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15篇)

最新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4 19:48:40
最新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15篇)
    小编:admin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1

说课者:何文娟

一、说教材

本教材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试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双语教学班使用汉语二年级下册。本教材是一套以引导自学和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教材。本片课文选自本教材第三课的课文一,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

二、说学情

经过了一年多对汉语学习,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底子差、基础薄弱,还有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没有说汉语的环境等。所以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些特点,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外,还应实行开放性课堂,鼓励学生多用汉语交流。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掌握重点

词语 “点燃”、”闭”、”种田”、”幸福”

的意思并学会使用。

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听录音,掌握正确的发音,能

听懂本课内容,能用本课所学的句型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教育学生 热爱生活、

关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帮助他人的好习惯。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句型“让”

教学难点 听、说,做到准确发音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启发式、情景式、指引式、活动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学法 动手操作法 观察发现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七、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

蛋糕 蜡烛

复习上节课词语,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

多媒体图片导入

同学们,你们过过生日吗?过生日的爸爸妈妈会给你们买什么礼物?(蛋糕)那我们吃蛋糕之前先要干什么?(许心愿)

板书课题 (我的心愿)

(三)放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由老师放录音,学生把听到的字词记下来,对课文情景大致了解,培养学生听写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四)阅读课文。

1、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划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在阅读时学习一般阅读。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1)爸爸、妈妈怎样给我过生日的?

(2)望着 蜡烛 ,“我”许下了什么心愿?

(3)从“我”的心愿中,可以看出我“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

2、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意思。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句型练习

句型:“让······”

例句:让爸爸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让她去吃饭吧!

老师让我去写作业。

4、重点词语理解

diǎn rán

点 燃---------我点燃了7根蜡烛。

闭----我闭上了眼睛。

zhng tián

种 田------我要帮爸爸种田。

Xìngfú

幸 福-------我很幸福。

(五)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在小组中互帮互学,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适当的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要好好学习,孝敬父母,热爱劳动。

(六)朗读课文。

学生可以再次大声朗读课文,教师鼓励表扬读的好的学生,对对的不好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和补充。

本环节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对课文复习和巩固外,还要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发音标准。

(七)布置作业。

1、口语作业:熟读课文。

2、书面作业:写一写你们在生活或学习中的心愿?

供双语教学班使用汉语二年级下册

《我 的 心 愿》

稿

说 课 者:何文娟

时 间:3月24日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2

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愿》选自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儿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儿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小女孩儿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儿,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教材“关爱家中每一个人”这一主题。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所发展,能自主发现识字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朗读,但爱玩儿、好动,做事没耐心等心理特征依旧存在,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表现适时调控。另外“泛灵化”的心理特点使这一时期的孩子们迷恋着童话世界,童话这一体裁本身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吃透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反复地朗读课文过程中,认识“帘、背”等12个生字,会写“女、气”等7个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识字、交流等多种形式熟练地认、写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扩展想象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课文中的珍珍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读书感悟,明白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地去郊游 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读—思—议—导”相结合。具体来说,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学法: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法,对于生字,引导他们去找生字藏在课文哪里,然后多读藏着生字宝宝的句子,再用生字组词造句,并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采用多种鼓励方式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简洁导入,直奔主题(5分钟)

1、板书“心愿”两个字:

今天陈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就是,板书心愿。因为老师有很多心愿,例如:我希望咱们一⑹班的同学健康快乐,结交很多好朋友。你们愿意说出自己的心愿吗?

学生说自己的心愿。

2、听着大家说心愿,我们的一个朋友也急了,她也要把心愿告诉大家。看她来了!课件出示月亮图,啊,是月亮姐姐。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月亮姐姐有什么心愿呢。补全课题8.月亮的心愿。强调亮的读音。

二、 初读课文,识字解疑(25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画出自然段序号。

学生尝试读文,借助拼音读课文,并且圈出“我会认”的生字,不认识的生字和难读的句子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在读书认真的孩子的课本上加盖“读书认真”印章。

课件出示生字,采用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掌握情况。

猴子摘月游戏巩固识字成果,同时让学生体会识字的乐趣。彩色的月亮属于读得又快又准的学生。

认读词语,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这些生字还带来了它们的朋友,你会读吗?课件出示窗帘 背包等词语,开火车读词语,与之前不同的是,开火车的学生读两遍,学生跟读两遍,因为这个时候个别学生开始开小差,做小动作,跟读可以使他们继续保持有意注意。

三、 变换形式,指导书写(10分钟)

学生读累了,开始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女”、“气”、“帘”、“夸”的写法,在田字格中一笔一划指导。强调女的第一笔叫“撇点”一笔写成,撇点的起笔位

置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撇的起笔位置在横中线与竖中线交点处再往右偏一点点。终笔位置在左下格中心处。气的最后一笔叫横斜钩,在飞机的飞,大风的风中都有这一笔画,不是七八九的横折弯钩。“帘”的偏旁是穴宝盖,同样指导每一笔画的起笔以及终笔位置,夸字上面的大字头,一撇一钠要舒展开来,能遮住下面的“亏”。

