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促进农民增收意见(实用9篇)

最新促进农民增收意见(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6:25:16
最新促进农民增收意见(实用9篇)
    小编:zdfb

天文学是一门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学习的学科,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总结已经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篇一

党的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恰是增收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就应该对我县农民增收工作予以重新审视,科学定位,理清思路,选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创新促进农民增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一、我县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农民人均纯收入4107元,同比增长16.4%。

当前我县正处于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清醒看到,我县农民收入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比较脆弱;农产品加工运销仍是瓶颈,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有待提升,实现农产品出县、进超市进宾馆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深刻认识我县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坚持把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根本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农民增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继续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题,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设施化、市场化水平,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期发展目标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

路径之一:用农民专业合作的办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围绕本县所确立的主导产业,引导农民按照“资金共筹、资产共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创建专业合作社,运用利益调节机制,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成有效对接,依托联合的力量,合伙购买农资,降低生产成本,共同抢占市场,不断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产品增值问题。

路径之二:用削减转移农民的办法,推动就业结构变化,促进农民增收。随着我县工业化的推进,土地对广大农民来说,已不再是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于是引导多数的农民从农业阵地向二三产业分流,从事非农产业,获取工资性收入。与此同时,还可合理收取土地流转费,实现双重收入。也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接转土地使用权的少数农民,可经营较多的地,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增加务农收入。

农民,自谋出路,自主创业,逐步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工商业集群,让农民在多元化的岗位获取非农性收入。

路径之四:用产权出租入股的办法,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为使农民走向富裕,我们引导农民将自家的承包地向外流转,依法收取流转金。再则,村集体将闲置“四荒”、场地向外出租,收取的租金,人均发放到每户名下。还有就是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参与股份合作企业或股份合作社经营,年终按股分红,以多种方式获取财产性收入,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富裕水平。

《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篇二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是构建“区强民富、开放繁荣、文明和谐”和实现“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打造“实力红花岗、活力红花岗、和谐红花岗”的关键所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和区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个建设年”为契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个关键环节,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开放的手段发展农业,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示范型”农业发展方向,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特色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四化农业发展进程,倾力打造“菜园、果园、乐园”经济,做强“果蔬、畜牧、休闲观光”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统筹。按照“强规划、争项目、重投入、调结构、建基地、抓特色、促就业、增收入”的目标,以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为重点,推动农民有序转化和就业创业,着力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同步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结构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三、目标任务

1

总体目标:

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达到6342元,较上一年增长12%,力争达到6511元,增长15%,全区确保减少贫困人口0.42万人,力争减少贫困人口0.65万人。农民增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到201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87元。

工作目标:

有规划。各镇结合本镇产业优势、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口情况等,制定相应的农民增收规划,做到规划到村、到农户、项目到地块、责任到干部。规划要明确选定增收的主攻方向,科学确定增收的重点领域和增收措施。

有示范。按照组有示范户、村有示范点、镇有示范区,区有示范村、各个产业、各项工作都有示范现片的要求,到2012年,各镇要在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基础上,培植2至3个农民增收的产业亮点和看点。全区要集中力量、全方位打造和推进2—3个整村增收发展的亮点和看点。

有典型。到2012年,每年各镇在“四型农业(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示范型)、四化产业(特色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三园经济(菜园、果园、乐园)、三大产业(果蔬、畜牧、休闲观光)”等各个方面至少打造出一个典型案例或典型经验,并全力打造区、市级典型案例或典型经验。

有新貌。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民增收工作顺利实施,确保农民生活水平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农村面貌的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四、工作措施

1、强规划、争项目、重投入、调结构

现已完成了《 “十二五”年蔬菜、蛋鸡、生猪、乡村旅游产业扶贫规划》和《 “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以及《区“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以上规划的成功编制,很大程度上有力促进了向上争取项目的力度,区各农口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优”的基本原则要求,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区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四型”农业资金的投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作好项目实施。

