幂级数的运算
第四节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一、泰勒级数
二、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第五节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的应用
一、近似计算
二、欧拉公式
第六节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及一致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一、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二、一致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第七节 傅里叶级数
一、三角级数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
二、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
第八节 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
一、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二、函数展开成正弦级数或余弦级数
第九节 周期为 2l 的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一、周期为 2l 的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公式
二、举例
第十节 傅里叶级数的复数形式
一、傅里叶级数的复数形式
二、举例
第十二章 微分方程
17
【教学目的】
1. 了解微分方程、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基本概念;会识别微分方程的类型。
2. 掌握可分离变量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的求解法;会用变量代换解伯努
利方程;会解简单的全微分方程。
3. 了解几种特殊的高阶方程的解法;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定理;掌握二
阶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的求解;会解自由项为特殊的两种情况下的二阶常系数线性
非齐次微分方程。
4. 了解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了解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一阶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
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建立与初始条件的列出;
难点:函数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概念、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的
求法。
第一节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二、微分方程的解
第二节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一、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定义
二、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解法
第三节 齐次方程
一、齐次方程
二、可化为齐次的方程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一、线性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的形式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
第六节 欧拉—柯西近似法
一、欧拉—柯西近似法
二、举例
第七节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一、y(n)=f(x)型的微分方程
二、y=f(x,y)型的微分方程
18
三、y=f(y,y)型的微分方程
第八节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
一、二阶线性微分方程举例
二、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
三、常数变易法
第九节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一、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二、解法举例
第十节 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一、f(x)=e
λ x
Pm(x)型
二、f(x)= e
λ x
[Pl (x)cosx+Pn(x)sinω x]型
第十一节 欧拉方程
一、欧拉方程
二、举例
第十二节 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
一、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
二、举例
第十三节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解法举例
一、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二、解法举例
【课程考试】
本课程通过三方面进行考核;作业:25%;期中考试:25%;期末考试:50%。其中期中
考试和期末考试均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四、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12 月,
第四版。
【教学参考书目】
1、徐小湛编著,高等数学学习手册,科学出版社,2005 年 12 月,第一版
2、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第一、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 3 月,第三版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导论(上、中、下册),中国科学技术
19
大学出版社,1995,第二版
4、李安平主编,高等数学指导与提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1 月,第一版
5、刘国志,张彩华,王学理等主编,高等数学习题全解,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年 6 月,
第一版
20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线性代数》为工科各专业之必修课程,属于工程数学类基础理论课。由于线性问题广
泛存在于技术科学的各个领域,某些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特别是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解大型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的特征向量等已经成为工程技术人员
经常遇到的课题,因此该课程所介绍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这些领域的各个学科,这就要求理
工科学生必须具备有线性代数基本理论知识,并熟练地掌握它的方法。
该课程所涉及的概念较多,且一些重要概念较抽象。由于该课为后续专业基础及专业课
如“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检测与估值”、“自动控制理论”、
“图象处理”等提供重要的矩阵分析工具,因此对其很好地掌握将为以后专业知识的理解奠
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基本达到如下教学效果:
1) 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2) 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
2) 掌握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
及进一步提高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3) 线性代数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 由于学时有限,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在应用科学中广泛使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
二次型等理论及其有关的基本知识;
5) 熟练掌握用矩阵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及化简二次型的方法与技巧。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总学时:32 学分: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没有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物电学院 适用专业:电子、通信专业
大纲执笔人: 张季谦 教学院长审定: 崔光磊
教研室主任审核:高伟
21
重点:本课程的有关行列式矩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并应用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难点:矩阵的特征向量的求解与矩阵对角化、逆矩阵。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
章 目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时 数
教学方式
或 手 段
课 后 作 业
思 考 题 练 习 题
一 行列式 6 讲授 √
二 矩阵 5
讲 授 ( 讨
论)
√ √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
方程组
5
讲 授 ( 讨
论)
√ √
四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8
讲 授 ( 讨
论)
√ √
五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8
讲 授 ( 讨
论)
√ √
合 计 32
三、正文
第一章 行列式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了解线性代数的概
貌、应用和发展趋势;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了解 n 阶行列式的定义;掌握
行列式的性质及行列式的计算;了解克莱姆法则。
【重点难点】
重点:n 阶行列式的定义
难点:行列式的基本计算方法
第一节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一、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
二、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三、n 阶行列式的定义
四、 对换
第二节 行列式的性质
一、行列式的主要性质
二、实例分析
第三节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一、按一行(列)展开行列式
二、克莱默法则
【思考题】
22
1、三阶行列式的展开的常用规则是什么,四阶以上是否仍然有效?
