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优质19篇)

2024年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4:30:54
2024年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优质19篇)
    小编:zdfb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对于……有了新的认识。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客观分析。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经历进行总结的重要方式。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深化对经验和知识的理解。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充分准备和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一

是一篇《脆弱的幸福:关于卢梭的随笔》的读书笔记,当我回翻笔记本的时候,发现在这一笔记上还有一段来自《lens杂志》的笔记,很有意思,可一并放上。

《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逃避是一种暂停。很多人会在不同时期达到生活的临界点,他们一步也迈不动,被死死钉在那里,而这时勇敢地选择离开,对一切说滚蛋,这是好事……失去工作了,没问题,妻子要离婚,可以,一切都完蛋了,也行。再也不需要什么安全感,能顶得住生活中的一切考验,这就是自由。

以上,顺应一撮人的“时代心声”。

《脆弱的幸福》。

1.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下的人种种不同都源自何处呢?

案是:在前一种状态中,人是独自一人的——不是说他像亚当那样是唯一的,而是他没有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人是独立的,人是孤独的,人与他的同类没有任何交流,他不需要别人,也不知道他人的存在。

相反,在社会状态,人完全由其社会属性,由其对他人的依存及其同类的交流来决定,人发现了他人的存在,感受到他人的目光:人开始注视别人并开始想让别人注视自己。人开始通过了他人的眼光看自己并开始建构一个与本身有区别的外在。人身上的一切,就如我们今天可以观察到的,都要归于他的社会性,这实际上就是所有这些不同的真实原因:

野蛮人活在他自身,社会人总是外在于自己,只能活在他人的见解当中,因此也唯有在他人的判断中才能获取自己的存在感。

说累、说“想找回真实的自己”的人那么多,能做到却鲜有。哪怕是被尊为“先生”的杨绛,也说:“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呐,最多,我们可以构筑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外在人,不管那个喜欢是来自他人还是本我。

2.对于公共教育,他受到柏拉图的启发(他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有史以来最漂亮的教育学论著),希望将之完全托付给国家的执政者……“应该立法安排他们教育的内容,秩序及形式。”所有人必须一视同仁地接受这种教育:“所有依据国家宪法平等的人们都应该接受集体和同样方式的培养,并且这种教育应该囊括每个人生活的全部,包括在他们看来可能属于个人娱乐的部分:‘不允许他们各自单独随心所欲地玩耍,而是所有人都在一起,在公开的场合。’”

这种教育不只涉及到外部的举止,即行为,它还应该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因为没有什么应该与国家利益保持距离。“如果说我们应该懂得要按照人们是怎样的人来任用他们,那么最好还是使他们成为需要他们成为的那种人。最完全的权威要能洞悉人的内心深处,不仅要影响他的行为,也要同样影响他的意志。”如果教育进行顺利,学生们会学会“永远只成为社会想要他成为的那种人。”

想到太多,但我不太敢展开,试着列一下。

第一想到的自然是中国高考,然后是犬齿之家,然后是老子的小国寡民,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有我们的十年浩劫。

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是理想的国,而是理想状态下的国。根本不可能实现。

卢梭也说:如果一个现代国家想要推出严格的公众教育,那么必将无可避免地遭到他的“公民们”的主体精神的抵抗,并且将只能以暴力强制推行,而二者也都将因之而毁灭。(还记得上一篇推送里的托尔斯泰吗?英雄所见略同)。

新瓶老酒,也是一种贯彻。

卢梭他说啊,“科学和艺术是防止人类更加堕落的屏障。”

再说lens里有这样一段话:

“大量艺术青年的涌现,是泡沫时代的产物,他们在艺术和创意产业繁荣的时机选择接受艺术教育,却在毕业后遭逢收缩的就业市场,成了艾德里安在《日本当代艺术简史(1990——2011)》一书中形容的:‘冗余的创意阶层’。他们不愿意进入社会成为‘社畜’,只好寻找艺术零工,如在乡村举行的艺术节,就是个不错的机会。”