2、建基地、抓特色、促就业、增收入

进一步加大全区特色基地的建立和完善工作,抓好深溪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发展金鼎山镇特色折耳根产业和辣椒产业,做大、做强苍口,海龙、忠庄的葡萄产业,依托基地建设和项目实施,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基地建设、产业带打造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促使农民就业,积极引导农民从事交通、餐饮、家庭旅馆等服务产业,大力实施以“农家乐”、“生态园”为主的休闲观光和娱乐设施建设,使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红色旅游产业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实施畜牧产业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做大,做强我区以生猪、蛋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

3、审视“三农”问题,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一直以来,都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思想。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注重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将农村、农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规划城市一样规划农村发展,像投入城市和工业那样投入农村和农业,像对待城镇居民那样对待农村居民,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思路、新路径。

《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新改》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篇三

国发〔2017〕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持了农业连续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好形势,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但在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情况下,有的方面、有的地区对“三农”的关注度有所减弱,忽视农业的倾向有所抬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需求萎缩、价格回落,部分农产品出口受阻,加上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需减弱,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农业生产效益下滑,农民工就业数量与收入出现“双下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农产品生产是保证市场供应的基础,也是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旦出现滑坡,几年内难以恢复。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当前要在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远近结合、内外统筹、区别对待的原则,进一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更强有力的举措,加强市场调控,扩内需、促出口、稳价格,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发展;通过保就业、重民生、促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抓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一)抓好春耕春管。当前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与要求,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气象灾害防范和农业科技服务,做好春耕各项工作。

(二)加大补贴力度。各地区要按规定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对中央已经提前拨付的各项补贴资金,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兑现到户。启动实施马铃薯原种补贴,中央财政对马铃薯原种生产每亩补贴100元,财政部要会同农业部尽快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并开展试点。

(三)做好农资生产供应。做好化肥生产原料的供应保障工作,落实好扶持化肥生产流通的各项优惠政策,春耕期间继续控制化肥出口,合理安排淡季商业储备化肥出库。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和化肥、农药生产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测,建立产销存情况通报制度。研究建立农药淡季储备制度。

(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稳定粮食、油料、糖料生产的基础上,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生产,避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水果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五)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2017年继续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等建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投资整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支持建设棉油糖生产基地、旱作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关建设项目要早安排,中央投资计划要早下达,地方配套资金要早落实。

(六)加大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逐步扩大保险范围。

二、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

(七)加大生产投入。抓紧落实已出台的生猪和奶牛良种冻精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今年继续安排30亿元中央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转变,提高畜牧养殖水平。

(八)加强市场调控。认真执行国务院批准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适时启动相应的调控措施。增加部分中央建设投资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扩大社会冰鲜冷冻储藏能力。继续实施奶粉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扩大国产奶粉收储规模。将原料奶收购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17年12月底。

(九)加强疫病防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畜禽防疫经费,依法对畜禽实施强制免疫,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严厉查处屠宰加工检疫、防疫疫苗销售以及运输中间环节的乱收费行为。

三、做好大宗农产品收储

(十)加大收储力度。继续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早制定并印发2017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将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期延长至2017年6月底,有关地方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引导农民降低大豆水分。按照略高于市场价格的原则,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国家临时收储,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继续做好棉花收储预案,稳定棉农生产预期。安排好国家储备和临时存储粮油跨省移库和调运,充实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的库存。按照保证市场供应和不打压市场价格的原则,择机安排临时存储的粮油棉糖销售。各地区要按国家规定抓紧充实地方粮油储备。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增加天然橡胶国家收储的方案。 (十一)加强仓储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大宗农产品储备、物流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缓解仓储设施不足的矛盾。今明两年要安排中央建设投资,建设粮食储备仓容1500万吨、储备油罐175万吨、中央直属食糖储备库40万吨、棉花储备库50万吨。从今年起,安排中央补助投资建设资金,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为主产区农户改善储粮条件,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地方各级政府要对马铃薯储藏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贴,支持农民-联户新建标准化的储藏窖。

《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篇四

为了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促进农民增收,政府部门出示了指导意见。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相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财政厅、省委农工委〈关于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xx〕8号)、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成都市增加农民财产净收入专项改革方案〉的通知》(成委农领发〔20xx〕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增强农民财产性收入专项改革,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成都市二圈层平均水平;农民增收工作区委书记和区长负责制年度考核排名处于全省高收入组前20名。到20xx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1000元,其中: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突破20xx元。到20xx年,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以上,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二)调整农民转移就业结构,强化农民工劳动保障,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

