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龙应台(优秀15篇)

2024年龙应台(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11:49:41
2024年龙应台(优秀15篇)
    小编:zdfb

用文字去总结过去的点滴,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生轨迹。注意总结的篇幅,不要过长或过短,一般应根据所总结的内容和要求来合理控制字数。小编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启发大家思考总结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龙应台篇一

2.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

4.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5.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

6.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9.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

10.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

11.中国人没有这个问题。8月份在北京农村,走过“大队”的高墙,我问那在村子里生长的妇女。“文革时候欺凌别人的坏蛋,今天都到哪里去了?”她笑笑,指指高墙。“在里头哩!”中国人喜欢讲宽恕,因为宽恕不但道德上好听,而且用起来方便。有了速食面似的宽恕,人就可以饱饱的上床,倒头就睡。我倒是再喝一杯咖啡,今晚就要失眠了。

12.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13.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14.素养和知识的差别,容许我窃取王阳明的语言来解释。学生问他为什么许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却做出邪恶的事情,那么“知”和“行”是不是两回事呢?王阳明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我个人的解读里,王阳明所指知而不行的“未知”就是“知识”的层次,而素养,就是“知行的本体”。王阳明用来解释“知行的本体”的这四个字很能表达我对“人文素养”的认识。真诚恻怛。

15.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16.一个沙漏里的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17. “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19.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20.华安爸爸说,很骄傲地,"别忘记,我是世界上第一个抱他的人。"能够这样见证宇宙的蕴吐,能够这样拥抱鲜活的生命,是多厚的.恩泽啊!却有男人推拒这样的特权。

21.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22.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24.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26.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27.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28.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29.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龙应台篇二

你要先有闲适的生活方式,有时间宁静思索,有时间和朋友深谈,有时间感觉一个微风习习的下午,才会有咖啡馆或茶馆文化。重点不是在讲咖啡馆,重点是生活方式。 ——《亲爱的安德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龙应台的语录50句,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2、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3、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

4、你可以选择做官,你也可以选择挣钱,但你不能选择通过做官来挣钱;你可以选择做圣人,也可以选择做俗人,但你不能选择让大家像圣人一样崇拜你,还要像俗人一样原谅你。

5、妈妈的眼睛,还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的门,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6、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濛濛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

7、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8、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

9、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10、我想说的是,k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教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只叫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看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 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

12、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13、历史,不分中外,都是政权的工具。

14、好像有一个黑色的玻璃罩,牢牢地罩著政府,外面的人民踮起脚尖拼命想看见里面,焦急而不安;里面的官员就是不出来,安稳。傲慢。笃定。于是我发现,自由与民主,差别就在这里:没有民主的自由,或许美好,但是政府赐予的,他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

15、我恐惧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赏月,能饮酒,能作文,能会友,能思想。每一样都是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是可以瞬间失去的。

16、今天晚上站在这里说话,深怕带来什么后果,但我有梦,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讲我们想说的话,我们的下一代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19、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龙应台 《目送》

29、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涨落,日影的长短,不都是时间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滨,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冬天和夏天不同;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30、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31、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32、不知道是怎么来到这一片旷野的。天很黑,没有星,辨别不出东西南北。没有任何一点尘世的灯光能让你感觉村子的存在。夜晚的草丛里应该有虫鸣,侧耳听,却是一片死寂。你在等,看是不是会听见一双翅膀的振动,或者蚯蚓的腹部爬过草叶的声,也没有。夜雾凉凉的,试探着伸手往虚空里一抓,只感觉手臂冰冷。

33、然而,洞悉是非真伪的智慧,独善其身的果敢——究竟多少圆颅方趾的人有这两样条件?明辨真伪往往不只是智慧的问题;一个智慧极高的人可能生长在一个极权制度中,资讯受到封锁,教育受到歪曲与控制,神话、谎言作为洗脑的材料,从生到死他根本没有洞悉真伪的机会。透过统一编制的教科书、控制严格的报纸与电视、宣传标语、威吓利诱的手段,一个政府可以塑造人民的思想,像搓泥人一样,玩于股掌之间。

34、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的这间零乱的花铺。——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39、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目送

