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革命老区调查报告(4篇)

革命老区调查报告(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06 01:16:52
革命老区调查报告(4篇)
    小编:admin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革命老区调查报告(4篇)

革命老区调查报告篇一

一、基本情况

齐南村地处向化镇北部,靠近北海滩,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宽裕,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和劳务输出。地理环境优越,距东滩湿地15公里,待越江通道建成后,到市中心只需半个小时车程,到崇明第二大镇堡镇只需10多分钟。东西向有南横运河和北横运河,南北向有六效大河和渡港大河,河道内可通行200吨以内船只。六效港码头可停靠500吨船舶。水陆交通便捷。行业优势明显,已设立“一业特强”工业园区,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金属制品和服装服饰业已成为齐南两大优势产业。永冠经济开发区,以其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条件,吸引岛内外企业注册落户,并在上海市区设有驻沪办事处。

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比较发达,拥有成人学校1所,有图书馆、影剧院、文体体育中心。村南侧正在开发建设占地600多亩集休闲、度假、旅游、娱乐等为一体的长江沿岸观光带。全村优质水稻“寒优湘晴”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水产资源丰富,淡水养殖、海洋捕捞全年总产量为3511吨。

二、存在的若干问题

1、部分干群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有待提高。

2、少数帮扶单位帮扶意识还不强,资金难以到位。

3、各种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合力作用发挥有待提高。

4、工作缺乏后续资金保障。

5、群众自主发展能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远性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培养生长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从各地农村,特别是农民的具体的实际需要出发,防止这一把惠及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良心工程,变成新的强迫命令的“运动”、新的名实不符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笔者认真阅读了相关资料并结合本人在赵集居委会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注意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乡情。齐南村作为我镇相对贫困地区,存在交通不便、产业单

一、人均收入低、农业基础薄弱以及农村文化教育落后等情况。群众接受程度差,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到目前建设还没有启动。这些情况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考虑这些问题,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努力培育和造就新农民。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素质决定农村的发展速度、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只有把农民培育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保证农民和农村发展有广阔的空间,才能保证广大农民体验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是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科技致富能力;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程度,努力构建文明小康示范村。

三、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尊重他们的意愿,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让农民自己办事,自己管事,自己选择项目,自己确定方式,自己决定速度,真正发挥农民在筹集和管理建设资金、选择建设项目、签定建设合同、监督工程进展等方面的作用,切忌政府越俎代疱、一厢情愿替农民作主。

四、规划要合理科学。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处理好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建设目标的关系。充分考虑今后工业化、城镇化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又要反对一刀切,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规划村容村貌,既要注重房屋、道路等的建设,又要有利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等。总之,要从每一个村组、每一户农家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合理科学、有利发展的新农村规划。

五、要面对现实,正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的实际,我们尚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农村要解决的问题,仍然非常之多,农民的疾苦、需求、企盼都需要我们去关心、了解。因此,要深入调查研究,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和农户,搞清楚他们有哪些疾苦、需求、企盼,分清轻重缓急,尽可能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真正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从而调动积极性、增强凝聚力,逐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力度。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仅应该涉及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教育、文体、医疗、商贸、住房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设,而应该同时覆盖软件系统的建设,村干部与村民的培训、村规民约的制订、村居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的建立、村居健康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等。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毕竟是农民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要以农民为本,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眼农村的发展远景,立足当地的具体条件,在积极、科学的引导下,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方式,引导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看得到,感受得到新农村建设的益处。

七、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村民民主管理和自治水平。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强化经常性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兑现落实工作;深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院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要大力宣传推进村民自治建设的法律法规,让农民进一步了解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与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规范和加强村级事务管理,提高村级工作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

制,为农村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八、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现一村一品,一品一产业的发展格局,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九、下派乡镇干部担任“村官”。当前,可以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把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事业心和自愿献身农业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下派到村担任村支书或村副主任,通过他们带领农民学习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管理知识,同时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当好引路人。

十、要积极探索研究保持和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长效机制。第一轮示范村建设进入尾声,第二轮新农村建设申报工作已开始,如何克服“猴子掰玉米”现象,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积极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确保新农村建设成果长效。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的党员群众对创建小康示范村认识不足。个别群众对小康示范村概念模糊、意识不强,有的人认为,经济建设是关键,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小康文明示范村创不创都自然会达到。

