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组稿:研究生就业也面临考验 考研真的降温了吗?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将于1月20日至21日举行。全国将有128万名考生走上考场。考研竞争仍然激烈,高校应届毕业生仍是考研主力。

怀着不同的梦想,带着不同的期盼,“考研一族”为了自己的理想在打拼。记者调查发现,希望通过读研深造,让自己以后找工作更有底气或缓解就业压力,延长就业时限,成为很大一部分考研者的出发点。

有关专家认为,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不管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未来都充满不确定性。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他们提示广大高校学子们,不应盲目地追风赶浪,应选择最适合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否考研需要三思而行,要认真考虑考研是不是最适合自身发展,作出理性选择。

地域分布冷热不均 考研竞争依旧激烈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共有128.2万人报名参加2007年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比2006年增加了7000人。

回首往年,2001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只有46万,2005年达到117万,5年之内翻了一番多。从2001年到2006年,年均增长率高达22%。

于是,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2007年研究生考试降温,研究生考试处于转折点。

“果真如此吗?”1月9日,辽宁省招考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个结论很难成立,目前只能认定的是,2007年考研增幅比往年小。”沈阳市一位多年关注研究生考试的人士认为:“仅仅从一年的数据就得出一个结论,很难立足。”

得出2007年考研降温结论者举出了种种论据:

辽宁省2007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顺利结束后,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56737人在我省参加报名,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33435人,占报名总人数的59%;全国共有61096人报考我省域内48个招生单位,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36972人,占报名总人数的61%。与2006年报名人数相比,辽宁省考研人数减少,在全国排名第七。

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上海市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数据,报考上海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共95045人,比去年减少6562人,减幅为6.5%。这也是全国报考上海研究生人数13年来首次下降。

此外,据报道,湖南、广东等地今年也出现研究生扩招以来报考人数首次下降的现象。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报考人数也比往年减少。

但是,在国内另外一些地区,所谓考研降温的结论却得不到数据支持。

据报道,河南全省报考2007年研究生考试人数共95421人,比2006年增加2567人。考研人员再创历史新高。

在安徽,200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超过7万,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考研热持续升温。此外,在山东等地,今年考研人数也在增加。

2007年考研到底呈现什么特点?教育部有关专家表示,现在说考研降温为时尚早,2007年考研竞争将更加激烈。据分析,虽然北京、上海等地考研报名人数有所下降,但全国报名人数仍保持增长势头。在全部考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71.4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55.7%,应届生考研报名人数进一步上升,依然是考研的主力军。

有关专家分析,首先,200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没有前些年的大幅度扩招,招生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其次,推荐免试生数量增加,有些重点学校在录取总人数不变甚至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接收推荐免试生的人数增加,应试生的名额被挤占了一部分,从而导致应试生的竞争比去年更激烈;再次,考生集中报考的重点高校、热点专业和院校所在地区基本变化不大。

2007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1月20日至21日举行,个别考试科目在22日进行。

考生依然埋头苦学

1月14日,离研究生考试日期还有不到一个星期,沈阳北部大学城,一些学校已经放寒假,结束期末考试的一部分学子已经陆陆续续收拾好行囊,准备踏上回家的路。在各大学的教室里、自习室里,最忙碌、最紧张的一群人莫过于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的“考研一族”。

“就剩这几天了,自习室里抢座位的人少了,静下心来把考试的知识点再回顾一遍,保持好状态。”在辽宁大学,正在忙着复习英语的孙亚非同学告诉记者。

“在准备考研的日子里,每天我们都在与时间赛跑,现在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其实准备考研已经两年了,只不过这学期更紧张、更有针对性了。希望到时候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小孙说。

记者采访中发现,为了考研而忙碌的不仅仅是那些大四的学生。来自法库的小苏,大学毕业已经一年多了,他如今的生活很简单:白天上班,晚上看书:“上班是为了挣一份工资养活自己,让自己有地方吃住;看书是为了1月20日开始的考试。”