西装领带代表的绅士和旗袍代表的淑女被扁平化,成了一件商品,数件这样的“绅士”被捆绑在一起,量产的社会。

不知道是不是国家真的在潜移默化地践行这种公共教育,现实就是,一步步接近了这一个变异的“理想国”了。

就算有“个体”,也有各种手段,让ta不能在群体中发生,审查制度保证了社会的纯洁度。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剥夺了一系列以后,再给你看大千世界的满目琳琅,这样就想不起来那一巴掌疼不疼,以及为何而挨了。

我,一个支教老师,在扮演的角色,或许就是:沉默的执行者。

3.卢梭一点儿也没有低估社会及其对人的影响——恰恰相反,他在《第三论》当中致力于从社会生活,这唯一的事实当中腿短人类目前的所有特征。正是从那里诞生了理性、意识以及道德感;诞生了私有财产、不平等和奴役;以及现在所有经济生活的形式;诞生了法律、各种体制和战争;诞生了语言、技术、科学和艺术;甚至从那里诞生了我们的情感和激情,如我们实际所体验到的那样。

庸俗、肮脏、势利、冷漠、欺骗,这个社会从不缺少,可是这里有真正的伟大、爱和美。

4.公共教育的成效以及由此引发的相互监督将使得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性质同质化,也因此而大大简化了公众生活问题……在理想的国家中,“如果国家的法则就像自然的法则一样没有任何人能动摇,那么对人的依赖就会重新成为对事物的依赖。如果个体意志完全服从总体意志,就是说实施坚定不移的法律,那么所有的关系将重新统一起来——对每个人来说,别的人都和事物没什么两样,人将不必承认自己以外的其他主题,正如他也不被其他人承认为主体一样。对他来说人与事物具有同等地位,是工具或者对象,站在国家的视角上,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能在共和体制中融合自然状态和公民状态的所有优势。”

超级扁平的世界,不再有个体,因为个体没有意义,自然,就不会再有人问“是谁,哪来,去哪”的人生三题了,也没有人去探寻意义了。

可是,“提高xx素质,xx水平”,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同质化呢?将原本良莠不一的人置于同一标准下,若不“达标”,那就“努力提高”啊!

扯远了,回来。

不会再有关注,或许说将不再关注“关注与被关注”这事,那就不会有自卑、自矜、虚荣、成见等等,很多问题,就会自行消解。

这或许是为什么我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卸载微信微博的原因吧,以为卸掉之后,有一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以为自己会专注且自制,但是贯彻不彻底,永远只可能是“理想”状态。

再想想,如果真的走向了共和、共产或者完全民主,天下大同,那会怎样?

世界不再有趣了。

不会再有好奇心了。

日光之下,再无新事了。

所以现在,此刻,这多元的时代,真的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啊。

在这一篇笔记里,我没有任何坚定的立场。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二

《菜根谭》是一本关于修身立业的书,下面是本站,《菜根谭》是明朝道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为大家准备的菜根谭读书。

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喜欢!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静的山林中也体会不到的寂静,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是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轻松,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现,他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内心纯洁才是最重要的。

陶渊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典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见。但是他那种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内心而不是表现在外表的高傲,这也是洪应明所认可的高尚。

洪应明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嚼着菜根香,体会世海沧桑,读懂人生哲理,导航着未来的方向!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我一定会做到这些的。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习。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三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我一定会做到这些的。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习。

夜深人寂,于无声处,孑然于点点思绪。懒坐一缕昏黄的灯光下,轻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以一颗朴实的灵,来品味那一丝难言的青涩与甘苦。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我眼中的《菜根谭》,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奥秘和为人处世的书籍。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间的大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那天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处世哲学。

处世之道,先在于为人,后显于行事。《菜根谭》以简练明隽,兼采雅俗的文字,如云端之飞鸟,似清溪之流水,让我们在陶醉于其间之时,留以人无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灵上的洗涤。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菜根谭》用最赋予生命的言语,向芸芸众生阐释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万千智慧。

翻阅《菜根谭》,我立即被作者豁达的胸怀,深邃的思想内涵所震撼,特别对其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段话尤为喜爱。寥寥数语,却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对功名利禄,对世间万事万物所持的心态。在这个充满了浮躁与诱惑的时代,《菜根谭》无疑是一剂安定的良药,让人们的烦恼纷乱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并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受了教育有知识有头脑的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基础和强韧的毅力。因为无论是自己有建树,还是以天下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担子,挑上这副担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没有宽广的基础和强韧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参曾说:“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此为高远篇的精髓。

