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教学研一体化开题报告(5篇)

最新教学研一体化开题报告(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1 10:12:16
最新教学研一体化开题报告(5篇)
    小编:admin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教学研一体化开题报告(5篇)

教学研一体化开题报告篇一

景芝镇职工子弟小学2013、04

自我校开展 “研讲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用应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师中形成了业务上互追互赶的良好氛围,真正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课前,教师认真备课研课,为一个教学环节展开激烈的讨论;课上,追求快乐高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的同时,真正学会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各种能力,课下,教师集体讨论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下面,我就我校如何构建“研讲评一体化”教学,不断推进“研讲评一体化”研究活动深入开展的认识、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校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开展“研讲评一体化”教学。

学校领导积极参加活动,深入探讨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研讲评一体化”备课模式和教学方式,并逐步确立了“研讲评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有效组织教师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每一个教师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

二、注重专业引领,搭建交流平台。

我校形成每周听课活动,全员参加,讲课教师认真备课,集体讨论备课环节并修改,把握突出重点,难点深入浅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引导出发,着重备出学生的学,解决在上课时出现的教师将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情况出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对每一环节的优缺点,环节与环节的衔接流畅度等等个方面都做详细记录,找出备课中的不足,加深认识体会。听课后,认真组织评课,各抒己见,认真热情的进行评说,作深刻反思。注重考核评估,实行有效激励

三、注重考核评估,实行有效激励。

我校对“研讲评一体化”教学的每一项活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一星期一总结,及督促又鼓励,调动教师参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研讲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促进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授课方式、矫正课堂授课讲练比例失调、推动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而重要作用。我校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完善,我们将继续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坚持科学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一如既往地加大教研力度,拓宽教研的领域,认真学习和研究有效教学理论,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研一体化开题报告篇二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研教一体化

方顺桥小学 夏哲

结合三年来的几次教学感悟,我谈谈研训教一体化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式。我的第一次教改活动 前年担任三年级语文,想试一试构想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实用。方案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大语文的视角来开展教学活动,突破传统的字词段篇章的教学模式,回归语文的本质,语文的本质是什么,口头语言叫语,书面语言是文,语文的本质是表达,最终的目的是学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表达清楚。基于这个想法,我参考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

写作。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写作下面的前提是会写字,大纲里关于写字的要求是: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写字的前提是认字,认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要求挺简单的,具体教学从那里入手呢。

一、仿写。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中的文章无非就是个例子。怎么用好这个例子呢,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看,大师们怎么用词,怎么表达、怎么叙事。然后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仿写,在讲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时候,第一句: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让学生学着写,你们上学的时候是怎样的呢?从„„从„„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学生就说:“从大桥上,从大路上,从屈屈折折的胡同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哪位学生说的最好,教师就写在黑板上。这样一句句的仿写,两节课的时间,就把这篇文章变成了一篇写方顺桥小学学生上学、玩耍的的作文。完成后教师一读,学生再齐读,读了后学生们特别高兴,这是大家共同完成的成果。在仿写过程中,学生的生字记住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也记住了,这种上课方式学生也特别的喜欢。不过,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这种教学方法,那就仿写优秀的句子,有特点的句子。猫一课,“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可是全文的经典句子,怎么让学生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呢。仿写,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身边的亲近的人。就有的学生写:“爸爸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他勤劳吧,它的确很辛苦,好几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可是他懒的时候会整天打游戏,什么事也不做。”特别的形象生动。语文的仿写就像书法的临帖一样,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第一步。

课堂上的仿写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但对于全体的照顾是不全面的,这方面我采用的第二步措施是这样的。

二、个性化,开放式课后作业,课后的作业也特别简单。把必需要掌握的生词连起来写一段话,昨天写了个光头强,今天就写个喜洋洋。教师的作业点评很重要,优点要大肆表扬,不足只说一点,要以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语气,把作业本当成了与学生全沟通的平台,有时候我的评语比学生的作业写得还多,每次上课,好的作业教师诵读点评,进步的学生表扬。一位学生家长就反映,原来的孩子不爱写作业,自从用了这种方法后,放学后第一个写的就是语文作业,学期末,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一个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了星期天出去旅游的经历,写了八九百字,虽然用词不当,语言啰嗦,但学生敢定、想写、爱写的习惯培养了出来,他们把作文当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难题。

