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资讯 >> 正文  考研:岂能以“出身”论高下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东北网5月18日电 搜狐网援引《中国教育报》消息,不久前,北京大学法学院一教授对自考生考研颇有微词,认为“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而把北大自己的优秀生拒之门外,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此言一出,引发了一场广泛的社会争论。在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现代社会,为什么这种言论会出之专家之口?在我们的人才观中为什么还存在那么多的傲慢与偏见?

  不久前,北京大学法学院一教授在课堂上发表言论,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考生进入北大法学院研招复试颇有微词,认为“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而把北大自己的优秀生拒之门外,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此话一出,舆论哗然,网络上、媒体上随即引发各方激烈争论。尽管此后该教授又郑重声明,网上记录的话只有部分属实,自己绝无歧视、侮辱自考生之意,然而这些偏激的言论和看法还是引发了自考生的强烈不满。

  “北大教授关于自考生的那些话可能在当时特定氛围中说的,可能是出于对部分自考生不满,或者对某种考试方式不满的一时激愤之语。但是作为一名法学专家,说出这样的话是不适宜、有失偏颇的。其实在北大法学院,也有自考生考上研究生的,这些事情就在他身边,实际上他对自考生缺乏了解。”通过自学考试考上辽宁师大英语系研究生的韩建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自考生——请客观公正看待我们

  不可否认,在今天的社会中持有与北大法学院这位教授类似看法的人并非极个别。据记者了解,对自考生考研能力持否定或怀疑论的人大致是出于以下两种偏见:一是认为自考生大多是当年高考落榜生,是高考人才选拔竞争中的失败者。“失败者”如今却要反败为胜,甚至要挤掉当年的“胜利者”而荣登研究生这一“宝座”,这令许多当年的“胜利者”感觉很不舒服,于是他们愿意大谈“出身论”,划一条线,将自考生与统招生隔绝开来。另一种观点是担心自考生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教育,而在研究潜力上有缺失。据了解,很多大学老师面对考研的自考生时就存在这样的疑问和担忧。

  那么,曾经的高考失利真就意味着永远失败吗?自考生就一定缺乏研究潜力吗?

  韩建林认为,自考门槛低,只要想学的人就可以进来,从入门门槛来说,进来的人水平肯定不齐,但是它有严格的宽进严出制度,要考过一门课很不容易,有的人两三年都通不过,通过各门考试拿到一个文凭证书就更不容易了。这一点跟统招生恰恰相反,统招生只要通过了入门这一关,以后的考试基本上就没问题了。韩建林在大连某大学听过课,期末考试前,老师让学生在讲过的书中划重点,出复习题,甚至一再缩小复习范围,考试就在这个范围中出题。韩建林反问到:“经过过五关斩六将进入研究生复试的自考生,与统招生接受的是同样标准的检验,怎么可以说自考生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训练、缺失研究潜力呢?统招生中就没有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知识、没有研究潜力的学生吗?”

  教育界人士认为,根据某个群体的某些外部或形式特征,对这一群体作定性的描述,并据此与另一群体作比较是缺乏科学性的,而运用某些个例更不能说明问题。要说明自考生与统招生的研究潜力,必须有一定范围、一定量的抽样跟踪调查,比如两组多少人的、长达多少年的跟踪调查,分析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的发展状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使目前许多专门机构作的抽样调查,也因缺乏科学性不能令人信服,何况目前还没听说哪家专门机构对自考生和统招生作过类似的调查比较。

  因此,相关人士认为,在现代开放民主社会,不应该产生对自考生群体的这种社会偏见。韩建林也希望自考生要发愤,用自身的行动和成效影响社会,拨正社会对自考生的认识,而不要被社会舆论所左右。

  郭荣庆,去年从自考生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生。他认为不能说自考生都是死记硬背考上研究生的。有些东西例如法条必须死记硬背,统招生不死记硬背也不行。但是仅死记硬背不行,不理解是不可能通过严格的法学考试的。在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上,自考生有一定的社会经历,有工作实践,比统招生优势更大一些。比如一些法律纠纷,特别是涉及经济发展的,牵涉到各方利益,需要社会协调,需要各方妥协,怎样正确运用法律条款,有过社会阅历的自考生对此就有更深的理解。对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案例的判决,就有切身的体会。郭荣庆认为,北大自考生事件引起的讨论是一件好事,通过讨论可以使社会重新认识自考生。