2、有的两委成员素质不高。个别班子成员能力偏低,文化程度低,年龄偏高,管理力度不大;有的甚至与其他成员不团结,工作不协调,拉帮结派,唱对台戏,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居民的思想观念没有根本性转变。一些居民还保留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别人干啥我干啥”、“别人要啥我要啥”等观念,在生产上那种从众和自发性的占大比例,对政府号召的即使极有发展潜力的经济项目,他们往往持怀疑观望态度,不愿积极响应,反应冷漠。同时居民“等、靠、要、小富既安”思想观念还根深蒂固,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很难发挥,影响经济的发展。

4、有的居民信念发生动摇。居民科技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效果不理想,对市场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追求实惠而不关心政治,不关心集体大局。

5、三个文明建设不协调,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较少。

四、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措施

根据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工作的部署,结合居实际,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活动为切入点,围绕小康文明示范村标准目标,抓重点、树典型、求落实、讲效果,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向前发展。着重抓好以下迹象工作:

1、提高党员群众对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创建工作摆在居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按照创建标准开展工作,同时要密切配合,发挥整体优势,创建小康文明村,促进全居稳定和经济发展。

2、坚持不懈地抓好居班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理想信念、宗旨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营造廉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良好氛围。加大培

训力度,注重培训效果,提高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

3、提高居民群众素质和参与积极性。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文化、实用技术教育培训,提高群众奔康致富的本领。

4、抓好信息传导。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式,设信息网,给居民提供各种信息,培养和发展各种经纪人,拓宽致富渠道。

5、以科技为先导,发展第三产业。通过试点方式,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五、创建建议

根据我村创建实际,对市创建办公室提出如下建议:

1、为加快村小康建设步伐,做好稻田养蟹的实事工作。村干部必须大力支持这个项目,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是能够给老板姓带来切身的福利。

2、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质量,请镇里的领导经常来居检查指导创建工作。

3、整个创建工作面广、任务重、资金投入大,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请上级部门给予适量的资金支持、补贴。

4、抓好班子的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0春行政管理蔡晶

革命老区调查报告篇二

今年是我上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又回到了临沂老家,看着家乡的巨大变化,我的有种复杂的感觉,经济发展了,到处是八车道的公路,城区象一个的工地,每天在建设,我们用的了那么多楼吗?我们是用西方50年压到10年去建设,政府官员只重视政迹,忽视了环保,家里的河里鱼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利益的趋使,临沂有北方最大的造假小工业,直属的3区已经没有耕地,全是小加工厂,大企业还可以,小厂是富了乡亲,也害乡亲,经济发展的片面也不是只有临沂,前景是好的,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60周年,蒙山游,红色旅游,火起来,国家对老区的投资也加大了,200亿的经济开发区,物流和旅游是老区的支柱产业,我去了几个地方,写了一点我的感受:临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王羲之、诸葛亮、颜真卿等历史名

人的故乡。近年来,临沂的经济发展迅速,改变了以往沂蒙老区贫穷、封闭的状况,新世纪、新临沂的崭新形象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第一站是汤头村,一个仅有300来人的小村庄。虽然小,但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村民转变头脑搞起了养殖、运输、种植、大棚、电气焊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走上了致富路。然而,由于地处农村,他们对市场未来需求并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把握。对此,同学们讲述了未来种鸡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向其介绍了科技含量高的“绿色鸡蛋”,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为昆仑山种鸡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他们还对农民生活现状做了调查——彩电拥有率81.6%,电话66.3%,摩托车53.7%,汽车(三轮车、拖拉机)73%,这些数据无一不让服务团的同学们感受到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该村辍学的学生特别多,尤其是女孩。生活虽然富裕了,但农民的思想还很保守,眼界还很狭窄,于是同学们便从义务教育谈起,介绍了地打粮、科技致富,以及知识的重要性,使农民思想有了很大转变。

碧波荡漾的沂水,巍峨延绵的蒙山,临沂——这座“齐鲁开放城,老区第一市”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处处显示着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临沂,这方无数革命先烈洒下鲜血的热土,这块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在新世纪历史已推延到中华大地崛起腾飞的时刻,正在旧貌换新、走向繁荣。“纳蒙山之灵气,汲沂水之膏泽”,勤劳质朴的沂蒙人曾在临沂这块土地上,抒写了一篇篇描天壮地的绝世文章,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在这块土地上,临沂人也正在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古为今用。

