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共四章,收录《总有一些瞬间温暖远去的曾经》《等那一束光》《手扶拖拉机斯基》《一万种夜莺》《风中华尔兹》《腊肠花》等散文作品。作者多是以状物抒情的手法描写他笔下的人物和场景,在亲切和朴实的叙事中,读者能体味到其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之美的歌颂。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正是橙黄橘绿时》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正是橙黄橘绿时》读书心得体会1
最是书香能致远,林语堂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经常读书、坚持阅读的人,才能在书海中丰富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躲开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细细品读了肖复兴的《正是橙黄橘绿时》,60篇不同时期创作的散文作品,从作者对旧人旧事的回忆,到对音乐的理解和赏析,再到日常生活中、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真切的让人体会到细小的幸福,将人从繁杂的网络世界拉回到现实,重新认识身边人、认识生活、认识自己。
"总有一些瞬间,能温暖远去的曾经"
作者在"总有一些瞬间温暖远去的曾经"篇目中,在学习格律诗时,想起53年前去北大荒插队的情景,其中有一个古镇叫福利屯,原本只是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但当年插队的同学竟然还记得50年前作者信中提过福利屯,这令作者又惊又喜,当年的同学回信中提到,回忆中,总有一些瞬间,能温暖整个远去的曾经。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书信的交流与沟通承载着大多数知青的希望,激发着他们的灵魂。细小的事情往往成为人们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处。记得自己学生时代也有那么几处温暖瞬间,记忆最深的是高三时期语文老师马老师对自己的肯定。记得当时正处于厌学期,在物理化学上屡屡碰壁,对未来一片迷茫。这时我们换了新的语文老师--马老师,他在一次批阅作业中发现我的笔记翔实,便记下了我的名字。之后每节语文课都会提问我,并鼓励我,不知不觉,自己的成绩也飞速提升,马老师对我更加肯定,直到临近高考,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每谈及高中生活,当时马老师站在跟前翻阅我书本,看我姓名的场景都会浮现在眼前,直到现在,每当遇到困难和迷茫时,我都会想起这些温暖的瞬间,给自己暗暗打气。
"最是人间烟火抚人心"
书中记录了许多作者身边的小事,却倍感温暖动人。邻里之间的暖心之举、记忆中静静地邮筒与往来信件、品尝过的美食......都是那么平凡却珍贵。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肖老师对"吃"的描述,松花饼,两种颜色,两种味道,先在视觉后在味觉中打散,翻了两个跟头,呈现在你的胃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每嘴馋时,我都会约上三五好友或家人前往茯茶镇解馋,其中最受我们欢迎的便是茯茶镇的剁椒面,作为陕西人,我是地道的面食爱好者,爽辣的剁椒配上劲道的面条,再加上几根青菜,不起眼但解馋更解烦。其实,并不仅仅是嘴馋时,心情烦闷时我们也会相约去茯茶镇走走,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商户的吆喝声,尝一尝各类美食,各种不快也会烟消云散。一直不知为何,饱餐一顿,也能让人心情愉悦?直到过年时看到小吃街的彩灯上写着"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活就是衣食住行这些细小的事情组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和幸福奔赴的桥梁。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读这本书,跟着肖老师的脚步,走过古镇与名山、走过音乐与绘画,走过三餐和四季、走过人情和温暖。只有用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爱好与工作,内心才会富足。肖老师记录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生命的可能性,在物欲横飞的时代里,拥有一颗烂漫、沉静的心,奔赴自己所爱,专注当下,方是人生好时节。文中说道"如果说勇气和自信是一只翅膀,刻苦的学习磨炼和长时间的坚持积累,又是一只翅膀,才可以让命运如鸟而并非如蚊蝇一样盲目地飞撞,才可以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在不期之遇中得以振翅飞翔,曾经付出的一切痛苦和磨难,才会将丛生的荆棘最后编织成鲜花的花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好时代,深耕当下,去拾得自己的一段橙黄橘绿好时光。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正是橙黄橘绿时》读书心得体会2
最是书香能致远,林语堂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只有经常读书、坚持阅读的人,才能在书海中丰富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前不久,我在旧书地摊上淘得一本何香凝题写书名的《秋瑾集》,中华书局一九六二年出版,一时喜出望外。
秋瑾是我青少年时期就十分敬仰和崇拜的英雄。一位女性,才三十多岁就为我国妇女解放和推翻满清腐败统治英勇献身,成为"中国第一个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为她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记得有一年去杭州西湖,顾不得看风景,先找到秋瑾墓,恭恭敬敬地祭拜了一番,觉得放下了久搁在心中的一件大事。我一直想读秋瑾的著作,但除了那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常常萦怀在胸以外,其他的却遍寻不得,这一回意外获得,怎么能不叫人激动呢!