睿智篇讲到:“我虽然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里,但是假如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恩应常记于心不可以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达观篇给我们的启迪是:“一个心地善良而乐观的人,常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间的事也就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宽大为怀的人,心里总处在平衡状态,也就不去理会人事倾轧和人间的邪恶了。”

端正篇又教会我们:别人的错误和过失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和错误却不可以宽恕;自己受到屈辱时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帮他消解。

还有成就篇、奉献篇、自我篇、欢畅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么引人入胜。

让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话是“议事论事明晓利害”,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评论事情的时候应处在旁观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伪始末和是非曲直,担负事情的时候应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个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让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觉得不公平或者觉得不妥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和判断,而不能总从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去考虑。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让自己体会到别人的难处,以至于自己不会多想或者错想。

现在的书籍、杂志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励志文章也是到处都是可我还是喜欢《菜根谭》它朴实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实践中的宝贵积累和总结,段段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对于从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菜根谭》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她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好的东西要让大家分享亦推荐给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读读《菜根谭》,那感觉不亚于跟圣人交流。

《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

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初识《菜根谭》,是在手机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电子书。这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解读,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触颇深,其中有关修身、处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阐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放寒假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了这本《菜根谭》,我如获至宝。假期里,每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柔和的台灯下,轻轻捧起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让自己的心灵接受着洗涤,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人生、处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开篇便提到“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

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修养、道德以及能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了达到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

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能力多几分“着意”,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四

今日读《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能够做到“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功名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地终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五

《菜根谭》不啻为一本教导古之君子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荟萃儒、道、释三者思想为警句格言,以期达到垂范之效。由此书可窥见我国传统教育中树人立人历来重道德教化之一斑。这种教化无疑影响了数千年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主流思想意识。但同时这种三教融合的教化,似乎也并非十全十美。

首先,影响中国人甚深的三教思想,虽然在时间的长河里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但却仍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虽然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最高理想、奉劝世人行中庸之道、持忧患意识;道家主张无为、不争;释家劝诫人们慈悲,忏罪,明心见性等等理念是主流。但是总那么一些不和谐音,让人无所适从。比如:现实的境况中,究竟是要“舍生取义”?还是“明哲保身”?这是个问题。可见人们在同时吸收三教之长的时候,并非那么圆融无碍,往往会出现一些混乱,就像一个人吃得太多太杂,总会有些消化不良。

传统思想虽精深,亦驳杂,历来的文人士大夫虽然同是受传统熏习,行状却大有不同,由此可见即使是古人留下的精粹也是要经过再次择捡的。君子们能在几千年思想的光辉中有所取舍,圆融无碍的找到自己的道,实属不易。其次、在这些教化君子的只字片语中,处处显露着“君子”这种理想人格之外的另外的人性:贪婪者、追名逐利者、依阿权势者、曲谨练达者、肥甘丧节者、骄矜者、我见害心聪明障道者……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六

夜深了,静得可以听见叶落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声绕于耳际,青花瓷杯中茶叶随水的沉浮渐渐变成绿色,晶莹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闪烁着水的灵动,那一刻心儿会明亮清新,恰是林间涧溪缓缓流淌,一日的.芜杂,此刻只有一份久违的宁静萦绕于心。静静读着《菜根谭》,品味一代伟人毛爷爷说的话: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共分前后两集、三百六十则,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娓娓道出中国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其中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国的宏远志向、亲近自然的隐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读着细细回味,如茶在口,润泽清新。

书的有句话,讲的是: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对这句话,我理解为:对品德不好的人报以严格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待他们不讨厌他们,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用到教育孩子上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孩子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他(或她)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帕罗阿尔托和相对贫困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停在布郎克斯街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那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玻璃敲碎了,结果呢,仅仅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基于此项试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我们提倡对孩子宽容,那是指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允许他们犯错,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也不该得到批评,甚至还不适当地获得激励。青少年时期是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得体的严厉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宽待孩子的那些因为主观意识导致的错误,就会助长出现更多的破窗,使许多本来完好的玻璃也难以幸免。我们教育孩子不仅要及时更换被打破的玻璃,同时对出现细微裂缝的玻璃亦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从而在日常的严谨教育中获得应有的效益。比如学习上,有某一个人懈怠了,往往会影响周围的其他同学,继而那一块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放松。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七