闻名全国的临沂批发大市场——临沂批发城的繁荣带动着临沂经济的腾飞,它始建于1985年,1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大环境下,规模不断壮大,现已形成以38处专业市场为骨干的市场群体,经营着3万多种商品,日上市20多万人次,年商品成交额达200多亿。所到之处,摊位密集,人群涌动,交易如火,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批发市场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活跃也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

与批发市场交相互映,充满蓬勃生机与活力的临沂新区——罗庄,茵茵绿地,亭榭楼台,交通网络纵横,车辆络绎不绝。飞龙国际花卉市场是群芳竞灿的花的海洋,这个建有中国民营企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的花卉王国里,高科技气息营造了多彩缤纷、争奇斗艳的群芳;梅花鹿、鸵鸟养殖场更是一处富含经济价值的黄金地带,罗庄人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双月园学校让我们看到了罗庄民办教育的发达;沈泉庄,王廷江领导的 “沂蒙第一村”,用1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把过去的贫困村变成现今的人间天堂。这一切无一不体现着:罗庄,这颗临沂大地上崛起的新星,正以其璀璨的光辉映射出新时代的崭新气象、卓绝风姿。值得一提的还有,宽阔延绵的沂河上,长1135米,高3.5米,创造了基尼斯世界之最的小埠东拦河橡皮坝。它融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身,屯碧水,映蓝天,造福着临沂百姓。的确,临沂人民正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推动着临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临沂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夺取革命胜 利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6万多优秀儿女与敌战斗,壮烈牺牲,在今天的 市场经济建设时期,应该给予他们政策上的优待和倾斜——作为补偿,老区 人民享受了历史所赋予他们的社会资本。

对于社会资本这个概念,许多人讳莫如深,不愿提及——临沂人就很反 对这种提法,他们更愿意将现在的成绩归功于1000万老区人民重整山河的 “沂蒙精神”。

但民间确实流传着临沂人很会“搞关系”的说法,许多人甚至列举了他 们到上面寻求支持的经典故事。但是,如果这种社会资本可以运作成政策资 源,它对地方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通过各种手段突破非平衡状态下的政策壁垒,争夺潜在的制度收益,一直是地方官员勤勉不怠的目

标。”这是许多官员非正式场合下经常的说辞。况且,不仅仅是临沂,许多入世后,沂蒙老区临沂市遍地开花的板材加工企业将面临如何生存的尴尬局面。国外大量板材、大型零售商涌入,不仅使全国板材市场目前价格丢失,而导致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关税降低,国外大量的装修板材很大冲击,而且品质较国内产品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传统形态的经营份额,将被代理配送、直达供货、品牌经营、仓储销售、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流通模式取代。

地方都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

临沂是全国三大板材生产加工基地之一,产品有八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在国内已有较高知名度,在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和原材料供应上都占有优势,但是产品在外销上只让“洋人”倒卖,而大部分企业自身并没有销售网络。要想让沂蒙板材产品顺利打入国际市场,临沂的企业应强强联手,分工合作,组建“航母式”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整体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为打造中国名牌要有意识的积累三至五年的基础。行业协会要有计划的统一组织集体赴国内国际展览会上“亮相”,经常参加展会,到境外设立销售网点,及时交流沟通,必要时与“洋货”比高低。我认为,“红色旅游”应该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成为国家支持和投入的重点。我们正在积极策划“红色旅游”的线路、布局和规划,把孟良崮、华东烈士陵园、红嫂广场等作为旅游经典来打造,打“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商贸旅游的“组合拳”,鼓励多元化投资,大力发展宾馆、餐饮及文化娱乐业,开发旅游配套产品。去年临沂市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旅游总收入60亿元。旅游和物流成为临沂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点。相信“红色旅游”会推动临沂的经济更快地发展。

1996年以来,临沂因在全国18个联片扶贫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渐渐失 去了获取政策扶持的眷顾。脱了贫的临沂已经不能够再额外地享受国家的扶 持资金,运作社会资本时也就失去了相应的“筹码”。这让临沂一度感到