__县政协。

根据市政协统一部署,__县政协组织__籍的市政协委员,对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具体分析。

1、农业生活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据调查,近年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与前年相比:化肥上涨30%,农药上涨25.3%,农膜上涨30%,种子上涨11.1%。就我县而言,由于农业投入品涨价,使农业生产的亩均成本提高近40元,而去年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加在一起,农民每亩地得到的政策性增收只有34元,农民种粮所得到的政策性好处基本被生产资料涨价所抵消,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不增反降。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农业产业化方面看,__只有肉鸡、精制米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龙型产业链,其它产业链农业技术推广手段落后,农业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导致农业生产水平降低,农业现代化进程减慢。

综上分析,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从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1、把推进政府转型作为根本。政府在农民增收过程中虽然起到不定期的推动作用,可是政府要明白自己不能为农户承担利益风险,因此政府不要对农民指手画脚,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而是要把精力放在为农民服务上,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一要做好政策服务。政策是导向,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动力之源。政府就是要集中精力制定具有预见性、贴近农村实际、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减少垄断对农民利益的剥夺与侵害,以政策促增收。二要做好资金服务。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政府要从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民是促和谐的主体的高度出发,尽可能地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增加农田基本设施、品种改良、农业新技术、农业品牌的投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三要做好信息服务。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市场、技术、劳务、销售等“一条龙”信息服务,不断扩大信息覆盖面,让农民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丰富的信息,为农民选择致富项目提供参考意见,引导农民闯市场,在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中增加收入。

2、把加速结构调整作为重点。要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结构调整放到县域经济发展中统筹规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是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强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扶持县域骨干企业,培育县乡支柱产业,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群效应。同时,按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三分之一、发展产业吸纳三分之一、扩大劳务输出实现域外就业三分之一”的目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周边地区、南方发达地区和国外市场转移,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关键。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按照培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新要求,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上下功夫,使农民真正拥有增收的本事。一是在教育培训内容上与时俱进。不论是技术还是品种,都要跟上时代节拍,不能几年甚至十几年一个本子、一套路子,与实际严重脱节,与发展背道而驰。二是在教育培训方式上灵活多样。要坚持电化教育、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相互交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综合运用,寓教于乐,让知识和本领装满农民的脑袋,让财富和实惠装满农民的口袋。三是在教育培训理念上不断创新。要构建农业实用技术人才“金字塔”,塔的底部是广大农民,塔的中部是农村乡土人才和技术骨干,塔的顶部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政府在强化农民培训中,要引导农民树立科技是致富之源的理念,使农民的优秀分子变成能人,能人变成红人,红人变成领路人,最大限度地推进科技、项目进家庭,切实发挥科技在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4、把完善发展模式作为载体。

各乡(镇)、街道党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级机关各部门,区人武部党委,各人民团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顺应示范区“二次创业”的新形势,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科学认识形势,明确目标任务。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实施一系列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工程,我区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但是,作为示范区下辖的唯一县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示范区加快发展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农村整体面貌不新;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示范效应不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已有所显现。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紧迫,任务更为艰巨。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认真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全委会精神,科学分析各方面发展条件的变化,充分认识和利用中省支持示范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

(三)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地方农业标准。以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为重点,积极引导园区内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禁止非标农药、化肥入区和使用,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打造杨陵无公害蔬菜品牌。抓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扩大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规模。鼓励开展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和商标注册,实施品牌经营。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不断加快我区农业生产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战略步伐。

(四)扶持壮大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示范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优势,紧紧围绕农高会和在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综合实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等涉农项目工程,建设渠、井、窖相互保障,水、电、路相互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土地质量。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积极重视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处置预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灾害处置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为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住国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结合民生八大工程,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以水、路、电、讯、气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以区内两所高校的科研力量为依托,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向以多种合作方式,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落实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鼓励农民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支持离土离乡农民自愿、有偿转让宅基地使用权,支持有条件的农民通过房产出租等途径增加财产性收入。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二)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统筹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篇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领导的指示要求,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安徽省关于促进“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就“十二五”期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生态优先、加速崛起、富民兴县为主线,以扶贫开发为中心任务,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改善民生的基本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重点,加大转移性收入,提高财产性收入,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增收支撑体系,努力实现大面积减少贫困人口,大幅度提高群众收入。