三、增强老师的亲和力。除了这两个教学方面的改进外,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教,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和力。讲课前与学生聊天,介绍自己身边的小事,自己的发现,感受。让学生了解老师,如:集市上看到了一个学生,主动打招呼,帮大人看孩子之事,放学路上看到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帮家长洗衣服等等。想到的就说,说的事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让学生对老师亲近了起来。每个学生都渴望了解自己的老师,那老师为什么不主动的把自己光辉的一面与学生分享呢,让学生了解了自己,也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个题目有点大,可说的很多,老师也各有各的方法,我的方法就是作业按照卷面、内容评星,好的给个星,攒够了五个星就升一级,当副组长,像玩游戏一样。超过组长了就当组长,组长管理的好,组员们星星多,就升副班长,这些学生按要求升级后,就会主动维护这种学习与评价的方法,班风就越来越好。管理班级,就是团结引导大多数学生跟你走,良好的班风形成了,个别不守规矩的学生就没了市场。团结组织大多数的学生不要只依赖老师的地位与威严,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的进行,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一学期来,学习成绩没怎么下降,学生的兴趣有了提高,我认为这次教改是基本成功的,遗憾是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学生的作业本,原来有照片,当时我挑了几个进步大的学生的作业从开始的散乱到后来的整洁一张张的在大屏幕上一放,学生都哇的一声,自己都没想到改变这么明显,这让全体的学生有了信心。可惜换手机时没有留下来。

什么是让学生信服的好老师,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关注,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之后,每天都能感到自己的进步,无论是成绩还是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在老师的领导下有了提高,这才能让学生敬佩你、爱戴你、尊重你。

我的第二、三次教改

教学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的时候多,去年我担任一个学期的六年级数学,想开展一个自主学习的尝试,原则上是学生自学,小组为单位的互帮互学,想互提高与督促。结果两周不到,就叫停了,分析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数学学科还不太熟悉,学科特点、重点、难点没吃透,二是学生的情况分析没做,冒然操作。不知彼不知已,怎么能成功呢。今年还想做这个教改实验,我教三年级的科学,教材驾驭我觉得没问题,但看了看学生的情况,三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在三个班同时开展,任务也比较重,觉得还是风险比较大,就放弃了,但理论性的尝试与推断我一直在思考。教训就是:教学改革一定要注意学情!重要的话说一遍。

昨天和徐俊娜老师探讨教研,说了一句话挺有道理:上面搞研究的有理论没实践,我们一线老师有实践没理论。我们的方向就是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水平,将学到的理论一点一点的用到实践中来,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一个人能研究,一个问题也能研究,搞研究很简单。

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的好处就是,工作有激情,没有了职业倦怠,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需要验证的内容太多了。全局观念强了,视野宽了,眼界高了。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在管理班级,在教学。问题解决了,想法验证了,那种高兴与满足感不可替代,解决不了,就继续想办法。做研究型的教师,工作了十几年,你就有了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不搞研究,那就是用一个经验用了十几年。衷心希望各位老师都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教学研一体化开题报告篇三

三里畈初中“研训一体化”实施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将校本研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研训制度,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当前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引发了我们对校本研训的关注与探索。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试行)》的精神和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研训的要求,为建设一支优良精干的教师队伍,在新课程实练的机遇中实现我校“市内知名,县内一流”的总体办学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健康发展为宗旨,以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二、领导机构

从建设学习化组织的宗旨出发,建立和健全校本研训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办公室﹑教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领导校本研训的工作。根据研训和考核的实际需要,成立以教学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及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研训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校本研训的考核工作。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研训的日常工作,为校本研训提供服务指导。由学校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校本研训工作。

为切实加强对校本研训的领导,必须建立和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对教师校本研训进行五年规划,制定校本研训工作管理制度,活动制度,评估制度,保障制度和档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求每学期具体制定教师研训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表,使校本研训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这样,通过建章立制,全校以校本研训总目标为核心,以学校、教研组、教师为单位,层层有计划,人人有目标,研训工作明确具体,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校本研训计划

校本研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参加校本研训教师的特点,建立明确,适宜的研训目标,选择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研训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研训形式,以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培养研究型教师。

