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通用11篇)

2024年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4:36:52
2024年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通用11篇)
    小编:zdfb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案还应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境设置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案的范文分享,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实用的教学资源。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一

1.恐龙的质量可达50t,则它的体重为______________n,相当于__________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的体重.(题型二)。

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___之比,约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_____n.(题型二)。

4.从大坝流下的水能冲击水轮机发电,正在工作的打桩机能将桩打人地下。表明被举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__________.它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___________.

5.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题型二)。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题型一)。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d.重力的单位是kg。

7.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题型一)。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8.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题型一)。

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9.一容器质量为1kg,内盛10dm液体.现将该容器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88.2n.求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题型二)。

1.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9.4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题型二)。

2.一座限重为4.9x10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__________kg.(题型二)。

3.如图8-7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是否水平,当它在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边看,重垂线锥体偏在水平仪刻度线下端的左方,当把它南北放置时,人在水平仪东边观看,锥体偏在右方,此时桌面的________高。(题型一)。

4.我国首位叩访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地球上重637n,则他乘坐“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他的质量为________kg.北京时间10月16日6时23分,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杨利伟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的着陆场——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阿木古郎牧场上.则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题型二)。

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题型一)。

a.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b.—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c.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

d.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为()。

a.一定等于8n。

c.一定大于8n。

b.一定小于8nd.以上情况部有可能图8-8图。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二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上。跳高运动员也要落到地面上、飞机投下救援物资从空中落到地面上,在地球上,一切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本支撑好的玩具,当把木板拿开,最终也会落到地面上,物体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都要向下降落。------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产生。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

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三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等知识。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意识,激发起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1、教学重点: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2、教学难点:重力概念的建立。

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从而引出重力概念;指导学生经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探究活动,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通过联系实际,知道重力方向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观察被举高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工作”,感受重力势能的存在。

1、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线、小球、铁架台。

2、演示器材:重物一个,沙箱一个,小木桩一个。

3、课件:瀑布、跳伞、水力发电站、打夯机等视频资料及练习。

4、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情景引入。

观察教材三幅图的视频课件,然后学生再亲手操作,观察重物下落。

师问:这些现象有何共同原因?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得出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的共同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出重力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际现象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重物下落原因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课件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讲授新课。

1、关于重力。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板书重力概念。

[板书]: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强调指出重力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叫物重,物重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师问:如何测出物重?

学生回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示数。

[做一做]:(学生分组活动,测出重物的重力。教师可强调测力计要竖直,至于为什么,告诉学生与下面要学习的重力方向有关。)。

[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将测得的数据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行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测量物重,同时感知重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2、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问: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一步修正。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先用弹簧秤分别称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板书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形状无关,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4)交流与评价。

让学生学会总结实验结果,并加强相互交流,相互改进。并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板书]: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g=9.8n/kg)。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归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练一练]:(出示课件)请画出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

1)空中飞行的飞机。

2)正在爬坡的汽车。

(学生板演完成)。

[应用]:重垂线。

[做一做]:如何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学生分组动手探究,加深对重力方向的理解。教师。

巡回指导。并要求学生课后去检查教室的墙角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再通过练习和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重力势能。

[课件演示]:从大坝流下的水发电和正在工作的打夯机。

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讨论、交流,从中归纳出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即重力势能。

[归纳]: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物理上把这种能量叫重力势能。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展示,让学生联系生活,从中归纳出知识,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四

1.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2.2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6教学过程。

6.1引入新课。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五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三节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最常见的力——重力。教材通过“苹果落地”和“抛出去的石块向地面下落”两个例子使学生认识重力的存在。然后用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成倍数关系的钩码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比值,由此得出重力跟质量成正比,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并由此关系,得出重力的计算公式。

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说明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种讲法比直接告诉学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更符合逻辑。

由于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教材关于重心的问题只做了简单介绍。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中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的重力方向是不同的,都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认识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人们把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为了让学生了解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课后可以让学生利用重垂线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看重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窗台、桌面是否水平(看重垂线是否与窗台、桌面垂直)。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建议教学中可以演示下面的小实验:手中的小球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杯中的水从高处流往低处;小球在桌面上滚到桌边后要落地……等等,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学生不难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时再总结出: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再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种种现象。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六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力的方向、大小。

重力的方向。

探究学习法、观察分析法。

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重垂线、制作的不倒翁、乒乓球。

一、引入课题。

二、新授:

(一)重力的来由。

天上的月亮能绕地球转动也不会跑掉,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再看课件,宇宙中的各个星体的运动都有一定的轨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这些力都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上的物体是否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呢?

