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五篇)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2 01:12:50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五篇)
    小编:admin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五篇)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篇一

国务院办公厅于6月5日下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要从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生物产业,支持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等几方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通知确立了生物产业发展的四大目标,即引导资金人才进入生物产业,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并形成若干产业集群;第四是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物种种质资源保护。

文件规定了应该发展五大重点领域,即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农业领域、生物能源领域、生物制造领域、生物环保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是国际公认的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生物技术及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制药得以迅速发展。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即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目前,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如下鲜明特征: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

二、生物医药在国外的发展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国家,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欧洲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也进展较快,英、法、德、俄罗斯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也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日本在生命科学领域亦有一定建树,新加坡政府最近宣布划出一块科技园区并耗巨资建设用于吸引世界几家大的生物医药公司落户其中。韩国、中国台湾在该方面也雄心勃勃。目前,绝大部分生物技术创新和专利源于发达国家。正在研发的生物技术药物品种63%在北美,25%在欧洲,7%在日本;生物技术专利的59%来自美国,19%来自欧洲,17%来自日本;我国除极少数生物技术药品原创外,其他大多为仿制或跟踪外国。

国外生物医药的最新发展动向在欧美市场上,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克隆技术,血管发生,艾滋病疫苗,药物基因组学,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tt物和动植物变种技术。

三、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医药产业面临挑战。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我国医药产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出谋划策。有关专家表示,在医药产品刚性需求和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机遇下,医药产业整体发展平稳,中药和生物制药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应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加快人才引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医药产业结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最受影响的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濮晓逸摘自《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篇二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09-2012年)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制定《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

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增幅,产业规模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市纳入统计的生物医药生产企业410家,2008年全行业实现经济总量1034.6亿元,增长15.8%。其中: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437.3亿元,增长15.6%;医药商业销售收入为547.3亿元,增长14.9%;外包服务业收入为50亿元,增长28.2%。在制造业领域,化学制药工业总产值占44.7%,医疗器械占19.4%,生物制品占10.2%,中药占8.1%,其他占17.6%;初步形成了内资、民营、外资企业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培育了头孢曲松钠、痰热清和麝香保心丸等45个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拳头产品,以及益赛普、丹参多酚酸盐等一批创新产品,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上海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由10多所高校、30多家专业研究机构、30多个研发中心(含外资)、30多家新药临床研究基地、200多家研发型企业组成的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全市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有近80位两院院士。十五期间,上海在《科学》、《自然》和《细胞》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约占全国总数的50%。2003-2006年,上海累计获得国家一类新药生产和临床批文48个。

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超过8200亿美元。我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带来1000多亿元的新增医保支付能力,预计在今后5年内,我国药品需求量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这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加快了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加快了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步伐,上海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方面具有区位、人才和先发优势,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二)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造成市场资金紧张,影响了企业规模扩大和新产品投产。且国外制药巨头受市场不景气的影响,采购中国原料药将会减少,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加快,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在华业务的重组和发展,这给外向度较高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上海的土地、商务和劳动力成本较高,客观上要求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必须集聚资源,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坚持创新集聚和高水平的发展。

三、加快推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1、坚持生产制造、商业和服务外包“三业并举”,重点发展生产制造业,积极做大医药商业,着力培育服务外包业。

2、对接国家重大专项,以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核心,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3、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引导作用,加快机制创新和优化重组,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主要原则

1、明确企业主体,聚焦重点突破口。坚持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实施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实现重点突破。

2、立足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本市优势产品,集聚优势条件重点攻坚,破解产业化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产业竞争力。

3、加强市区联动,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市区联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4、强化机制创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和控股等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建立新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三)产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2年底,使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实现“3211”的发展目标,把上海初步建成国内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使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00亿元,扶持100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创新型企业,打造100个销售额超过亿元、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

2、具体目标

(1)经济目标:到2012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在2008年基础上增长98%,其中: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年均增长18%;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50亿元,在2008年基础上增长两倍,年均增长32%;医药商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2)企业发展目标:继续保持外资、合资企业25%的年增长速度,上海医药(集团)公司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50亿元。在制造业领域,培育5家产值超过30亿元的企业,17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48家产值超过2亿元的企业。在医药商业领域,形成2家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企业,8家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15家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在服务外包领域,培育1家收入超过40亿元的企业,9家收入超过2亿元的企业。