(一)校本研训内容

校本研训内容包括公共课程、学科基本功和新课程研究三部分。公共课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等。

学科基本功:由一般基本功和专项基本功组成。一般基本功包括导入、提问、板书、结束、演示等6项技能,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科渗透,教案编写,说课等;专项基本功包括语文的朗读与写作示范,数学的解题和绘制图形,英语的绘制简笔画和组织教学,政治的基本理论和课外活动指导,历史的地图和文物图及历史资料,地理的绘制简笔地图,物理、化学、生物的演示实验和组织学生实验,美术的示范技法,音乐的自弹自唱,体育的示范动作和示范操作,计算机的cai课件制作和网络技术操作,劳动技术的示范操作技能等。

新课程研究:包括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反思,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教育教学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的整合应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新课程标准研究与实验等。

(二)校本研训形式

1、不断丰富“五个一”工程活动,以教龄不满五年的青年教师为对象,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五个一”工程内容为:上好一节学科汇报课,上好一节研究性学习活动展示课,参加一项教学基本技能竞赛,参加一次课件制作展示,撰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教学论文。

2、把教学技能训练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工程。继续抓好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六项教学技能训练,以示范、讲解、研讨、训练、导师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3、以“新课程研讨”为交流平台,以学校教育教学中最常见、最实际、最难解决的问题为对象,以课题、定期学习、专题反思、应用研究、问题会诊、教学案例交流、说课、观摩研讨课、与专家对话等形式,为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提供切入点、结合点,带动学校教学研究,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

4、强化集体备课活动,改革教案编写方式。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全组教师参与集体备课,通过编写教学设计、说课、公开教学、议课、总结反思等五个环节,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坚决纠正教师备课中照搬现成的教案和凭已有经验设计教学方案的两种不良倾向。

5、科研兴校,课题牵头。以我校参加的“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等课题为契机,把校本课程开发与新课程培训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内容,渗透贯穿于校本研训的全过程。促进广大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思维方式、教师角色作用、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根本改变,以深化和提高校本研训。

6、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以“创新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素质”为主题,开展系列学术专题研究讲座和研讨会,邀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开设讲座,并适时组织有关教师外出考察、学习进修。

(三)校本研训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2月—2011年8月),以岗位大练兵为主。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教师岗位培训,周密布置,扎实推进,总结反思。并结合县中学工作会议精神,以“消灭差课”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教育模式三,全面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以课程研训为主。以课程改革培训和课题研究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的实际问题,以从实际出发的态度,用从实际出发的手段,解决从实际出发的问题。在这一阶段,特别要进一步把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把学校里发生真实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问题,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训。

第三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0月):考核验收为主。由学校组织考核验收,客观地评估教师的校本研训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校本研训工作,必须加大校本研训经费投入,设立校本研训专项经费,学校的每一项校本研训活动均由专项经费开支。首先,要加大软件投入,为广大教师全方面校本研训提供所有必需的教材、作业本、笔记本等。其次,要加大硬件投入,统筹协调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以及相关图书资料、备课资料等设施设备。其三,要加大外出研训投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学习、各级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活动,通过相关制度,具体解决进修、研训教师的各种补助和费用问题。

同时,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奖励办法》,进一步健全校本研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校本研训工作中表现突出、考核成绩优异者及各项研训竞赛的优胜者均应给予奖励;对校本研训工作中不认真或考核不过关的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

五、组织管理与考核

1、统一认识,加强管理

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引导广大教师深刻认识我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重要意义,明确这项工作的内容、要求及计划安排,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督查,具体落实目标责任,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2、严格考核,保证质量。

校本研训的生命在于它的质量。要保证和提高校本研训的质量,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强化常规检查、考勤和交流,严明纪律,严格管理,并把平时的督查与考核评估结合起来。同时,我校已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准备出台具体的考核验收方案,制定系列化评估表,以考核评做作保障,促进校本研训工作。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分有关文件精神,要把校本研训与教师职业聘任挂钩,凡校本研训考核不过关,未取得研训合格证的教师,不能聘为高一级职务;与评优评先活动挂钩,凡未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校本研训任务的教师,在本学不能评为先进个人、所在科组不能评为先进科组。