43、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目送

47、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48、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

49、在一个西方的家庭里就比较简单。孩子的母亲有最大的权利,任何人都得尊重"生母"的权利。我的婆婆很清楚地认知:宝宝首先是我的儿子,其次才是她的孙子。对孩子的教养,她可以从旁帮忙,或是提供过来人的经验,甚至于表示不同的意见,但她最后一句话永远是:"当然,决定还是在于你做妈妈的。"

龙应台篇三

1、失败往往是人生的修行,因为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2、要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3、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凄惨,但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的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开始终身流浪。

4、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5、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6、有时候,时代太残酷了,你闭上眼,不忍注视。

7、有些青年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

8、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9、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10、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11、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12、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13、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14、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15、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16、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17、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18、数字,不等于价值。

19、没有一个真正富强的国家不把人才当作国宝的,或者应该倒过来说,不把人才当国宝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富强。

20、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21、这世间的风景于我的心如此明白,何尝在我心外?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

22、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23、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24、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25、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26、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27、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28、我看见一个文风郁郁的江南所培养的才子,我看见一个只有大动荡大乱世才孕育得出来的打不倒的斗士,我看见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代典型—他的背脊直,他的眼光远,他的胸襟大,他的感情深重而执着,因为他相信,真的相信:士,不可以不弘毅。我看见的是一个高大光明的人格。

29、很多人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30、早上,灿亮的阳光扑进来,他还睡着。我打开窗帘,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现实的风景。心想,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31、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32、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3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34、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35、纵有千般不舍,终有离别时。

36、醒来,方知是梦,天色幽幽,怅然不已。

37、今天晚上站在这里说话,深怕带来什么后果,但我有梦,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讲我们想说的话,我们的下一代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38、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39、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40、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41、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42、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43、幸福,就是早上和你说再见的人下午平安地回来了。

44、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45、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46、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47、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48、蔡琴的声音,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

49、为了一个自认崇高的目标,整肃意见相左的人,不惜滥杀无辜,以制造震吓效果,是民间做的,叫做恐怖主义。政府为之,叫做国家恐怖主义。

50、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龙应台篇四

1、世上六十亿人里,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可能居大多数。

2、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3、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4、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品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让自己站在那一条跑道上。

5、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6、人生由淡淡的悲伤与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与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7、现在这个男人当然完全地属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过去却属于我,做母亲的我。

8、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9、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10、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11、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12、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13、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

14、幸福,就是早上与你说再见的人下午平安地回来了。

15、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16、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17、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18、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

19、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20、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21、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

22、可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

23、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24、相机,原来不是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

25、人瘦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来冒充胖子。

26、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寂静,这是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27、早上,灿亮的阳光扑进来,他还睡。我打开窗帘,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现实的风景。心想,在平凡与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28、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与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29、人在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所凭依的孤独,你真能面对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依托。

30、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龙应台篇五

1、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2、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3、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4、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5、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6、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7、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8、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9、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10、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11、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12、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

13、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

14、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15、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16、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17、对历史的尊重,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是文化很重要的条件。

18、世上六十亿人里,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可能居大多数。

19、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20、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龙应台篇六

龙应台,1952年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为“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

1974年毕业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2010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台湾“文化部长”。

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台湾甚至大陆发生深远的影响。

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内容简介。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庆幸的是每个时代,总有些傻子,关心世界,有判断的能力,且有批判的道德勇气,不愿安享荣华富贵,却愿以自己做代价,谋求全体人类更多的幸福快乐。不论你同不同意这些人的价值观,他们都值得我们最高的尊敬。

此次重新编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当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对此文的感言,或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或观照了对文章产生的现实意义,让人读后感慨万分。并邀请二十位华语文学名人如柏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

龙应台篇七

1、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2、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3、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

4、奢侈,到底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的漠视,还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当然的无聊?