在我讲解的同时,学生书空,观察笔画位置。

之后学生描红并摹写,并给二类字加注拼音,巩固识字。至此结束第一课时。学生已熟认本课生字,但是却被月亮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心愿搞得晕头转向。接下来的第二课时力求突破难点,使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晰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升华情感懂得关心长辈,关爱父母。

四、 出示图片,导入情景(20分钟)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天晚上,月亮姐姐去散步,看到了这样一幕:课件出示图片。指名找出课文中描述这张图片场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的找到第一段,教师指出背是多音字。老师引导学生读得轻一点,夜深了,小女孩睡得多香啊,我们读得轻一些,不要把她给吵醒了。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月亮姐姐看到小女孩儿盼望着去郊游,于是她自己对自己说,指名回答。指出得是多音字。老师总结哦,月亮许下第一个心愿,相机板书第一个心愿:明天有个好天气。这时月亮姐姐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太阳公公,就想给他打个电话,电话中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两组四名学生表演。

这时月亮又来到另一家窗前,又见到了什么呢?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读3—7自然段。看到这一幕,月亮又许下了什么心愿呢?学生读第八个自然段,随即板书第二个心愿,第二天下雨。哦,月亮心想还是跟雷公公打电话,让明天下雨吧。陈老师糊涂了,月亮姐姐怎么有两个心愿,到底哪个实现了。然后抓住两天后,让学生想象第二天的天气,学生恍然大悟,啊,原来第二天刮风下雨又打雷,郊游推迟到了两天后。两天后,天晴了,是一个艳阳天,阳光灿烂,春风和煦,珍珍的妈妈病好了。孩子们一个都不少地去郊游了。所以月亮姐姐实现了第二个心愿,她被珍珍的孝心感动了,想让这个孝顺的女孩也去郊游,大家一个都不少。

五、 观看动画课件,在趣味中回味整个故事。(3分钟)

让我们看一段视频,回顾整个故事。

六、 学生自主读文(12分钟)

读得多好啊,我相信同学们也能读得非常美,赶快去试试吧。学生回归课文,有感情的美美读文,为了使学生具有朗读的热情,我说陈老师会送给读书最认真的同学一个非常非常好听的故事。

学生读完后,播放乌鸦反哺动画,学生一下子被这个唯美的故事深深吸引

住,之后由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乌鸦反哺的故事。

我读完故事后问学生,你想对这样的大乌鸦说什么。乌鸦爱妈妈,珍珍也爱妈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读一读这篇文章吧,学生齐读文章。结束教学。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来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在第一课时中,25分钟时采取的措施是开火车小老师领读以及变化形式指导书写以延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第二课时25分钟时播放动画录音,把学生注意力引向文本,并以有趣故事吊学生胃口。

七、 板书设计

第一个心愿

第二个心愿

8月亮的心愿 明天是个好天气 明天下雨,珍珍也去郊游,一个也不少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

《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要求: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到月亮的心愿,也正是孩子们的心愿,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感悟文中的美好亲情。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投影、创设情境,使学生置于课文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识字量大,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3.早在半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读文、识字。

三.说学法

结合低年级特点,注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读,自己识字,记字,品味亲情,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心愿”这一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是情境导入、质疑“心愿”;接着是细读品味、探究“心愿”,随文识字;最后是拓展应用、表达“心愿”。

在情境导入、质疑“心愿”中,我设计了二幅图,引导学生理解心愿的含义,接着利用夜深的情境图作为背景,接着出示了月亮的心愿,让学生在感受夜深的情景同时,也产生了质疑:在夜深时,月亮姐姐有什么心愿呢?通过情境的导入与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愿望。

接着是细读品味,随文识字,并探究“心愿”的过程。我在课文的每段中设计了识字过程,以及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过程,以及练习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记字,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再通过自读,同桌互助,师指导,动脑猜一猜,动口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所学,最后再总体回顾生字,再一次巩固所学,形成系统而有效的知识体系。

另外,这一环节让学生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再回到文本进行探究,层层深入。这样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发展语言,并且能够产生真切的情感

体验,对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进入拓展应用、表达“心愿”了,以课文《月亮的心愿》拓展体会,让学生再听读课文,通过听故事,念童谣,让学生学习孝顺父母的美好品质。接着让 学生写心愿卡给父母,这一环节通过以读引读,以读引写,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要关心他人,孝顺父母,并有用行动去报答父母的意愿。

五,说板书

月亮的心愿

《月亮的心愿》说课稿

乌尔逊学校

尹慧辉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4

各位领导和老师们:

你们好!