六、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档案管理和建设,是校本研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管理主要对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各种材料,以分类和成盒的形式建档记载。它包括学校档案和个人档案。学校档案内容要有校本研训的计划、总结、领导和考核机构、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课堂教学、考核数据和成果、研训学习、各科组计划和总结、各种研训活动等材料。个人档案内容要有个人研训计划、笔记、心得体会、教学案例、教案、说课稿、教学论文、三笔字作业、考核成绩、相关证书、自制课件、科研成果及学校考核评价表、登记表、意见等各种书面材料,每位教师以盒建档,按人立档。

校本研训档案采取以类成盒和按人建档相结合的方法,既是对教师校本研训的记录,也是一种“量”的积累。档案由学校教研室统一管理,具体由教研室主任负责进行搜集、整理和组织鉴定,确定专任保管,档案存放应设专柜。档案材料要做到系统、完善、准确,一般材料都要求打印。建立档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客观、全面、历史地反映教师研训的全过程,使校本研训档案标准化、规范化。

教学研一体化开题报告篇四

中学研训一体化总结

学校的发展,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校本研训事关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学校教育事业的前途和未来,任何敷衍和漠视都是短见行为。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农村中学,我校高度重视新课程校本研训,学校先后进行过一系列校本研修制度的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面临不少困惑。三月九日,我校配合县教研室举办了由中学教师参加的七、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研训一体化教研活动,为促进以后教育教学的发展,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首先是三科集体备课活动:各组组成员分工协作,先分后合,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交流和辩论中,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在备课形式上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中心发言、定教案)。我们定每周二、周四提前备一周的课,并定好中心发言人,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备课时先由中心发言人进行分析,然后集体讨论教材,吃透学生后,提出教案的提纲,形成统一教案骨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做到“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备课时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的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懂的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何去突破?不能就课讲课,要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举

一反三,进行课内外知识迁移;还要明确怎么教群策群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把趣味、微笑、激情带进课堂。

其次是分别说课,即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 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再次是一人讲课,即在集体备课和说课的基础上每组抽签定出一人讲课,语文由甘贤平、数学由王万胜、英语由王有梅老师分别做课。

最后是大家评课,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了有效的评议。

研训工作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记录着我们问题和反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研训工作的重要性。正在进行的新课改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而其中的研训工作虽然说上不是新生事物,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都有新的含义。我们的研训工作者是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是新课改的参与者,是实验教师探索新课改的合作者。从这个意义讲,“成也研训,败也研训”的说法是成立的。“一课多备、同课异构与一课多评”是校本教研训一体化的有效举措,它立足课堂,服务于课堂,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师生的双向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研一体化开题报告篇五

教学研一体化: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走向纵深的有效途径

——关于胶南市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一、胶南市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性指导原则。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主导价值观,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目标。胶南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主要矛盾,及时确立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中心,在工作中突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为实现胶南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这“三大重点”,通过完善和创新教育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不断促进全市教育的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

(一)强化统筹发展,教育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促进教育公平的难点在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是完善统筹教育投入体制。把人民群众意愿作为谋划教育发展的先导,把政府推动作为加大全市教育资源统筹力度的主要手段,把维护教育公平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建立起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一是从2004年起率先实现城乡教师工资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二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率先实施全 免费义务教育,95%的镇成为“青岛市义务教育示范镇”。三是不断完善以政府统筹为主导的帮困助学长效机制。四是逐步完善农村学校的服务保障体系,在2005年统一为农村学生配设了班车、实施了“农村小学喝热水吃热饭工程”的基础上,2007年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的校方责任险和学生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二)注重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胶南市按照“一个统筹”(统筹学校规划布局)、“两个倾斜”(投入、师资向村级小学、村办园倾斜)、“三个共享”(建立办学理念、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共享机制)、“四个统一”(实现教学进度、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和评估考核的统一)的思路,将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中心幼儿园与村办园两级管理变为以中心为龙头的一体化紧密型管理,深度融合,规范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共创,共同提高,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的 “短板问题”。

