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11篇)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6 23:05:59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11篇)
    小编:admin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11篇)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一

生物新课改,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下面谈谈自己在本次新课程培训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改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新课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众,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改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的能力。

二、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一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长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长,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三、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科学)。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总之,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这一段的紧张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准》,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通过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可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努力提高学习化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1、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三、努力使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追求教学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三

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 按照新课标要求,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概括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觉悟为目的。

一、 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所以选择的材料要典型,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而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时,学生例举了社会上已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肯得鸡快餐苏丹红、敌敌胃火腿等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在学生例举了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收看课前从网上下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法庭审判一案,当画面上出现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许多婴儿患病甚至死亡,而当地工商部门的有关领导却徇私舞弊,向上级部门隐瞒事情真相,同学们都震惊万分,义愤填膺,也真正认识到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多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三、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到“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自学,查找资料,设想方案:20xx年以前,国家为什么提高了银行存贷款的利息率?银行利息率为什么会变化?20xx年以来,我国银行的利息率先后下调过几次?为什么利息率下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币的流通量?假设你有一笔闲钱,在利息率教高的情况下,你会多存还是少存?在利息率较低的情况下,你又会怎样安排?比较一下,哪种情况下人们留在身边可以直接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量多一些?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交流调查,整理出基本论点,并通过生动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说明自己的论点,对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有了充分地认识。当然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知识基础是对教材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 以知识为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还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以能力为重点

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的问题要注意几点: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尊重价值规律”时,这一框的知识点较难,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可以要求同学们结合教材进行分组讨论: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2)商品的价值量会发生变化吗?怎么变化的?

(3)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4)商品交换中,价值量必须相等,体现了什么原则?

(5)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商品价格高,有的价格低?(汽车的价格远远高于自行车)

(6)在日常生活中,同一种商品为什么有时卖得贵?有时卖得便宜?(商场里的彩电、电脑,刚刚上市时价格很贵,近几年价格大幅度下跌)(7)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8)决定和影响商品实际价格变化有哪些因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有关商品价值量的知识点,而且在讨论中培养了理解、判断、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以觉悟为目的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教师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他们普遍关注而又没有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的热点和疑点问题。

当然,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展开,一个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的教学理念的热潮正在兴起。“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这是广大教师的一个基本共识。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贯穿到教学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结合教学谈谈在学习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新型试题只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模式,关键还要靠我们的教学主阵地——课堂。新的理念成了我们课改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因此,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就要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对敢于质疑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使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创造贵质疑,创新往往是“质疑”的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多思、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创设质疑情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创设成功的情境。对学习基础不太好的一些学生,提出一些简单应用性的问题,而将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使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同学们都经历过成功的体验,这样一来可以使他们在不同学习层次上都有进步。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有其积极作用。

三、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课程改革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里的过程包含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实践互动过程等。要将科学探究的学习同其他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来看,就是要鲜明、具体地按照科学探究的思想来叙述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与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关的科学探究的要求,做到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有效落实这一理念,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在学习化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走到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在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今天,对我们广大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继承昨天的优秀成果,补充新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五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xx年版),并于20xx年秋季开始执行。开学初,学校下发了新标准,我迫不及待地利用工作之余又一次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特别提出了对书写姿势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学习后,我在教学进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4)我深深感受道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课堂。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六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成都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信。

新课标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文化和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五、注重创新精神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新课标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七

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思想品德、用思想品德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科学而先进的观念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催化剂。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要起到引导、促进学生体验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要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走向、引领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①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热爱每一个学生。②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的个性是多样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④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更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

3、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可以统治学,也不可以代替学,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的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师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学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生共长的过程。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三、 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思想品德,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思想品德,不同的人在思想品德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思想品德才能。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八

现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代,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语文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我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在听了有关专家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我省专家关于选课、课程实施、案例设计等方面也作了深刻剖析后,使得自己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下面就这几天的培训,谈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学生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

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教育的进步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应把握好课程改革这样的机会,使教育事业再创佳绩。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九

一、困惑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我们的学生却这么说:“一提到音乐课,我就头疼。老师总是把音乐书上的内容一成不变地“传输”给我们,而且有的歌曲与我们的距离太遥远了,而我们想听想学的往往被排斥在课堂之外,只能私下学唱,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我们需要有震撼力的音乐作品。”

“每堂音乐课都是先基本练习(节奏或练声),接着教唱新歌,老师范唱后,就是学唱歌谱,朗读歌词,最后填唱歌词,这种老套、枯燥的方法使音乐课变得无聊至极、死气沉沉……” “有时候,老师在欣赏一首歌之前,也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或作者生平,但经常比较笼统,我们很想深入地了解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这首歌(乐)曲时的意图……”

“中国刚刚申奥成功、男子足球还冲出了亚洲、世博会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老师从来没有把这些信息与音乐课堂联系起来,依然教我们学唱书上的歌曲、欣赏书本上的乐曲……”