(3)重点产品目标:到2012年,力争有100个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成为全国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制造基地之一。

(4)创新目标:持续保持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5%以上,2009-2012年累计获国家创新药物生产批文30个,开发国内首创医疗器械产品20个。

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布局

以现有的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规划为基础,结合各区县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市区二级政府的积极性,在浦东张江-周康、闵行和徐汇建设生物医药研发、临床服务外包和产业基地,在奉贤、金山、青浦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6个产业基地构成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

(一)浦东张江-周康研发核心区和产业基地

浦东张江-周康研发核心区和产业基地位于张江(含张江东区)生物医药基地和周康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可用面积分别为0.44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共计1.94平方公里。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生物制品、药物新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生产和服务外包,形成具有国际水准、亚太一流的研发中心和创新产品制造集聚区。到2012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0亿元,服务外包业收入50亿元;创新产品数量占全市30%以上,创新成果本地转化率50%以上。

(二)闵行研发和产业基地

闵行研发和产业基地位于紫竹科学园区、莘庄工业区向阳园区和漕河泾开发区(浦江分部)内,可用面积分别为0.2平方公里、0.67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共计1.87平方公里。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生物制品、药物制剂、医疗器械、动物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到2012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成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动物疫苗研发与生产基地。

(三)徐汇临床外包服务和产业基地

徐汇临床外包服务和产业基地位于徐汇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和漕河泾开发区内,在漕河泾开发区可用面积约0.4平方公里。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临床研究、服务外包(cro)、技术服务,以及生物制品、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制造业,力争建成符合国际新药临床研究标准的示范区和创新产品制造基地,成为国内生命科学研究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到2012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服务外包收入50亿元。

(四)奉贤产业基地

奉贤产业基地位于奉贤经济开发区和星火开发区内,可用面积分 别为2.55平方公里和0.3平方公里,共计2.85平方公里。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药物制剂、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和高端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到2012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成为上海高端化学原料药和现代中药的重要生产基地。

(五)金山产业基地

金山产业基地位于金山工业园区和金山第二工业区内,可用面积为5.78平方公里。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高端化学原料药、药物制剂、医疗器械、医用包装材料制造业。到2012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成为上海高端化学原料药与医疗器械重要生产基地。

(六)青浦产业基地

青浦产业基地位于青浦工业园区内,可用面积约3平方公里。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现代中药、药物制剂、保健品、医药包装材料制造业。到2012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成为上海现代中药和保健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五、加快推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业

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和现代中药,选择发展低污染、低能耗和高附加值配套原料药和医用材料。积极推进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产业发展。

发展重点:

(1)化学药物:重点推进化学药物新产品和新制剂的产业化,大力发展心脑血管、肿瘤和糖尿病治疗的新型药物,选择发展头孢类、培南类抗生素和抗艾滋病原料药。力争使抗艾滋病原料药达到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使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工业产值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到 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

(2)生物制品:重点推进肝炎、霍乱等传染病疫苗的产业化,力争使疫苗工业总产值达到全国产值的三分之一;大力发展抗肿瘤、抗类风关等抗体药物,力争使抗体药物产值占全国50%以上;推动血液制品的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加快重组蛋白药物的国际认证。到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

(3)现代中药:大力发展心脑血管治疗和清热解毒等现代中药,积极推进传统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研制生产一批名老中医验方中药,积极扶持优质饮片发展,使心脑血管治疗中药的产值达到全国产值的五分之一。到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

(4)医疗器械:重点推进药物支架、胰岛素泵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产品的产业化,大力发展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分子影像融合ct、数字式一体化手术室,做大ct/x光机、b超等医学影像设备,选择发展血液净化和创伤修复材料,推动人工骨材料的应用。力争心脑血管支架、肝炎和艾滋病的诊断试剂、ct/x光机等医学影像设备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到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