一是学校布局建设一体化。遵循“科学、集约、合理、实效”的基本原则,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镇驻地周边村小向中心合并,充分利用中心小学的优质资源;远离镇区的村小向片区内标准化学校、规范化学校合并,进一步扩大其办学规模,提升其办学水平;个别偏远合并不了的村小学校,加大改造力度,切实保证学校达到办学标准和要求。从乡镇学校布局调整来看,调整后各乡镇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形成了下列几种情况:中心与“卫星”型村小(一中心一村小)、中心与互补型村小(中心与村小规模相当)、中心与拖挂型村小(一中心,两处以上村小,中心规模大、村小规模相对较小)。同时,把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与薄弱学 校改造、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有机结合,在全市启动了城乡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三大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所有学校拥有理化生等各类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率先在青岛五市完成学校光纤入校“校校通”工程,网上教研、城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成为现实。胶南市通过对城乡教育资源的科学布局和有效整合,全市小学由2000年的275所调整到现在的85所,初中由35所调整为26所,胶南市各级规范化学校数量、省市示范幼儿园和青岛市一类幼儿园数量均列青岛郊区五市首位,形成了以各级规范化学校和示范学校为骨干的基础教育办学体系。

二是干部教师管理一体化。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育队伍管理体制,消除了城乡教师资源配臵的体制性障碍,通盘考虑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臵,促进了全市教师资源的良性流动和均衡化。自2004年起,胶南市连续5年分别选拔骨干教师、教育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等进行城乡交流,旨在充实部分非“热点校”的师资力量,力促教育资源均衡,实现教育公平。交流期间,个人关系不变,工作单位负责交流人员的日常管理及年度考核。两年后,交流教师仍回原单位工作。随着城乡教师挂职支教与学习制度、城区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优秀教师交流制度和学校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的深入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胶南市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一)建立三级教学研共同体,抓好四支队伍 建立了三级教学研共同体,搭建起了全市教学研一体化的平台。一是建立了由市学科教研员、科研员引领,由兼职 教研员、科研员组成的“市级教学研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进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教材培训,开展全市性的调研、科研、教研,针对全市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举行专题研讨活动,培植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二是建立了由兼职教研员、科研员引领,由各区片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城乡教学研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在上级教研、科研部门指导下开展区片内的培训和校际研讨活动,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推广先进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学法,推进区片内教学研的均衡发展。三是建立了由市直学校、镇(处、区)中心小学业务干部引领,由全体教师组成的“校本教学研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在上级教研、科研部门指导下开展基于本校或本镇(处、区)实际的校本教学研活动,促进学校内部,特别是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均衡发展。

其次,我们还着力抓好四支队伍,即教研员、兼职教研员、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队伍。抓好第一支队伍,落实教研员学科负责制,实行教研员联系校制度。我们要求教研员深入基层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和片区教研活动,进行现场研讨、指导,完善学科教研模式,探索总结和推广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抓好第二支队伍,加强对兼职教研员的培训。每学期组织2-3次学习、研讨活动,提高兼职教研员的理论水平和独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强化对兼职教研员的管理和考核,激励督促兼职教研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联片教研取得实效。抓好第三支队伍,定期组织农村小学业务干部进行培训,开展基本功比赛,为他们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拓宽他们的研究视野和工作思路,提高他们参与和指导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能力。抓好第四支队伍,实行教研员“1+1”制度,每位教研员每 学年确定一名学科教师为培养对象,制订详尽的培养规划。实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骨干教师制度。通过名优教师送课下乡、城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覆盖全市各级小学的骨干队伍,促进教研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一体化。

