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搭建平台方案(五篇)

最新搭建平台方案(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31 07:35:16
最新搭建平台方案(五篇)
    小编:admin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搭建平台方案(五篇)

搭建平台方案篇一

——无锡广益中心小学开展未成年人科技教育活动总结

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的跨世纪接班人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将未成年人科技教育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不断地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我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探讨、研究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现将我校多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未成年人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我校近几年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科技教育,是基于以下认识:

1、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科技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什么是“科学”?大多数学生会这样回答:“科学是指先进的生产力”,“科学是神秘深奥的学问”。那什么是“科学素养”? “是天资”、“是勤奋”„„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回答,说明他们对“科学”、“科学素养”的概念由模糊而产生敬畏,最终走向疏远,说明我们对未成年人科技教育的匮乏,也说明科学精神在当今这个社会的缺席。所谓科学素养,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据中国科协2001年公布的数字,只有1.4%的人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1990年达到6.9%,欧共体1989年达到4.4%,差距十分悬殊。

2、面对现代社会一些反科学、伪科学、封建迷信等现象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必须加强未成年人科技教育。“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等,在这些新兴的预测命运的方式面前,未成年人往往表现得比大人更为热衷。在大多数的综合网站中,几乎都有“星座”、“占卜”等频道。戴“护身符”、买“愿望瓶”、挂“吉祥绳”等在未成年人中也相当流行。学生丽丽剪短了留了两年的长发。因为她刚刚买了一本有关星座的书,书上说,她留短发会有好运。有位家长告诉我们,他女儿每到周三就要穿黄色的衣服,有时候没有了同颜色的衣服就不肯上学。他女儿告诉他,根据一本书上的介绍,黄色是保护色,要想一周平平安安,周三这天就必须穿黄色衣服。可见,这些同知识经济时代相悖的社会暗流,正在毒害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迫切需要我们以科学的唯物论和普及科学知识予以痛击,以净化未成年人的思想。

3、面对科技教育在中学的薄弱现状,必须找到突破口。在应试这根无形指挥棒的指挥下,今天的老师和家长正在孜孜不倦地向孩子灌输“读好书、考高分,上好学校、有好前途”的理念。老师不间断地进行教学加压,家长为孩子联系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培训班,小发明小制作之类的科技创新活动成了“不务正业”。学生成了应试教育的容器,而很少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这种对于考分的过度追求,使当代未成年人正在失去对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人的观察、想象能力日渐减弱,思维定势日益增强。

目前科技教育比过去受到了重视,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在新形势下如何把课堂内的科技教育与科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使各类主体组织开展的科技活动系列化、有序化和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科技活动有效地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养?如何进行有效的科技教师及辅导员培训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解决。

二、切实转变未成年人科技教育的几个重要观念

我们认为,观念是行动的向导。传统的和落后的观念是影响和制约未成年人科技教育的深层因素,必须深刻变革、更新,否则难以图进。

1.变“活动”为“教育”,由外向内,内外结合。

到目前为止,不少人将未成年人科技教育等同于科技“活动”,正是由于这种浅薄认识,使得科技教育工作难以真正深入开展。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首先必须把未成年人科技活动升华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才能彻底改变科技教育工作的被动局面。说到底,就是要变以往的未成年人科技活动的“课外”的范畴上升为教育的主体,把科技教育全面地由课外向课内各学科渗透,力争最大限度地使学科教学之内与科技教育之外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统一,完美和谐的科技、文化、品格的教育观。以彻底改变科技活动就是课外小组、发明、制作这类的狭小天地。据此,我校在各年级成立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负责全面开设并认真落实社会实践课、研究性学习课等必修课程。