(二)积极做大医药商业

发展思路:重点推动医药批发业的整合重组,建立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大型医药分销体系;发展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业,推动城镇社区和农村地区的医药供应网络建设;发展医药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发展,使上海成为国内最大的医药商业集散地。

发展重点:

依托现有医药商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全国范围的医药分销流通 网络体系。吸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公司总部进入上海,开展工商强强联合,建立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间的新型产销合作模式,推动药品零售连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构建跨地区信息资源网络体系、零售连锁网以及与现代物流配送要求相适应的信息化系统,加快医药商业企业整合重组。到2012年,实现商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三)着力培育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业

发展思路:发挥上海技术、区位和人才等综合优势,积极吸引和大力培育各种生物医药研发和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化学和生物外包及临床研究cro服务,推动服务外包向高端化发展,引导企业承接国际药品代工,使上海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重点:

依托一批已具有技术、人才和较好硬件设施的企业,紧密与跨国制药公司的联系,做大生物医药临床前服务外包的规模。同时,加快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建设,逐步提升新药临床研究水平,推动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临床研究cro服务发展。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国际间产业转移与药品代工服务,使上海逐步融入国际生物医药研发链和产业链。到2012年,实现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50亿元。

(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思路: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坚持“仿创结合、以创为主”的发展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重大新药创制”和“肝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重大专项,不断增强上海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使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发展重点:

以国家专项实施为契机,加速提升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原创能力和产业化转化能力;围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前瞻布局一批生物医药重大科研项目;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技术服务体系,继续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和工程化技术平台建设与完善,为企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生物医药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支撑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重点支持企业发展

(一)积极吸引和支持内外资企业发展

通过完善政府服务和土地、税收、市场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来沪发展,支持在沪外资、民营等企业进一步发展。

(二)加快推进国有大企业发展

推动和支持上海医药(集团)公司等国有大企业加快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药物生产基地、物流基地和营销网络,推进新产品产业化、重大产品二次开发和药物制剂的国际化。到2012年,上海医药(集团)公司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450亿元。

(三)加速做大重点企业

聚焦支持一批目前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支持其生产基地的扩建、新产品产业化,做大产业规模。到2012年,力争实现每个企业的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四)大力扶持骨干企业

重点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拥有创新产品的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做强创新产品,形成品牌优势。到2012年,力争实现每个企业的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五)继续跟踪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

积极关注若干有技术特色、机制灵活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企业特色产品的生产。到2012年,力争实现每个企业的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六)做大做强医药商业企业

重点扶持目前年销售额在80亿元以上的医药商业企业,积极支持目前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医药销售公司,鼓励商业企业扩大本地市场,进军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到2012年,力争实现2个企业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9个企业年销售额达到20-50亿元。

(七)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聚焦支持目前年服务外包收入超亿元的服务外包企业融入生物医药全球研发链。到2012年,力争实现5个企业服务外包收入超过10亿元。

七、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市场有需求、企业有需要、产业能带动”的原则,通过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进生物医药新产品产业化与重大产品技术改造,做大一批品牌产品,培育一批新产品,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新成果的本地产业化项目

针对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两性霉素b脂质体、盐酸多柔比 星脂质体等已经获得生产批文的新产品,重组抗乳腺癌单抗药物、乙脑疫苗和血液净化透析器等处于生产报批或三期临床阶段的创新成果,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与产品产业化步伐。

(二)重点产品的工艺创新与改进项目

针对数字x光机、手术器械、生化诊断试剂和仪器等医疗器械,珍菊降压片、胆宁片等现代中药,齐多夫定、头孢替安等化学原料药,传染病疫苗、血制品等生物制品,通过技术改造、工艺创新、二次开发等措施,提升工业装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

(三)生产、物流基地改扩建项目

针对目前产能受到限制、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内外gmp规范的企业,通过区域规划、政府支持等措施,推动生产基地异地扩建、中央工厂建设和gsp基地改造等项目,提升管理水平,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

八、保障措施

(一)资金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1、对于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主、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可按照不超过实际投资的10%支持项目开展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鼓励产业基地所在区政府设立生物医药产业专项资金,对获得市级资金扶持的企业,给予相应支持。

2、通过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的注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项目;设立市级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改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本环境。