5、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6、不要忘记这些过去的记忆,因为这些记忆,会跟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过,它们不再像我们儿时那么的明显。

7、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8、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9、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10、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11、很长时间后的我才完全明白,常常不是善与恶之间的力量在战斗,而仅仅是两个不同的恶,在为了控制世界而相互争斗。

12、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13、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恶事,没有必要让两岁就开始直到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

14、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15、生命败坏的过程,其实就是走向失去。于是,所谓以智慧面对败坏,就是你面对老和死的态度了。

16、于是可能在某个微雨的夜晚,一盏寒灯,二三饮者,在觥筹交错之后突然安静下来,怅然若失,只听窗外风穿夜林肃肃山川一时寂寥。

17、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18、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寂静,这是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19、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20、爱不等于喜欢,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21、世上六十亿人里,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可能居大多数。

22、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23、人在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所凭依的孤独,你真能面对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

24、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

26、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

27、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一只漏沙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28、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29、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0、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31、早上,灿亮的阳光扑进来,他还睡着。我打开窗帘,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现实的风景。心想,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32、幸福,就是早上和你说再见的人下午平安地回来了。

33、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

34、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35、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36、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37、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38、人瘦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来冒充胖子。

39、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40、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41、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品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让自己站在那一条跑道上。

42、可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

43、现在这个男人当然完全地属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过去却属于我,做母亲的我。

44、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46、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47、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48、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49、醒来,方知是梦,天色幽幽,怅然不已。

50、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51、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52、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53、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54、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55、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56、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依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57、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58、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59、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60、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龙应台篇八

四九年,兵荒马乱中,母亲终于不顾一切地只身搭上火车,她要回衡山把一岁大的孩子带出来。当初是为了避免让幼儿受流离颠沛之苦而将他托给了乡下的奶奶,现在,思儿心切,管不了那么多了,要受苦就一起受吧!

半年多不见,孩子显得大多了,可是已经不认得自己的母亲。他瞪着眼前陌生的女人,像猫一样紧缠着奶奶的腿,"不要不要——"怎么也不肯跟陌生人抱抱,"不要不要——"他奶声奶气地喊着。

踩着黄泥路,到了火车站,孩子开始呼天抢地,"不要不要奶奶不要!"火车轰然进站的时候,伤了心的母亲转了念头:"算了,不勉强吧!乡下大概还是平静点,反正很快就会回来……"。

她终于松了手,将啼哭抵抗的孩子交还给奶奶,回身上了火车。火车缓缓开动,她将脸贴着车窗,依依地看着那紧搂着奶奶脖子的孩子,孩子两只清亮的眼睛也正牢牢地望着她。

她当然不知道,火车一开动,就将她和孩子拉开了四十年。四十年后她已老态龙钟,再度来到这荒野中的小火车站,黄泥路依旧,那个奶声奶气的孩子已是个面貌黝黑的中年人,他赤着脚走在田埂上,扁担的两头悠悠晃着满盛的水。

衡山的哥哥比我大四岁;如果我早生四年,那个被留在湖南乡下的就是我,那么今天就没有龙应台,而有龙应湘。

四十年后的龙应湘该是个什么人呢?

2

父执辈。

既然叫龙应台,当然是个在台湾出世的孩子,可是正因为名字里嵌了"台"这个字,谁都知道他肯定是个异乡人。四九年之后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叫"台生"的,不管是张台生、李台生、翁台生,他们的父母都才在兵荒马乱中渡海而来,刚刚踏上台湾的土地。祖传数代的台湾孩子不会叫台生,就好像老北京人的孩子不会叫京生一样。"台生",一方面告诉你这孩子和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却也泄露,他和台湾毕竟只是初识。

我这个"台生"从小就发现自己和周围的玩伴不一样。他们讲闽南语,我们说国语;他们住在祖传的老宅里,我们则从公家宿舍搬到公家宿舍;他们的妈妈穿着短衫长裤,我们的妈妈穿旗袍;他们的爸爸做生意、打鱼、种地,我们的爸爸穿着某种制服办某种的公;他们在清明节提着食篮上祖坟,我们在家门前焚烧纸钱,捻香对天空遥祭;他们的父执辈群聚在夜市里喝酒划拳,卷起裤脚蹲在庙前广场推牌九,得意时咬牙切齿地喊"干你娘!";我们的父执辈穿着短袖衬衫、深色长裤,围着方桌打麻将,时不时脱口而出"妈啦个b胡了!"洗牌时哗啦哗啦响得整条巷子都听得见。