2.变少数为整体。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未成年人科技教育的对象应确实做到由少数、个别学生,扩大到全体学生。2003-2004年我校开展了以“为了家乡的进步”为主题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以“八小”(搞一项科技小发明、设计一个创新方案、提一项改革建议、做一项科学小实验、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学一项民间特色技艺、制作一个科技网页、画一副反映家乡进步的画)为活动内容,要求四、五、六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每人至少要选择一项,并提交活动成果。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热情高涨。学生提交关于家乡发展的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多达500余篇,科技小发明、小制作210余项,提出的改革建议150多份,反映家乡进步的绘画100余幅,还有大量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几近失传民间特色技艺,制作了不少主题网页。其中许多成果是几位、十几位学生合作完成的。

3.变表层形式为实质内容。我们认为,未成年人科技教育决不能图表面形式的轰轰烈烈,而应在实质内容上下工夫。为此,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与操作”课题的研究,通过常规方法学习可教学、专题讲座、学科教学渗透、实践体验等方式,在高一的研究性学习课以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为主,教给学生如何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去获取信息资料;在高二的研究性学习课以课题式研究性学习为主,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和确定课题、如何制定课题计划、课题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分析和处理信息、如何写结题报告等;在高三的研究性学习课结合各学科的复习和备考,以思维建模为主要内容,教给学生建立学科知识结构的方法、构建学科思维模型、掌握解题思维方法。实践证明,这一转变不仅使科技教育的本质落到了实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技素养,而且将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极大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的高考升学稳居黄冈各县市前列。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参加18届、19届全国未成年人科技创新大赛,获湖北省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为了家乡的进步”科技实践活动作为湖北省未成年人科技创新优秀活动一等奖项目获全国二等奖,这在黄冈市都是前所未有的。

三、努力搭建未成年人科技教育平台

要使未成年人科技教育活动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搭建科技教育平台,为科技教育提供管理、制度、时间、场所、资源等保证。

1、领导的落实。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麻城一中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形成了校长及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教科研副校长主管、教科室指导督办、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各年级组班主任和各教研组备课组落实、各科室和职能部门配合,全方位的科技教育管理网络。

2、制度的支撑。未成年人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做保证,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旨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规范与激励相结合的一系列制度。主要有:《麻城一中教科研管理条例》、《麻城一中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评选条例》、《麻城一中教科研奖励办法》、《麻城一中学生学分制实施办法》《麻城一中学生奖励办法》等。克服了课堂教学是硬指标,而科技教育是软指标,没

有建立起必要的考核、评估办法的制度性缺陷,把科技教育成果纳入衡量教师业绩和学生素质的考核范围。

3、时间的保证。为了保证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参与科技活动,我们全面开齐开足(尤其是劳动技术课、社会实践课、研究性学习等课程)课时,各个学科还课堂进行科技教育渗透,教师们还利用每周的三节课外活动、晚饭后的讲读时间、晚自习、周末、寒暑假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科技辅导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场所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如课外活动一般是兴趣小组自主的小型活动,讲读时间和周末晚上可以利用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播放科教电影电视节目,部分晚自习和周末集中由相关学科教师对各科技兴趣小组进行专门的辅导,寒暑假则指导学生集中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专访、设计制作等科技活动。

4、资源的挖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校内逐步营造起了多维立体的科学教育校园环境和多姿多彩的科学教育人文气息,充分挖掘各种宣传阵地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耳濡目染,渗透科学教育。步入麻城一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座六层现代化的逸夫科技楼,楼侧建有长约二十米的科技教育长廊,楼后建有300座的多功能教室,楼内理化生地理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网络中心、广播台、校内电视台、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室等室外挂着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科学家的画像,教学楼四周建有科技宣传黑板报长廊、新闻报纸长廊,还有遍布校内各楼栋办公室、教室的校园网及其终端设备,给学生展示了一个信息时代的广阔空间和无穷魅力。学校在逸夫科技楼楼顶建有天文观测仪,还有占地近四十亩的植物园。在校外,我们与各级科技教育部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我校学生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得到了麻城市科协、科技馆、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校还多次邀请麻城市科协、环保局和湖北省科技活动中心专家来校讲座;今年5月我校能够成功举办了首届科技节,也与麻城市、黄冈市和湖北省未成年人科技活动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学校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我校开展科技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的指导、具体的操作环节等方面仍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特别在培育一支思想业务素质好、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科技教师队伍上仍需花很大气力,使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搭建平台方案篇二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理念