“考研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孙亚非告诉记者,班里参加考研的同学超过了半数,大家成天在一起复习、交流考研信息,生活很单调,“考研不轻松,一旦你打定主意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只能埋头读书,压力丝毫不亚于当年参加高考”。

在一些高校的教室记者发现,一些课桌上贴着这样的纸条:“考研占座,请勿占用!”由于考研者增多,一些学校的自习教室和图书馆出现一座儿难求的现象。有的社会考生或者在学校附近租房,或者干脆漂在学校,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复习更方便。

虽然考试日期日益临近,但考研队伍正在苦读,只是希望让自己的努力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为什么走上考研路

四年寒窗,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为什么还要继续留在象牙塔内?已经走向社会,为什么又要选择回到学校深造?当记者把这些问题放在即将参加或已经经历过考研的男男女女面前时,每个接受调查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谈到了就业问题。

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

从2006年7月走出大学校门到现在的大多数时间里,张墨一直过着一种单调的生活:读书、学习,只是为了考研。“又要迎接一次考验了!”1月14日,离考试不到一星期的时间了,她感到“虽然觉得这次把握比第一次要大,但还是要咬紧牙关,利用好考前这几天的时间”。

从沈阳一所高校农业经济系毕业的张墨,在大学毕业前已经尝试了一把考研的滋味。但那次由于专业课成绩不理想,她和研究生之梦擦肩而过。大学毕业后,是继续考研,还是参加工作,她并没有下定决心。但是,很快她就确定了方向:加入到考研大军之中。

让张墨下定决心的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现实———“工作不理想”。走出大学校门后,她第一个工作单位是沈阳一家大型超市,一天工作12个小时,劳动强度大,待遇一般。不久后,她找到了第二份工作,成为一家留学中介的职员。“第二份工作干得很不踏实,觉得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干了不长时间,她又选择了放弃。

有了两次工作经历后,张墨决定一心一意考研了。说到目的,她的回答很简单:“为了以后找工作有一个更好的起点!”

为了事业更上一层楼

“我大学毕业5年后才考研,是为了更好地发展。”1月16日,在沈阳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工作的董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从小到大,能拿到更高的学位是他的理想,但他更重视的是在拿到文凭前,对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对自己的定位更明确,以便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一显身手。董先生说,成为研究生,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1997年走出大学校门后,他先后在几家公司就职。随着社会阅历逐渐丰富,他感到:要想有更好的发展,现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够了。于是他决定:努力考研,不仅仅是为了有更高的学历,更是为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就这样,2002年,董先生重新捡起了大学教科书,经过充分准备,终于成为沈阳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如今,在工作单位干得顺风顺水的董先生说:“我觉得,不管是读本科还是读研究生,都是为了更好地充电,有意识地确定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改变专业增加就业砝码本科学的是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报考的是法学专业。这是沈阳大学一位同学的选择。据了解,在他的同班同学中,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为数不少。

“就业形势决定了我的选择。”这位同学告诉记者,现在最主要的出发点是为了增加将来就业时的砝码。他说:“我感觉考研还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可能这观点有所偏颇,但是不能不承认,硕士生就业时机会肯定比本科生要多。”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和专业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则是一上大学就打定了考研的主意。由于考研没有地域限制,许多高考不理想的学生把考研当成了改变命运的“第二次高考”。

“不想走向社会”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已经报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小王是沈阳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他告诉记者,在大学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适应,他才想出答案———继续学习。“我想在学校再过两年,然后再确定自己未来的走向。”

记者调查发现,希望借考研“缓期就业”,也是一部分考研者的心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考研大军中也不乏真正热爱某一学科,为了自己喜爱的专业而参加考试的。但这些学生仅仅是少数。另外,有不少考研生是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而被迫考研的。

总之,考研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考研理由。不管目标能否达到,他们都在为此而努力付出。

考研还是工作?