操乡音的我的"父执辈"在台湾是那少数的异乡人,缺牙的老农民使我发觉:海峡那边,操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却是多数,而且是那边的本地人;我觉得惊奇。

3

乡音。

八五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但是我去了,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火车站的长我四岁的孩子。

清晨,还在半睡半醒中,宾馆窗外流进此起彼落的人语声,不外乎日常的招呼,"哪里去呀?""早啊!"人来人往。

我蜷缩在被窝里,耳朵却像野狼一样竖起来。这窗外的人,怎么回事,竟然会说着我父亲的话,那声音、腔调,熟悉而亲切,像条睡暖了的旧被,像厨房里带点油腻的老钟。我冲动得想趴上窗子看看这些人的面貌——他们和父亲长得可也相似。

而在这扇窗外,每一个人——厨师、公安、服务员、书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说着父亲的话,说得那么流利顺畅,说得那么不假思索,那么理直气壮,好像天下再大也只有这么一个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语言。

窗外人声不断,我起床漱洗。满嘴牙膏泡沫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埃及,我海子掉了!"。

"有一次,我从学校里回来,跑了两三里的路,下着雪喽,进到屋里来,眼睛都花了。你奶奶给我一碗饭,我接过来,想放桌子上去,没有想到哗啦一声饭碗跌在地上,破了。

你奶奶以为我嫌只有米饭没有菜,把饭给甩了。她伤心地哭了,她把自己的饭省给我吃……"。

父亲讲这个他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然后叹息:"我对不起你奶奶。"然后要沉默很久。

我们则各做各的事情,这个打破碗的故事不如司马光砸破石缸来得惊险,也不如华盛顿砍掉樱桃树来得伟大,实在不怎么样。倒是在我满嘴牙膏泡沫倾听窗外的这一刻,突然想到:奇怪,这许多年来父女一场,怎么倒从来不曾问过父亲是否想家。

回到台湾的家,行囊尚未解开,就赶忙将录音带从口袋中掏出——我从不可预测的历史学得,有些东西必须贴身携带,譬如兵荒马乱中秘书的孩子,譬如一张仅存的情人的照片,譬如一卷无可复制的带着乡音的录音带。

外面黑夜覆盖着田野,我们聚在温暖的灯下。

母亲捧着杯热茶,父亲盘腿坐在录音机前,没有人说话。

极慎重地,我按下键盘。

哥哥的声音起先犹疑,一会儿之后速度开始加快。

父亲沉着脸,异常地严肃。我偷觑着——他会哭吗?父亲是个感情冲动的人。

我用眼角余光窥看着两个老人,有点儿等待又有点儿害怕那眼泪夺眶而出的一刻。

"不对不对,"一言不发的父亲突然伸手关了录音机,转脸问我,"你拿错带子了?"。

"没有呀,"我觉得莫名其妙,那分明是哥哥的声音。

"一定拿错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而且显然觉得懊恼,"不然我怎么会听不懂?像俄国话嘛!"。

我张口结舌地看着他,只是看着他。

他没有泪下,他没有大哭,他不曾崩溃,他他他——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四十年浪迹他乡,他已经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

我看着父亲霜白的两鬓,觉得眼睛一阵热——唉呀,流泪的竟然是我。

4

老乡。

白洋淀上为我们撑船的是个河北老乡,赤足立在船尾和两个孩子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两个洋娃娃模样的孩子出口却是中国话,老乡觉得"真逗"。

"你也会外国话吗,安安?"老乡说,边把船撑进荷丛深处。

"讲两句来听听,安安。"。

船上的人纷纷起身去采莲蓬,我一路看荷花看得痴迷,此刻,坐在船舷,却想对这河北老乡多瞧两眼。

这又是尘封记忆里的"父执辈"哪!那样熟悉的脸型,连皱纹的密度和纹路都似曾相识;那样亲切的口音,好像隔墙听熟了的"小毛回家"的呼喊。

这不是邵伯伯吗?