首先感谢洛旺小学给我提供一个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的机会,让我在这次教学研讨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现在我针对所上的《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说说自己的思路和设计理念。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着“主线简明,细节饱满”的思想,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分析品味,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我校“两型四步愉快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以唤醒、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我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把宝贵的时间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二、说教材

1、《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精彩的童话故事,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展示了小云雀和妈妈在飞行途中对沙漠、江河恶劣环境的抱怨,对比了绿化的重要,并且提出了要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明确目标。

2、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能通过字里行间来分析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课文的独特理解,这对文本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加上我课前对洛旺小学老师、学生的了解,发现本校教师已经基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这些条件为我教学的开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3、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段要求及学生情况,我设定了以下两点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课文。

2、通过学习,能说出破坏环境造成的危害,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

能说出破坏环境造成的危害,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以生为主,以读为本”的精神和“两型四步”教学模式的要求,课前让学生预习好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和感悟;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自读自悟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读——找——画——说等活动,使他们走进文本,明白“森林的重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四、说教法

主要是以读代讲,同时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的多种感官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

在以读代讲中: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中抓住关键词句,明白森林的作用和破坏森林会造成哪些灾难,由此感受森林的重要性。然后全班交流阅读收获,明白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将文本读透,读出语言的魅力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四、说学习互动流程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用图片引入,让学生大概了解云雀。谈话引出课题,接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走进文本,学习课文。

2、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因为有了学生的预习作为前提,所以我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直奔重点,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自己通读课文,说说云雀的心愿到底是什么?接着用追问的方式引出全文的中心句:森林

实在是太重要了!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寻找小云雀为什么会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的答案的兴趣。

3、紧扣重点,走进文本,寻找答案。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13自然段,说说云雀和妈妈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让学生找出小云雀和妈妈飞到过的地方,并且找出描写每一个地方的都有哪些自然段。当学生汇报云雀飞到过的地方时,顺势引导云雀每飞到一个地方肯定有所见所闻,于是水到渠成地引出合作学习:

出示课件:小云雀和妈妈飞到沙漠、大河、森林时看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语句)小云雀从妈妈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温馨提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云雀和妈妈飞到的一处地方进行 学习,然后填表)

因为小云雀和妈妈旅行的地点都是按飞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象和介绍森林的作用的方式来描写的,具有雷同点,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三个地点进行选学,而且也填表的方式来降低学习的难度,最后分组汇报。这样既可以节约学习时间,又可以在小组汇报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同时在小组间的汇报中来突破课文的重难点。然后再通过对话的分角色朗读来感悟语言的魅力和文本的意境。

曾有人说过,“对于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整个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本着拓展延伸既要与文本有联系又要让学生感兴趣的宗旨,我设计了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你们有什么保护森林的好办法?请 写下来,交给我,我将替你们转交给彝良县林业局。

5、回顾目标,检测效果

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传统的一问一答的启发式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去自主阅读,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谈话中思考,感悟,从而让语文教学充分体现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尽情地读,任意地论,从而不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真正地培养和发展。

五、 说板书设计

19、云雀的心愿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沙漠 防风固沙

蓄水防洪

调节气温

《云雀的心愿》一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零散,但是板书又不能太繁琐 ,因此我只抓住了作者主要要阐述的云雀的心愿和森林的作用来进行设计,这样既简洁明了,又有助于辅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六、 说课后反思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古到今,教育家们始终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但还是达不到完美。因此只能说在不断的实践中追求更好,没有最好。对于我的这堂课,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了解不够,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没有全面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还存在牵引得太多,放手的度不够,但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请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

示范小学教师 林万琼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七日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5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

课文选取了一 个温馨感人的爱的故事,语言朴实、简洁。

(二)说教材的地位

本文位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

一、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情况和四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文中“惊讶”、“震撼”、“炫耀”、“若有所思”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旁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3、学会读书留下痕迹,养成边读边批的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自主、合作、探索、体会”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学会关爱他人并享受给予的快乐。感受人间的亲情、真情的美好。

三、说重难点

我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情感认知的特点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保罗对男孩的一次次误解以及男孩的美好心灵。

2、唤起学生内心丰富而纯真的感情。

3、学会读书留下痕迹,养成边读边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的道理。

四、说教法

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实践法、演示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开放性。

五、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我会让学生使用勾画圈点法、动手求知法、质疑法、诵读法、总结提高法来学习本课。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从导入新课、初步了解、感悟理解、深华主题来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5分)

从圣诞节入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圣诞老人的传

说,欣赏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礼物、圣诞PARTY的图片,因为直观的图片能加深学生对本科的理解,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分)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的段,把自学的收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

2、分段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指导学生正音。

3、学生自由小声地再读全文,说说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20分)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己试着边读课文边提出一些问题。

2、 小组交流,谈谈自己读后有哪些收获。

3、 全班交流,共同梳理问题。

4、表演

(1)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演。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5分)

1、把生活中关心、帮助别人而让自己感到高兴、快乐的真实事情说给

大家听。

2、在音乐中结束课文。

七、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幻灯片: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节约时间,还能把抽象的事物 一目了然的展现出来,让学生看的形象直观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八、说板书

板书不仅是一学问,还是一门直观表达的艺术,板书还有利于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保罗、男孩、跛脚的弟弟三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节,在圣诞节里保罗因为帮助了兄弟两而感到快乐;男孩因为给予了弟弟的关爱而感到快乐;弟弟因为得到了保罗的帮助和哥哥的关爱而感到快乐。在这个圣诞节里,他们三个都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一日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6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学情分析

《心愿》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哲理中的最后一课。文章通过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表达了强强、苗苗以及槐树妈妈的共同心愿——希望槐树籽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变成一片片树林,每个人都在为建设大西北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对生字、词的掌握。第二课时即本课时是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了前面几篇童话故事后,孩子们不仅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了一个进步,而且在情感方面也有了一些见解,本课时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坚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

