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招生简章 >> 正文  桂林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桂林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001  地球科学学院(电话0773-3675177)

《地质学》专业(一级学科)

本一级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天体化学与对比行星学、宝石矿物学、灾害地质学等九个研究方向,2000年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两个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地球化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近二十项。

本学科现有教师46人,其中正高职称18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职称17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

现有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地质流体与地质过程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地球化学”广西重点学科等科研平台。

实验仪器设备有: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Neptune Plus)、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质谱仪(Agilent 7500cx/ NWR-193)、微波消解仪(ETHOS 1)、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JXA-8230)、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系统(THMS600)、X射线荧光光谱仪(ZSX PrimusⅡ)、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Oxford-HKL Channel 5)、便携式矿石分析仪(Explorer-9000SDD/ Alpha-4000)、卡帕桥磁化率仪(MFK1-A)、测汞仪(DMA-80)、连续电导剖面仪(EH4)、综合数字测井系统(JGS-3)、大功率瞬变电磁仪(TEMS-3S)、多功能面波仪(SWS-1G)、便携式地物光谱仪(AraField-3)、扫描电镜(SEM)、宽频地震仪(CP-300)、激光拉曼光谱仪、地质样品碎样系统、岩矿石光薄片制样系统、宝玉石加工工艺系统、各类光学显微镜等。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一级学科)

本一级学科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勘查地球化学、资源评价与规划、遥感技术与应用、应用地球物理、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七个研究方向,其中矿产普查与勘探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于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工程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2009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学科。本学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等数十项科研教学奖励。

本学科现有教师35人,其中正高职称21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高职称15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师资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八桂名师”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4人。

现有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广西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广西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广西重点学科等科研平台。

实验仪器设备有: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Neptune Plus)、激光烧蚀等离子体质谱仪(Agilent 7500cx/ NWR-193)、微波消解仪(ETHOS 1)、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JXA-8230)、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系统(THMS600)、X射线荧光光谱仪(ZSX PrimusⅡ)、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Oxford-HKL Channel 5)、便携式矿石分析仪(Explorer-9000SDD/ Alpha-4000)、卡帕桥磁化率仪(MFK1-A)、测汞仪(DMA-80)、连续电导剖面仪(EH4)、综合数字测井系统(JGS-3)、大功率瞬变电磁仪(TEMS-3S)、多功能面波仪(SWS-1G)、便携式地物光谱仪(AraField-3)、扫描电镜(SEM)、宽频地震仪(CP-300)、激光拉曼光谱仪、地质样品碎样系统、岩矿石光薄片制样系统、宝玉石加工工艺系统、各类光学显微镜等。

《地质工程》专业(地学方向)(专业学位)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目前,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本领域包括以下研究方向:矿产勘查与评价、地质调查与研究、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灾害与环境地质、遥感地质学与3S技术、资源经济与环境、矿业开发地质、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史古生物学、生态与环境地质-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地球物理正反演、工程检测、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重磁勘探、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与评价、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环境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专门水文地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水-岩相互作用等。

0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话589667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加工的一个二级学科,隶属于化学一级学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涉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电工材料、基于天然资源的高分子材料等。本专业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正式招生。本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广西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材料工程中心”广西区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化学与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与“高分子复合材料”两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广西重点学科等平台和载体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仪器设备总值达5500多万元。该专业现有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5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广西区优秀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二十余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三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涉及先进陶瓷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绿色建材与生态矿物材料、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计算与模拟、微纳结构材料等。该学科依托“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教学基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广西重点学科和“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等学科平台支撑。该学科有正高级职称人员22人,副高职称教师6人,29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1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名、“八桂学者”1人、广西杰出科技人才2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近三年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973前期专项、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冶金工程》专业(一级学科)