邵伯伯来打麻将,总拎着瓶酒。进门见到四个五个流着鼻涕的小孩,从裤袋里总掏得出一巴掌黏兮兮、皱巴巴的廉价糖果。他边喝酒边打牌,酒喝多了就趴在牌桌上哭,放声地哭。

邵伯伯的太太留在河北老家,没出得来。母亲赶鸡似地驱逐一堆看热闹的孩子;邵伯伯还有个女儿,走的时候才刚生呢!

有一天,邵伯伯把牌一推,头栽在桌上,人家以为他又犯了,没想到他死了。

走过千山万水,可还没见过白洋淀这样如唐诗境界的景致。低伏的是潋滟的水光,贴着水光的是墨色的莲叶,参差出水的是鲜绿的荷叶,荷叶往往簇拥着摇曳生风的荷花,衬着荷花的娇嫩是后面野气横生的芦苇丛,芦苇丛后就只有那空旷渺茫的天色。

突然飘起细雨,水面荡出一圈又一圈纹路细致的涟漪。

"安安,你台湾去过吗?"船划出了荷丛。

"去过呀!我在那里生的。"。

我倒想知道。邵伯伯是否也来过白洋淀。

5

命运。

所谓命运。

《收获》。

龙应台篇九

1、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龙应台《目送》

2、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目送》

4、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龙应台

――龙应台《目送》

6、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龙应台《目送》

8、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龙应台《目送》

9、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龙应台《目送》

10、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龙应台《不相信》

11、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龙应台《目送》

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龙应台《目送》

13、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龙应台《目送》

14、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龙应台《目送》

15、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16、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目送》

18、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

――龙应台《野火集》

19、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龙应台《目送》

20、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

――龙应台

21、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22、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龙应台《目送》

23、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龙应台《目送》

24、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龙应台《目送》

25、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龙应台《目送》

26、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一只漏沙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龙应台《时间》

28、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

――龙应台

29、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30、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龙应台《目送》

31、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试图掩盖粉饰才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龙应台《野火集》

32、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龙应台《目送》

33、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龙应台《目送》

34、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龙应台《目送》

35、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篇十

年轻时发生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那些事情,不管愿不愿意,在发生的那一刻即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日后在我们以为早已摆脱或相忘的时候,它就在我们最漫不经心的一瞥中突然涌现,竟然已经成为我们看出去的眼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龙应台的语录47句,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归来归来,往恐危身些……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些……归来归来,恐自遗灭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2、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4、但是,我已经认识到,谁说交谈是唯一的相处方式呢?

5、妈妈的眼睛,还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的门,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6、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7、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8、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着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9、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龙应台《目送》

10、这是一个阳光温煦。微风徐徐的下午。我看见他们双鬓多了些白发,他们想必也将我的日渐憔悴看在眼里。我在心里心疼他们眼神里不经意流露的风霜,他们想必也在感叹我的奔波忙碌。

11、这么多的信件,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我才知道,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我们的通信,仿佛黑夜上的旗语,被其他漂流不安,寻找港湾的船只看见了。

19、我可以不聪明,但我不可以虚伪。——《女子与小人》

20、一个沙漏里的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23、农村中长大的孩子,会接触更真实的社会,接触更丰富的生活,会感受到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所以更能形成那种原始的,正面的价值观——"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24、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26、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现在却信了呢?相信与不相信之前,令人沉吟。

27、政客关心个人权利,哗众取宠。政治家关心国家整体前途,有拒绝媚俗的勇气。拉宾以生命来证明了这个分野。

28、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41、我想说的是,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教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只叫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看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 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

42、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

43、德国人的反省本身也是一个层次复杂的东西。当一个德国人对自己的过去毫不留情地大加鞭挞时,他可能是一个最具自我批判性、最清醒的《春秋》史家,但是他也可能是一个戴着面具的文化沙文主义者;当他说德国人的罪行举世无双时,他没说出口的话是:德国人的文明高度是举世无双的。 他的反省看起来谦卑,其实是傲慢。