3、鼓励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并按《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给予资助与奖励。鼓励外资研发 中心的技术成果在本地进行产业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转让技术。鼓励内资企业来沪投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引导总部在上海的医药企业集团在上海设立营销业务运营总部,开展医药产业投融资业务。

(二)政策扶持,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价格管理政策。对于本市生产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由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定,采取支持性价格政策,并逐步试行药物经济性评价办法定价。对国家定价目录内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加快初审和上报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进度,允许企业在国家审核结果下达前暂按本市申报价格执行;对地方价格管理范围内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由生产企业报市价格主管部门,优先公布最高零售价格;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时,将创新药品与其他药品实行分类评审,按创新药品的质量及服务进行评标;对临床紧缺的廉价经典药品,按照本市临床紧缺药品生产供应协调工作制度要求,区别情况予以价格疏导或调整,鼓励企业生产,保证市场正常供应。

2、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市场政策。

(1)对于企业生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新药和医疗器械或经国家和本市认定的新产品,优先列入《上海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鼓励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列入《上海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生物医药产品。

(2)对于企业生产的生物医药自主创新产品,由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推荐,经联合审定后,优先纳入《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目录》。

(3)在上海基本药物补充目录制定时,在补充目录遴选、招标、选择配送等方面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

(三)市区联动,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

1、市区融合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优势互补的产业基地,将6个产业基地全部纳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范畴,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市区联手建立项目审批“便利通道”、跟踪联系制度,提供“一门式”便利服务。

2、市区配合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小巨人培育、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产品注册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给予落户企业相应帮助。各产业基地相应制定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对进驻园区的企业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来园区创办企业的创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经纪人才给予奖励;对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给予项目补贴。

(四)持续创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对企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给予项目支持,推进重大产品工艺优化与质量提升。支持本市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国家级、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孵化基地,增强企业转化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

2、优先推荐本市生物医药企业申报和承担国家与地方各类科技项目,鼓励以本地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新产品产业化与重大产品技术改造,做大一批品牌产品,培育一批新产品。

(五)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开放发展格局

1、鼓励本土生物医药企业收购、兼并国内外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兼并、重组国内外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做大做强。营造各方 参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推动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产业化。

2、深化机制体制创新,推动国有大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通过战略重组,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来沪发展,通过无形资产作价等方式,与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融合发展。

(六)强化服务,加大产业推进工作力度

1、由市科委牵头成立市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小组,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共同参与,协调产业推进工作中有关事项。

2、依托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上海市中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开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技术和信息咨询,提供“一门式”服务,推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篇三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市场监管工作的广大消费者和新闻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关情况。

20*年,*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其中,*区、*县、*县、开发区和高新区的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药企营业收入的*%、利润总额的*%,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

(一)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特色产业体系的首要核心产业来抓。今年以来,相继召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一港四园”建设推进会和市委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再安排、再部署。

市人大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协召开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座谈会,市政府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承诺在“药品检验研发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先保障;省药监局将在监管能力提升、创新产品上市措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药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携手打造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各县区党委政府结合各自实际,科学统筹、重点发力,不断加大“双招双引”、项目推进等工作力度,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强化服务、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形成了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各尽其责、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市领导亲自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签约过亿元生物医药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对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现代医药港结合功能定位,吸引南京知和大药厂、菏成药业、诺菏药业等项目落地,累计签约医药项目*个,落地达产后,每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县现代医药产业园,落地高端医药项目*个,预计实现年产值*亿元、利税*亿元。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广泛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协助睿鹰制药签署*个委托生产协议,预计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加营业收入*亿元。

(三)集聚效应愈加明显。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实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原料供应、药品生产、医药物流、市场销售渐成体系,产业链不断拉长,技术、人才、资金等加速聚集,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集约化优势充分显现。以现代医药港和高新区、*四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县、*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一港四园、多点支撑”发展格局,且各园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现代医药港以医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为主导,突出临床研究、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上市许可持有人总部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制剂和大健康产业;