冶金工程一级学科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正式招生。现设有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两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涉及有色金属清洁冶炼、铝深加工与铝基复合材料、高纯金属、电池材料等。该学科研究紧密围绕广西有色金属资源,兼顾冶金领域科学前沿探索与工程应用。依托“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广西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勘查及材料开发协同中心”(广西首批 “2011协同创新中心”)、“有色金属清洁冶炼与综合利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搅拌摩擦焊接实验中心、桂林理工大学有色金属深加工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教学平台,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该专业拥有一个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正高级职称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副高级职称4人,17人具有博士学位。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铝搅拌摩擦焊接、高铁用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片、高纯铟区域熔炼提纯、铝电解过程节能、锂离子电池及金属空气电池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材料工程》专业(专业学位)

《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纳米技术及材料、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环境友好材料、超硬材料、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及复合材料等。该学科有“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该专业教师有正高级职称人员24人,副高职称教师15人,46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13人,目前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00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话2536922、5891059)

《土木工程》专业(市政工程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建筑给水排水理论与技术以及城市水务管理与城市生态治理等。毕业生可在本领域内继续进行深造,或者在中央和地方的市政建设部门、各工业部委和工业企业中涉及市政工程相关的科研、设计和管理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工作。

作为广西目前唯一的市政工程硕士授权单位,我校市政工程是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教师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教授2名、副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高等学校第一批“卓越学者”1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

近五年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水专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40余项,横向项目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余篇,获专利授权16项,得广西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近年来,本专业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00万元。本专业拥有广西区级精品课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内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水利工程》专业(一级学科)

本学科主要培养水利工程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研究方向包括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河流健康与水环境治理、生态水利与节水灌溉等。社会需求广泛,多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学生毕业后可到水利、地矿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设计、工程技术、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是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学研究队伍。

近年来,主持与承担4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4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岩溶水资源评价、管理与灾害防治、污染水文地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岩溶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与生态、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等方面学术成果显著。

该学科具有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模拟装置、地下水模拟系统自动化测试装置、岩溶管道水流模拟装置、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压力膜仪等试验设备,以及常规水量水质测定仪器,具有水环境方面的大型设备和先进的水文模拟软硬件资源,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与科研条件。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具备独立从事环境科学问题研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能够胜任科研机构、高中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研究应用型创新人才。

我校是广西最早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校,现有师资队伍学缘广泛,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在广西乃至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27个区级教学科研平台。2012年环境工程硕士被列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和广西院士工作站,2014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现有教师4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0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50项,省部级项目近70余项,横向项目近30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获授权专利近6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6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另外,本专业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签订了多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还聘请了20余位兼职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

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大形势下,针对广西岩溶环境下有色金属矿区及其周边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机理研究,建立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紧密结合广西千亿元支柱产业的水污染问题,开展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集成,研发高效低耗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建立广西重点流域水体复合污染防治机制;研究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文过程和变化,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及环境地球化学作用,解决岩溶地下河污染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研究开发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环境分析新方法和新型传感器技术。本学科在有色金属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和环境分析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市政工程方向)(专业学位)

本专业主要研究城镇给水、城镇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城市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毕业生可在本领域内继续进行深造,或者在中央和地方的市政建设部门、各工业部委和工业企业中涉及市政工程相关的科研、设计和管理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工作。

本学科是广西最早的市政工程学科,我校目前是唯一具有市政工程硕士授权点的教学单位,是广西区高校重点学科,教师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教授2名、副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此外,教师中具有行业背景或工程背景教师11人,其中有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各类建设执业资格人员8人,同时外聘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公司、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区内外大型水务设计和生产单位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多人。

近五年先后承担了水处理工程规划、设计等项目5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水专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城市水务规划与管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水利工程》专业(专业学位)

《水利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依托我校《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主要培养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态水利、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广泛。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师资力量厚实,队伍整齐;另外,聘请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灌溉试验中心站、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的多名外聘导师。近年来,主持与承担4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生产研究课题,科研经费充足;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2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拥有大中型水库、灌区、灌溉试验站、水力发电厂、防洪排涝泵站、水文站等多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灌溉试验中心站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与区内外水利行业、地矿行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培养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的机制,具备水利工程管理、地下水开发与保护、水库调度及灌区管理、水电规划勘测设计、农业灌溉及节水技术、岩溶水资源管理与灾害防治、等多方面的教学及工程实践条件。