龙应台篇十一

1、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2、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3、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4、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5、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6、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7、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8、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10、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12、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13、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14、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15、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着点无言的忧伤。一栋一栋颓倒的洋楼,屋顶垮了一半,残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满树摇香。如果你踩过破瓦进入客厅,就会看见断壁下压着水渍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苍白了,逝去了。一只野猫悄悄走过墙头,日影西斜。

16、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17、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18、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19、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20、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21、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22、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23、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24、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25、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26、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27、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29、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30、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龙应台篇十二

《目送》一文,写的是作者作为母亲和女儿两个角色的感受。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龙应台目送有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龙应台的《目送》是本生死笔记,它深邃,忧伤而美丽,在她的文章中我读懂了什么叫孝敬。

爱父母,孝敬他们,就是爱30年后的自己;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是爱五十年后的自己。孝在心中,心存敬意。

继《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又创作了这本《目送》,之前也有品读过龙应台的文字,她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又仿佛像妈妈的手,轻轻的抚摸着你的脸。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他讲的是龙应台目送她的孩子——华安小学到大学,然后作者的父亲住院还有火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让人心酸和感动的文字说了:年幼的孩子长大到成人,让她牵挂、让她失落、让她懂得怎么放手。和她父亲的去世,在火葬场最后一次目送她父亲的时候,也就是说她和他今生缘分也就终止了。

读《目送》懂得了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读《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且行且珍惜!

印象中龙应台的作品都是词锋犀利,寒气逼人,直到读了她的。

散文。

集《目送》,那温婉深沉的文字,让心有了一些温暖,也有了一点伤感。

在《目送》的七十多篇散文中,她敞开心扉,满纸温情,细腻地书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自己的脆弱,还有无奈的放手等诸多心境。书中的情节都是我们非常熟悉却常常会忽略的小事儿,看似平淡如水,微不足道,读后感受到的却是深刻的思想和厚重的情感: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书中有许多篇幅是讲作者与母亲的,她那年迈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像个小孩。她牵着惶恐不安母亲的手,走在川流不息的香港车站,带她回家。她提前24小时和母亲道别,给皱纹密布的母亲涂粉红的指甲油和润润的口红。她哄着她,就像当年母亲哄着儿时的她一样,耐心、细致。还有她写自己的父亲背井离乡隔海相望的离愁,漂泊一生遥念故土的游子之情,让人想起余光中笔下的乡愁。

最喜欢开篇的《目送》一文,写的是她作为母亲和女儿两个角色的感受。作为母亲的她,在儿子从小学、中学,十六岁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直到现在二十一岁就读于她教课的大学期间,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长。而作为女儿的她,追忆自己成长岁月中,与父亲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的炉门前,深深地凝望,希望记住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作者写父亲时,父亲已经走了;写母亲时,母亲已认不得自己;写孩子时,看到的只是他们的背影。于是她说:“人生走到这样的年龄阶段,是四顾苍茫,唯有目送。”

不会忘记书中的那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样的感悟,既有遗憾,又有坚定,让我们也为之动情。

想到自己从前每一次的离家,即使知道身后那一直注视的目光,却都没有回头一看,现在情节重演,才能明白为人父母心中的那份失落与欣慰。孩子长大了,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的视线,父母日渐老去,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的世界。生命就是一场爱的接力,我们目送自己的孩子,同时自己也被父母目送,每个人都在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体会最复杂的人生情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带着爱和释怀,用现在的努力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

这是一本好书,感谢作者,为读者带来一份亲情的感动。

这个暑假,一本名叫《目送》的散文集伴我成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华安上小学的第一天,母子手牵手,当铃声响起,儿子奔跑在人群中,妈妈在穿梭纷乱的人群中无比清楚地看到自己儿子的背影,而儿子也在不断地回头看妈妈。

