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政治 >> 正文  2007考研时政热点专题:“十一五”发展五重奏1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像一把全新的思想利剑,荡开了中国的发展浮云。在科学发展观的统揽下,发展的理念被重新校读,发展的手段被重新校正,发展的目的被重新校定,由此孕育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将确保中国“十一五”发展更加科学,更加理性自觉。
  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中国处在战略转型期的一项重大抉择。建设新农村将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而“十一五”的五年是一个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

  新农村建设的四个背景。陈锡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曾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但这一次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提出,却有着完全崭新的时代背景和内涵。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陈锡文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归纳为四点:

  一是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特别是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从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来看,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强。

  二是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收入比达3.22∶1,而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方面等,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大,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正是要努力缩小这个差距。

  三是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支持力度的财政能力。“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由于高速的增长,GDP、财政收入和整个社会的投资规模,五年之内都提高了一倍以上。怎么让农村在这种快速增长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问题。

  四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基本方针的实现,这就是扩大内需。只有让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更快富裕起来,有了足够的购买力,中国的市场才能真正打开,扩大内需的方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陈锡文指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这二十字指导方针,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建设。今年“一号文件”里已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五个方面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的高度,足见其极端重要性。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是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

  按五大原则起好步。陈锡文介绍说,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五大原则: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才有条件改变农村的面貌,也才可能持之以恒地搞下去。二是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不能因为搞新农村建设就错误理解为不搞家庭经营了。三是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那些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解决“水、路、气、电”四件事。四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好科学的规划。要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别的地方的经验。五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还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是国家重大战略进入转型期的具体体现。可以预见,这项部署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目前有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受部门利益、政绩攀比、考核机制滞后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些重要政令在落实中出现“梗阻”。

  新农村战略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实现财政转型、投资机制转型、组织机制创新等一系列重大转

  变,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会遇到不少阻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学院院长温铁军

    节约型社会:驭一时,谋万世

  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要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冯飞认为,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低水平利用状况,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之所在,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空间之所在。

  冯飞用精确的资料描述了我国资源利用现状:目前八个主要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矿产资源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节能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居住建筑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较为明显的损害,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

  冯飞研究员进一步从人均占有的角度表示了他的忧虑: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的方式又加剧了资源不足引发的紧张与矛盾。如果不改变传统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冯飞指出,2005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也为建设节约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冯飞研究员提出,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长久之计,应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并提升到新时期基本国策的新的战略高度。特别要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才能真正抓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核心环节,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建立资源、能源审计制度,构建新的社会性管制体系。冯飞认为,“十一五”期间,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好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建立资源、能源审计相关制度,使之同现行环境评价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性管制体系,包括设立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对高耗能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此外要促使形成经济激励的长效机制,构建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制定鼓励资源节约、限制资源过度消耗和奢侈消费的税收政策及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创造更好的市场、政策环境。

  从宏观来讲,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重、为主;微观上,要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一种新型的、崇尚节约的消费模式,或者叫消费行为,使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常修泽

和谐社会:建立动力平衡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上就是要形成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社会运行机制。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越来越深入地触及到如何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结合起来的问题。李忠杰认为,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它有没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和体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动力机制,提供和传输着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能源和能量亦即动力;平衡机制,维护和保持着社会各部分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稳定和平衡。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触及到如何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结合起来的问题。如: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既实行破产兼并、下岗失业等制度,又制定最低生活保障线,帮助解决再就业问题,等等。在政治领域,在发展民主自由的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在社会领域,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要使两种机制能够互相协调和保持平衡。当然,在实践中,这两者的关系并不是都处理好了。如经济秩序还存在着相当的混乱和无序,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还没有完全消除,但贫富差距、地区差别等等却又在逐渐拉大,这些都表明了在两种机制及其相应的体制设计上还有不断改进的必要。

  既要使社会各方面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又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李忠杰指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方针。

  一方面,要全面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各方面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利益关系,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妥善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等等。

  踏踏实实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综合能力。李忠杰说,这是“十一五”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点和办法。

  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在新形势下,一方面要继承,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的特点和规律、加以改进,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也要善于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收到实际的成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要特别注意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既要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要保持社会的团结稳定。第二,既要信任和依靠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具有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能够带头致富的社会群体,又要救济和帮助社会中那些困难的和弱势的群体。第三,既要把解决公平的问题提到重要地位,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分配的公平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及效率,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够达到的公平只能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公平。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