构建便利、快捷、高效的乡镇便民服务通道 ——樟树市刘公庙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的调查与思考

杨林峰刘峰杨艳平

刘公庙镇地处江西省樟树市西北部,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67个村小组,全镇人口18910人,其中农业人口17010人。近年来,该镇以便民办事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积极探索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路径,努力构建便利、快捷、高效的乡镇便民服务通道,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主要做法

该镇通过“123”工作法,转变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的新机制。

“1”,即完善一个平台,打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验田”。一是强化硬件建设,完善为民服务设施。在硬件上做到“十有”,即:有固定的办公用房、有明显的中心标牌、有群众熟知的热线电话、有办公电脑和必要的办公设施、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有办公经费、有群众办事座椅、有明显的窗口指示牌和事项办理公示牌、有窗口办事指南、有公示栏。二是合理设置岗位,落实“一站式”便民措施。按照方便群众办事的原则,把各站所中工作相似、业务相近的职能部门合并归类,把便民服务中心精简为信访接待、综治与法律咨询、农业科技、土地服务、1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残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8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受理、窗口运作、统一收费、限时办结。三是精心选调人员,建强为民服务队伍。对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人员,该镇严格把关,择优调配,挑选了一批作风正派、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干部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对工作人员就《行政许可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等进行岗前培训。实行挂牌服务,动态考核,优胜劣汰,同时发现人才,培养后备干部。四是完善各项制度,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值班制度,每周由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带班,每个窗口保证两名工作人员按ab岗轮流值班;建立便民服务考核机制,把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纳入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干部评先选优、确定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建立服务监督机制,公开设置意见箱和监督电话,设立岗位监督栏、岗位监督牌、意见簿等,对工作人员实行编号挂牌上岗,定期不定期对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2”,即畅通两条渠道,架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一是在畅通便民服务渠道上突出“三个做到”,即:只要符合办证条件,立即可以办理完毕,做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农民群众关心的粮食生产政策、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流通、新品种推广、政策法规等问题,在便民服务中心有专业人员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释;专门设立一个信访接待室和诉求室,每天安排一名镇领导坐班,负责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服务中心,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民意畅通。二是在畅通监督管理渠道上突出“两个发挥”,即:加强对考勤、值日、项目运作、管理考核、评先创优等日常工作

2方面的监督管理,并将便民服务工作纳入民主测评和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便民服务中心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作用;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定期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和建议,以群众是否满意来检验工作成效,切实解决以往办事不公开等问题,发挥群众对便民服务中心的外部监督作用。“3”,即寻求三个结合,开拓创建乡镇“三民”好班子的“示范地”。一是与规范基层干部行政行为相结合。充分利用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这个平台,严格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力”,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承诺制、责任制、定期约谈制、内部快速协调制等四项制度和值班日记、公开办事、优质服务、督查考核、廉政建设等五项管理制度,促进他们始终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质量。二是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克服以往办事推诿、拖拉、效率低的现象,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出击,积极转变职能,在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亲民“一线连通”,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便民“一张卡片”,把工作人员的分管业务内容和联系电话制作成“便民服务卡”,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把服务送到家中;爱民“一支队伍”,成立专门服务队伍,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扶贫解困等各种服务;利民“一份记录”,进村入户,掌握民情,针对群众实际情况,提供就业岗位、致富信息等服务。三是与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群众监督制度,切实约束干部行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高素质服务中心干部队伍。

二、主要成效

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坚持“便民、公开、依法、高效、无偿”的原则,为群众办理证照、核报补贴、资源交易等各项服务3600余件,受理政策咨询260余人次,调处林业、民事纠纷52起,共受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9例,印发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调解民事纠纷32起,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事故6例,避免了群众越级上访8起,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630余件,做到了服务效果“零投诉”。