华安十六岁,到美国做交换生,当妈妈在机场与儿子拥抱告别时,“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华安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母亲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意搭母亲的车。母亲只能在高楼的窗口望到儿子的背影。“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在文字中看到一个孩子的长大,更读到一个母亲的深情。我不仅想到了我自己。幼儿园里,爸爸放下我后坚决地离开,我的眼睛一直望到爸爸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小学时,当我独自一人走过热闹的十字路口,不必回头,我知道,有一双眼睛在望着我,直到我安全。爸爸说:“儿子,你要快快长大!”妈妈却说:“儿子,你怎么这么快就长大了呢?”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当孩子长大,从父母的生命中分离出去,父母任是不舍,也多欣慰。爸爸的厚望,哈哈哈深爱,且珍惜。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书中的那些生老病死聚散离合,那些恩恩怨怨坎坎坷坷,告诉我,人生的漫漫长路,注定要一个人走。在我8岁那个暑假,父母让我一个人搭飞机来回北京。虽然这边有爸爸妈妈送我到机场,那边有奶奶来接,但心里还是忐忑,当然还有一些小刺激。脖子上挂着无人陪伴的标志,随着空乘员上飞机,找座位,下飞机,等到奶奶来接,一切都顺利。自豪感一下子上来了,离开爸爸妈妈,我也可以。小升初报名,排一天长长的队,独自进到陌生的环境,接受陌生老师的考试,当老师说“不错”的时候,一天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我知道,这样的路,我还要一直走下去。

目送,当我们目送身边亲爱的人背影渐行渐远,只要珍惜曾经相聚的时光,珍爱彼此,就不必遗憾;目送,当我们目送时光的背影渐行渐远,只要我们曾经踏实走过,再回首,也坦然。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淡淡的文字,隐藏着浓浓的情感,带来了深深的忧伤。

《目送》是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散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是对一种情感的目送,更是对生命的目送。

《目送》一书,封面并不浮夸:一位年轻的母亲推着自行车,车子后座上坐着她的孩子。那是两个幸福的背影,因为我看见了母子微微显露的侧脸上那抹淡淡的笑容。倚着墙角默默地一口气读完,仿佛又见到了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那个拖着臃肿的身子,费着劲翻栏杆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买橘子的老父亲的苍老的背影。龙应台这本堪比《背影》般动人心弦的温情《目送》,又让我如同当初一般潸然泪下。

已身为人母的龙应台目送着渐行渐远的儿子去异地求学;她记起当年,父亲目送着离家求学的自己;她想起几年前,目送着棺木中的父亲——是她第一次目送至亲的死。人生五十多才面对生死离别,到底有点迟了。作为中国台湾的外省人,龙应台在中国台湾只有父母、兄弟。她从未目睹过亲人离世,直到父亲逝世。在那之前,她极爱站在高处,审视批判这个社会。她最后一次目送完父亲,目送长大远行的儿子,有太多的无奈和失落,却必须放手。这才使她开始咀嚼生活,才开始懂得了生死离别,才开始知道了那种黯然神伤的感觉。

当初远赴金华求学时,父母为我搬着行李,我的心中满是对陌生环境的忐忑和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滔滔不绝了一路,而父母全然没有多少言语。到了寝室,母亲默默地为我整理床铺,父亲默默地为我添置了许多生活用品,忙碌了一个下午,父母该离开了,直到看到母亲红着眼望着我的那一霎那,我的心狠狠地揪了一下。挥手告别,看着父母离开的背影,心中是复杂的心情。接到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很明显的哭腔,告诉我要好好照顾自己。我理解母亲,但是我却体会不到母亲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面对离别,面对孩子第一次离开自己远赴他乡,她担心、她害怕、她牵挂。也许将来,我也会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这种依恋。

“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龙应台说,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龙应台篇十三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目送》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

《目送》

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目送》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目送》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目送》

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目送》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目送》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目送》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目送》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亲的安德烈》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篇十四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2、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3、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4、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5、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6、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7、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8、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9、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10、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11、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12、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13、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14、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15、你知道吗?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16、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17、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18、人生其实就像一条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拥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独。

19、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20、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

龙应台篇十五

4,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5,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目送》

6,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7,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语录8,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9,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10,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11,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龙应台语录12,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14,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15,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18,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19,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20,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21,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22,要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23,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

24,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龙应台语录)25,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26,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27,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28,人生其实就像一条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的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拥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独。

29,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30,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31,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32,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33,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一只漏沙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34,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35,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36,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龙应台语录37,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40,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41,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44,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试图掩盖粉饰才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46,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