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教改思考:分层确定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方式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大学生在决定是否考研(Q吧) 前应先设定人生目标,要以国家发展为大背景,把投身事业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

●硕士生培养的资源要向为攻读博士做准备的学生倾斜,同时完善以就业为目标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导师的综合素质、学术业务水平及责任心对于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导师在精神与文化的追求上对学生的影响更不可忽视。

分层确定研究生(Q吧) 培养目标与方式

——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的现实思考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 徐可欣

我国的学位制度确立后,研究生教育顺应改革开放大潮获得了蓬勃发展。二十多年来,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高等教育也在发生变化,使得研究生教育要研究的题目很多。在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那些高等教育强国的经验。但是国内外情况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我们必须立足自己国家的发展目标、文化特点和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生培养方式。

我本人是在国内读的硕士、博士,也曾在国外工作10年后回到学校担任研究生导师。我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体会,谈谈对国内培养研究生,主要是培养理工科研究生的一些见解。

目前国内与美日欧等高教强国的研究生教育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环节上:

一是选拔的难易程度:即入学选拔的方式和入学率。

二是课程学习深度:特别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三是科研开发的实践训练: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是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来自于不同本科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五是导师的水平与具体指导:导师本身的职业角色、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的高低;导师对于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心和投入。

六是研究生本身因素:读研究生的目标是否明确,专业志趣、科学献身精神的强弱及本人的综合素质。

上述6个方面到底哪个更重要些,站在不同的角度,见解不同。

我认为以就业为目标的硕士培养和为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的硕士培养,应该是大不相同的。再有就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而质量观、培养机制与培养条件也是值得认真讨论的。

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明确目标

本科生在迈进大学门不久就应该考虑好要不要读研究生。如果人生的路选定做科学研究,那就一定要读研究生。读硕士的重要意义在于为读博士打下基础,在日本这一阶段的教育就叫做“博士前期”。在一些高教强国,这一目标决定了硕士生的遴选标准和入学考试的方式。

国内则不然,本科生很多人报考硕士的目的是考虑就业竞争。比如现在天大精仪学院大概50%的本科生会继续攻读硕士。精仪学院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数量是上世纪80年代初招生规模的20倍左右。这期间教师的总体水平、科研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肯定不适应这么大的增长量。培养质量主要是以教师教育、指导所能付出的时间、精力为保障的,录取比例大增肯定会造成入学研究生的平均质量下降。该改变而未变的是学生在报考时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仍然没有考虑成熟,多数人的选择基点还是多学些知识取得学位,目标是就业。国内大学的硕士阶段学制平均为两年半,课程时间1年,找工作至少要占去半年时间,实质上可用于科研能力培养、训练的时间不超过1年,这肯定不够。我认为一个硕士生的科研培养要包括确定研究目标、提出解决方案、然后以实践证明其可行性等3个步骤,而1年的时间不足以完成这一过程。除了少量决定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外,多数硕士生在科研训练阶段是帮助博士生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好的情况是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者工程项目,能够获得一定的训练和体验,但多数情况不过是多学几门课、有机会接触导师的科研项目而已,难以达到精深知识系统教育和专业技能系统训练的目标。由于考研对于大四年级课程的冲击、由于训练不足造成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很大一部分硕士生培养实质上承担了原本应该是本科生高年级的培养训练任务,只是整体上学制延长了,接触导师的内容增加了,培养的规模大大增加了,没有达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目的。实际上无论是青年学生的年华还是有限的高校教育条件,宝贵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不应回避的是,高校毕业生大量增加后,用人单位的胃口高了。许许多多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的岗位都要招收硕士,这使得教育竞争的焦点上移,实际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企业的人事部门应该知道,对于多数岗位而言,在知识层面上的要求,本科教育是足够的,而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岗位实践,在岗位上实现,这一点日本企业的相关经验值得借鉴。攻读方向与岗位需求不符的硕士在职业发展上与本科生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融入企业的能力、完备的人格、较好的心理素质、创新潜质这些专业以外的重要素质,应依靠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过程来培养。关键是破除应试教育,强化素质教育,而不是多读几年书。

因此我建议,硕士生培养的资源要向为攻读博士做准备的学生倾斜,同时完善以就业为目标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缩短专业硕士的培养时间,增加课程和能力训练的比重,有利于他们尽早走上社会、在选定的岗位上继续提高。哈工大等高校探索工程类硕士与有课题、有科研实力的企业共同培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向。

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质量

进入近、现代以后,在众多科技领域中很难找到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取得的系列成就,更不要说由中国人提出的科学法则。这其中除了物质、文化、体制及进入工业社会晚等原因外,缺少一流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也是我们的硬伤。而质量合格的博士培养,对于我们造就科技界的领军人物,提高科技总体水平和综合国力至关重要。博士培养的重点应该在于质量。

我认为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保证:

一是博士课题的设置要以科学问题的探究为目标导向。

那些高教强国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的课题,很大比例是支持新的科学假设或者奇思妙想的题目,而国内教授、博导大量的课题都是以解决实际目标为导向的。这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本无可厚非。但对于博士生而言,如果是做原始创新的课题,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的发现、假设的提出和以实验验证这三个环节上,再加上扎实的理论基础,自然会产生高水平论文,经过严格的评审,博士生的科研素质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如果是做应用型课题,博士生的主要精力就会花费在解决技术问题这一层面上。在发达国家,工业界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分工程度很高。大学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后,一般是委托专业公司去实现。当然技术开发工作做好了可以在新技术的使用或者集成创新、再创新上有所收获,但高校的强项不是做技术开发,目前国内对于开发性项目的评价也不是很严格,很难培养出一流的技术专家。我想这大约就是中央提出创新型社会应以企业为主的道理。

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发展很快,高校与企业的结合也趋于紧密。理工科大学,尤其是一批知名的研究型大学里,多数博士生导师的课题研究条件提升很快。应该强调的是,博士生的课题选择要以科学问题的研究为主,即便是工程应用的课题,也应该以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目标。

二是博士生导师的总体水平仍需提升。毋庸讳言,导师的综合素质、学术业务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对于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导师在精神与文化上的追求对学生的影响更不可忽视。目前博士生导师的状态大概可分为3类:

第一类导师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长期的积累,有较好的课题条件和国内外交流空间,旗下团队人才齐全。导师是指导者也是科研经费、实验条件的提供者。博士生在团队条件下容易培养协同作战的能力,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有益于成功、成才。应该注意的是,目前各种课题在争取渠道和方式上还有一些学术以外的因素,这些实际问题如果避不开的话,还是应交由教师去解决,不要让学生参与其中。

第二类导师多是技术专家,科研方向随兴趣和争取到的科研项目而变化,科研和技术的积累不系统,做课题的方式也是一个导师带几个学生,近似于单干。这种非团队条件下的学生从事科研的深度、广度及眼界往往受到局限。

还有一些博士生导师走上管理、开发岗位后没有太多时间从事研究、指导,何谈培养质量?有的导师手里没有什么课题,很多条件不具备,让博士生自己去解决。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要反思,培养博士生首先是责任和任务,要看实力与条件。不要把争取博士点作为学校上水平的硬指标。不具备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不可强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不能返工的,粗制滥造贻害无穷。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