二、思考

面对这样的感受,任何一位具有爱心与责任感的教师心中都不会平静,我们的好心难道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吗?音乐课堂里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走近了新课程……《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主动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予以高度重视。”

反思传统的教学,是把音乐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老师和学生成了被动的使用者和接受者,这种“唯教材而教”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了封闭、狭隘、孤立的音乐教学格局。大大降低了学生审美的积极性,削弱了美育的功能。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想以“开放型专题课”的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希望通过课改来带动教改,通过教改来开创音乐教育的新局面。

三、设想

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为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标准中非常详尽地阐述了音乐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本课题是想通过“开放型专题课”教学的研究,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找到一条“老教材,新教法”的最佳途径。

1.依据

系统论认为:课堂教学与其他系统一样既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又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之中,并与其他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网络型知识结构实现开放式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既要侧重本学科,又要兼顾其他相关学科,以网络型的知识结构教育学生。

信息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学习和实践等途径,无限量、无止境地吸收现代社会中一切与教学有关联和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学科特有的方式融进课堂。

2.概念

开放型专题课是指:在开放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音乐经验和基础,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动态地设计教学专题,并鼓励师生从校内外音乐资源中收集与本主题相关的音乐素材,经过合理、创新的“基因重组”,从而组织有效的音乐学习活动的新课型。

3.目标

通过“开放型专题课”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动态化的设计教学主题,提高教师重组教材的能力和筛选音乐素材的能力,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通过教材资源开发、再造,创造性地展开教学,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更主动、更有兴趣,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生活化、专题化。

4.思路

依照以上的理论以及开放型专题课教学的目标,我们将音乐学习划分为以下六个版块,既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音乐与人、音乐与名家名曲、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我们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特点,设置相关的教学专题。

四、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他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开放型专题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内容的选择应以教材为基础,方法的运用应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这是教学的关键。通过链接学生生活,整合学科资源,挖掘地方素材,让教学回归自然,让音乐融入活动,让音乐走出课堂。教师在确立专题后要考虑把内容与方法这两方面作为实施的依托。

1.教学内容的开放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音乐传播工具和手段更加多样,面对各种媒体不断冲击学校音乐教学的现实,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已成为教学发展的趋势。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链接学生生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范围。《音乐课程标准》曾指出:“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要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的联系。”教师在重组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精选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来补充教学,在学习音乐中感悟生活、体验音乐的美。

①关注音乐动态,紧跟时代步伐

在快节奏的当今时代,音乐生活丰富多彩、不断更新,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强烈的兴趣,教学只有更多地关注当前的音乐动态,引入一些动画片中的歌曲或乐曲,以及适合学生欣赏和学习的影视金曲、电脑音乐等内容,才能为学生走入社会、走进健康的音乐生活奠定基础。

②关注重大事件,增强人文内涵

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自然事实、社会事务和人的生活行为事件,将一些重大的事件紧密地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例如当中国申奥成功后,教学中可安排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相逢在奥运旗帜下》《五环旗下交朋友》《手拉手》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通过这类课的教学,拉近音乐课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教学的人文内涵。

(2)整合学科资源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他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在诠释各种音乐作品时,教师要有一种开放的多学科教学意识,应把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堂,形成一个“大艺术”的概念,然后,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①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贯穿各类艺术的主线,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动作表现音乐内容等。通过内容向其他艺术门类拓展延伸,以期开阔视野,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

②音乐与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综合

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开放型专题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社会等综合课例,同样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

例如在课例《黄河的故事》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抗战的历史背景,以及有关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创作的风格特征。在《贝多芬与华彦均》的专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命运与人生、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哲学思想。通过相关文化的拓展与延伸,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挖掘地方资源

地方资源是指在本地区范围内的音乐文化资源和人才人力资源。学校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体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①音乐文化资源

在曲艺专题教学中,开辟本地方特色的曲艺“莲花落”的学唱与欣赏,同时,邀请曲艺专家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增强学生对曲艺的进一步了解,加深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在欣赏民乐作品的同时,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区楼塔镇农民乐队,听他们演奏的民乐作品《细十番》,感受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

②社会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地方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利用这些素材让课堂更具魅力。例如在《湘湖的春天》教学中,通过学唱和欣赏以春天为主题的歌(乐)曲后,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湘湖文化创编成歌词,这时的学生异常积极,而成果令教师始料不及。又如在欣赏抗战时期作品时,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葛云飞、李成虎等事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总之,教师要善于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之中,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音乐文化熏陶。

2.教学方法的开放

系统的动态性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处在一个封闭的坚固象牙塔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不应是封闭的和僵化的体系,课堂教学方法也不是某几种固定的模式,他们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教学方法强调各方法之间的相互开放,要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各种教法之长,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1)让音乐回归自然