一、在知识目标方面涉及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围绕“心愿”理解课文

二、在情感目标方面涉及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产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之情。

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我用儿童熟悉的歌曲“种太阳”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建设大西北,应是大家的事,人人有份,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让学生参与课本剧,结合小组讨论及绘画等方法来充分达到寓教寓乐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槐树妈妈、槐树籽及强强和苗苗的心愿——建设大西北,而孩子们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以读为主。

复习生字、词后,由“种太阳”导入,展开话题“我的小小心愿”在学生积极“热身”后,导入课文。在这里主要以读为主,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朗读,“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接着读课文,品味人物心理状态,这里我用到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组比赛朗读,对于重点词句要细细品味,如:“盼望”的心情很难体会恰恰朗读在此发挥了作用,再如“您怎么不送我们走呢?”“我们”语气加重,要读出焦急的心里,还有“树叶辛苦地干了一春一夏,应该先送它们”反复读,既读出槐树的生长特点又体会到人性化的品质,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本课时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二、突破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接下来课文说了强强和苗苗两个孩子的愿望——绿化大西北,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开发大西北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话题,这是本课教学难点,在此,我制作了课件,通过直观的刺激,让孩子们直接看到大西北的面貌,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说一说对大西北有了一个怎样的了解,也更容易地了解到为什么要建设大西北,又结合朗读课文、分析课文,通过强强和苗苗的行为体会建设大西北的迫切性,让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一个转折词“可是”把学生的情绪带入低谷,而两个孩子积极想办法,又让学生们了解到强强和苗苗的愿望很迫切,也隐含着开发大西北的迫切,这种迫切也是课文的难点之处,需反复朗读体会,因此前几段的朗读模式远不能调动起孩子们情感,于是我让孩子们参与课文剧,表演此部分的故事情节,去深入体会强强和苗苗的心理变化,既印象深刻又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

课文最后用槐树妈妈的想像引申出建设大西北的迫切愿望亦是本文的重点之处,在此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并勾画出表现迫切实现愿望的动词,如:飞跑,抖动,跳(愉快)摇晃等,让学生模仿快乐的场面,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快乐情景。

三、感情升华,能力拓展。

在想像的同时进一步感情升华,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假如你是强强和苗苗,你会怎么为大西北作贡献呢?”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加融入故事,体会故事内涵。“你有什么心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自己想怎样做?”组织学生大胆发言,由课上引进生活,使语言教学更生活化。

四、教学评价的意义

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我会积极表扬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把孩子们喜欢的卡通漫画贴画送给他们,对于没有来得及回答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肯定,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再接再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正确的道德行为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最终使学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板书设计:

15 心愿

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对学习的一个巩固加深的印象,但枯燥乏味的作业大大降低孩子们的自主性,因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学生较感兴趣的作业:

选择一个你比较喜欢的作业:

1、画一幅你想像的未来大西北的画,讲给大家听。

2、续写课文最后一段“槐树籽娃娃已经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

3、大西北的小朋友们收到强强和苗苗这些远方的小朋友寄来的树种和草籽后,会怎样写信来感谢他们呢?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7

玛丽娅的心愿说课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仿照第1自然段第1句话,第2自然段第1句话写句子。

3、感受中国产品在国外倍受欢迎的可喜情景,引发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难点: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疑

1、齐读课题

2、“心愿”是什么意思?玛丽亚是谁?玛丽亚的心愿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检查字词:

(1)质疑问难(国际博览会、阿根廷)

(2)多音字:应、差、兴、卷

(3)词语:琳琅满目、价廉物美、大洋彼岸、销售一空

(说说“琳琅、廉、彼、空”的意思)

3、讨论:

玛丽亚的心愿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4、给课文分段。

(1)分段。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为什么?

(2)讨论段意。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主要写什么?

2、这一段的哪个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1)我们的展品有200多种,从布匹、丝绸、挂毯到各种文具,应有尽有,把中国馆装点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说说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意思,想象当时场面)

(2)仿写句子。

(3)热情的阿根廷观众,每天都把中国馆挤得满满的,争相购买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

(中国的产品优质低价,受到阿根廷人民的欢迎)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句的含义。

3、感受中国产品在国外倍受欢迎的可喜情景,引发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识。感受中阿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趣

1、玛丽亚的心愿是什么?

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说说玛丽亚一共几次来到中国馆,每次的表现怎样?(边听边在书上作记号)

2、默读,讨论玛丽亚三次来中国馆的不同表现,这些表现反映了什么?

3、分析讨论:

[板书:

第一次:没了主意惊奇、喜欢

三次来到中国馆 第二次:拉着爸妈兴高采烈喜欢中国产品

第三次:带来同学一一介绍

下次再来(心愿)]

细读细想:为什么每次来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

4、指导朗读。

(读出惊喜、兴高采烈、喜欢迷恋的语气)

5、玛丽亚的心愿只是她一个人的心愿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把中国馆挤得满满的,把柜台差点挤翻了)

为什么中国商品这么深受欢迎?从不同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最后一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重点句。

优质的商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说说划线词语在句中所表示的`意思。说说整个句子的意思。

3、思考:这些优质的商品是谁制造的?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聪明、勤劳的中国人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4、对比:

(1)优质的商品在阿根廷人民中产生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优质的商品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简洁、含蓄。用“大洋彼岸”,使人产生距离遥远的感觉,更学友谊的珍贵,又避免用词重复,“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写得生动形象,使人想到种子会发芽、生长。)

5、背诵

四、齐读全文,深入理解

1、玛丽亚的心愿能实现吗?为什么?