《环境工程》专业(专业学位)

《环境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是以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重大环境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化学技术、生物技术、评价技术和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来解决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的交叉学科。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承担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现有教授和副教授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8人(含校外导师),博士生导师6名。另外,本专业与南宁建宁水务集团、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市排水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签订了多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还聘请了近30位工程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50项,省部级项目近70余项,横向项目近30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获授权专利近6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6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

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大形势下,本专业针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系列环境问题开展研究,目前已形成了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突然污染防治技术四个稳定且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均涉及学科前沿及国民经济急需,其成果丰富,科研经费充足,办学条件良好。在广西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04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电话5896348)

《土木工程》专业(一级学科)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包含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涉及岩土加固与设计、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环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工程结构加固及耐久性、工程结构应用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工程灾害及加固技术研究、道路与桥梁工程。

该学科有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博士生导师4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6 人,注册监理工程师 5人,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 5 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等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其中一等奖2项。

该学科依托“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实验室”,拥有“土木工程”广西重点建设学科,“岩土工程”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土木工程建筑健康检测”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等教学平台。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地质工程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是将力学、土木工程学、地质学原理用于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的一门科学。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有利与不利的因素,论证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各类地质灾害等。

本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6 人,注册监理工程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博士生导师3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近2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该学科依托“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拥有原位测试室、土工实验室等,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城乡规划学》专业(一级学科)

城乡规划学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主要研究方向有城镇化与城乡空间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数字城市与城乡规划管理新技术、城乡设计理论与历史遗产保护、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该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高级规划师、高级建筑师、高级工程师6人,其中博士5人。

目前本学科点设有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开放性实验室或研究机构,其中城市空间虚拟实验室为广西高校中最早建成的空间三维虚拟现实实验室。先后完成“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广西住房与城乡建设厅项目、广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在研项目10多项。

《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

风景园林学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主要研究方向有地域建筑与人居环境设计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乡景观特色研究、风景资源与旅游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园林植物应用与景观工程技术研究。该学科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师资力量有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高级规划师、高级建筑师、高级工程师6人,其中博士8人。

目前本学科点设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所、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工程研究院等多个开放性研究机构或实验室,其中城市空间虚拟实验室为广西高校中最早建成的空间三维虚拟现实实验室。先后完成国家社科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34项,在研项目近20项。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土木方向)(专业学位)

《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已形成了较为稳定且有特色和明显优势的研究方向,土木工程为广西区重点建设学科,依托有“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实验室”,有土木工程技术研究所、桩基技术检测研究所、地质灾害勘察、设计研究所和建筑设计所等。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5人,有博士16人,注册建筑师6人,一级注册结构师5人,二级注册结构师6人,注册监理师5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5人。目前拥有近1200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有美国MTS公司的动静态结构试验机、万能实验机(多台)和三轴应力试验机(TYS-500型)。此外,还有一大批用于桩基检测、复合地基测试、岩土原位测试、土木工程、建筑材料、道路工程和测量工程等有关项目测试的等先进仪器设备。

《地质工程》专业(土木方向)(专业学位)

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坚实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认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能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岩土加固设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等。

本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博士生导师3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近2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该学科依托“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拥有原位测试室、土工实验室等,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专业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城乡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目前该学科点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高级规划师、高级建筑师、高级工程师6人,其中博士4人; 设有广西建筑工程检测与重点实验室、图形图像实验室、城市与建筑空间虚拟实验室等实验室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所等,有建筑行业乙级资质等行业规划设计资质,校外联合培养基地7个;拥有AutoCAD、Photoshop、Sketch Up7.0、MapGIS、ArcGIS10.0等专业软件和美国惠普HP/DESIGNJET/5000PS、HP-DJ750C大型彩色绘图仪等先进设备。先后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8项,市级项目14项,在研项目10多项。

005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电话8996098、5898112)