2、如何求一个排列的逆序总数?
3、一个 N 阶行列式包含多少个 N-1 阶子行列式?
第二章 矩阵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矩阵概念(包括单位阵、对角阵、对称阵、数量阵、共轭阵
等);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运算;理解逆矩阵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充要
条件;掌握二阶与三阶矩阵求逆矩阵的方法——伴随矩阵法;掌握分块矩阵的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
难点:逆矩阵、矩阵的乘法
第一节 矩阵
一、矩阵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矩阵的运算
一、矩阵的加法与数乘
二、矩阵的乘法
三、矩阵的转置
四、方阵行列式
五、共轭矩阵
第三节 逆矩阵
一、逆矩阵
二、(非)奇异矩阵
第四节 矩阵分块法
一、分块法
二、分块矩阵
【思考题】
1、矩阵与行列式之间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2、引入矩阵的目的是什么?
3、逆矩阵有几种求解方法?
4、矩阵和行列式的运算规则有那些差异?
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解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理解初等矩阵的概念及矩
23
阵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熟练掌握逆阵的求法——初等变换法;熟悉矩阵的秩与性
质,并熟练掌握矩阵的秩的求法——初等变换法;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定理;理解通
解的概念,掌握通解的求法——初等变换法。
【重点难点】
重点:线性方程解的理论与求解方法
难点:逆矩阵和秩的求法。
第一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
一、初等变换
二、等价关系
三、最简形矩阵
第二节 初等矩阵
一、基本概念
二、几个定理
第三节 矩阵的秩
一、满秩矩阵
二、降秩矩阵
三、基本性质
第三节 线性方程组的解
一、相容与不相容
二、通解
三、解的判断条件
【思考题】
1、如何求取矩阵的秩?
2、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条件是什么?
3、齐次线性方程组是否一定有解?
4、两种方程组解的结构有何区别与联系?
5、构成基础解系的解向量的个数与系数矩阵的秩有何联系?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 n 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理解向量组的线性
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及有关的重要结论;理解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理解矩
阵的秩与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并掌握用初等变换求向量组的秩;理解基础解系的概念,
熟练掌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求法——初等变换法;了解 n 维向量空间及子空间,基底,维数,
24
坐标等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向量空间的概念、向量组的秩、基础解系的求法
难点:向量组的相关性、解的结构
第一节 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一、向量概念
二、线性组合
三、线性表示
第二节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一、线性相关
二、线性无关
第三节 向量组的秩
一、最大线性无关向量组
二、向量组的秩
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一、重要定理
二、基础解系
三、通解
四、两类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第五节 向量空间
一、向量空间
二、解空间
三、维数
四、过渡矩阵
【思考题】
1、何谓线性空间?构成线性空间的广义向量一般有哪些?
2、基底的维数与空间的维数有何关联?
3、构成线性空间的基底的向量之间有何关系?
4、 (非)齐次方程组的解的结构有什么联系?
第五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解向量的内积的概念及其性质。了解向量的长度的概念
及其性质。理解正交向量与正交向量组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的方法。
了解正交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理解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并掌握其求法。理解相
25
似矩阵的概念,矩阵可对角化的条件。会求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阵。了解二次型及其矩阵
表示,会用配方法、正交变换法、初等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型,了解惯性定律,二次型的
秩,二次型的正定性及其判别法。
【重点难点】
重点:n 元实二次型,二次型的转化方法
难点:如何判别正定性
第一节 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一、内积
二、施瓦茨不等式
三、向量长度性质
四、规范正交化
第二节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一、特征值
二、特征方程与多项式
三、特征向量
第三节 相似矩阵
一、相似变换
二、相似矩阵
第四节 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一、对称阵
二、正交阵
第五节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一、二次型
二、标准形
三、规范形
第六节 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一、拉格朗日配方法
二、正定二次型
【思考题】
1、 n 元实二次型的标准形是什么?