读研与工作,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人生规划的两个重要的前进方向。随着这几年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延缓就业或者逃避就业转而考研,希望通过读研来增加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砝码,成了很多大学毕业生一种无奈的选择。有关人士认为,是否考研需要三思而行,要认真考虑考研是不是最适合自身发展。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吴本文指出,逃避就业、考研学术意义淡漠、考研无意识、急功近利是目前考研存在的误区。他提出,就目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单位占大多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目的不排除为进一步的职业训练做准备,但更重要的还是培养新的学术梯队。就读研的初衷而言,考研大军里因为学术而进取的能有多少人?这给准备考研的同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选择职业型还是学术型。

“考虑再三,我放弃了考研。”如今已经在河北省一家水电厂工作的小秦,去年虽然报名考研,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最终没有考研,主要是基于对自己今后职业的考虑,而且他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竞争相当激烈,机会成本偏高。他说:“如果我工作以后再去考研,我会有明确的方向,比现在为了考研而考研要强得多。”

考研之前应细思量。东北大学一位就业指导专家认为是否考研,先得了解自己所在行业对所在职位的真实需求,将职业生涯发展与个人知识体系结合起来进行规划。在专家看来,考研不考研,是个人的人生规划;找工作还是考研,重要的是看你是否能够形成稳定预期,作出较长期的人生规划。

研究生就业也面临考验

2007年,大学生就业高峰来临,与此同时,研究生改制后,三年制、两年制毕业生首次同时毕业,研究生们也开始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广西某大学新闻专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周原,三年前从锦州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走上了继续求学之路。她接受电话采访时告诉记者,原先以为读完研究生找工作会轻松许多,因为“读研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就业选择面会更宽”,但事实并非如此。她意向中的就业地点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但投出了若干份求职信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答复。如今,正在广西一家电视台实习的她时常安慰自己:实在不行,就降低期望值,争取在南宁这个城市找一份工作。

“没办法,只好继续考博士了!”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许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么说。据报道,在前不久由辽宁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研究生招聘会上,很多用人岗位“门槛”也随着日渐增多的研究生而提高。

吉林大学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认为,随着前几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研究生人数的增加“难以想像”,而到他们毕业时,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多大增加;同时,一些从校门走向校门的研究生接触社会过少,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工作实践,找工作未必比本科生有多大优势。

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负责人表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虽然学历和学习成绩比较重要,但更注重的是求职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他们希望求职者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但现在不少高学历者存在的问题是知识面比较窄、实践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学历者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最好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就业的主动性。

考研改革:由重数量到重质量

2007年研究生考试即将举行,招生考试政策有几大变化:

17校试点培养机制改革。改革后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采取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将自费承担所有学费。

三大学科实行专业课统考。从2007年起,教育学、历史学和医学三个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将由4门调整为3门,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不变,满分值仍各为100分,两门专业课考试将合并为一门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满分300分。

增加推(荐)免(试)资格院校和推免生比例。教育部今年批准20所高校新增为具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院校。同时,还进一步扩大了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比例。

自定复试线高校突破34所。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将继续推进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的改革试点,在目前34所试点高校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试点高校范围。

考研复试地位进一步强化。教育部要求,2007年研究生招生将进一步强化复试的地位和作用,体现招生单位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自主权。今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改革以考查考生能力为主,在招生过程各环节中都坚持把能力考核放在突出位置,而复试是考核能力的最重要环节。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谈到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改革时分析,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选拔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政策的变化,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对2007年考研政策的变化,有关人士分析,这首先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通过研究生招生初试改革、科学设定初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等措施,将有利于选拔和培养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创新人才。其次是适应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提出的新要求,探索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

据介绍,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十一五”期间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着眼点。今后研招改革的方向是,既要遵照研究生招生规律,不拘一格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又要确保公正公平,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从单纯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的效益型增长。最有说服力的是,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扩招之后,一些高校开始主动放慢扩招步伐,甚至开始缩小招生规模。武汉大学从去年开始就已减少计划招生人数,从5200人减少到4700人左右,缩减比例将近10%。北京大学2007年计划招生3047人,比去年减少292人。而像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这些往年的招生大户,也都纷纷减少或者维持招生的人数,不再扩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