《分析化学》专业

《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是解决有关物质体系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化学学科属于广西自治区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方向之一。2000年在广西高校中首个获得分析化学专业硕士授予权,并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2007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位居广西高校前列。本学科拥有“分析化学”广西精品课程、“仪器分析”校级精品课程和“现代仪器分析导论”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教学科研人员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广西高校优秀人才2人。本学科拥有较为完善的分析仪器设备,拥有国家二级实验室资质的分析测试中心、“应用电化学新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化学与材料”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应用化学”广西重点学科、“食品安全与检测”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项目经费逾1000万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1、2区论文20余篇),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出版专著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广西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桂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多项研究成果已实现转让或被采用。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五个二级硕士点。研究方向涉及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与新技术、工业催化工程与技术、电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现代分析测试及传感技术。该学科为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广西区优秀教学团队-化学化工教学团队、广西电磁化学功能物质重点实验室、广西电化学新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该专业教师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2人,副高职称教师24人,30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3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3人。近三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50余项。公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50余篇;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出版专著或教材20余部,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7项。

《化学工程》专业(专业学位)

《化学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主要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工业催化、电化学工程、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工业分析、制药工程等领域的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测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依托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分析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该专业属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精细化工工程与技术、催化工程与技术、应用电化学、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现代分析测试及传感技术,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8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6人。有国家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优秀教学团队,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申请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

006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话369815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学科,信息化技术是国家的战略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及其应用技术、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等。主要培养从事各类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高级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嵌入式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专业群”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工程训练中心(桂林理工大学)”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桂林市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中心”、“华为网络技术学院”等10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本学科已拥有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18人。近年来,已经完成了4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军工项目,在国内外的专业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00多篇)。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广西计算机应用成果推广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项。

《软件工程》专业(一级学科)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该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重点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本学科具有嵌入式软件、企业计算、语义信息处理、工程软件与理论等学科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嵌入式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专业群”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工程训练中心(桂林理工大学)”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桂林市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中心”、“华为网络技术学院”等10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本学科团队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知识和年龄结构优化合理。近五年来,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5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60多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多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研究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

《计算机技术》专业(专业学位)

计算机技术领域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发挥计算机系统在各学科、各类工程、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计算机技术的领域范围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利用技术两个方面。

本领域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数据库及其应用技术、工程软件与应用等方向。已完成多项省部级项目及有关国防军项目,在广西的企业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领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具有双高级职称8人,在教学与实际开发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007  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电话5896775)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是以控制系统中的检测元件、自动化仪表和其它控制装置为对象,以被控对象信息获取和处理为核心,研究控制系统部件及其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制造业信息化和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学科培养从事各种测控技术与装置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网络化计算机测控技术、传感器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智能识别与智能系统、仿真与虚拟技术。

本学科现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1人,整体学术水平较高。其中,有博士学位的8人。近年来,共完成了二十多项高水平的省部级项目和军工预研项目,目前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项,广西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项,广西自然基金项目2项,大型横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了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0多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10部。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三等奖1项,申报国家专利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

《机械工程》专业(专业学位)

《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主要培养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试验、测试诊断、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现已形成了反映机械工程领域发展趋势的研究方向,包括现代设计理论与应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等。

本专业依托“桂林市制造业信息化推广中心”、“信息与制造”广西区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材料及其加工新技术”广西区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具有了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力量,现有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0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8人。近年来,共完成了二十多项高水平的省部级项目和军工预研项目,目前在研国家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发表了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10多部。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

《控制工程》专业(专业学位)

《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主要培养控制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科方向以控制工程为主,并与机械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反映了控制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我校的特色。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形成了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网络化计算机测控技术、传感与智能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等稳定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本专业依托 “信息与制造”广西区重点实验室、“桂林市制造业信息化推广中心”,师资队伍力量较强,现有教授8人,副高职称教师15人,有博士学位的7人,博士生导师1人,入选广西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计划1人,整体学术水平较高。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等纵项科研项目30余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7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3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专利授权10余项,成果转让11项。

008  管理学院(电话5892355)