2、化二次型的方法有哪些?
【课程考试】
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占 70%)与“平时成绩”(占 3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
“闭卷”主要考查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
26
析、综合等能力;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作业和课堂讨论组成,测评学生的应用、评价等能力。
四、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线性代数》(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4 月
【教学参考书目】
1、四川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线性代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3 月
2、杨荫华,《线性代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 月
27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Drawing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代码: 0842040
开课学期: 1 学分: 2
学时: 32 核心课程: 否
拟使用教材:
1.叶琳主编,《工程图学基础教程》(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 7 月
国内(外)现有教材:
1.杨惠英,王玉坤主编,《机械制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谭建荣,张树友,陆国栋主编,《图学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 年
3.李玉菊,张东梅主编,《工程制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年 3 月
学习参考资料
1.叶琳主编,《工程图学基础教程习题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年 7 月,第 2 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北京:国家技术监
督局,1999 年,第 2 版
3.强毅主编,《设计制图实用标准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年
4.崔洪斌著,《AutoCAD 2014 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年 9 月
二、课程描述(300 字以内)
本门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
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实体造型等现代
28
CAD 技术,并以计算机及相应软件为工具绘制工程图样及构建三维空间形体,为
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构型设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它
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学生
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和解决问
题能力;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及应用典型的绘图软件进行计算
机绘图和构型设计的能力。培养认真思考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目标
1.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学习中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还
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更多地注意在具体作图时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只有通过定量
的画图、读图练习,才能掌握本课程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简单空
间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中,必须注意空间几何关系的分析以及空间几何元素与其投影之
间的相互关系。只有“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进行反复研究和思考,
才是学好本课程的有效方法,才能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3.认真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培养正确使用绘图仪器、计算机
和徒手绘图的能力,利用投影图对物体内外形状和大小进行表达的能力,以及根
据投影图和相关尺寸想象出物体内外形状和大小的读图能力。
4.画图时要确立对生产负责的观点,严格遵守《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
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并以培养读懂工程图样的能力为重点;使学生
对计算机绘图及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实体造型等现代 CAD 内容有所认识,并能绘
制出相应的零件图及装配图及实体模型,具备综合运用工程制图的基础理论和技
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才能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对新产品、
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
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
29
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
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
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
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
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课程学习
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
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
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
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
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占 5%,点到不
少于 3 次,其中缺席 1 次,按无成绩计算;随堂测验 1 次,测验成绩按 10%折算
后计入总成绩;课程作业 6 次,按批改成绩 15%折算后计入总成绩,学生必须完
成本课程规定的作图作业,否则按无成绩计算;期终考试占总成绩的 70%。
六、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讲、章):第一讲~第二讲 第一章 工程制图基础知识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四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几何作图
的方法和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要求:按照国标中的规定作图;掌握
常用绘图仪器、工具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
骤;掌握图幅、图线、字体、比例等国标规定;掌握平面图形尺寸标
注的内容及国标规定与步骤。
教学重点:绘图仪器、工具及其使用;制图的基本规定(图幅、图线、字体、比
例、尺寸等);制图的基本知识;正多边形、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平面图形的尺寸、线段分析及作图步骤。
30