一是方便了群众办事。便民服务卡将驻点干部及村(居)干部的姓名、职务、职责、联系号码等信息公开方便了群众,并通过一站式服务,使群众办事省时又省力。

二是优化了发展环境。规范的办事程序,优质的服务承诺,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促进了工作协调,有效解决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成效。

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服务承诺、限期办结等制度,做到“急事先办、难事尽办、特事特办”,有效化解了群众因该办的事情没办或未及时办理而产生的积怨,避免了“小事久拖积大患”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维护了稳定。

四是规范了干部行为。便民服务中心,将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岗位职责公布于众,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通过实施阳光运作,避免了暗箱违规操作,不仅增强了镇干部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意识,还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从源头上推进了治腐工作。

五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对群众前来办事和反映问题做到“一

4张笑脸、一杯热水、一颗热心、一句问候”,通过干部“零距离”服务,加强了干群之间的感情沟通,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发生,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

三、几点启示

通过几年的努力,该镇便民服务中心在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之一: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的出发点是做好宣传工作。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注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重点向群众宣传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改变群众认为中心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看法。

启示之二: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的着力点在加强中心队伍建设。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一般都有包村任务,乡(镇、街道)中心工作又较多,中心工作人员经常进村或承担其它工作,造成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宗旨意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才能充分发挥中心的服务作用。

启示之三: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的关键点在延伸基层服务触角。搞好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是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平台向村组的延伸,是农村基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为群众服务的窗口,整合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村民监事会、廉政监督员队伍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工作队伍等资源,重点监督村级公共权力的运行,接受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以最快的方式、最优质的服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启示之四: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的根本点在提供严格的制度保障。一套好的机制可以坏人无法犯错误,一套不好的机制同样可以使好人犯错误。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必须配套以一套好的运行机制。该镇镇便民服务中心实施“四制度”及取得的成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借鉴。

作者系中共樟树市委办公室干部 邮编:331200 6

搭建平台方案篇三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

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新途径

中共西乡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加快和经济形式的变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监督难到位、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西乡县紧密结合中组部《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创新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县上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县人劳局、公安局、民政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在组织部下设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确定1名主要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各村、社区成立办事机构,由支部书记具体负责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日常事务。同时,分别在县、乡(镇)、村(社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中心、站、点,开通流动党员服务咨询电话,并明确了各级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构建了由县上宏观管理、乡镇统筹管理、村级动态管理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全县共建立1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23个服务站、286个服务点,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电话24部,为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咨询政策、参加组织生活等提供有效服务,在党组织和党员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二、全面摸排,强化宣传,打好管理服务基础。我县利用流动党员返乡过年的时机,组织公安、民政、劳动、计生等部门,逐村逐户对全县流动党员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全面掌握了流动党员的年龄、文化程度、数量、流向、联系方式等情况,做到了知现状、知想法、知去向。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县乡两级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各村、社区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流动党员1068名,没有流入党员,其中:跨省流出728人,跨市流出237人,跨县流出103人,在流出地建立流动党支部2个,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584人,补发《流动党员活动证》213人。同时我县采取《致流动党员一封信》、悬挂横幅、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上门走访慰问等形式,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召开部门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会议,安排部署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中省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各乡镇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大力宣传,营造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良好氛围。

三、健全机制,创新载体,创造条件发挥作用。我县从

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着手,在“管住、管好、管活”上狠下工夫,建立四项制度提高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建立信息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四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同时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位流动党员为家乡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在务工人员中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人以上群众外出就业,引进一个经济发展项目,为所在村组或贫困户做一件好事。还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以争当西乡形象宣传员、群众致富信息员为主要内容的“争当两员”活动。通过这些方法,建立了“城乡一体、双向互动、动态管理”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失控、失教、失察、失评”等问题。两河口镇高潮村党员李登海1993年到山东青岛务工,他爱学习、肯专研,迅速锻造了过硬的技术,成为打工族中的佼佼者。1999年,李登海组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成为拥有2000余名员工的公司董事长,员工中有党员11名,都在公司担当业务骨干。在镇、村党组织的帮助下,2005年10月,公司成立了党支部,他筹集资金修建标准化活动场所,使流动党员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他吸纳家乡1000多村民长期在公司务工,每年带回2200万元的经济收入。本村修建通村公路时,他个人率先捐赠资金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党员和工人都纷纷慷慨解囊,向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对流动党员