2、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18 %以上,力争到2017年(下文如没有特别说明,发展指标均指到2017年)农民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的保障水平较大提升,社会和谐稳定。

二、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持续增

企业8家;创新和完善农业经营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3-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以上;扩大“农超对接”,扶持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加工配送和冷藏设施建设,支持茶、桑、菜、药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努力打造皖西南乃至全国知名的农特产品交易中心。

业合作社200家,全县林业加工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5、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努力建设红色旅游及“三生有幸”(健身、养生、修身)、“净土**”休闲度假基地。倾斜支持旅游景区创建,力争2012年建成4a景区3个。扶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快风情小镇和秀美乡村建设,培育省优秀旅游乡镇8个;支持农户在旅游景区周边发展农家乐,发展5星级农家乐3家、4星级农家乐5家、3星级农家乐15家;支持农民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开发农业展示、花卉观赏、田园风光、生产体验、瓜菜采摘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加快旅游配套产业发展,支持农民开发“**翠兰”茶、高山蔬菜、有机黑猪、手工布鞋、**八大碗、十大**名菜等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扶持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支持农村超市、便利店、商铺、批发部、专业门市等各类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发展服务业收入。

《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篇六

根据市政协统一部署,__县政协组织__籍的市政协委员,对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具体分析。

1、农业生活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据调查,近年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与前年相比:化肥上涨30%,农药上涨25.3%,农膜上涨30%,种子上涨11.1%。就我县而言,由于农业投入品涨价,使农业生产的亩均成本提高近40元,而去年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加在一起,农民每亩地得到的政策性增收只有34元,农民种粮所得到的政策性好处基本被生产资料涨价所抵消,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不增反降。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农业产业化方面看,__只有肉鸡、精制米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龙型产业链,其它产业链农业技术推广手段落后,农业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导致农业生产水平降低,农业现代化进程减慢。

综上分析,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从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1、把推进政府转型作为根本。政府在农民增收过程中虽然起到不定期的推动作用,可是政府要明白自己不能为农户承担利益风险,因此政府不要对农民指手画脚,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而是要把精力放在为农民服务上,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一要做好政策服务。政策是导向,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动力之源。政府就是要集中精力制定具有预见性、贴近农村实际、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减少垄断对农民利益的剥夺与侵害,以政策促增收。二要做好资金服务。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政府要从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民是促和谐的主体的高度出发,尽可能地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增加农田基本设施、品种改良、农业新技术、农业品牌的投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三要做好信息服务。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市场、技术、劳务、销售等“一条龙”信息服务,不断扩大信息覆盖面,让农民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丰富的信息,为农民选择致富项目提供参考意见,引导农民闯市场,在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中增加收入。

2、把加速结构调整作为重点。要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结构调整放到县域经济发展中统筹规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是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强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扶持县域骨干企业,培育县乡支柱产业,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群效应。同时,按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三分之一、发展产业吸纳三分之一、扩大劳务输出实现域外就业三分之一”的目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周边地区、南方发达地区和国外市场转移,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关键。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按照培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新要求,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上下功夫,使农民真正拥有增收的本事。一是在教育培训内容上与时俱进。不论是技术还是品种,都要跟上时代节拍,不能几年甚至十几年一个本子、一套路子,与实际严重脱节,与发展背道而驰。二是在教育培训方式上灵活多样。要坚持电化教育、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相互交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综合运用,寓教于乐,让知识和本领装满农民的脑袋,让财富和实惠装满农民的口袋。三是在教育培训理念上不断创新。要构建农业实用技术人才“金字塔”,塔的底部是广大农民,塔的中部是农村乡土人才和技术骨干,塔的顶部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政府在强化农民培训中,要引导农民树立科技是致富之源的理念,使农民的优秀分子变成能人,能人变成红人,红人变成领路人,最大限度地推进科技、项目进家庭,切实发挥科技在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4、把完善发展模式作为载体。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篇七