教学难点:比例的概念、各种图线的主要用途及尺寸标注的几点注意事项。圆弧
连接的作图方法;平面图形的尺寸、线段分析等。
学 时:课堂教学 4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国家标准简介(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标注);
(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绘图铅笔、图板、丁字尺和三角
板、曲线板、圆规和分规等)
(3)几何作图(常用正多边形、椭圆、斜度和锥度、圆弧连接)
(4)平面图形的画法及尺寸标注(尺寸分析、线段分析、画法步骤
和尺寸标注)
(5)尺规绘图和徒手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自行实际作图
课后作业:完成自编习题集第 01 和 02 页练习题并在下周课前检查
第二单元(讲、章):第三讲~第五讲 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五周~第六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空间内的任何几何形体都是由点、线、面
三要素组成;了解投影法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点在正投影体系中投影
的基本性质;掌握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能根据点的两面或三面投
影想出其空间位置;掌握各种位置的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掌握直
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直线和点的作图方法。
教学重点:平行投影规律;各种位置的点的投影规律,根据点的两面或三面投影
判断其空间位置;重影点的定义及可见性判别;各种位置直线、平面
的投影规律;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直线和点的作图。
教学难点:投影图中点的位置关系;根据直线、平面的两面或三面投影想出其空
间位置。
学 时:课堂教学 6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投影法基础(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31
(2)点的投影(投影面体系、点的投影规律、投影面和投影轴上的
点、两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
(3)直线的投影(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和投影特性、直线上点
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4)平面的投影(平面的表示法、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和投影
特性、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特殊位置平面的迹线表示法、特殊位置圆
的投影)
(5)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相交、平行和垂直)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自行实际作图
课后作业:完成自编习题集第 07 和 08 页练习题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二单元(讲、章):第六讲~第七讲 第三章 立体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七周~第八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空间立体的概念和构成,掌握基本立体(即
平面立体和回转体类曲面立体)的投影作图和表面上的点与线的投影
作图;掌握平面与立体相交的截交线的投影求作方法、立体间相交的
相贯线的投影求作方法。
教学重点:常见回转体外形线三面投影的位置及含义;截交线投影的求作方法;
相贯线投影的求作方法;特殊相贯线。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圆球表面上取点和线的三面投影作图方法;平面基本体
截断或穿孔后其截交线的求法;圆柱圆锥相贯;圆台与球体相贯的投
影。
学 时:课堂教学 4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平面立体(棱柱、棱锥)
(3)曲面立体(圆柱、圆锥、球、环)
(4)平面与立体表示相交(平面立体的截交线、平面与回转体表面
相交)
32
(5)两回转体表面相交(两圆柱相交、圆柱与圆锥相交、圆柱与球
相交、组合相贯线、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自行实际作图
课后作业:完成自编习题集第 11、12、13、15 和 16 页练习题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二单元(讲、章):第八讲~第九讲 第四章 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九周~第十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组合体的概念及形成;了解任何机器零件
都可以看成是组合体;在学习制图基本知识和正投影理论的基础上,
进一步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投影特性、组合体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
法,以及组合体的尺寸标注等。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组合体相邻形体间表面过渡关系
的投影特征、读组合体视图。
教学难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组合体的读图,已知组合体的两面
视图求第三面视图的方法;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学 时:课堂教学 4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组合体的分析(组合体的形成方式、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2)组合体的画图方法(叠加式组合体、切割式组合体、过渡线的
画法)
(3)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4)组合体的尺寸标注(简单立体的尺寸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机械零件上常见孔的标注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自行实际作图
课后作业:完成自编习题集第 21、22、24、26 和 31 页练习题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三单元(讲、章):第十讲~第十一讲 第五章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绘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
33
画法和标注;掌握剖视图的概念,熟练掌握半剖视图、阶梯剖视图、
旋转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适用条件及要求,掌握半剖视图的
尺寸标注方法及与投影图尺寸标注的异同;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及与剖
视图的区别;轴类零件的表达方法;综合练习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投影、辅助投影、剖视图(半剖面图、阶梯剖面图、旋转剖面图、
局部剖面图)的画法及适用范围;剖面图的画法(轴类零件)。
教学难点:剖视图和剖面图的画法与标注,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的画法。
学 时:课堂教学 4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表达机件外形的方法-视图(基本视图、向视图、斜视图、局部
视图);
(2)表达机件内形的方法-剖视图(剖视图的基本概念、剖视图的
画法、剖视图的种类、剖切面的种类、剖视图中的简化画法、剖视图
中尺寸标注的特点)
(3)表达机件断面形状的方法-断面图(基本概念、断面图的种类)
(4)其它表达方法(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
(5)表达方法应用分析举例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自行实际作图