欣喜的是大学这几年读了几本书,但遗憾的是没有好好读教材,于是说到学习就只好灰头土脸,一脸懊丧的表情,悔之晚矣,但又恶习难改。这两天在期末考试的重压下又喜欢上了《菜根谭》,于是迅速的取代了我的前一本床头读物,越读越觉得书中妙趣横生,不忍放手,但迫于考试的重棒只好忙里偷闲不能尽兴,《菜根谭》既是一本修生之书,当然只能慢慢读,人生嘛像极了一场“修行”。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这样的书在中国古代太多了,因为中国人特别是古人特别强调内省,要求“吾日三省吾身”,将做人看得很重要,在浩如烟海的书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难以穷尽。

如儒家的《中庸》,其实说了半天《中庸》要人不走极端不片面,但也不是老好人,更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后世的兵法和谋术就是里面发展而来的,书本无好坏,但有人硬要用些阴谋阳谋,视他人为地狱,这样的恐怕也不再少数。

那些企业的老板们对这些书奉为珍宝,花着大价钱去国学讲座,就为更好的修身求财。至于有幸曾听了那些贩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难以服人,但还是很多人热情不减,与修身越走越远就不用说了。

《菜根谭》一书难以说是哪一家之言,糅杂着儒释道三家的东西,里面既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同样禅宗的思想也贯穿其间,这样一本书同样有其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的嚼其菜根之味。

就处世而言,如读到“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愤而疾之,是以顽济顽。”人都有短处,对于别人的短处要婉转的替别人补救,但人有个毛病往往喜欢拿人家的短处来取乐,一旦有纷争冲突更是互相揭对方的短处,以短攻短一点都不少见。

当然人都有顽固的时候,而且在年少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尤其如此,年少不经世事,所以容易顽固,等到老了自以为经验很多,也容易顽固,而且越老越容易顽固。一个学生顽固的犯错老师肯定愤怒的责备和批评,至少我曾经那些老师都是这样的,但结果并不理想,善意的引导对顽固的老人和不经世事的少年才是对的。但缝以后有口舌之争,或碰到讲理讲不通的人,暗暗告诉自己不可以短攻短,不可以顽助顽,那才是智慧。

又如读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尽管人人都希望时间的人都是善良的,但那时绝对可能的,因此有一颗善良的心,还得有防人之心,毕竟最美美不过人性,最恶恶不过人性。因此善良的人更需要一颗防人之心,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上当,而后半句明显有些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大可不必像书上说的那样宁受人欺骗也不要事先拆穿,泯然一笑不上其当就可以了。

又如读到:“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保持冷静态度细心观察,不要动不动就拍案而起,不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搭上自家身家姓名。无论社会怎么复杂,一个人心肠是不可少的,但是一双冷眼更不可少。我们要有拍案而起的胆量,还得懂“韧的战斗”,这才是明智之举。

书中精彩之处不胜枚举,更好的处世是为了更好的人际更好的沟通。但凡一本书内读者自己喜欢部分或觉得警醒的部分,都是暗合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的,当然就有不同偏好。

说道处世,与人打交道,就不该忽略几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人的大多数情绪都产生于需要和被需要当中,当我们需要被满足同时也被需要而且能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容易产生快乐的情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习,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习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习就是恶心习。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习惯的毅力。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八

夜深了,静得可以听见叶落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声绕于耳际,青花瓷杯中茶叶随水的沉浮渐渐变成绿色,晶莹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闪烁着水的灵动,那一刻心儿会明亮清新,恰是林间涧溪缓缓流淌,一日的芜杂,此刻只有一份久违的宁静萦绕于心。静静读着《菜根谭》。《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共分前后两集、三百六十则,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娓娓道出中国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其中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国的宏远志向、亲近自然的隐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读着细细回味,如茶在口,润泽清新。

