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5篇)

最新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4 14:31:12
最新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5篇)
    小编:admin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5篇)

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篇一

年年高考,届届复习,不断实践,反复推敲,复习方案不断调整完善,各地各校甚至每个老师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我相信很多理念、规划和具体策略又是大家比较共性的,正在备考复习中实践着的。我在近些年的教学、备考中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研讨、交流、分享。

总的来说我认为赢在高考,必须做到总体规划得当,知己知彼,措施得力。

一、制定复习规划,科学安排,步步为赢

(一)我们确定三轮复习时间为2013年4月22日——2013年5月底。

目标任务:分析时政,强化基础,加强题型训练,综合复习,模拟练习,重在知识综合运用、创新,通过政史地综合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和技巧。集中训练客观试题、主观试题、历年高考试题、本模拟试题、易错题等。

注:因文综考试容量大,学生往往答不完,所有练习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即“限时练”、“定时练”,以提高答题速度和效率,赢得宝贵答题时间。

(二)考前冲刺时间为5月底——6月6日

主要任务:查缺补漏,强化记忆,巩固练习。

二、针对三次模拟考试,反思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知己)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系统,该得的分未得。(得意不得分)

(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炼信息能力不足,能得的分未得。

(三)科学思维尚未到位。(机会的分未得)

三、把握高考,与高考同频共振。

(一)解读2013年考试大纲(知彼,同时借助大纲做到知己)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我们要把13年考纲与12年进行对比,研究考纲、考试说明。《2013年高考考试大纲》总共考点252个,其中《经济生活》82个,《政治生活》51个,《文化生活》42个,《哲学生活》77个。这些考点就是我们复习的范畴和抓手,但对每个考点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知识的深度、宽度和跨度要有一定的掌控,将考点做好星级定位。

(二)引导学生看纠错本——温错知新

(三)加强学法指导,精选精练巧讲,提升作答能力。

1、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2、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展现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还要东东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3、培养学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释或评价理论和现实问题。

4、培养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考更加侧重能力的考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

(四)调整生理、心里、情绪、作息等,进入临战状态。

附:2013年时政热点专题复习范围:

1、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2、“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3、太空梦、航母梦与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4、维护国家安全(关乎钓鱼岛、黄岩岛问题,维护海洋权益)

5、宏观调控科学适度,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结构调整、结构性减税、营改增等税收政策的调整)

6、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7、从严治党、反腐倡廉

8、着力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感

9、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校园营养餐等)

10、凝聚“正能量“ 促进文化繁荣,凝聚道德力量

11、司法改革,加快建设法治国家

12、国际热点问题等

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篇二

浅析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策略

庆城县陇东中学 田玉清

甘肃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考已经结束,从试题的设计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和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届高考复习工作应该怎样展开,政治课的复习效果如何提高,是我们一线政治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策略对高考的成败至关重要。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谈一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备考。

一、研究高考命题特点,把握考试总体趋势 1.2013高考政治试题特点

2013年甘肃高考政治试题坚持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题突出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知识性与时代性及考查观点原则性和设问灵活性的统一,注重对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考查。

(1)试题分值与结构总体稳定,但顺序有所变化。与往年相比,今年政治试题分值依然是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52分。政治学科内各个模块的比例分别为:经济生活占30%,政治生活占28%,文化生活占16%,生活与哲学占26%。选择题四个模块所占比例为:4:4:1:4,非选择题经济生活1道,分值为14分;政治生活1道,分值为12分;文化生活2道,分值为12分;生活与哲学1道,分值为14分。与往年有所变化的是文综三科试题顺序有所调整,如政治选择题由24—35题调整为12—23题,非选择题 1

由38题和39题组成,共5个小问题均为政治试题。

(2)试题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把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是新课程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原则,纵观本次政治试卷,试题大都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大量使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素材,呈现出越来越情境化、问题化、时代化的倾向,充分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生活化趋势。

(3)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对考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试题所考查内容上看,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地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

(4)坚持微观切入与宏观把握的辩证统一。从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上看,各题都以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作为背景引入对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考核,都需要考生通过感知试题情境来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非选择题在设问角度上延续了以往的社会生活中的大背景与小角度的设问相结合的方式。

2.2014年高考题型发展趋势

(1)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2)命题的基础性不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非选择题依然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得分低,制约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但其命题将更加灵活多变。