《产业经济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水平和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能从事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我校该专业设有产业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产业投资与资本市场、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产业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财政与税收共六个研究方向。设有经济发展与规划研究所、证券研究所共两个研究所,有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经济与管理工程中心”及1个资料室,并建有多个稳定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目前,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1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95%。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在国内外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和教材17部。

《工商管理》专业(一级学科)(企业管理方向)

本一级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修养和扎实的工商管理学科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级专门管理人才。本学科企业管理方向设有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与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与国际商务、会计学、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技术经济及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八个研究方向。该一级学科点有危机管理研究室、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所共2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重点实验室“经济与管理工程中心”,下设10余个专业实验室,是广西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有1个实时在线的全球资讯系统和1个资料室。拥有一支力量强大的教学队伍,有教授18名,副教授3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名。近年来,教师共承担国家级课题21项,省部级课题90余项,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委托项目1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电话5891331)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其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管理人才。

桂林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所依托的工商管理学科在广西开办时间较早、层次完备,具有较大影响力,研究生教育有着良好声誉。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排行榜,我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A等”。企业管理学2005年就被列为广西资助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成为广西唯一规划建设的管理类博士点学科,并自2011年起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规划建设博士点。

桂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依托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整合西南地区优质资源,以核心课程+特色专业模块+案例研讨+实地考察+沙龙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6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28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教师中有股份公司独立董事5名,广西社科基金应用经济评审组长1名,广西职称评定管理学科组评委3名,博士生导师2名。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绝大部分教师在企业担任过中高层管理工作或为企业提供过管理咨询服务,在广西大型企业集团及机构具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在有色金属、地矿、旅游等行业。还聘请了一批校外专家和有影响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为MBA学生开设必要的选修课及讲座。

桂林理工大学MBA秉承“志存高远,取精用弘”的办学理念,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本土案例教学、模拟创业及管理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立足广西、面向西南、辐射东盟,致力于培养具有战略思维、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道德高尚和执行能力强的职业化企业经理人;着力打造全国有一定知名度、西部一流的精品项目。

特色方向:战略管理与危机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与投资管理、运营与质量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电话5893657)

会计硕士(MPAcc)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桂林理工大学的MPAcc教育由管理学院承办,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包括会计专业硕士点),以及MBA、MPAcc两个专业学位点。企业管理学(含会计学方向)2005年就被列为广西资助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成为广西唯一规划建设的管理类博士点学科,并自2011年起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规划建设博士点。

经过多年建设,我校会计学专业已成为广西一大品牌,并拥有一批学识渊博、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桂林理工大学会计硕士(MPAcc)专业依托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专业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整合西南地区优质资源,以“核心课程+特色专业模块+案例研讨+现场教学+校内外联合研究小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桂林理工大学MPAcc教育中心构建了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高层次师资队伍。现有MPAcc教学团队专职教师48人;教授20人、副教授24人、拥有博士学位25人,兼职教师37人。

桂林理工大学MPAcc项目依托管理学院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教育实践和先进的财务会计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桂林理工大学多学科融合与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较强投资和融资策划、企业重组等资本运作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情势,能适应广西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持续竞争力的财务会计与公司金融领域的复合型、管理型的高级人才。

特色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009  马克思主义学院(电话369861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介绍(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现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四个二级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文科与理工相融、理论与实践互促、科研与服务同步”的鲜明学科特色,研究方向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本学科设置的 “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为广西区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四个校级研究机构,其中“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基地”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本学科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2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其中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课程建设专家组成员5人,拥有首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优秀教师,是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广西高校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本学科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会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高级别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获教学科研奖项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部,教材近10部。

010  外国语学院(电话5896618、369661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运用外国语言学理论、规律、原则、方法阐释其它经验领域遇到的语言问题,解决外国语言学知识与其它相关学科结合而产生的实际语言问题。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基本功和语言学理论知识,较好的英语教学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能胜任本专业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翻译及文化交流工作以及其他涉外工作。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翻译,英语教学。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较高层次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30人,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近年来,主持或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余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部。