回乡创业、回报家乡先进事迹我县进行了大力宣传,对引进重大项目资金的流动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并在税收、贷款、土地划拨、手续审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向。

四、整合资源,强化培训,增强创业致富能力。我县坚持返乡党员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返乡党员有多少就培训多少的原则,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法规教育和技能培训。县委组织部联合县人劳局、农业局、茶叶局、烟草局、职业高中等单位共同举办外出务工返乡党员技能培训班,按照返乡党员的需求和意愿,举办了种植养殖、计算机应用、电工焊工等实用技能技术培训班,开设了当前经济形势、务工须知等公共课程,对返乡党员进行分批分期培训。同时,引导返乡党员在远程教育播放站点进行培训,县远教中心将制作和收集的技术培训课件通过入户平台播出,方便返乡党员日常受训学习。我们还组织有关涉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服务小分队,下乡开展茶叶、生猪、烤烟、林果、食用菌等专题讲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全县共组织返乡党员集中培训26次,参训人数达500余人次,提高了他们的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了创业致富能力。

五、量身定做,分类施策,开辟创业致富渠道。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共有返乡流动党员249人,其中下岗失业的86人,因企业不景气自行返乡的115人。在帮助返乡党员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形势的同时,根据返乡党员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分类帮扶。采取“精神

上扶智、经营上扶能、发展上扶业“的办法,对有一定技能、经验和资金的返乡党员,鼓励他们兴办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从事个体经营,各级党组织强化创业服务,采取项目指导、结对帮带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争取贷款、用地、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城关镇返乡党员谯胜玖,有一定的茶叶加工技术和经验,在党组织的引导下,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县茶叶局、扶贫办利用项目资金,帮助其购买茶叶加工设备。对有技术、无资金的返乡党员,乡镇、村帮助他们申请办理小额贷款或扶贫贴息贷款,解决其资金困难。私渡镇红安村党员李忠伦,原在广东一电子厂务工,返乡后工作无着落,村党支部积极为其疏通思想、出谋划策,并协调贷款60万元,帮助其在临近的城固天明镇创办了家电超市。对既无技术、又无资金、生活比较困难的返乡党员,在加大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利用县困难党员帮扶资金,按照党员“星火致富”工程的运作模式,为36名返乡党员每人发放了一头能繁母猪,增强其走出困境的信心,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据统计,全县已有120余名返乡党员实现自主创业,兴办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60余家,投入创业资金1000余万元,40余名有一定技术特长的返乡党员进入了县直企业就业。

六、树立典型,帮带致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县坚持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引导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工程,造就了一批发展农村经济的党员先进群体。古城镇二郎村党员韩定军从事蛋鸭养殖,赚钱后,帮扶乡亲投资300万,建起大型蛋鸭养殖场,为村上50余名劳动力解决了就业;桑园镇党员梁秋华在做大做强自己茶园的同时,带动周边5个村有近千户村民从事茶叶生产,使他们每年增收70万元。通过这些典型引路,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苦于致富无门路、无办法,想富不会富、想富不能富的问题,实现由点到片到面的扩张型发展。树立一批有成功经验的流动党员致富典型,让他们在带头富、共同致富上做示范。同时对政治素质高、经济意识强、群众反映好、年轻的流动党员,经认真培养,及时吸纳到党组织中担任干部。2008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全县有35名返乡流动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4人担任村主要干部,有效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工作水平,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我们通过建阵地、抓管理、搞服务等措施,使全县的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力争使全县的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台阶。