  研招办——录取不问出身一视同仁

  每年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中究竟有多少是自考生,他们进入复试并被录取的比例又能达到多高?对于这些问题,记者本以为采访主管全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权威部门就能得到确切的统计数字,然而当联系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处后才得知:在考研报名时,只要考生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符合其他报考条件即可报考,并且在采集考生报名信息时并不对考生是统招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还是自考生做任何标识和区别,因此从报名信息上根本看不出谁是自考生,谁是统招生。也就是说,研招从第一个环节——报名伊始,对自考生和统招生就一视同仁。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处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考生通过国家自学考试取得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在研究生招生录取中与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学历完全“等价”。

  国家政策如此,那作为研究生招生的主体——高校对自考生考研又是怎样的态度?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在录取时,考生从哪儿来的并不重要,关键是初试成绩和复试表现。”据北京大学研招办主任生玉海介绍,尽管没有做过专门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年研招都有自考生被北大录取,而且其中不乏能力非常突出的自考生。“在实际招录过程中,我们并不考虑考生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本科学历的。不论是统考生,还是自考生,或者是同等学历的考生,一切靠实力说话。”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考制度的逐步改革,复试成绩在研招录取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在许多高校,考生的复试成绩甚至占到了录取比例的40%,同济大学即是如此。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黄宏伟向记者介绍了同济的考务改革:初试是对考生的基本评价,复试则是对初试上线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在同济,各个专业都是由专家组对考生进行复试,面试时间每个考生至少20分钟以上。而且许多专业并非单纯采取问答形式,有些专业要求考生独立进行指定的实验操作,计算机专业还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编写程序。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复试时间更是达到了一整天,要求考生在七八个小时里完成一个城区的规划或建筑设计。“这都是考你的真才实学,不是做几道题、背几个概念就能对付得了的。”黄宏伟说,经过复试阶段严格、科学的考查和测试,最终进入录取名单的考生不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这些“佼佼者”中就有自考生。“所以不能‘一刀切’,说自考生不如统招的应届毕业生。”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主任马小侠说,不仅学校方面不存在对自考生的歧视问题,她本人对这些考生“非常钦佩”。马小侠说,她曾经接触过这样的考生。她认为,自考生自学成才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在缺乏优良学习条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很值得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学习。

  的确,正如一位成功实现考研梦想的自考生所感言:我们是用汗水、凭实力播种希望!

  专家——落后人才观终将被淘汰

  回首再看北大自考生事件,这里牵涉到一个敏感话题:歧视自考生,其实此类现象时有发生。2004年发生过两起歧视自考生事件。一是重庆市招考公务员限制自考生报考,引发了轰动一时的自考生维权行动;二是深圳宝安区公务员招聘时,考取第一名的自考生遭到社会有关人士的置疑:自考生怎么能参加公务员考试?

  全国自考办综合部主任刘粤平说,在现实生活中,自考生时常要面对社会和有关部门的种种歧视和偏见。现实的一些做法和规定是否违法暂且不说,我们总不能无视4200万自考生的存在。从普通农民到博士生、从士兵到将军、从工人到知名企业家、从13岁的儿童到耄耋老人、从普通干部到省部级领导,还有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监狱服刑的犯人……,敢问世界上有那一种教育制度所涵盖的教育对象有如此之众!以“鼓励自学成才”为宗旨的自学考试制度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的民主性与公平性的本质,是否应该引起社会和人们的思考与审视?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对自考生存在歧视和偏见呢?刘粤平认为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在于对人才观和成才观的认识差异。何为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文化传统下,人才总是有其特定的含义。从社会学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除了具有相关的学历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专门技能和较好的综合素质。但是人们在谈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只谈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不错,普通高校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总体质量。但普通高校绝非是高等教育的唯一形式。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不同的高等教育形式培养的人只是培养规格的不同并各具特色,不存在高低之分。何况在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方式日渐丰富的当今社会,学校教育已不是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选择,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历=水平、唯学历论的观念也终将被淘汰。

  刘粤平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其高度的灵活、开放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每年吸引着1200万之众的人在发愤学习。震惊全国的“9·18大案”侦破一线指挥员武和平、北京十大杰出青年优秀教师张思明、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主设计者刘建业、燕京啤酒集团总裁李福成、前微软中国总裁吴士宏、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广大的自考生医务工作者……正是这些自考生的优秀代表和数以千万计的自学者,铸就了自学考试的社会形象,塑造了自学考试的金色品牌。相信随着自学考试声誉的进一步提高,自考生将会得到公正的评价,在招生、就业等领域会真正得到一视同仁,歧视自考生的现象将消声匿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