(4)试题在设问方式上将呈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更 2

突出中观和微观,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5)试题将进一步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弱化通过背即得高分的现象,强化学生能力的选拔。

二、高考备考应对策略

在学科总体安排的指导下,各校应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高考应对策略,研究和探索科学、实用、高效的学科复习模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研读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师生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进而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新课程、新课标下的新教材,以及相应的新高考,就其本质而言,新就新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关注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并为此而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理念统领新课标、新教材的编写,也是新高考命题的灵魂。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是有效推进课改、有效应对新高考的理性基础。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三教师应注意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研究和反思,将现行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不断进行对照,寻找差距,转变教学观念,制定改变落后教学行为的具体步骤和措施这也。因此,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我们备考少走弯路的重要保证。

2.突出重点难点,落实复习计划

三轮复习是被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高三复习模式。落实三轮复习计划的关键是处理好进度和效果的关系,明确各阶段复习的着力点,避免出现“蜻蜓点水”、“炒剩饭”的现象,做到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复习的效果。

(1)一轮复习要点化

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这一阶段的复习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力争能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细读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念头,要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做好知识的储备。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课题(明白本课要讲知识的总体范围)→框题(明确本框题讲述的主要内容)→目题→具体知识点。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先把握其精神实质,然后有目的地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对接,知新而温故,从而提高记忆效果。读和记是为了练(如随堂检测、周测试、月考等),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一般说来,第一轮复习的练习不宜过深过难,应以基础性练习为佳,达到纠正偏差或错误、巩固知识的目标。

(2)二轮复习板块化

二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能力,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为关键、难度最大的阶段。新课程二轮复习必须有新的方法,需要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以《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为依据,精选生活中的主题,4

以生活主题统领知识专题和热点专题复习。在一轮复习要点化的基础上,本轮复习应依据生活的主题,突出学科主干知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归纳与生活主题相关、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建立主干知识中知识点之间、不同模块之间、学科知识与时政热点之间的多样联系,构建知识小板块。具体地说,“是什么”一般包含:概念或含义,本质内容、特点等;“为什么”一般包含:地位、作用或者意义、重要性、现状和影响等;“怎么办”一般包含:措施、途径等。通过板块化复习,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构筑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3)三轮复习网络化

三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构筑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应试能力。本轮复习要强调回归书本,对考点进行系统、规范、完整的把握。与一轮和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三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切实掌握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更加注重熟悉教材的关键点、关键词等骨干性语言;熟悉时政热点,规范思维方法,训练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从而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最后留出7天左右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强化记忆、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重温历次模拟考试试卷,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深化校本教研,转变教学方式

校本教研是由学校作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式去解决教 5

学实际问题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研制度。各校应建立由学科组、备课组和课题组组成的以校为本的学科教研组织。学科组应团结一致、协作分工、群策群力、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最大合力,促进共同提高;各年级备课组在教学过程中应基本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思路,统一教辅资料,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备课,并随时随地地开展教研,互相听课、评课,共同讨论、反思、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应根据本校、本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立研究课题,深入研究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个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落实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掌握良好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要讲清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一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2)要讲准重点,讲透难点。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哪怕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去讲透一个问题,也是值得的!教师要想办法用很形象的比喻或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去弄懂对他们来说很深奥很抽象的理论,直到他 6

们恍然大悟,心神领会!

(3)要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要讲出知识的规律。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5)帮助学生建立起试题分析能力。任何一道题做过以后,如果能做科学系统分析,从解题速度、准确性、失误点、能力考查、解题技巧等方面认真解读,而不是仅仅做个答案更正的话,学生的试题分析能力就体现出来了,也可以避免陷入题海战术。5.紧扣时代脉搏,科学备考时政

将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客观性试题,都是迎着时事热点、重点问题而展开的,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 7

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推向更高层次,并体现出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鉴于政治高考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不仅要搞好“时事热点专题”部分的教学,而且在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要注重把考点分析与时事教学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时事政治方面要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特别是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侧重于统领、包容其他热点的热点,要重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篇三

2009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经验总结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龙江中学刘作彪