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改善民生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现结合江门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立足镇情,结合实际,依托资源,发挥优势,把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选择,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把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做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把调整农业结构做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把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城镇化步伐做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坚实基础,把劳务经济做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把科技推广做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创新思路,落实措施,科学发展,促民增收。

二、增收项目

(一)产业增收项目: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确定羊、牛、猪、鸡、鸭、特色种植、设施农业为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二)科技推广增收项目:玉米地膜全覆盖;?水稻旱育秧技术;稻鸭共育技术;大棚蔬菜。(三)工资性增收项目:一是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二是强化劳务有组织输出,保证和增加农民工收入。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建设步代,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增收目标

2017年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达到8300元,全镇大多数人民基本过上小康生活。

四、组织领导及增收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增收帮护工作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帮扶工作小组直接抓,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班子、一支队伍”的办法,组织好产业规划的实施;协调解决产业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各个产业健康发展,力促农民增收。

(二)抓好产业布局。按照“一村一业、几村一业”的产业布局和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发展要求,在旱平地、旱坡地较多的村优先发展竹产业基地。在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在稳定主粮的同时,实施设施蔬菜、生姜、海椒等特色种植为主。在推进肉羊、肉牛、肉兔、生猪、肉鸡基地建设上,重点抓养殖繁育大户和育肥大户。通过抓大户扩张规模养殖总量,带动小区和专业村的形成。同时走“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模式。

(三)加大扶持力度。为鼓励和扶持全镇增收产业发展,在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农牧业产业各项扶持政策外,镇财政投入农民增收专项资金,其增幅不低于同期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辐度;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对农民增收项目的扶持,尽量争取财政贴息贷款;对农民增收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协调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优先审核办理。对村组干部带头上项目达标的经评比年末给予奖励,对群众自发上项目达标的,经评比镇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

(四)构建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推广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市场经纪人联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多种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引领他们与养殖户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普及先进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育科技示范户。同时做好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培育绿色品牌。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建立节水、灌溉、人饮“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提高抗旱防灾的整体能力。二是提升村组公路等级和通讯设施,改善农畜产品流通和出行条件。三是改善市场交易环境,增大市场容量,取缔马路市场,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交易条件。

(六)加强对一体华调查村社农户的帮扶。在帮扶上,由镇政府领导牵头,联村工作组参加,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对每一户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增收措施。今年我镇的城乡一体华调查点在大元村1、2社,地处岩区,交通不便,今年力争为调查点硬化水泥路4公里,彻底解决农户出行难的.问题,以此来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根据该村产业发展特点,大力发展西瓜产业。由于该村地处321国道旁,一直都有农户种植西瓜的习惯,成熟后直接挑到公路上出售,但由于一直是分散式生产,农户种植效益不高,今年将加强种植指导,增加种植规模从而形成规模效应,以达到增加农户收益的目的。

国发〔2017〕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持了农业连续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好形势,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但在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情况下,有的方面、有的地区对“三农”的关注度有所减弱,忽视农业的倾向有所抬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需求萎缩、价格回落,部分农产品出口受阻,加上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内需减弱,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农业生产效益下滑,农民工就业数量与收入出现“双下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农产品生产是保证市场供应的基础,也是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旦出现滑坡,几年内难以恢复。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当前要在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远近结合、内外统筹、区别对待的原则,进一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更强有力的举措,加强市场调控,扩内需、促出口、稳价格,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发展;通过保就业、重民生、促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意见》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篇八

各乡(镇)、街道党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级机关各部门,区人武部党委,各人民团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顺应示范区“二次创业”的新形势,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科学认识形势,明确目标任务。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实施一系列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工程,我区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但是,作为示范区下辖的唯一县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示范区加快发展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农村整体面貌不新;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示范效应不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较大。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已有所显现。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紧迫,任务更为艰巨。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认真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全委会精神,科学分析各方面发展条件的变化,充分认识和利用中省支持示范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

(三)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地方农业标准。以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为重点,积极引导园区内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禁止非标农药、化肥入区和使用,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打造杨陵无公害蔬菜品牌。抓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扩大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规模。鼓励开展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和商标注册,实施品牌经营。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不断加快我区农业生产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战略步伐。