(二)落实五项制度,强化教学研精细化管理 在硬件建设逐步均衡的情况下,困扰村小发展的症结在于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我们从教师的教学常规、学生的学习常规以及教师的备课制度、教研制度、课堂开放制度等五项制度入手,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互动,共同发展。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从课改伊始就实行“全市大集备”制度,在市教研室的统一指导下,实施“一课两备(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两评(自评与互评)、两反思(得与失)”和“二次备课”的制度。落实备课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案、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实行同学科教师教学资源“三公开”--课后反思笔记公开、教学参考资料公开、教学案公开制度。学校业务干部参与和指导集体备课的全过程,优化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效率。另外,我们对学科备课组还进行了捆绑式评价,引导教师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集体创优,确保备课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和学校业务干部的服务、指导和研究职能,我们要求兼职教研员和学校业务干部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教师身边的问题出发,开展以问题解决为方向 的专题研究。同时,我们还坚持典型学校和名师教研活动向全市开放制度,教研室每学年组织指导相关学校和教师举行1-2次教学开放活动;坚持中心小学教研活动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向村小开放制度,中心小学每学期至少向村小开放一次,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随时对村小的同年级教师开放,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区域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构架教研互动体系,促进城乡教学研深度融合 要实现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就必须建立教研一体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其规范化、科学化、持久化开展。为此,我们在县域范围内有相近办学特色、有共同研究课题的学校之间构架了“校际教学研联合体”或“校际课题协作体”,在全市形成了以学校特色共建、学科同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校或学科多向联合的教研互动体系,实现了课题集中攻关、城乡教师互动参与、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加快了教科研成果的转化。

我们还建立了中心小学与村级小学一体化管理机制,统筹安排师资,统一下发各项教学教研常规和制度,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安排课程表和各科集体备课时间,统一教研要求和活动时间,统一评价考核制度,实现了村级小学与中心小学教研的深度融合。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和公共邮箱,建立教学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加大教学教研信息交流量,及时发布最前沿的教学教研信息,上传优秀的集体备课成果、教学设计、课件等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的优质资源和研究平台得到了充分利用,网上学科教研群十分活跃,网上交流和研讨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胶南市“教学研一体化”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效果,截止到2009年,全市基础教育在实现“三个率先”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领先”: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胶南市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县(区)市被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二是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了全省领先水平,胶南市作为青岛市唯一县(区)市被表彰为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效性取得了青岛市领先水平,胶南教育的社会满意度,自从青岛市委市政府开始调查到现在已是第四年,胶南一直保持青岛五市的最好成绩。

三、胶南市推进教学研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层面教学研一体化的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整合 目前,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分别由多个部门负责:①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全市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考核(如新教师上岗培训、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的评定)、晋升等工作;②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中小学“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等工作,虽不负责教师培训,但实际上承担了各学科的教材教法培训、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新课程培训等方面的工作;③教育局教科室负责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服务”等工作;④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等工作;⑤教育局电教装备中心负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装备工作。承担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师资培训与考核、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与教学竞赛(如电教课题评审、电教论文评比、电教评优课等)。

这样就造成了如下问题:一是在观念层面造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二是在操作层面造成了本位主义严重的局面,各个片段都强调自身的重要性,都制定了详细 的标准及细则,有些内容在本质上是重复的,只是角度不同,要求不同,这大大加重了基层的负担,使得基层疲于应付,大大背离了初衷目的。

(二)教学研一体化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要下大力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因为“任何时候,改变硬件容易,而改变思想、改变人,却很难”,(《人民教育》2009.23)正如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谈到“择校”问题时说,择校其实就是择教师、择好教师。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教育思想与理念的现代化。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不是真正的现代化。”(《人民教育》2009.23)

二是要加强创新,探索有效的机制模式。当前的教学研方面存在着重教轻研、重教轻学、重教轻管、重课堂教学轻课前课后、重听课轻评课反思、重点轻面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来探索更系统的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机制和模式。

四、今后进一步推进教学研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对教学研一体化的再认识

教学研一体化中的“教”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学”指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研”指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一体化”指三者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融为一体,以真正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研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师学习培训和在职发展方式,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后,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已无显著相关,但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 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摘自《教育情报参考》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李作为的文章《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职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而教学研一体化的核心就是强调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的紧密结合。

教学研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作用。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学研一体化”是一种典型的问题解决模式。它以“问题即课题,科研促教学”为思路,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引导教师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构建起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在互动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把探索出的方法或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在该模式中,教、学、研是三位一体的,教是目的,学和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是手段,教和研要以学为基础。“研”是途径,教和学的质量要通过研究来提升。

教学研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能够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区域分,教学研一体化包括县域、区片和学校三个层面的教学研一体化;按学段分,包括幼儿园与小学教学研一体化、小学与初中教学研一体化、初中与高中教学研一体化。通过区域性的教学研一体化,能够有效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人际之间实现深度融合;通过学段间教学研一体化,能够有效促进不同学段之间的深度沟通。这就为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然会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在县域层面加强组织建设和资源整合,探寻教学研一体化的体制