*润鑫产业园聚焦高端原料药+新型制剂,着力打造甾体类药物、青霉素系列产品产业链;*现代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和生物药;*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辅料、包装材料、医疗耗材和康复医疗器械。*大力发展以羊肠线为主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与中药、医疗器械、化妆品、疫情防护物资初步形成产业集群。*金银花、*郓半夏等道地药材示范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近万亩,打造了全市中药材种植优势品种和知名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虎杖加工基地。

(四)强链工程深入实施。

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紧扣“重点产业突破年”,建立产业链稳定发展机制,在全市实行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狠抓*个领航企业培育、*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服务举措,对重点项目建设跟踪帮扶、全程调度,积极协调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瓶颈”问题集中攻关,实行在建项目看增量,新建项目看进度,掀起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科创平台加快构建。

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市内医药研发资源,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科创中心、*化工大学膜分离技术实验室、大分子结构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与复旦大学、*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与*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信必成,达成了联合建设儿童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意向。目前,市内省级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平台达到*家、院士工作站*家,拥有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现代医药港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离岸创新中心已入驻*个科研团队。

二、下步打算,(一)全力打造“一港四园”。

“一港四园”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近年来的错位发展,各个园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计划通过*年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千亿、税收过百亿元。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各级财政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医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足用好现有平台,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狠抓重点项目推进。

抓好确定的*个重点企业和*个重点项目,加强调度,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足用好市政府与省药监局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为项目落地提供便捷的通道,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朝。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篇四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2007-03-21源自: http:///ar您是第316位阅读者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到2020年之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显示了以下七个特点及趋势:

一、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广应用,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2002年,有300多种已进入最后阶段的临床试验,比2001年增加了50%。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有200种以上新的生物技术产品投放市场。生物技术药品数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纪世界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2002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为450亿美元,其中生物医药销售额约为400亿美元,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

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二、生物医药发展呈现市场集中、产品集中的显著趋势,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一是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比重,处于产业主导地位。在世界药品市场中,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了80%。从生物技术产业看,2002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362家,销售总额约为413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公司总数主要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总数的76%,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而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仅占全球的3%左右。美国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二是大的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专利药市场,跨国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占比重不断增长。1994年全球制药2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医药市场的50%,2002年上升到66%,现代医药产业的集中度逐年上升,跨国企业的垄断程度不断加大。三是在产品市场领域,单品种销售的市场集中度也呈现不断增高趋势,2002年全球最畅销的10种药物的总销售额近400亿元,占2002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的1/10。这种市场集中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发达国家已形成若干生物医药产业密集区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许多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硅谷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美国生物产业的57%,r&d投入占59%,其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除美国外,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部分产值。这些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传统医药产品仍居主导地位,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药物前景广阔

由于不少重量级产品的带动,抗生素的需求仍呈现增长态势,总体上讲,未来10年传统化学药物市场依然庞大,约占整个医药市场的70%左右。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药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化学药品在药物市场中的统治地位正受到严重挑战,生物类新兴药物将在药品市场中迅速崛起,生物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重中之重,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将应用于天然药材的种质改良当中,天然药物

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生物药物的份额将提高到18%以上,天然药物的市场份额将增加到7%左右。

五、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市场并购重组高潮迭起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为应对科技创新瞬息万变和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各国际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争相加大科研投入。据统计,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9%~18%之间,而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则在20%以上,对于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比重更大。为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也为了获取新药或是直接掌新技术,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非常活跃。如2000年,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合并成立葛兰素史克公司。美国华纳-朗勃特公司和agouron制药公司、强生公司和centocor公司并购案。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和重组热潮,大大提高了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

六、战略性技术同盟成为新药开发的成功模式

新药发现是一项整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投资巨大,风险也很大,需要跨国制药巨头之间、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结盟并联合进行投资。据资料反映,2000年被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一半是通过合作的方式研制成功的。这种加强合作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战略同盟促成生物技术向产业化转化。由于大部分生物技术产品及生产技术掌握在新生的生物技术企业手中,为保持新药研发的持续性,几乎所有的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由这些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通过合作开发,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这种模式成功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创新药品开发采用委托外包策略。为了缩短创新药品开发时间,近几年许多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开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结成技术联盟,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内容,分包给具有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完成。据centerwatch公司统计,目前“委托研究机构”(cro)公司已承担了美国市场将近1/3的新型药物开发的组织工作。cro已经成为制药企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正以其低成本、专业化和高效率的运作方式,受到生物技术及制药公司的高度重视。