搭建平台方案篇四

创新机制 搭建平台

努力提升奶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齐齐哈尔市畜牧兽医局

2011年5月16日

我市是全省奶业重点发展地区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政府“千万吨奶”工程战略,高度重视奶牛产业发展,制订了完善的加快发展奶牛业战略,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狠抓落实,积极推动,坚持规模化饲养、良种化繁育、科学化管理、优质化服务,使我市奶牛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市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截止去年年末,我市奶牛存栏58万头,同比增长13.3%,鲜奶产量132万吨,同比增长7.4%。全市现有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16家,去年企业新增产能117.7万吨,同比增加1.27倍。

在奶牛产业块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还存在着规模化养殖比例较低、奶牛产奶水平较低、高附加值奶制品比重较低、生鲜乳价格较低以及奶农与奶企关系不理顺、奶源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奶业服务措

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与现代奶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拯待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为此我市以建立奶业信息平台为契机,力求通过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奶业管理水平。

一、奶业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1、形成共识,通力合作。

2、先行试点,逐步启动。

3、建立平台,完善监管。

4、拓展功能,加强服务。

5、全面推广,注重实效。

二、奶业信息平台作用情况

三、奶业信息平台发展前景

一、建立奶业信息平台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显著特点,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标志,建立奶业信息平台既是现实需要,也是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1、转变发展方式。信息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先进的行业、领先的的产业、优秀的企业都以信息化为支撑,发展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信息化。我市奶业发展的现阶段,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指导方针,加快提档升级,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实行信息化管理正是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

要途径。

2、是服务范围的拓展。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为相关产业、企业以及其他从业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信息化对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改善政府职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建立奶业信息平台可以更好的保障奶农、乳企、奶站等各方利益。奶牛贷款担保、奶牛保险、饲料联合采购销售服务,扶持政策公示等均可以在此载体上高效运行。广大奶农以及相关从业者可以免费获得政策法规、科学养殖、防疫灭病、专家咨询等各种信息服务。在生鲜乳购销上,通过 pos机和手机的相互确认,可以将当期的奶量、奶价、累计数量、奶资金结算等情况输入,减少矛盾纠纷,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3、提升监管能力。生鲜乳质量监管环节多、难度大,现行监管措施难以适应需要,建立奶业信息平台,是运用国家倡导的物联网技术,结合射频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可以将奶业政策法规咨询、宣传引导奶业动态、数字统计、情况分析等实行综合管理。通过在奶站以及生鲜乳运输车上装置监管设备,以及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随时监控生产一线情况,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对强化奶站日常监管,规范数字统计,提高标准化水

平,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添加行为,保证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都将到重要作用。

二、奶业信息平台的建立方式

中国电信在信息平台建设上,研发能力强,队伍素质高,服务质量好,因此决定与中国电信齐齐哈尔分公司合作建立奶业信息平台。中国电信齐齐哈尔分公司无偿提供信息平台所有软、硬件设施,包括无线手持pos系统机、奶农手机、手机卡、流量卡,以及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和应用培训、维护等一系列技术。市局负责组织协调县(市)区畜牧部门推进此项工作。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狠抓落实。通过在两个区试运行,奶业信息平台所涉及的奶农、乳企、奶站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积极性,在全市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指定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奶业办公室具体落实,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今后在全市奶牛产业化考核评比的工作中,将以奶业信息平台体现的数据为准,如因奶业信息建设滞后而影响考核结果,责任自负。

2、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这项工作涉及群体较大、范围较广、信息较多,各地畜牧部门要积极与电信部

门配合,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工作,重点协调好奶农、奶站、乳企等相关单位和个人,使之运行顺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信息平台建立和运行中的技术工作由中国电信负责。

3、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建立信息平台是一项工作量较大而且事关长远的工程。要根据高性能、高稳定性的需求,不断增强实用性。畜牧部门要与电信部门加强联系,以信息平台的建立到信息资源的收集、识别、提取、交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分析、利用以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每个节点都要认真抓好落实,以保证奶业信息平台真正支持作用。