“失落”但毋庸置疑的是,沂蒙老区以不到10年的交通发展史改写了它的经济发 展史,这种泽被后世的功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带动临沂经济超常规发 展。而且,在解决了“通”的问题之后,临沂也能够腾出更大的财力、物 力、精力发展它的各项经济事业。

现在,沂蒙山区特有的建材资源、果品资源、旅游资源犹如一串串珍珠 镶嵌在公路、铁路沿线上,已经建成的2条高速公路、5条国道、18条省道、326条县乡道路沿线布满民营工业园区、高效农业经济区。出现了如蒙阴经 济林果产业带、费县上冶镇“三高农业区”、苍山江北最大蔬菜批发市场等 “以路致富”的县区,交通发展给临沂经济的促发力量已经显现,“九五” 期间,临沂已是货流其畅,人流如潮。2001年,全市自营出口创汇达1.6亿 美元,出口交货值达60亿元。临沂在老区经济寻求发展过程中独辟蹊径,幸运地在一个历史时期内获

取了社会资本和政策收益,又成功地催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基因,成为革命 老区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市之一。

临沂模式,给了赣州又一个好的范本.我的调查可能有点不全面,但是赣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赣州能从沿海城市吸取点经验.都是革命老区,互动,互补,创建和谐社会.《沂蒙》反哺沂蒙 老区初显“财富效应”

默认分类 2009-12-21 10:12:22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沂蒙》反哺沂蒙 老区初显“财富效应”

政经* 加入时间:2009-12-21 9:58:21 来源: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

《沂蒙》拍摄选址沂南之后,沂南红色旅游名声渐远。不仅带动了老区经济发展,还将整个沂南经济发展贯穿起来

◆见习记者??刘??翔 导报记者 刘慎平沂南报道

随着一部电视剧在全国的热播,沂蒙老区或将由此引发一场“财富效应”。

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屡创收视新高的连续剧《沂蒙》,16日强势登陆山东卫视,元旦期间该剧还将登陆央视一套。沂蒙革命精神,再次在人们心中掀起巨大波澜。

一部《沂蒙》,究竟“多值钱”?近日,经济导报记者在《沂蒙》拍摄地——沂南县采访时,强烈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所带来的经济引力。虽然近年来国内旅游业飞速发展,但红色旅游的发展却相对尴尬。如何缓解这种局面,沂南县的“红色旅游经”颇有借鉴意义。

初享影视开发甜头

常山庄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能去一趟乡里,就如同去了一趟北京。”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缺水等原因,这里的村民一直靠天吃饭,生活贫困。

从沂南县城出发,经过20分钟的山路辗转,导报记者驱车来到了常山庄村。一进入村口,一个颇有古代气息的山寨大门映入眼帘,“这是我们着力打造的古驿 道。”沂南县马牧池乡副乡长杜守传介绍说,自2007年7月10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全面动工建设以来,在这里已成功拍摄了10余部红色影视剧,大型影视剧《地道英雄》、《沂蒙六姐妹》、《斗牛》等都是在此拍摄完成的。

《斗牛》 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主人公牛二在粗石铺砌的小胡同中穿来穿去,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让人感觉到了贫穷的震撼。置身常山庄,电影中的场景真实呈现在导报记者眼前: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垣断壁式的老石屋、茅草屋,俨然走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山村。“这里的草房、石路都是原汁原味的,目前在全国,像常山庄这样把解放前农村山村风格完整保存下来的村庄已经很少了。”杜守传坦言。

“原来常山庄村民人均年收入仅千元出头,而现在仅仅村里的老人孩子这些剩余劳动力,靠做群众演员和出租道具,这几年的收入就高达27.8 万元。”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投资方沂南县界湖南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刘振沂告诉导报记者,在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带给村民最大变化体现在心态上,“大家长见识了,不再局限在这个小山村里了。”谈及常山庄近两年的变化,64岁的李大爷欣喜地说:“变化太大了,太好了。”

打造“山村好莱坞”

曾任山东省委书记的高克亭说过:“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据了解,沂南县先后留下了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等190多位高级将领的奋斗足迹,有着很好的红色文化底蕴。由于交通和经济限制,“红色旅游牌”在当地一直没有打响。此次《沂蒙》选址沂南,成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的良机。