七、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

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网罗人才,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例如,美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日本制定的“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究开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新加坡制定了“五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规划,5年内将拨款30亿新元资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每年投入6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20世纪90年代古巴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生物技术投资计划”,投入10亿美元发展生物技术产业,10年来已取得400多项专利,生物医药产品出口到英国等20多个国家,直接促进了古巴经济的繁荣。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篇五

我市位于xx山区,是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和集散地之一。因此,加快发展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重点了解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今年5月,市政协调研组在副主席李家忠的带领下,会同市林业局药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华中药库”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多项政策机遇叠加,实施保护与开发并举,稳基地,壮龙头,创品牌,强服务,围绕企业建基地,瞄准市场抓加工,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硒产业、全域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

(一)产业基地规模发展迅速。我市坚持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基地建设、天保工程、石漠化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等紧密结合,建成了新塘乡9.7万亩、红土乡5.2万亩、板桥镇2.3万亩、龙凤镇2万亩、盛家坝乡1.4万亩、白杨坪镇1.3万亩、xx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1.2万亩共7个超万亩中药材面积的乡(镇、处)。截止2017年末,全市从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56家,常年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近60种,中药材留存面积达26.5万亩,其中木本20.3万亩,草本6.2万亩;

主导药材品种产量1.8万吨左右。留存木本药材中,几个主要品种紫油厚朴11.8万亩、杜仲1.9万亩、黄柏1万亩、银杏1.8万亩、青钱柳0.3万亩、木瓜等其他3.5万亩;

留存草本药材中,几个主要品种板桥党参0.6万亩、黄连0.93万亩、百合0.3万亩、贝母1.2万亩、大黄0.62万亩、其他草本2.55万亩。在全省批量生产的80种主要药材中,有30多种产于我市。

(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培育成效初显。省中药材研究所在新塘乡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高山药用植物园,现保育中药材活体资源1680种,已成为集科研、生产、科普、教学、旅游于一体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被纳入国家药用植物园主体园。xx黄连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证;

xx板党、紫油厚朴获省级认证,并获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板桥党参基地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板桥党参生产技术规程》,向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板桥党参”地理商标;

xx圣峰药业的尚灵牌系列产品荣获xx著名产品名称,“尚灵”牌硒虫草、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紫油厚朴被xx省林业局评为“全省十大名优森林食品”。

(三)企业发展潜力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流通领域,全市药品批发企业11家,2017年销售额16.9亿元;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8家,销售额达5亿元。在生产领域,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生产企业有7家,2017年产值2.43亿元;

此外还有食品生产企业137家,有意向注册备案保健食品的企业有德源、圣峰、硒谷科技等企业。xx圣峰药业有限公司、xx仙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林(药)业产业龙头企业,圣峰药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四)招商引资有所突破。本着“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的原则,先后引进广东、深圳等客商到我市投资兴建中药材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引导扶持,快速成长壮大,已有2家药业企业成为xx省林业产业化建设龙头企业,年产值过千万。今年通过推介,广东商会、康芝药业等药业企业有望落户xx。同时,计划打造七里坪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完成七里坪产业园总体规划,用地面积1300余亩,建设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总投资约32亿元,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康养产业和高新产业,华阳(xx)药业、国药控股等2家公司可望入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向看,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横向看,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仍处于自主发展阶段,市场经营主体总体弱小,资源保育与开发深度不够,产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比较突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整体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一是基地建设层次比较低。尽管现存中药材基地面积26.5万亩,但普遍存在以农户自发行为、以一家一户零散种植和小型基地为主,而千亩以上的大型基地则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弱,只是“小敲小打”,目前只有19家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只占药材专业合作社总数的12.1%。三是企业引领能力弱。全市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1.55%,可见占比偏小。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仅1家产值过亿元,1家过5千万,其他都在5千万以下,企业少,规模小,市场主体难以发挥产业引领作用。