2、回顾全文,质疑问难。

五、课堂作业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云雀飞行的地点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人们伐树毁林,森林变成沙漠。

第二段(第5—10自然段):写人们伐树毁林,河水泛滥成灾。

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写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

第四段(第14—15自然段):写把沙漠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

本文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语言通俗流畅,富有儿童情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篇课文在第六单元,本单元以“环保”为主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编者将这篇课文作为第三篇课文安排在第六单元里,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再通过本课的学习,更深入地感受森林的重要性,认识伐树毁林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3、课时安排

本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读生字,划分段落,学习第四段。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二、三段。第三课时,练习有条理说说“森林为什么实在太重要了?”并写下来,识记生字,指导写字。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4、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重点、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内容中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体会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内容是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展开的,课文不论是写伐树毁林森林变沙漠,河水泛滥成灾,还是写森林是个大水库,是个巨大的空调器,都是为了突出森林的重要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森林的重要性。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理解“森林是大水库,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比较困难,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6、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几篇和环保有关的课文:如《走我们一起植树》、《特殊的丧礼》、《沙漠中的绿洲》等。对于环保知识已了解不少,这是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四年级学生阅历浅,对本文中涉及环保的科学道理较难理解,根据这些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情境教学法

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样往往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学中,我以语言描绘、图画展现、表演体验等不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课文内容。

四、说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对话,才能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因此,本节课我通过学生用读读、圈圈、议议的方法,以读悟语,以读促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新,设疑激趣

教学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紧接着,我通过“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不但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自觉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精读课文,感受森林的重要性

1、创设情境,感受伐树毁林的危害

一开始,我以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同学们,想当环保小专家吗?课文有两个地方写了伐树毁林的危害,老师现在带你们去看看,看看谁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给老师。”接着多媒体展示沙漠和大河景象,学生观看后,我请一位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环保小专家,让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板书:(略)

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关段落(第3和第5自然段),“看到此情此景,小云雀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出来吗?”先让学生练读对话,教师加以点拨,最后引导学生扮一扮,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演读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上教学环节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伐树毁林的危害,并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表演,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精读品味,感受大水库、空调器的作用

这一环节中,我先激发学生:“森林带给人类许多的恩惠,同学们想享受吗?”让学生自由读读有关段落(第10和第13自然段)。并谈谈读后感受,接着引导学生品读,你能把你的喜悦之情读出来吗?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大水库和空调器的神奇作用,我是这样引导的“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和空调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明吗?”让学生读读、圈圈、议议,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并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森林还有哪些作用,最后引导学生再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上环节中,我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次深入文本和文本反复对话,在反复朗读过程中,领悟到大水库和空调器的神奇,从而对森林升腾起保护之情。这样,自然而然就突破课文重点、难点。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今后如果看见有人伐树毁林,你怎么做呢?

3、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9

一、说教材

心愿是个温暖的字眼儿,凝聚着美好的期待与向往。云雀的心愿很简单: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个简单的心愿却是对青翠葱茏水丰草茂的家园一份永恒的眷恋,是对黄沙漫天洪水泛滥的悲剧一份深沉的痛惜。

这个小小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借小云雀和妈妈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述说了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类与自然、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美好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对比,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学生

四年级下期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有了前面几篇环保题材课文的积累,对本课所表达的森林于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这一主题比较容易领会和接受。同时,日益被人们重视的环境问题屡屡见诸报端,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生存环境恶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所了解,但对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切身感受,自然也不能产生心灵的震撼。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有所减弱,但对新鲜事物仍有很强的好奇心,因而,创设情境,让学生直面美好事物被毁灭后的触目惊心的灾难场面,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点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点。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今天我着重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能围绕“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条理地说写,并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2、能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强化环保意识,产生植绿护绿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理解“森林水库”。

五、说教学策略

面对这样一篇语言生动,意趣浓厚,主题深刻的课文,自然地想到了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所倡导的“点”教学策略。“点”教学策略中的所谓“点”,是全部教学内容的着眼点,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交合点。这个 “点”总是带起一课书或一堂课的学习任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围绕它来进行。

《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其内容与情感都凝聚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句话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点。围绕这个教学点可以进行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它是“森林水库”,因为它是“空调器”,所以这篇文章教学的关键词是“森林水库”“空调器”。而回答这一问题的语段第10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便是这篇文章教学的典型语段。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10

一、说教材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借此帮助学生认识森林的重要性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育学生环保意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课文内容特点,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为线索,通过变序教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层层深入地理解森林的重要性,使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互相碰撞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和运用,唤醒学生对生活及生命的热爱,渗透科学的发展观,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教学目标:本课共计两课时。第一课时: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品读课文14、15自然段,了解云雀的“心愿”,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1、以“小云雀一路上的心情感受”为纽带,引导学生细读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内化、活用课文语言。