音乐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它是人们生活的情感体现。而孩子们最自然的学习是从生活中、自然环境中获得的,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东西是从他们所熟悉的环境、生活中获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联系,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如在小学三年级课例《雨》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呈示一组自然界的音响(细雨声、大雨声、雨滴声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界中,通过一段表现小朋友在雨中嬉戏、玩耍音乐的欣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构架起学生音乐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再通过听一段富有雨中情趣的音乐(节奏)片段,让学生听着音乐和着节奏自由表演,通过身体的运动、表现,使得音乐成为看得见的身体活动,同时在即兴创作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雨中“玩耍”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与生活经验建立了联系,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已与音乐融为一体,在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音乐作品的美的同时,也学习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与音乐技能。

(2)让音乐融入活动

中国台湾儿童音乐教育家陈惠龄说过:要“活”的教学,像中国人说的“行以求知”,西洋人的“做中学”,儿童要亲自参与活动,要在各项活动中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优化音乐活动的设计,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供学生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参与,自主活动。

如设计让学生根据诗歌《春晓》的意境探索音乐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身边的乐器或其他物品探索音响,诠释了诗歌《春晓》的意境,同时,通过分组表现特定的音乐情景再现诗歌内容,理解了音乐与诗词的关系,课堂气氛活跃而充满艺术性。通过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通过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整合艺术,体现音乐教学特有的审美愉悦性。

(3)让音乐走出课堂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不断地发展,学习音乐不再是学校课堂的“垄断行为”。要把封闭式课堂变成开放式课堂,课内外衔接,校内外互补。课堂内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多渠道地学习音乐,交流每人所摄取的音乐信息。通过互动式的音乐交流学习,大大释放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在能量。同时,学校音乐教育要主动地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一切可学习资源,提供学生广阔的学习途径。

如在戏曲的专题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越剧有更深刻地了解,我们与实验学校联系后特意安排了系列活动:越剧常识音乐板报赛;邀请区文化馆老师讲座;越剧名段学唱;越剧特长学生的“专场”演出;观看著名的越剧影片;谈自己对越剧艺术的感受等。通过系列活动使越剧真正深入人心,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

开放式课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有效地调动校园、家庭、社区课程资源,主动地将音乐教学纳入大课堂教学环境。

五、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实践,教师能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一堂堂富有特色的音乐课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构课堂结构,焕发生命活力

教师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构建音乐教学的新课堂,创建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颖的音乐教学课例,例如:“民族花”、“爱”、“童年的旋律”、“诗词与音乐”、“走进内蒙”等等,通过开放型专题课这样一种有效的载体,不仅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活了音乐课,同时让师生感受到课堂不仅是享受音乐美的场所,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经历。

2.重塑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携同全体音乐教师一起学习了许多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音乐教育发展展望》、《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育走向生本》、《开放性教学模式研究》、《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等,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影响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广大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认识到“教材只是范本,教学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音乐教学是培养生活中使用音乐的人,而不是舞台上使用音乐的人”,教师们在教学中能注重学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的激发,注重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探寻音乐奥秘,弘扬音乐中的人文精神等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水平。

3.重开智慧大门,促进个性发展

《音乐课标》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开放型专题课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重新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有学生这样说:“音乐课让我们融入了生活,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让我难忘的是上次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时,大家共同朗诵《乡愁》体会诗的意境,再为这首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在这样的情景中引出了课题……最后老师要求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我们有的朗诵、有的绘画、有的演唱相关的歌曲,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我们学习最振奋的时候,我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六、感想

本课题的研究只是取得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在开放型专题课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深化研究:

1.开放型专题课是一种实践新理念的载体,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在课堂中实施开放性教学,也不可能超越这个出发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重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防止出现难度过大、牵强附会的现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是有“度”的,要突出以音乐为本体的教学方法的选用,而不是为形式而形式;

2.“课标”倡导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课程内容的综合,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还有许多培训工作要做;

3.教学评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对这种创新的课型如何制定教学评价细则和评价标准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4.开放型专题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课型,但教学中也要避免“模式化”的倾向,提倡音乐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

7月25日26日两天,在二中艺术楼内,全体语文老师在参加__版课标培训。聆听了崔云宏、郭红等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1、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汉字教育是本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

(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个改为1600个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个改为800个左右。

(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工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

(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很鲜明,就是打好“三个基础”: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当历经十年课改的种种探索之后,人们静心思考这一问题时忽然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似乎早已有明确答案、本应不成问题的问题。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为核心,必须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作进一步强调,并提出“多读多写,日积月累”“体会、把握”等具体方法,这恰恰体现了对母语教育特点的正确、科学的把握。

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以统一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新课标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新课标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同时,首次明确界定了“有感情地朗读”。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最主要的目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突出了“自然”的朗读要求,非常具有针对性。

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篇十一

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在开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利用教研时间让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