(二)缺乏科技支撑,产品技术含量低。一是在种植环节,缺乏专业培训,品种的选育、保种、留种等环节缺乏保障措施,同时农户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有效成分的形成与转化,导致有产量、没质量。二是在加工环节,缺乏严格的技术规范,除极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中药材加工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专业化程度低,中药材加工主要停留在拣、洗、晒、切等初加工上,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在规模以上生物医药生产企业中,只有华阳(xx)药业有限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其他企业还没有申请办理到准字文号或健字文号,只能生产保健产品或食品。

(三)产业发展缺乏规划,专项扶持政策少。在过去较长时间里,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并非是支柱性产业,缺乏专门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路径不够明晰。在中药材基地建设上,上级扶持政策少、财政资金投入有限,且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不强,以农户和业主自己投入为主,加之中药材技术人员少,技术服务不到位,造成在种植质量上要求不高,保存率低、效果差。同时,药业企业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普遍弱小且融资困难,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扶持很少,对投资者无吸引力,企业缺乏动力,发展也面临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制约。

(四)专业人才匮乏,产业集聚发展滞后。过去我市中药材主要是以原料药材销售为主,深度加工的产品严重不足,其附加值太低。原因之一是从事中药材研发的人员不多,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差甚远,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实验到药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没有形成。特别是全市生物医药的专业化人才如药学信息、生物工程、药学技术及管理人才缺乏,科技支撑薄弱,没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对优质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和开发。原因之二是全市产业聚集平台建设滞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对中药材精深加工生产龙头企业,没有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导致中药材价值提升不足。按照xx州高新区建设8+1的建设目标,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也才刚刚起步。

三、几点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在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孕育着大规模的产业化,将成为未来的新领域。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以上。我市药用动植物资源富集,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侯条件,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有充分的条件和基础,因此,我市应擦亮“世界硒都、华中药库”招牌,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市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之一来培育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聚集,本着立足xx、连接武汉光谷生物城,辐射鄂西及xx山区的发展思路,利用好xx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产业项目、产业政策、产品孵化上与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园对接,并尽快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医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路线图。同时,对产业布局、园区发展、结构升级、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进行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全面推进,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

(二)充分运用政策,加粗延长产业链条。一是利用国家、省、州出台的发展中医药政策推动产业链延伸。xx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xx——2030年)》、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省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州委七届四次全会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进行了决策部署。这些政策的落地生根,为发展和壮大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市可以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利用国家、省及州的有利政策,积极分析、对接国家、省、州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我市现有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优势,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二是利用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产业链延伸。按照农业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发行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精神,引进企业或者培育现有企业,引导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鼓励农户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精准脱贫。三是利用打造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推动产业链延伸。2017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8.96亿元,占gdp的65.8%,按照“药、医、康、养、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聚集xx特色“植物硒+华中药库”和旅养资源,发展观赏性药用植物旅游观光项目,在已成熟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中,嵌入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品,建设中医药文化养生中心,打造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线路,逐步形成为游客提供体检、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康复、养生等完整的医疗产业链,使xx成为xx山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

(三)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和完善市场主体。一是加快七里坪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进程,出台优惠措施,优化进园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辐射带动力强、符合国家、省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项目。三是以现有省中药材研究所、xx民族学院、武汉有关高校及科研机构为依托,与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园紧密协作,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大力开展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重大项目科研攻关。四是对现有规模以上企业择优培育,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康养旅游等领域迅速打造1家以上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对规模以下企业,包括合作社和小型种植、初加工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提供指导,优化服务。五是加强对有保健食品注册生产的企业进行服务指导,尽快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四)强化资本运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建立政府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纳入政府每年财政预算,重点用于重大生物医药项目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的扶持,用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项目引进的扶持,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增加药业产业投入和新药材、新药品开发,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效应。鼓励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开发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新品种,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在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和服务上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协调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障碍。

(五)优化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职能,迫切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发改、财政、科技、经信、农业、林业、金融等相关部门,定期就重要问题进行协调,整合现有政策资源,研究制定重大规划和政策措施,检查重大决策的执行,提供产业信息,指导项目实施。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出效益,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