3、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实现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乱砍滥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

二、注重感悟。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借助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图片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是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及进行学习。借助多媒体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的房屋、老人、孩子、牲畜……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你又想说什么?(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环节5课后作业:让学生任选一题写下来,帮帮小云雀完成心愿(好处: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云雀飞行的地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人们伐树毁林,森林变成沙漠。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人们伐树毁林,河水泛滥成灾。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

第四部分(第14—15自然段):写把沙漠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

本文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语言通俗流畅,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以“环保”为主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编者将这篇课文作为第三篇课文安排在第六单元里,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再通过本课的学习,更深入地感受森林的重要性,认识伐树毁林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重点、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认识本课9个一类生字和2个会认字,懂得“咆哮”、“泛滥”“乱砍滥伐”等词语的意思,能运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云雀的心愿以及不同情境下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并能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说话以及表达与交际的能力;

③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内容中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体会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并能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内容是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展开的,课文不论是写伐树毁林森林变沙漠、河水泛滥成灾,还是写森林是个大水库、是个巨大的空调器,都是为了突出森林的重要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森林的重要性。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理解“森林是大水库,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比较困难,这就成为学生认知的一个难点。另外,引领身处相对美好环境中的孩子体会出云雀的心情、明确云雀的心愿并能受到启迪,增强自我环保意识,与作者的表达意愿能达成共识也是理解与感悟的一个难点。

4、课时安排:

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认识所有生字并完成书写任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第二课时,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知道森林的好处,树立环保意识,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品读文字中升华情感。我下面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几篇和环保有关的课文:如《走,我们一起去植树》、《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等。对于环保知识已了解不少,这是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四年级学生阅历浅,对本文中涉及环保的科学道理较难理解,根据这些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说教法

根据大语文教学观和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新课程相关要求,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来实现预设目标:

1、朗读教学法

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带着问题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培养一定的语感。

2、情境教学法

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样往往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学中,我以语言描绘、声音感染、录像震撼、表演体验等不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课文内容,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3、对比教学法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理解文中重点部分,适当采取对比观察、对比朗读、对比想象,在对比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受到心灵的洗礼。

(二)说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对话,才能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因此,本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边读边画、边读边悟、边读边想、边读边练,个体自学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促使学生以读悟语,以读促解,以读升情,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同步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心愿引领,激起阅读欲望

1、(播放小鸟的叫声):同学们,听!小云雀叽叽叽地叫着,正向妈妈表达自己的心愿呢。那么,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齐读,板书:让沙漠变绿洲)

2、孩子们,小云雀身小心不小,它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今天,我们跟随小云雀和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就知道啦!

【这样的开场白直奔主题——云雀的心愿,让云雀的心愿先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激发起孩子的阅读欲望,引导他们满怀好奇地去探询这一心愿的由来。】

(二)理清脉络,引导有序感知

1、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么伟大的心愿呢?请阅读第1-13段,画出关键的词语,反复阅读、理解。

2、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继续紧扣课题深入探究。同时,在集体交流时让孩子理解,为下面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后,自然思路清晰,自主学习必定事半功倍了。】

(三)抓住重点,启发自主阅读

1、读中画画:小云雀每到一处地方看到了(或感觉到)什么?是什么心情?在与妈妈的交流中它知道了什么?最后它终于明白了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2到13自然段,注意一边读,一边到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

2、读后填填,注意选用合适的词句来概括。

飞到哪里 心情及原因 知道了什么 最终明白

沙漠上空

大河上空

森林里

3、 小组交流自我阅读的结果,再大组交流,取长补短,相互评议。

【语文课上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孩子,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方法;读后填表的练习是让孩子们边学边练,既是对学生读书结果的检测,又培养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的能力;合作学习既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个参与、人人探究的过程,达到全面提高的功效。这一自学方法正是新课程理念中提倡的自主学习方式,能促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在上面的环节中,老师相机进行品读感悟的引导显得非常重要。

1、伴随着孩子们的评议与交流,我会适时创设以下三个对比情境,来促进孩子品读文本:

(1)观察图片,创设对比情境一:沙漠与森林。

(2)观察录像,创设对比情境二:泛滥成灾的河水与“森林水库”的蓄水示意动画图。

(3)观察动画,创设对比情境三:沙漠上空满头大汗喘气飞翔的云雀图与栖息在森林树枝上欢唱的云雀图。

2、 有感而发,小结感受: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努力用上“可以……也可以……”,让学生有条理地说一说,除了书上告诉我们的三个作用,还知道森林的什么作用。

3、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感受云雀美好的心愿。

【这里巧设三个情境对比,用形象直观的画面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激发情感。再品读抽象隐形的语言文字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了,感情升华了,自然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五)拓展提升,增强环保意识。

1、关注现状,畅谈感受:

观看录像一:江西江堤决口5——11米的灾害实况;

观看录像二:甘肃泥石流灾害中村庄消失及救灾实况。

师:孩子们,也许我们现在身处的不是沙漠,也许我们还未亲临决堤的江水,但看看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呢?你不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吗?思考两分钟。