书很旧,书页又黄又灰,文内的字号不但小,还是竖排的,阅读起来颇为不便,好在虽年代久远,书还浑全,从封面到封底一页不缺,这就谢天谢地了:读书人不在乎书旧,只要书页全、内容好,这就是最大的福份了。一捧回家,我便擎卷在手,急急地浏览了一遍。从出版说明可知,这是秋瑾的全集,包括杂文、书信、诗(附联语)、词、歌和一部弹词、一篇译作,还有七篇附录。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全书共233篇(首、部),约10万多字。文字量不是很大,内容却极为丰富,篇篇喷涌着革命的激情,闪耀着追求公平正义的光芒,我的心灵不时被这一百多年前的文字撞击着。
读完全书,我的感慨颇多,但最鲜明的印象是秋瑾的理想信仰大如天,革命意志坚如钢。为了妇女的解放,她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一文开首就说,"唉,世界上最不平的事,就是我们二万万女同胞了。"她历数女同胞的悲惨遭遇后,质问"为什么这样不公道呢?"继而说"......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疾呼妇女同胞奋起自己解放自己。在那个时代这是多么振聋发聩的呐喊。对腐败卖国的满清政府,她嫉恶如仇,在《光复军起义檄稿》中说:"嗟夫!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虽灭满奴之族,亦不足以蔽其辜矣!"为了实现革命目标,她做好了献出宝贵生命的准备,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写道:"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在诗中她更是慷慨激昂:"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即便在最能展露性情的家书中,她仍时时惦记着革命。她用顽强的毅力和百倍的勇气,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致力于自己的信仰和既定目标,毫不退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她仍视死如归。多年前观看电影时秋瑾临危不惧的一幕,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脑海的深处。这次阅读《秋瑾集》,在附录的"秋瑾传"里看到了这一幕的真实记载:"......已而清兵进城,众学生又集议,劝瑾出奔,瑾不答......"这是多么的"气定神闲",又是多么的大义凛然。
读到这里,我掩卷沉思,是什么让秋瑾在生死关头如此沉着,如此淡定,如此把生命置之度外?想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即她对自己信仰的真和执着。她相信为之奋斗的革命一定会流血,但一定会成功;相信这样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在《吊吴烈士樾》一诗中她写道:"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今痛哭为招魂。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信仰真,贵似金。秋瑾的革命生涯并不长,前后也就是六七年时间,但正由于她信仰的真,才在短短时间里干出了惊天地、泣鬼神、昭日月的伟业。革命事业的成功不也充分证明了秋瑾以及像她那样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对自己理想信仰的坚贞和执着吗!
我也为自己的理想信仰奋斗过且继续奋斗着。在既往的工作和事业中,虽然算不上优秀,但平心而论,是努力了、尽力了,有时候也"拼命"了,但敢问是"真"和"执着"吗?再说也没有遇到过生死关头的重大考验。假设这样的考验突然来临,能做到像秋瑾那样,像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无数先烈那样坚定不移、毫无畏惧、视死如归吗?我也算个直脾气牛性子,尽管有时也会"豁出去",但我的确不敢保证在那样的关头自己就能豁出去。这就是与英雄、与先烈的距离!忽而又想,现在有些人成天把理想信仰挂在嘴上,有的人甚至身居高位、手握重权,有的还"久经磨练",但面对金钱美色和种种诱惑,却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了九霄云外,为所欲为,以至于掉到了万丈深渊。能说这些人的信仰是真?能说他们对理想执着?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只要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时刻把像秋瑾这样的革命先烈的言和行当做一面镜子来照一照自己,使该"真"的更真,应"执着"的更加执着,这样的坚定者日日多、月月多、年年多,那么,在当今激烈动荡的世界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就一定能够披荆斩棘,无往而不胜,使人民的事业蒸蒸日上,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告慰含笑九泉的先烈们!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