2009高考成绩现已公布,我所任教班51人参考,政治单科成绩平均分103.2,高出全区平均分6分,最高分122分。居于我校在镇属完中相对落后的生源条件下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下面本人就一年来高考备考复习的做法作一个回顾。

一、指导思想

以广东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二、主要措施

1、加强教学研究,把准高考脉搏

⑴研究高考。落实高考要求,研究《考纲》、《考试说明》,研究近年的政治高考试题,特别是对比新旧《考纲》,找出新增考点和新调整的内容,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渗透新版教材内容,以明晰高考方向和要求。

⑵研究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及至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熟悉考试大纲,依据考点来编制教学案。

⑶研究学生。依据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实际,复习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讲解及训练由做到浅到深,深入浅出,⑷研究教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适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⑸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技巧的传授和培养,通过专题讲座和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应试能力。

2、落实复习计划,夯实知识基础

为了使复习工作能有序、有效进行,制订严密的计划,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并认真加以落实。整个复习过程的规划如下:

第一阶段:从08年8月---09年2月初为一轮复习阶段,参照一轮复习用书,重点是夯实基础知识。按考点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达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对于基础知识,通过默写等方式强化记忆,要求每个学生过关。把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为考点、学习目标、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联系实际、相关高考题及随堂练习等,做到讲练结合,当堂巩固。

第二阶段:09年2月初---4月10日为第二轮(热点专题)复习阶段。重点是围绕社会热点辐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践的训练。把教学环节设计为背景材料、知识点切入、能力训练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分析素材,提高结合材料引申联系理论的能力。此次热点专题复习在时间上作了调整,本人精心选择了八大热点专题自编资料,由于此时热点专题辅导资料尚未到位,所需资料只能由自己进行收集和加工整理,难度很大。特别是“广东本土专题”基本上原创。

第三阶段:09年4月10日---5月15日为第三轮(知识专题)复习阶段,参照专题复习用书,重点是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知识。按主干知识进行网络教学,带动社会热点、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框架结构及内在联系,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把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为单元学习目标、主干知识网络构建、基本观点归纳与总结、知识迁移与点拨、易错知识对比、学科内综合练习等。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是引导与点拨。

第四阶段:5月中下旬到高考前,主要工作是回归书本,学生自主学习,模拟训练与考前指导,把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为考题预测、题型解法辅导、应试技巧心理调适等,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试素质,以确保学生在高考中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3、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水平

⑴注重学法渗透,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采取浓缩记忆、列表对比记忆等方法,帮助其理解和掌握知识;

⑵加强解题指导。在选择题训练中则采取“两抓、两合、两排除”法。两抓、吃透材料;两合、连接设问;两排除、实现材料、设问和选项的三个统一。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强化技巧,以提高选择题准确率;在主观题训练中,突出三环节(审题—分析—作答),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

⑶开辟辅导平台。在课堂上课前用5分钟时间开展时政述评活动,引导学生日常关注时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报纸、张贴时事材料、运用教学博客(http:///lzb0240)和播放视频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教学互动,及时解答难题,关注学生思想动向,进行学法和心理辅导,激发学生进取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抓好平时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⑴重视习题选编。对订购的资料充分利用,精心选择习题。在选择习题或自编习题时,尽量体现时代特点和热点,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增强高考实战功能。

⑵坚持讲练结合。每堂课争取留10到15钟让学生做练习,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坚持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并能及时订正。对于平时的试卷,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讲解,要求学生主动送交老师面批。切实过好单元关,单元测试定时定量,严格考试纪律,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努力方向

1、教学效益要提高。目前教学方式方法自感比较单一,教法已形成定势思维,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一些课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需要继续改进教学。

2、高考研究要深入。很多时事内容,没有充分挖掘其应有的思想性,不能根据社会热点和难点,找到高考的切入点。从题目设制上看,有些题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发挥,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如从今年高考第36题的考查来看,从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海军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背景材料中引出安理会的职权设问。由于复习中缺乏准备,许多学生失分严重。

3、辅导效果要增强。因辅导的学生比较多,造成作业、试卷的面批、答疑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培优方面成绩不突出。另外,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辅导不够。

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篇四

分析17全国卷变化特点明确18复习方向措施

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建构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了引导中学教学的积极作用。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变化和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明确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试卷形式的变化