推行教学研一体化的关键和重要保证是建立教学研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在县域层面有两个思路:一是“改革式”的:将原教研所、科研所、进修学校合并为一个法人单位——教研培训中心。二是“改良式”的:实行协调式管理,即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等机构独立存在,按照各自分工,强化教、学、研三者的紧密结合,密切配合。

无论是“改革式”的,还是“改良式”的,都不应当是“1+1=2”式的简单组合,而应当是“1+1>2”式的高效组合,能够真正实现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真正发挥教学研一体化的优势作用。这就需在实践中构建新的工作机制与研训模式,促进教学研一体化工作的有序、高效、规范运行。例如下述“统筹安排,三位一体,循环推进”的运行模式对我们就很有启发。

——统筹安排。建立例会制度,统一工作部署(每两周一次)。各职能科室通报上两周工作,提出下两周工作计划,然后统筹协调汇总,打印出《双周工作安排》,发至各科室和所辖中小学校。这样,有效避免了各自为政、相互冲突或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位一体。即实现教研、科研、培训这三个职能有关处室在工作上的互通。“教学研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培训和教研、科研三种工作形态彼此不分,相互取代,而是三处目标一致,但各有侧重。从纵向讲,“三位一体”互通而不互代。即研训内容互通,但切入点不同;研训方式互通,但 实施策略不同;研训管理互通,但服务项目不同。从横向说,“三位一体”互补而不互替。具体地讲,教研员、科研员和培训员下校联合,但任务不同;资源共享,但视角不同;成果互惠,但目的不同。

——循环推进。具体地讲,教研员重视全区教学工作反思,确定典型问题;科研员将典型问题确定为科研课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成果;培训员将科研成果,通过培训的途径,让广大学校和教师共享,“三位一体”互为条件和因果关系,随着时空变换,链接、交替成一个个循环圈,进而形成螺旋上升、循环推进的工作态势。

(三)在学校层面加强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与区市教学研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对接

学校层面分为市直和乡镇两个层面,市直学校教学研一体化管理体制容易调整,只要由学校校长统一管理,要求把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职能统一起来,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实现实体性的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研训制度。

乡镇学校是教学研一体化的重点所在。在实践中要结合前期的做法,进一步推进“一个统筹”、“两个倾斜”、“三个共享”、“四个统一”的做法,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的“短板问题”。

(四)建立区、片、校三级联动机制,促进教学研一体化成果的最大转化

要总结前期建立三级教学研共同体的经验,完善区、片、校三级联动机制,构建一个扁平化的学习型组织。让全市的教学研工作由“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体化推进”,由“个体引领”转变为“团队引领”,由“自上而下”转变为“纵 横结合、横向联合”。让学校的教学研工作由原来“一校一研”转变为“区域共研、合作共赢”,由原来的“一课(题)一研”转变为“一课(题)共研、多元同构”。让三级教学研共同体在共同研究中深度汇谈,在彼此交流中共同提高,促进教学研一体化成果的最大转化。普通高中要作为一个共同体整体推进,建立普通高中教学教研定期交流制度,促进普通高中的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共同发展;初中、小学要努力打造多个区域,区域内的教、学、研、训、考、评、析要一体化推进,建立教研员、兼职教研员联系区片和联系学校制度,充分发挥区域共同体在新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新形势下,教学研一体化要转变观念,转变方式。要同当前教育教学的问题结合,把问题当课题。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加大对课程设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研究力度,突出有效教、有效学、有效管等方面的研究,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各校校长要带头研究,把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当课题,做研究型校长;要引导教师针对教学实际、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草根”研究,做研究型教师。要形成研究的氛围,形成研究的机制,构建“教学型研训为主体、探究型研训为主导、学习型研训为主线”的研训模式,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对教研组成员捆绑考核,打造优秀团队,评选先进教研组,实现由单打独斗向合作共赢、集体创优的转变,让教研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成材的摇篮。

同时,要加大网络教研的力度。建立教育教学信息平台、网络教研平台、学科信息交流平台,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加大对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引导教师制作网页、电 子信箱、撰写教育博客等,提升教研水平,拓宽教研渠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