2、撰写一份倡议书:请向人们说清森林的作用和乱砍滥伐的害处。

【结合现实进行拓展,体现了语文学科开放性的特点。课文虽然学完了,但课文告诉学生的、学生心灵感触到的还没有结束。面对现在如此恶劣的地球环境,让孩子们在触目惊心

的现状中发出倡议,是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是对文本语言的内化,是对保护地球的情感升华,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说板书

【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还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文本层次。】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12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云雀的心愿》。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生态环境。《云雀的心愿》文章记叙了云雀和妈妈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黄沙漫天、洪水泛滥,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点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文章条理清楚,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叙述整个故事的过程,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生态环境的担忧以及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着重教学生用默读、略读、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学生跟随云雀旅行的过程中看森林消失后的恐怖现象,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难点是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想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动物的世界,来领略动物们优美的身姿。边看边跟老师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听了刚才大家的分享,老师觉得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很爱小动物,很有爱心的人。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爱的鸟类,看看它身上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云雀的心愿》。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2个环节的问题。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土壤枯枝败叶乱砍滥伐树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明确:文章记叙了云雀和妈妈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黄沙漫天、洪水泛滥,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点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最终云雀有一个心愿,沙漠变绿洲。

这样的问题解决学生已经把文本的概况了解透彻,为深入研读环节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明确:沙漠变绿洲。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找一找云雀和妈妈在旅行中都看到了什么?

(1)在沙漠上空,漫天飞舞的黄沙,睁不开眼睛。

(2)在大河上空,浑黄的河水咆哮不惜,淹没村庄。

2、旅行中遇到这样的场景,云雀和妈妈有怎样的感受呢?明确:埋怨、心疼、叹息、害怕。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3、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场景云雀妈妈找出了造成这样场景的原因,你能说一说吗?明确:人们对树木的乱砍滥伐,造成上有水土流失严重。

4、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呢?明确:植树,让森林起作用。

5、小组讨论:为什么森林能改变现状?明确:森林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

(1)大水库:森林可以蓄水,树冠充当大伞的作用,苔藓和枯枝败叶吸收水分存储水分。

(2)空调器:夏天遮挡阳光,冬天存储热量。通过以上深入研读环节,学生能对整个文本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也能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所掌握。

(四)巩固提高化身森林小卫士,你该如何保护森林?写几句标语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从云雀的心愿感知到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现在正值植树节,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开始有实际的行动,为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业:植树节去郊外植树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好的板书应该结构清晰,构思新颖,内容高度凝练。因此,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便于学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13

《云雀的心愿》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借此帮助学生认识森林的重要性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育学生环保意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课文内容特点,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为线索,通过变序教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层层深入地理解森林的.重要性,使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互相碰撞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和运用,唤醒学生对生活及生命的热爱,渗透科学的发展观,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教学目标:本课共计两课时。第一课时: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品读课文14、15自然段,了解云雀的“心愿”,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1、以“小云雀一路上的心情感受”为纽带,引导学生细读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内化、活用课文语言。3、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实现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乱砍滥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积累。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

二、注重感悟。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借助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图片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啦!是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及进行学习。借助多媒体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的房屋、老人、孩子、牲畜……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你又想说什么?(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环节5课后作业:让学生任选一题写下来,帮帮小云雀完成心愿(好处: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14

《云雀的心愿说课稿》评析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它与备课及上课有很大区别。蓝老师的说课语言清晰,重点突出,展示出了教师自身较好的教学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蓝老师及其他老师的说课,我觉得好的说课要说中见巧。这里,我重点就“说教材”、“说目标”谈谈我的体会。

一、说教材,巧取舍

由于听说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精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教师或评委,又由于说教材是说课的第一环节,所以说教材说得怎样影响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说教材,不是一句话的事儿,更不是概括课文大意,或者给课文理理脉络就行。主要是要说清楚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的写作特色和表达的情感。教材内容包括题目、课文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更要因教者对教材的取舍而定。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说教材的: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自然与环境”主题的一个童话故事。文章情节生动,语言流畅,采用对话的形式,借小云雀和妈妈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述说了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从而说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文中,美好与毁灭、安居与灾难的强烈对比,能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前,《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等同主题不同文体文章的学习、积累,使得学生对本文的学习有基础、有兴趣。

我以为,这就是说教材的好的范例。教师高屋建瓴地把握了教材在编排体系中的前后关联,抓住教材的主要写作特色,从内容意蕴及价值取向的不同角度阐述教者对教材的解读取舍。不难想象,教者必将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取舍基础上建构出精彩的教学流程预设。于是,在说课的第一环节,说课者就以精辟、得当的阐述赢得了专业认同,引发了说课对象的倾听期待。

二、说目标,巧设渠

有的老师可能认为教学目标就是那“老三项”,什么掌握生字词,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什么理解文章重点词句等等;也有的老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认为教学目标就是给“三维”填空。我以为教学目标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情而定,努力做到准确、清晰。好的目标设定能关注教学重难点,能关注语言训练点以及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还能体现目标达成的渠道或方法。