1.选择题方面基本稳定。全国卷1-3的选择题的数量设置都没有变化,仍然都是12题,但全国卷3涉及到《文化生活》模块的试题由1题增至2题,相应的《生活与哲学》模块的选择题由4题减至3题。三套全国卷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没有变,仍然保持4+3的数量。

2.非选择题变化较大。全国1-2卷设计《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部分的试题数量由1题增至2题。具体表现为38题《经济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39题《政治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比较明显地增加了情景的数量和设问的数量。全国卷3虽然还是两题,但是模块设问的组合发生了变化:38题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组合,39题是《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组合。3.综上,从试卷形式上看,非选择的材料分析题部分变化比较大,强化了对情景材料的阅读要求,细化了问题的设置,也增强了对问题内在逻辑性的考查。所以,从备考的角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情景,并且采取手段训练学生对情景材料的解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情景材料。另一方面,针对相应的课程内容,我们要精心设计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带有一定逻辑思辨和判断、推理能力的问题(不能是简单的用知识来泛泛回答),通过这样的能让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虚拟情景和现实情景)的问题。

二、试题内容方面的变化

1.基础知识仍然是试题命制的重要载体,但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是命题的重要功能之一。《经济生活》部分的“价格与供求”、“财政”、“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汇率变动的影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与走出去”,《政治生活》部分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基层群众自治”“我国的外交成果”、“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直都是近几年试题命制的主干知识点。

但是,在进行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特别是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应用性(在新情景中的演绎化表述)。

例如:全国卷1选择14题,就强调了对“gdp”这个概念的应用性考查。全国卷2选择第14题就是要求运用进出口相关知识分析两个图形所展示的信息全国卷2选择地12题,就是综合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等知识。全国卷2选择第16题,就是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的知识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全国卷2选择地17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雄安新区”进行判 断分析,全国卷3选择第18题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国家监察委”这个新的情景进行判断分析。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查,而且突出这个过程中的逻辑思辨和逻辑判断推理能力的考查。

面对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调动和选用恰当的学科知识和既能,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是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全国卷1第38题,就要求学生发现我国消费品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思考我国的生产企业如何应对。全国卷2地38题,要求学生分析玉米价格下降后对市场(各类市场主体、供给与需求、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影响,并分别从政府和种植户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经济、政治部分的对问题考查,也更加突出了归纳型的问题逻辑、事实逻辑和材料逻辑而不是理论逻辑。

全国卷1第38题中,学生对消费品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就要结合材料归纳出供给方的问题及其逻辑,需求方的以及双方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逻辑关系。学生只有先把这个问题逻辑搞清楚了,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规划了,才能调用相关的知识说明好、解决好。全国卷2的低38题,也是要求考生先弄清玉米价格下降后和供求各方、国内国际的逻辑关系。

同样全国卷2的低9题,要求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考生必须梳理概括情景材料,明确材料呈现的政府履行职能的不同方面及其逻辑关系,抽象概括后才能正确作答。

3.加大了对情景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强化。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离不开作为载体的情景材料。对情景材料把握的快速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全国卷1和2的原38题考经济和政治的一部分情景变成了经济和政治分开考的两部分情景材料,以及对原来学科知识依赖的情景素材的调整,都在强化着对情景材料的阅读和把握能力。

选择题部分对情景的考查坚持把文字情景作为基本呈现方式之外,也在尝试新的情景呈现方式。全国卷1选择第12题和全国卷3选择题第13题的坐标曲线图之外,全国卷2选择第14题还出现了一个“网络图”。这对学生应对各种情景呈现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以设问的多角度和开放性,加强对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7年高考试题,通过多角度和开放性的设问,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运用学科方法深入探究问题,从而为其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和思维成果提供必要空间。

全国卷1、2、3的经济和政治部分,每道题的设问都是两个层次,分别从“描述与分类(是什么)”、“解释与论证(为什么)”、“预测与选择(怎么办)”、“辨析与评价(怎么样)”等方面做出回答。特别是全国卷2地38题,以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委背景,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起因及其作用,思考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玉米种植户收入下降的具体措施。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和相应能力的考生是回答不好这样的问题的。

三、试题的变化和特点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今年的高考试题遵循的新高考的要求和变化导向,贯彻了“一点四面”(一点:立德树人;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一体四层四翼”(一体:高考评价体系,高考核心立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什么考;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国家意志,体现了以学科素养统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所以,认真分析试题的变化和特点,认真领会对课堂改革的新要求,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个人认为,课堂教学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更加注重主干知识的综合与延伸。