“建,就建最好的。”对于红色影视基地的建设,沂南县领导和施工人员达成了共识。据了解,红色影视基地占地1129亩,按照4a 级标准规划设计,总投资1.5亿元。在《沂蒙》中常见的地主大院、李家大院、日本宪兵司令部和据点炮楼等景点已经全部修建完成。按照下一步规划,基地将修建引景区(大门、长廊、停车场等)、综合服务区(酒店、旅馆等)、抗日山村、欢乐农庄等。在抗日山村中,主要建设影视街、红军街、民俗街等各具特色的景点。导报记者注意到,为了今后影视拍摄的需要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常山村146户村民已搬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住进了村旁新建的砖瓦房中。

随着《沂蒙》等剧集的热播,影视基地也成为游客们参观的热点。刘振沂告诉导报记者,到目前为止,该影视基地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这个数量相比其他旅游城市而言,或许微不足道,但《沂蒙》的选址拍摄是在两年前,这里的潜力巨大。”

谈及影视基地的未来盈利模式,刘振沂信心满怀。“拍摄、旅游相结合,拍摄带动旅游。”由于常山庄保留了最完整、最原始的解放前农村面貌,因此对于红色战争题材作品的拍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打好“红色文化”这张牌,影视基地对于前来参加影视拍摄的剧组都是免费接待。“我们目前还处于宣传阶段,要着眼长远。”

导报记者了解到,《沂蒙》 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后,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关注和热议,收视率一路攀升,跃居2009年央视黄金档剧目第一。“多部影视剧的拍摄,为当地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红色旅游景点。而每次影视剧的热播,势必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摄制组的前来。”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陈国忠表示,目前影视基地已初步成为红色根据地旅游区,有望发展成中国的“山村好莱坞”。

拉动效果明显

“从2007年7月电视剧《沂蒙》拍摄选址沂南之后,沂南红色旅游名声渐远。不仅带动了老区经济发展,还将整个沂南经济发展贯穿起来。”沂南县旅游局副局长薛杰颇为感慨地对导报记者说。

“旅游产业应该拒绝单一化,同时要增加其可观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用红色旅游的元素来丰富绿色生态旅游的线路就是个好办法。”薛杰介绍说,沂南是著名的林果之乡,常山庄的梨在当地很有名,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许多水果无法及时外运而白白浪费。而“红色旅游线路”的建造,则打通了当地水果外运的通道。同时,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当地“农家乐”经济也渐成热点。

此外,为拉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沂南县把红色旅游业发展与当地的丰富的地热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组合拳”。据了解,临沂是我国地热之乡,而临沂地热的70%以上分布在沂南。但由于地热资源开发较晚,当地以地热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缓慢。沂南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秦立营认为,“红色文化”的发展将为当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带来契机。“目前,一座国内领先的高标准地热度假基地正在修建中。预计建成之后,将会提升沂南县的旅游接待水准,从而吸引来更多的游客和剧组。”

编辑: 金星[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转段音乐)

高梁(那个)红来(哎)稻花(那个)香

满担(那个)果蛋(哎)堆满仓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转段音乐)

高梁(那个)红来(哎)稻花(那个)香

满担(那个)果蛋(哎)堆满仓

满担(那个)果蛋(哎)堆满仓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稻花香

满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咱们毛主席 领导的好

沂蒙那个人民(哎)喜洋洋

沂蒙山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先后有50多万人次支前,有2 万多人牺牲在战场上,发生过大小战役1000多次,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大青山战役都发生在这里,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省政府的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也是在这里成立的。沂南县是沂蒙山区的腹地,更是为民族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沂南县是沂蒙山区的中心。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县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清华同方、山大华特、澳柯玛以及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圣戈班公司都在沂南县投资办厂。规划3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中,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物流园区、教育园区、娱乐园区、居住园区和行政中心正在运作中,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

山东沂州集团

·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临沂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巨灵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亿利达集团 · 山东兰陵企业集团总公司 · 山东红日阿康公司

· 华盛江泉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金锣集团总公司 · 山东华盛集团公司 ·

革命老区调查报告篇三

**县**镇**村有关情况调查报告

市委办调查组

(2012年2月20日)