课后作业:完成自编习题集第 35、36、37、38、41、47、48、52、53 和 55 页练
习题并在下周课前提交,其余本章习题可选做
第三单元(讲、章):第十二讲 第六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十三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标准件和常用件的概念;
掌握螺纹、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代号和标记;了解齿轮、键和销、
滚动轴承及弹簧的规定画法、代号和标记,为下一阶段绘制和阅读机
械图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螺纹的规定画法及标注与识读;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装配连接画法;螺
柱连接和螺栓连接的画法。
34
教学难点:螺纹连接画法、螺纹的标注与识读;双头螺柱连接的规定画法。
学 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螺纹的形成、螺纹的结构和要素、螺纹的规
定画法 四、常用螺纹的标记 五、螺纹紧固件);
(2)齿轮
(3)键和销
(4)滚动轴承
(5)弹簧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自行实际作图
课后作业:完成自编习题集第 57 和 58 页练习题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四单元(讲、章):第十三讲~第十四讲 第七章 零件图和装配图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零件和装配图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掌握
零件图的内容,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以及零件
的结构工艺性;掌握完整的装配图的组成内容,装配图的一些特殊的
表达方法,对常见的一些装配结构进行合理性的比较分析,初步掌握
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看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步骤
和方法。
教学重点:零件图的阅读及零件图合理的尺寸标注。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特殊画
法及简化画法,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装配图的阅读及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阅读等。
学 时:课堂教学 4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零件图(零件图的内容、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零件上的工艺结
构简介、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读零件图);
(2)装配图(装配图的内容、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尺寸、装配图中
35
的零件序号、明细栏、标题栏、装配结构简介、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成零件图)
(3)零、部件测绘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自行实际作图
课后作业:完成自编习题集第 60、61、62 和 63 页练习题并在下周课前提交
第五单元(讲、章):第十五讲~第十六讲 第八章 计算机绘图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绘图软件 AutoCAD 的基础内容,主要包
括绘制二维图形以及与二维图形有关的内容;初步掌握 AutoCAD 的
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标注尺寸和标注符号及文本等,并能
绘制出相应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教学重点:AutoCAD 的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标注尺寸和标注符号及
文本等。
教学难点:对绘图命令的认识。
学 时:课堂教学 4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1)概述(编程法、图形数据法、交互法);
(2)AutoCAD 基本操作(界面、命令的调用方法、数据的输入方式、
坐标形式、选择图元目标、快捷功能键、绘图基本操作流程)
(3)AutoCAD 常用命令简介(显示控制、图层与线型设置、基本绘
图命令、编辑绘图命令、图形修改命令、图形修改命令、尺寸标注命
令、设置字型和填写文字、目标捕捉)
(4)计算机绘图举例(图形绘制、尺寸标注)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自行实际作图
课后作业:自行上机熟悉 AutoCAD 的基本操作
36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代码: 0842160
开课学期: 3 学分: 3.5
学时: 58 核心课程: 是
拟使用教材:
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6 年 5 月
国内(外)现有教材: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6.5
学习参考资料
[1]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6.1
[2] 谢嘉奎:《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1
二、课程描述(300 字以内)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测量、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程,它不仅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重要基础课,而且又是工程性、实践性
非常强的课程。它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专、本
科生的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其他相关的专业
课程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衔接与交融,也是学生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赖以
吸取新知识和自我完善发展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论基础。该课
程教学与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相关专业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及毕
业生的质量。
37
三、课程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为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正确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外特性和主要参
数,正确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种形式的基本电子
电路的组成原则及其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方法。最终使学生获得模拟
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计算
机辅助设计的工具和手段,并初步具备有模拟电子电路的工程设计和
安装技能,并能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进行调整和测试,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模拟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
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
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
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