再核心的素养也离不开知识为基础。反过来,核心素养的真谛是对学科主干知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在不同真实情景的运用。所以,新的情境下,不是不再进行知识教学,而是侧重点要有所改变。

首先,要强化知识的综合性联系特别是横向整合。这包括:①同一知识的内部整合②同一学科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③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尤其是同一知识内部的整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要克服过多地纵向延伸,不能过深、过细、过难地的讲授知识。老师要进行相应的整合,也要设置一些工具,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整合。

其次,要强化要识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和学生联系紧密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活学活用。

2.更加注重情景的设置和使用。

核心素养的考查要借助一定的情景才实现,这样就使得对情景的把握变得更加重要。对情景材料的把握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练习,但阅读过程中怎么样和学科特点有机的结合,确实各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情景设计和结构化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的把握情景,能有效、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更加注重问题的层次和逻辑。

面对新的情景材料,需要借助问题驱动和任务完成来实现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任务:“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可以看做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应该怎么看”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精心设置这样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4.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

所有的情景和问题设计,不仅仅指向老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指向学生,能否真的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发挥出来。情景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问题设计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都需要学生的深度地和真实地参与。基于此,活动设计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活动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不能再是一言堂式的、单向的。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的高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要求,我们的课堂也应该随之进行优化和调整。理念和思路要转变,措施和工具也要跟得上。

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篇五

2010年文综政治学科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马克思在论述商品向货币转变时,有一形象比喻:“由商品到货币是惊人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2010年湖南高考是新课标实施后的首次高考,能否顺利实现由“旧教材旧高考”向“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跨越,摔坏的不只是老师和学校的利益,更是学生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政治学科高考考什么?

我们对近几年新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和全国非课改高考试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关注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鲜明的时代感是政治试题区别于其他学科试题的最显著特征,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努力做到与时代、与社会、与考生的实际贴近”。今年的文综试题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方向,以人们所关注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1.选择题材料显性时事和隐性时事相结合。如显性的时事材料有“面对金融危机,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规范地方摊贩的经营行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抗旱救灾”等,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时政材料,使试卷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隐性的时事材料有29题用恩格斯“灾难转化为进步”的名言是对汶川地震的隐性考查;30题、31题,“小岗村的发展之路”是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隐性考查,这样较好地杜绝了猜题押宝现象。

2.主观题材料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很好地渗透“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脉搏。如38题第2问“水资源的利用和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38题第(3)问“政府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9题第(6)问“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二)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保持稳中求变的试题走势。

从三年的政治试题来看,“注重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试题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也是《考试大纲》的要求。这一要求在近几年的试卷中均有体现。尤其是经济生活,所考内容大部分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或主干知识,主张以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为载体,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包括全国很多省区的试题都涉及“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公司的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这些知识既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又是主干知识。实际上,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往往是统一的,基础知识是教材的基础,主干知识是教材的重点,基础知识的范围要大一些。试题既立足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全面,又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重点、主干。事实上,每年高考题都有一定份量的基础题,如果能把这些基础分拿到手也就足够了。当然,新课程对基础的考查不是强调对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而是侧重对知识的活学活记、活考活用。

如09年第15题: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迚价格下降7.7%。在此情况下,政府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②加大国企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 ③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④扩大财政收支盈余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三)由原来的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素质立意转变,是近三年来试题的最大亮点

三年的试题总体能坚持“能力、素质立意”的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试卷往往通过数字、图标等形式,以具体的材料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学生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近年来,大多数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都有不少文字,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如果死记教材知识而不具备过硬的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能力,是答不好考题的。

比如,江苏卷的第37题第2问,就是通过分析中学生中存在的“有的片面强调自我,不能主动关系集体和他人;有的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缺乏耐挫力;有的贪图享受,追求时髦,盲目攀比;有的只想从事报酬优厚、安逸、体面的职业,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等现象,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但更是为了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和消费观,从而实现能力立意和情感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具体试题中,这是近年来试题的又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是2003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个高中生必须要参加的必修课,但由于多种原因,各地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并不很理想。但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已经明显地出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趋向。虽然全卷看不到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考查无处不在。如07年宁夏卷的第39题关于农民工的流动问题的解决、08年的宁夏卷第38题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和重建方案问题、09年宁夏卷的第38题关于消费券的发行等问题,实际上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这类问题要求较高,需要综合的思维能力,对教材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把握,难度较大。(五)彰显以人为本,客观公正与轻松活泼相容