为更好的开展建设扶贫和“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受市委常委、秘书长委托,由市委副秘书长带队,调查组一行于近日赴**县**镇**村对有关情况进行调研。该村是市委**书记联系**县的建设扶贫点,也是“四深入”活动**书记的联系村。从调查情况看,该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村组干部战斗力强,具备扶持发展的条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南部,地处三南路与**国道交汇处,距县城5公里。现辖12个村民小组,295户,1080人,党员30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全村稻田面积746亩,旱土200亩,山林面积3000亩,渔塘、水库面积200亩。

1、村级经济状况。2011年,全村农民年均纯收入4683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668元低千余元。因病、因残、特困低保户18户。村中大部分青壮年人外出经商或务工。其中外出务工人员312人,主要流向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在本县工业园区务工人员50余人。其他村民大部分以渔苗养殖和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全村约60%的农户都培育鱼苗。全村没有自己的实体经济,但有集体收入。2011年全村集体收入为2.08万元,其中石头坳水库承包款12800元;4个红砖厂的管理费6000元;渔场管理费2000元。生猪养殖初具规模,有养殖大户5户,生猪存栏量1200头。总的来看,全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无主导产业,种田种地、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不高。

2、村级组织建设。该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趋好的。村里党务公开较规范,村支活动开展较正常。村支书***同时兼任村委会主任,今年47岁,年富力强,经历丰富,有十几年的村支两委工作经验,是全村的致富能手。12名村民组长中,党员5名,平均年龄56岁。30名党员中,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其中高中文化4人;平均年龄59.6岁。全村党员年龄偏大、党员发展不多的问题仍然存在。

3、基础设施建设。较之前几年,近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些发展,12个村民小组中,有7个通了水泥路。村级活动中心拟在今年启动建设。村里有小

(二)型水库一座,是全村水稻灌溉和骨干塘的主要水源。整体来说,全村基础设施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有较大差距。

4、精神文明建设。镇党委、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乡风文明教育,大多数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一些村民思富、思进的愿望较为迫切。

为更好的建设村庄,充分发挥本村优势,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村制定了2012年至2014年三年发展规划。主要包括:

1、村级活动中心建设。共四层,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同时配备办公设备,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老年活动中心等

2、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水利设施建设。该村石头坳水库为小二型水库,水面面积100余亩,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年久失修,现已是病险水库,急需除险加固。同时,6处骨干塘、2500米水渠水沟急需清淤防渗。二是电力建设。增设变压器2个并增容,线路增粗。三是村道建设。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目标,总长4公里。四是通讯设施建设。全村12个组开通有线宽带。

3、安全饮水工程。全村12个组295户全部用上自来水。

4、村容村貌整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改厕295户,改厨295户。搞好亮化、绿化和净化。在亮化上,对全村所有房屋外墙进行粉刷、装修;绿化上,对全村所有院落、道路进行绿化,面积约10亩;净化上,建好垃圾池,配备垃圾运输车对垃圾进行收集转运。

5、学校建设。对学校操场和通往学校的道路进行硬化。

6、产业建设。一是扶持牲猪养殖大户,达到年出栏3000头的目标。二是建设绿色休闲生态农庄。该农庄集种、养、吃、住、休闲、娱乐于一体,带动村级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壮大鱼苗养殖规模。建设规模化养殖场,以规模带动产业,以规模促进效益。四是建设绿色环保农产品特色基地。种植绿色环保蔬菜,养殖农家鸡、鸭、鱼等,形成农家土产特色,做响农家土产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因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不高,村民也不富裕。尽管村支两委实施了开源节流,全村群众也团结一致,积极给予支持,但仍然是杯水车薪。要实现自定的村级三

年发展规划,资金缺口巨大。

2、电力供应不上。**村各村组分布较散,电力线路长,全村只安装了一个变压器,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目前的供电能力不仅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电器化日益普及的需要,更难以满足**村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3、信息渠道不宽。由于未开通宽带及有线电视,**村目前的信息渠道尚不宽广。**村群众主要通过手机、人工等渠道获取信息,导致有时获得的信息较为滞后,甚至过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农副产品的外销,影响了**村经济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村是市县两级从多村中挑选出来的建设扶贫和“四深入”活动联系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具备优先发展的条件。在活动开展初期,我们建议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