书的有句话,讲的是:“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对这句话,我理解为:对品德不好的人报以严格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待他们不讨厌他们,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用到教育孩子上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孩子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他(或她)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帕罗阿尔托和相对贫困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停在布郎克斯街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那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玻璃敲碎了,结果呢,仅仅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基于此项试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我们提倡对孩子宽容,那是指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允许他们犯错,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也不该得到批评,甚至还不适当地获得激励。青少年时期是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得体的严厉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宽待”孩子的那些因为主观意识导致的错误,就会助长出现更多的“破窗”,使许多本来完好的玻璃也难以“幸免”。我们教育孩子不仅要及时更换“被打破的玻璃”,同时对出现细微裂缝的“玻璃”亦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从而在日常的严谨教育中获得应有的效益。比如学习上,有某一个人懈怠了,往往会影响周围的其他同学,继而那一块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放松。

我第一次看《菜根谭》是在十年前,那时太年轻,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很多东西都是囫囵吞枣。而今已是而立之年,有了一些人生经验,便更能理解书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书里阐述了为人处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读《菜根谭》须静静地读,细细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领略到它的哲学和智慧。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方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商界人士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读《菜根谭》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静。当你愉悦时,它是一首清脆婉转的歌,让你心悦飞翔;当你忧郁时,它是一首悠远而又有力的笛声,让你重整旗鼓,走出阴霾。《菜根谭》是一坛久经酝酿的老酒,值得我们去品味、享受。它更像是一壶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细细体会。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大意是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这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九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静的山林中也体会不到的寂静,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是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轻松,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现,他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内心纯洁才是最重要的。

陶渊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典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见。但是他那种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内心而不是表现在外表的高傲,这也是洪应明所认可的高尚。

洪应明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嚼着菜根香,体会世海沧桑,读懂人生哲理,导航着未来的方向!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习。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

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备尝险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犹如暖春吹拂的微风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谭》包含了人生的各种重大抉择问题,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与入世的问题。读完这一本书便像是经历了一世,体味人生百种滋味,遇事时也可勉强达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径危险处,回得头早”的境地。这是一部可以润物一生的书,静心阅读,细细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会越来越高。

“粪土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在粪土中生活的幼虫是最为肮脏的东西,可是它一旦悦变成蝉,便在秋风中吸食洁净的露水。洁净的东西是从污秽之中诞生的,而光明的东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们处于困境,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改变境遇。“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难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该成为自甘堕落的借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动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不能轻易放弃,千万不可罢休,依然要继续奋斗。

人生而在世,岂能没有执念,或为名利所奔波,或为情爱而不舍,或为心中大义而执着,得之为幸,不得则弃。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菜根谭》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肝胆煦若春风气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立身处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功名利禄并不如外人所视那般荣耀,不可过于趋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质量本就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尘心读书消俗气,多读书,可静心。读圣贤书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种竹,心境无我,摒弃执念。

手捧一本《菜根谭》,其中各种良言犹如春风轻拂心田,细细读之,慢慢思之,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一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范文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下,留下了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颗。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但细看之后,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是自古以来多少前人成功与失败所得到的结论,就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因他能够进忠言,最后使得他成为第一个开创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号。(而楚怀王客死异乡的收场也终因其不能听进忠言,无视屈原的忠言,最后落得客死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相比可以说是成与败的'对比,无疑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句名言的最好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在劝戒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才智,一旦锋芒过露,只会招人嫉妒,因为树大招风。杨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为聪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却又到处宣扬,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说杨修聪明吗?他确实聪明,但是又为何会死呢?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却猜不透曹操的为人性格。曹操内心里怎么想,大臣们几乎都知道,但就是自以为聪明的杨修不知道,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这个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人生准则。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二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三

《菜根谭》是明初儒学家洪应明收集编成的一部语录集。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礼仪与做人的真理,集道家、儒家、法家、佛家的多种处事哲学于一书,让人受益匪浅。

在生活中能严于律己的人很多,可是能坚持的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所以我们也要多向他学习,即使自己并不聪明,但是我们仍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信你看,能做到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有哪些:舍己为人的消防队员们、勤恳为民的警察叔叔们……他们在铁的纪律下,养成了任何时候严于律己的习惯。虽然我们没有铁的纪律的约束,但是只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也能与他们一样。

在书中,还有一个人受到了我的敬佩,他就是书中的“匪”。原本他在文中的用处总是劫财拦路,但是在不断的受教下,他奋发图强,痛心疾首,一改前非,当了一位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万物皆是可改变的,只是你是否愿意去改变自己。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各种奥义,同时也知晓古人的各种优良品质,令我受益匪浅,我推荐大家也去购买一本《菜根谭》,仔细地阅读,相信你也一定会爱不释手的。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四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静的山林中也体会不到的寂静,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是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轻松,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现,他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内心纯洁才是最重要的。

陶渊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典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见。但是他那种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内心而不是表现在外表的高傲,这也是洪应明所认可的高尚。

洪应明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嚼着菜根香,体会世海沧桑,读懂人生哲理,导航着未来的方向!