(四)扶持壮大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示范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的优势,紧紧围绕农高会和在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综合实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等涉农项目工程,建设渠、井、窖相互保障,水、电、路相互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土地质量。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积极重视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处置预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灾害处置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为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住国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结合民生八大工程,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以水、路、电、讯、气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以区内两所高校的科研力量为依托,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向以多种合作方式,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落实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鼓励农民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支持离土离乡农民自愿、有偿转让宅基地使用权,支持有条件的农民通过房产出租等途径增加财产性收入。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二)健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统筹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

促进农民增收意见篇九

党的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恰是增收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就应该对我县农民增收工作予以重新审视,科学定位,理清思路,选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创新促进农民增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一、我县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农民人均纯收入4107元,同比增长16.4%。

当前我县正处于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清醒看到,我县农民收入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比较脆弱;农产品加工运销仍是瓶颈,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有待提升,实现农产品出县、进超市进宾馆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深刻认识我县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坚持把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根本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农民增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继续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题,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设施化、市场化水平,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期发展目标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

路径之一:用农民专业合作的办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围绕本县所确立的主导产业,引导农民按照“资金共筹、资产共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创建专业合作社,运用利益调节机制,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成有效对接,依托联合的力量,合伙购买农资,降低生产成本,共同抢占市场,不断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产品增值问题。

路径之二:用削减转移农民的办法,推动就业结构变化,促进农民增收。随着我县工业化的推进,土地对广大农民来说,已不再是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于是引导多数的农民从农业阵地向二三产业分流,从事非农产业,获取工资性收入。与此同时,还可合理收取土地流转费,实现双重收入。也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接转土地使用权的少数农民,可经营较多的'地,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增加务农收入。

农民,自谋出路,自主创业,逐步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工商业集群,让农民在多元化的岗位获取非农性收入。

路径之四:用产权出租入股的办法,增加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增收。为使农民走向富裕,我们引导农民将自家的承包地向外流转,依法收取流转金。再则,村集体将闲置“四荒”、场地向外出租,收取的租金,人均发放到每户名下。还有就是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参与股份合作企业或股份合作社经营,年终按股分红,以多种方式获取财产性收入,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富裕水平。

路径之五:用按年龄段分管的办法,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我们针对农村人口的不同年龄段,实施不同的管理。对新生儿,按照户籍政策给予转非;对新生劳动力,定向输送到非农岗位;对留守在农业一线的“4050”人员,引导其发展不同模式的旅游观光农业;对非农岗位零就业家庭,则列入帮扶计划,以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农民增收。

担。从另一层面看,也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四、用四项新举措完善农民增收

一是更新思想观念,树立跳出农业谋增收的发展意识。在研究农民增收问题上,我们从更新思想观念着手,打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运用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的视角,站在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树立“务农难致富”和“兴农不在农,出路在农外”的发展理念,着重在农字以外寻找出路,进而采取借鉴工业经验抓农业,围绕城镇发展抓农业,根据城镇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抓农业,实现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二要转变工作职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引导农民增收,光靠农民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按照“依法行政,高效服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即由“公婆”向“公仆”转变,由“领导”向“服务”转变,由“一般号召”向“办实事”转变,随时把握群众需求脉搏,有针对性地搞好迎前服务。具体帮助农民转观念,着重解决发展观问题;帮助农民搞联合,着重解决组织化程度问题;帮助农民跑市场,着重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产品增值问题;帮助农民拓岗位,着重解决非农就业问题;帮助农民搞培训,着重解决劳动技能问题;帮助农民参保,着重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三是加强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新型农民,加快其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我们认为,当前应下力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摸清劳动力就业底牌。熟悉并掌握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从业结构,为有计划地分流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县有职业介绍中心,村设村民就业服务站,镇社服站应主动上挂下联,实施三级联动,定期举办用工招聘会,做到农民就业有人管,脱贫致富有人帮。三是与大中型企业建立用工关系。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择优向企业推荐农民工。四是开展定向、定岗培训。采取用工单位下“订单”,培训部门出“菜单”,乡镇政府来“买单”的办法,对分离土地的农民开展劳动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