3、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出现哪些合理的场景呢?请讨论。

(二)、重力的方向。

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个要素有关。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首先,我们来研究重力的方向。

2、重垂线的应用:我们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个性质,常用重垂线来做什么?看课件。

(三)、重力的作用点。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呢?看课件。

2、如何找到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请大家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3、再看前面的不倒翁,不倒翁被扳倒后又会自动立起来,为什么呢?看课件。

(四)、重力的大小。

1、请大家做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上面的几种猜想中,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只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可。其它的以后再去探讨。)。

2、设计实验。

要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呢?如何来做实验呢?

3、进行实验。

4、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的表格、数据。

5、展示:

6、结论。

看课件,根据表中的数据与图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7、用公式表示为:出示课件。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mgg——重力——单位(n)。

m——质量——单位(kg)。

g=9.8n/kg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看课件。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1、推出去的铅球仍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在空中飞行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铅球受到的作用,这个力是由施加的。

2、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的作用。

3、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4、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七

1、推出去的铅球仍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在空中飞行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铅球受到的作用,这个力是由施加的。

2、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万有引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3、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4、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八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1、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一)导入。

教师进行如下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1、重力的概念。

a.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书中图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引出万有引力的概念: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universalgravity),万有引力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他是看到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c.想一想、你还看到过什么现像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比如现在流行的蹦极、美丽的瀑布、荡秋千等,还有课前的实验,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b.思考并实验: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一下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然后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标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知道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单位是什么。

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n/kg。在使用公式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n/kg。

(三)巩固练习。

1、一块钢锭的品质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4x1000kgx9.8n/kg=39200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2、质量是50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n/kg)?

=50÷1000kgx10n/kg=0.5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四)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实验来研究一下。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曲线图做出来。

我们研究发现,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用来计算大小,g=9.8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五)作业:

找出身边的重力现象,并使用所学知识尝试出三道题。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九

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演示)。

这两个砝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学生操作)。

3.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教师: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4.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

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算,g可取10牛/千克。

5.g=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

1千克=9.8牛顿?

这是错误的,千克是质量单位,牛顿是重力单位,是不同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g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增大.

6.例题:一个集装箱的质量是4吨,计算它所受重力。并画出重力的图示。已知:m=4吨=4000千克,g=10牛/千克。

求:g。

解:g=mg=4000千克×10牛/千克=40000牛。

答:集装箱所受重力是40000牛。

作力的图示时,要画出力的三要素。重力是集装箱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点画在它的中心。方向竖直向下。结合标度线段的长度,重力线段长度应是标度线段长的4倍。

六、重心。

物体的重心是随着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给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出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给出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的参考。得出这样实验的原理。随后给出关于重心的课堂训练,巩固重心的知识点。

七、总结。

1、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体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既然是一种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3、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关系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5、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八、作业。

1.完成节后练习。

2.章后习题4、6。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

17.一瓶水倒掉一部分,则剩余部分的水的质量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

18.同种质量,它的质量跟体积成_________比,其比值是________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_________,物理学中用_________表示物质的这种__________.

19.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读作_________.

20.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m3=_____dm3=______cm3(2)6ml_______=。

cm3______=m3。

22.有一金属块质量是386g,体积是20cm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如果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kg/m3.

23.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水的质量是1.2kg,求油的密度.

24.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使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3:2,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25.小瓶内盛满水后称得质量为210g,若在瓶内先放一个45g的金属块后,再装满水,称得的质量为251g,求金属块的密度.

变).

2112v2,并且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求证: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31或42.3。

29.密度为0.8g/cm3的甲液体40cm3和密度为1.2g/cm3的乙液体20cm3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变为原来的90%,求混合液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一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由于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教材关于重心的问题只做了简单介绍.。

有关“重力的方向”的教学建议。

有关“重力的概念”的教学建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