【二】。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我一定会做到这些的。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习。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五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夜深了,静得可以听见叶落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声绕于耳际,青花瓷杯中茶叶随水的沉浮渐渐变成绿色,晶莹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闪烁着水的灵动,那一刻心儿会明亮清新,恰是林间涧溪缓缓流淌,一日的芜杂,此刻只有一份久违的宁静萦绕于心。静静读着《菜根谭》,品味一代伟人毛泽东说的话:“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共分前后两集、三百六十则,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娓娓道出中国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其中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国的宏远志向、亲近自然的隐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读着细细回味,如茶在口,润泽清新。

书的有句话,讲的是:“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对这句话,我理解为:对品德不好的人报以严格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待他们不讨厌他们,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用到教育孩子上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孩子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他(或她)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帕罗阿尔托和相对贫困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停在布郎克斯街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那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玻璃敲碎了,结果呢,仅仅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基于此项试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我们提倡对孩子宽容,那是指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允许他们犯错,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也不该得到批评,甚至还不适当地获得激励。青少年时期是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得体的严厉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宽待”孩子的那些因为主观意识导致的错误,就会助长出现更多的“破窗”,使许多本来完好的玻璃也难以“幸免”。我们教育孩子不仅要及时更换“被打破的玻璃”,同时对出现细微裂缝的“玻璃”亦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从而在日常的严谨教育中获得应有的效益。比如学习上,有某一个人懈怠了,往往会影响周围的其他同学,继而那一块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放松。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六

当你在苦恼郁闷事业不得意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菜根谭》。它会让你有豁达开朗的感觉,苦恼烦闷的感觉也伴随着你领略体会书中内容时而消散。

当你随心所欲放纵自己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菜根谭》。它会让你对事业前途有更清醒的认识,伴随你走向人生更辉煌的一个台阶。

《菜根谭》让你乐观豁达,正如有句格言所形容: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

总的说来,《菜根谭》在本质上是一本有关安身立命的书。正如《菜根谭》序文里头讲的一个故事:乾隆年间,有一个处于官宦仕途的人,在朝廷里边居于要职。他经历了许多人生世象,在不断的升迁与贬官过程中,得了一场重病。在病难中,回想往事,无论是人生险境,还是人生乐境,世事总是匆匆忙忙,最后悟通自己在人生追逐当中,总是随着外在事情的变化或高兴或愁闷,心事总被外物牵拌,不免心神疲劳,所以导致重病一场。这说明我们需要有一种达观甚至有些超脱的思想,常言说“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我们要做好计划,但当计划无法在经过努力后实现,我们当然需要反省;同时,我们还应有一种豁达从容的态度。

读一本好书,虽不花多少钱,也不花多少时间,但书读过之后,我们对于人生、事业、家庭会有更多独到见解,因而生活也更丰富多彩。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七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作文”与“做人”的激烈冲突,真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拥有一双“作文”的妙手,所谓“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那么你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成为无稽之谈。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八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通过对《菜根谭》的学习,我发现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培训中提到,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喜欢它的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我决定在暑期里好好读懂《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文档为doc格式。

菜根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十九

这篇菜根谭的读后感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好久没有写了,其实想写的东西很多。还是太懒,最近的床头书是《菜根谭》(明朝洪应明著),就谈点读后感,先聊这“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其大概意思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许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千万不要急,免得自己郁闷;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先让他去,你不管他也许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过于烦人家免得产生逆反心理。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做到了么?

要做到洪先贤所说的不急不切,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心态。所以有人说心态决定一切,不无道理。当然,良好的心态需要通过修身来达到。那么解决问题靠什么呢,就是时间。其实时间是万能的,能解决人们许多的难题,一切的恩怨、纷争无不随着时间灰飞烟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记住这个道理,合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才能使人活得轻松、坦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