搭建平台方案篇五

搭建平台,创新模式

——平桥镇进一步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主要做法

一、抓“两个到位”,在夯实思想基础上推进组织建设规范化

1、高度重视,做到领导认识到位

通过调集全镇资深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实施“进村入户”大走访行动,紧抓村级财务不清是农村各种矛盾和村务日常管理非正规化这一主要导火线,就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运转、村务日常管理展开展新一轮的“思想再解放、发展要跨越”大讨论。同时,将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明确建立镇、办事处、村三级稽查目标责任体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全覆盖工作网络,打造农村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平台。

2、完善体制,做到制度建设到位

出台《平桥镇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提出“四规范四化”的建设标准,即规范办公条件,做到保障标准化;规范职能定位,做到权责明晰化;规范监督内容、程序和方式,做到查纠常态化;规范工作制度,做到监管运行制度化。同时统一制作下发《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责》《村务民主决策监督流程图》等一系列上墙制度,并要求监督员及时记录包括工作开展、学习培训、召开会议、受理群众意见和建议情况、监督事项及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等。此外,实行工作报告制度。

二、抓“三条途径”,在强化履职能力上推进队伍建设标准化

1、唯贤任用,在优化队伍上下实功夫

采取由办事处具体指导,村级党支部具体负责的方式,将精通财务管理、熟悉工作流程,兼备公道正直、热心村务的村民和党员干部划入候选名册,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任期与村委会同届,并明确规定“九不准人员”不得做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进一步优化用人平台。目前,全镇116个村均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设有主任116人,监督员600余人,全面形成有文化、有经验的党员化监管队伍。

2、组织培训,在强化能力上下真功夫

通过“重点轮训、分级培训、定期教育、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镇、办事处两个层面上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业务培训,内容涉及“廉洁村”建设、村级“三资两重”管理和监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级工程招标组织和程序以及职能与运行方式等相关知识。同时下发《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手册》,为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实施常态化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其与时俱进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目前,全镇共组织重点轮训2次,培训教育7次。

3、创新模式,在主动作为上下深功夫

创新以村务监督委员会示范村为主要对象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俱乐部和廉政论坛。通过研讨会、专题讲座、成员培训会以及其他参观学习等形式,进行大范围的经验介绍、工作交流、难题案例解答和总结点评,形成了以风廉村为代表,由经手人、村监会主任及村主任、书记“四笔联签”,村监会、村两委会、村民大会“三会联审”的强效监管模式,以进一步增强监督员的业务能力和监管信心,打造一个专业、规范、合理、高效的互动平台。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俱乐部活动12次,帮助解决各类难题100余起,提出各类合理化意见、建议300余条,协调处理凝难矛盾17起。

三、抓“四项措施”,在完善保障制度上推进监管平台建设实效化

1、构筑政府支撑平台

构筑以镇纪委为主,组织、民政、财政、农业、工业等部门配合的协同监管平台。采取以会代训、以训促管的方式,进一步健全村务月报审制度,并按照收集民意、调查分析、监督落实、通报反馈等步骤,深入细化限时办理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同时,将村级组织运转和村务日常管理的两个“规范化”建设与村、办事处、责任部门的分级考核有机结合。

2、配齐配强监管工作指导员

成立以镇纪委书记为主要领导、各办事处总支书记为小组组长、各驻村干部为组员的监管工作指导员队伍,形成镇、办事处双向指导格局。通过帮助监督员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及时协调与村两委关系,审核和代报送有关报表和文件资料,进一步消除对政策的歧解和误解,有效化解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健全矛盾防治机制

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参会列会、工作汇报制度。畅通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举报信息网络等渠道,对无法履行合法、有效的监督员进行及时处理或更换,第一时间处置和办结违法违纪、越位渎职案件,力争将凝难纠纷和突出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目前,共借各类举报10余起,已处理办毕7起。

4、完善考评和报酬制度

通过看台账、看制度的“双看”措施和定期督查、民意反馈等方式大力开展“村民满意村务监督委员会”创建工作,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考评与年度村两委干部勤廉双述同部署,将考评结果和评优评先、报酬奖励紧密挂钩。同时,依据上级规范化建设要求,给予履职状况好、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相应的薪金、补助和精神奖励。(天台县平桥镇纪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