011  旅游学院(电话5896378)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属于民族学下的二级学科,授予法学硕士学位。本专业主要培养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民族经济理论分析、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专业或相邻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也能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该学科现有4个研究方向:民族区域经济、民族旅游经济、民族文化遗产开发与管理、民族生态经济。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学术队伍,有教授、副教授12名,博士8名。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20多项,横项课题60多项;已累计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2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风景园林》专业

《风景园林》专业属一级学科,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风景园林理论素养,具有系统风景园林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园林、城建、旅游、林业等相关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现该学科有三个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与景观工程技术研究、风景名胜与游憩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本专业有《工商管理》专业一级学科)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适应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现该学科有四个研究方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生态旅游、文化遗产开发与管理。

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18人,博士生导师2人。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各类横向课题100多项。获得的各种奖项有40多种,其中省部级以上的教学科研奖项1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主要培养具有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现有6个研究方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旅游酒店管理、旅游公共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

本专业全面实施校内专职教师和聘请兼职教师的双导师培养制度。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学术队伍。教学团队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16名,高级经济师8名;其中博士18名,博士生导师2人;双师型教师占50%,先后在国内一流旅游企业任过职。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厅级及社会委托项目100多项;近三年科研经费达1500多万元,为广西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12  理学院(电话5896179、3696613)

《统计学》专业(一级学科)

《统计学》专业是以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并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论学科,是现代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统计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决策的高级专门人才。

统计学专业是广西第一个开办的统计学本科专业,是广西第一个统计学硕士点,2011年获得统计学一级硕士点,是广西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统计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0人,拥有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西自治区优秀教师。近年来本学科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百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教材8本;曾获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教学成果奖等各种奖励十几项。统计学专业为省级优势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为广西高校省级教学团队。本学科拥有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资助创新团队——统计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应用统计重点实验室。

《材料物理与计算科学》专业(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

《材料物理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将材料物理与计算材料学相结合,以物理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实验方法和计算模拟为手段,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从而达到改性、设计、预测材料的目的。它综合了材料学、物理学、计算科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材料物理理论和实验基础,掌握材料物理的计算模拟方法和实验方法,能进行材料物理与计算科学相关前沿领域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学科依托“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广西材料工程中心实验室”,并建有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计算与模拟实验室等学科平台。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历层次高,已形成了28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其中16人具有高级职称,18人具有博士学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有2人。该学科组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各种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

013  艺术学院(电话5898516)

《环境设计艺术》专业(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

《环境设计艺术》专业是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点下的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景观设计研究、数字化(新媒体)传播设计研究、装饰产品设计研究、区域美术与设计理论研究。本专业培养风景园林设计、旅游景观设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地域文化传播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高级创意人才。

本学科整合我校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旅游管理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组成具有教授8名、副教授 10名,其中博士14 名的优秀师资团队。建有艺术设计研究所及模型、陶艺、雕塑等实验室7间。近年获研究项目20余项,在研7项。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专业学位,艺术方向)

《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属专业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产品设计、景观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本专业培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方面的高级人才。本学科整合我校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旅游管理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人才组成具有教授5名、副教授 17名,其中博士4 名的优秀师资团队。建有艺术设计研究所及模型、陶艺、雕塑、纤维等实验室7间。近年获研究项目40余项,在研10项。

014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电话5895911、3872826)

《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四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导航与位置服务。该专业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科学与技术高级人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专业书刊,并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生产与科研课题的能力。

研究方向: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卫星大地测量与应用、组合导航与应用、大型工程精密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GIS、实用GIS系统设计与开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遥感与GIS技术应用等。

学位课程: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外国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测绘数据处理理论、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等。

非学位课程:遥感技术与应用、高等应用测量、Matlab编程及其在测绘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RTK技术与GPS数据处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国土资源、测绘、能源、交通、城建、水利、规划、气象等国民经济建设领域,以及军事、高等教育、科研单位等从事测绘工程施工及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研发、教学科研工作。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二级学科)(该专业有一级学科)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高级人才。具有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在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具备科学研究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与管理、地图设计与编制地图分析与应用等综合运用能力与科研课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专业书刊,并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

研究方向: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GIS、实用GIS系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