赵清华老师是这样拟定教学目标的: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我对《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贫瘠”、“泛滥成灾”等词;能围绕“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条理地说、写,并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2.通过多重朗读体会云雀的埋怨、害怕以及美好心愿中的决心、期盼。

3.能结合生活体验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通过设计环保公益用语强化环保意识,产生植绿护绿的愿望。

以上的目标设定中,我们既见明晰的教学目标指向又见恰当的教学措施,应该说这样的目标是对教学活动切实、科学的引领,也是教者将目标文本化、教学思路缩微的智慧体现。赵老师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多重朗读”、“设计环保公益用语”等教学措施阐明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呈现了目标达成的渠道。相对于那些形式化、理想化的目标专用语,这样的目标更能体现课时教学内容,更切合学段教学目标,更便于贯穿实际教学操作。

其实,好的说课还离不开简洁而精彩的教学过程的介绍,说教学流程要巧妙突破重难点,在此暂不展开说。

说课,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阅。无论是说课的哪一环节,要想真正做到“巧”,展示精彩的教学主见,这都需要教师自身长期、潜心的专业研修。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坚持独立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坚持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必将得到提高,说课也一定会精彩纷呈。

心愿作文指导课评课稿篇15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再让学生钻设计好的圈,而应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人。要使自己从学生学习的支配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从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的帮助者;还要从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下面结合《云雀的心愿》这一课,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

一、预习时,教师是一名普通的参与者。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云雀跟着妈妈飞越沙漠、大河时,看到森林被毁坏后所造成的危害,产生了一个要到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的心愿,说明了森林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往都是让学生查阅字典理解词语,读顺课文等。我在教学《云雀的心愿》前还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到图书馆翻阅资料、请教家人、上网查询等查找与森林相关的内容。并组织学生从森林的分布、森林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通过这种多渠道的预习、感知,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在学习时也会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也便于学生对课文中的重难点的理解。实践也证明:打破了“旧框框“后,学生不仅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预习,而且能预习出新意,预习出个性,在课堂交流中,教师不再是权威,而只是一名普通的参与者。

二、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性大,自信心不强,不会独立思考;读书时间少,思考、组织语言的时间少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教师活动时间,做到学生能学懂,学会的内容我坚决不讲,将省下来的时间,都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内容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讨论的问题也是学生主动提出的,学习的结果则是学生共同商讨的,评价也是学生作出的。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必须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后的思考题“为什么说森林这么重要?”不仅是贯穿于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的难点所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呢?

我在教学课文1、2自然段时,播放了一段多媒体课件,首先抓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把他们引入到课文内容中来。再让他们说说,小云雀和妈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学生不难看出沙漠上空“漫天飞舞”的风沙和浑黄汹涌的洪水淹没村庄的情景。教师随即提问,这些现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疑惑了,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迫切希望能从书中寻找答案。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读读想想、圈圈划划;也可以互相讨论,谈谈感想等。然后我再让同桌两人合作分角色朗读,告诉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云雀和它妈妈的对话)。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哪里还可以读得更好。通过反复的读、评,学生已理解了“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悟出森林的重要性。

在对文中为什么称森林为“森林水库”问题的理解上,我组织大家进行四人小组的学习讨论。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对于难题不再是一个人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而要交头接耳、相互讨论。我鼓励他们利用肢体帮助,如:双手高举叉开就是树冠;双脚横跨就是树根;自己的身体就是树干;衣服就是依附在树干上的青苔……通过口、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运动,沉浸到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四人小组的讨论形式也有利于学习过程的优化,它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给每个成员在讨论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锻炼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此外对听取、归纳别人意见去粗存精,反驳别人意见的能力也能得到锻炼。让孩子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也培养了他们协作和团结的精神,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

三、精心设计学生语言学习实践活动,便于学生投入自主学习。

在课文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表达训练的情境,既促使学生消化、吸收范文的语言材料,将范文的语言及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理解吸收向表达倾吐迁移,活学活用,还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环保意识教育。

我请四人学习小组的组长做一个不讲理的伐木工人,(先把他们集中起来,在表情、说话内容上加以指导)正在砍伐小云雀居住的那片森林,其他三位同学就是小云雀,要齐心合力说服伐木工人,停止砍伐。看哪一组的小云雀最机智、勇敢,能第一个把伐木工人劝服。同学们这下来劲了,不仅运用了书上的内容,再加上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进行了一场近乎辩论赛的劝阻,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我以这样的训练结束课文内容的教学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又是在此基础上的提高练习,对学生来讲,具有新鲜感,能再一次激活他们的思维。学生想要获得“劝阻”的成功,必然要回顾全文,反复读、思,在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在“劝阻”的过程中,还要听清楚对话,包含着敏捷的思维、适当的应对、随机的应变能力,灵活的处事之道等非语言行为的外在表现。此外这一设计,注重课内外知识相联系,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后,我又巧妙地作了一个延伸,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小云雀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倡议大家都来保护母亲河。全国各族人民看到了这则消息,都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有的出钱,有的出力,很快在黄河两岸就建起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十年后,小云雀带着自己的孩子又回到了曾经和它妈妈一起飞过的地方,它们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此内容写一段话。”这样一来,也就使“写”成为“读”的自然延续和拓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