1、组建队伍,集聚合力。市委办作为联系**村的牵头单位,应及时组建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班子。建议由市委副秘书长***任组长,市委政研室、市水利局、市卫生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委办赴**县挂职的同志,市委政研室、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分管领导,**县委办、**镇有关领导为成员。组建好工作班子后,要对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进行分工,调动参与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凝聚建设扶贫的工作合力。

2、深入调研,完善规划。我们此次的调研,是一个初步的、只针对全村面上情况的调研,因时间紧,并没有深入各村民小组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建议“四深入”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再由市委办牵头,组织市委政研室、市水利局、市卫生

局及县委办、**镇有关人员,再次深入各村组宣讲政策、调查研究。要对**村三年(2012年—2014年)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等进行研究,并结合调研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搞好规划的纵横对接,理顺发展思路,确保建设扶贫有规可依、取得成效。

3、突出重点,推动发展。搞好**村建设扶贫工作,应认真落实市委开展“四深入”活动、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新村建设为载体,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户能力提升和公共服务完善等重点,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民持续增收,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增长。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应抓好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能源建设、现代通讯建设等。二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培育壮大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基地建设。抓住今年1号文件出台的机遇,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发展油茶种植业,建设绿色环保农产品特色基地。利用已有基础,抓好以牲猪、鱼苗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场。三要加大劳务科技培训力度。坚持把培训农民、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全面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搞好示范带动,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建设扶贫的重要意义,并以身作则,做群众的楷模。积极发展一批思想素质好、觉悟高、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党员,特别要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

党员。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五要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村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搞好农村低保与建设扶贫有效结合管理体系建设,将农村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及时纳入扶贫范围,提高他们的生产发展能力。

革命老区调查报告篇四

xx村老区建设汇报材料

xx村位于xx镇西南4公里处,西与xx市相临,南接xx路,北与xx路临近,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500亩,有500余户1900多口人,辖10个居民小组,党员38名,该村“两委”班子共4人,全部实现交叉任职。蔬菜种植和外出务工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

战争年代,xx村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支援前线,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解放初期,xx村地处偏远,通讯不畅、交通闭塞,群众生活相对比较贫困。改革开放后,xx村充分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来,该村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求稳定促发展,求发展促经济”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推进革命老区建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把村内各项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领域。

一、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特别是上半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该村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着力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土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不断更新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带领当地农户生产种植“新、特、优”蔬菜,公司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合同,农户生产出的产品通过公司进入市场,解决了农户担心的销售难的问题。如今,全村蔬菜种植户达到500余户,种植面积达2500亩,蔬菜品种主要有洋葱、土豆、大葱、红萝卜等。另外,有50余户群众种植了白术、菊花等中药材。仅此一项就使农民增收250余万元,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洋葱大获丰收,为群众增收150万元,极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劳务经济成绩亮眼

在村干部的有力组织下,xx村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外出务工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007年外出打工250人,每人年收入12000元左右;2008年外出打工300人,每人年收入18000元左右;2009年外出打工320人,每人年收入20000元左右;2010年外出打工400人,每人年收入25000元左右;2011年外出打工450人,每人年收入27000元左右.徐占国夫妻、徐小军夫妻,徐胜利夫妻等外出务工收入达到6.5万,回家后都盖了新房、买了新家电。

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为改变xx村的落后状况,近年来,xx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120万元新修了村内水泥路5条,总长度1500米,改善了群众多年来的行路难问题;向国家争取资金60万元,对我县唯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xx寺进行了修缮,分别对xx寺的山门、天王殿、大雄殿进行了维修;在寺东投资150余万元新建了地藏王菩萨殿和地下宫殿。今年上半年又投资80余万元建千手观音,并对慈胜寺门前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种植优质苗木80余株。待维修工作结束后,将对该寺进行科学化管理,发展旅游事业,提高慈胜寺的知名度,再现昔日的辉煌。

四、生活质量切实提高

近年来,该村两委积极谋划,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完成1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便民超市建设任务,村民自建超市3家,极大方便了群众购物;投资3万余元,建成了一处900平米的活动场所,使农民闲暇之余有了好去处;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村有线电视安装率达到100%,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该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xx村的发展充满信心。目前,该村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大为改观,村庄更加靓丽,文化气息浓厚,社会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