07年以来,试题对人文知识的考查比较充分,其素材大多是经典名言和人文情感类的。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面是很难答好卷子的。另外,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命题必须体现高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是试题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难度。近年来试题基本体现选拔考试的严肃性和客观公正性,保证了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同时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比如,为了营造轻松活泼、亲切熟悉的生活及考试氛围,试题除了选择“家电下乡、网络与经济、个人投资、政府发放消费券”等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还运用了图片、漫画、表格等生动活泼富于人文关怀的素材,使抽象的经济知识感性化、具体化,增强了试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也强化了试卷的人文气息和教育功能。

如:宁夏09年第20题:图3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1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2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3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4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12 b.3 4 c.1 3 d.24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试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六)注重正确价值导向和情感渗透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种课堂形式的外显变化,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内在变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也日趋得到体现和落实。试题渗透着情感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真善美,提升思想境界。如25题通过对消费者消费不开发票这一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依法纳税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识;28题中“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引导学生坚定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29题对自然灾害的辩证分析,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教育学生要善于把坏事转化成为好事,转变观念,促进自己全面发展;32题对金融危机期间是否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的讨论,拓展学生对人大代表职权的认识;38题从国家全力抗旱救灾看到了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树立节水意识的科学发展观;39题第(6)问“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对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直观地体现出高考命题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国家意志的特点,都能很好地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2010年我省文综政治怎么考?

(一)高考命题思路的基本趋势分析

1.试卷结构的变化——由简单的文科综合向纯单科组合转变 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我省文综将会采取宁夏、海南、辽宁模式,其试卷结构仍然是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各科试题相对集中排列。在排列方面,政治排在地理、历史的中间。非选择题部分取消了三科综合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其中,政治部分为选择题的12-23题和非选择题的38、39题。内容为四个必修模块,选修部分不考。2.考试目标的变化——由“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并进而向“以素质立意”转变。

过去3+2高考模式,是“以知识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后来的3+x高考模式,是“以能力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现在新课标下的高考是“以素质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的素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指学科素质,而且新高考“以素质立意为主”,并不是说不考知识和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和能力又是学科素质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科基本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学科基本素质的培养。复习时,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课堂上既可以把教材知识问题化,也可以多设计一些思维质量高的思考题、探究题,放手让学生区思考、分析、推理、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得到锻炼。实践证明,教师的包办代替和满堂灌是培养不出学生能力的。就《经济生活》的复习而言,还要多注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无论是宁夏试卷还是全国其它省市高考试卷,都设计了计算题。对于计算题,我们是将之进行整理归纳、分类训练,大约搞了十二种类型。

3.考试内容的变化——由“挖井”向“挖渠”并进而向“挖坑”转变。

过去3+2高考模式,各科单独命题成卷,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采取“挖井”的形式,对知识点挖掘得比较深;后来的3+x高考模式,文科综合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综合试题既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内综合试题,又有政治、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试题,当然以学科内综合试题为主。所以政史地教师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科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重视政史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采取“挖渠”的形式,力求寻找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政史地教师既要“守住自己的门”,还要“串串他人的门”:从现在已实行新课标高考省份的文科综合考试来看,跨学科综合试题越来越少,主要是学科内综合试题。这就要求我们政史地教师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采取“挖坑”的形式,强调对专题知识内容的挖掘。

4.试卷题型的变化——由题型比较单一向题型多样化转变。

从现在已实行新课标高考省份的文科综合考试来看,题型又出现多样化趋势。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有单项选择题、简析题、探究题等题型;2009年海南高考政治试题有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特别是探究题,是新课标高考下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完全符合新课改精神,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特别重视。还有就是选择题,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材一用”型试题和组合选择题大幅度增加。3+x高考模式刚出现时,文科综合试题基本上是采用“一材多用”形式命制的,“一材多用”具有以一则专题材料多角度考查有关知识与能力的优势,但缺点是考查的题材与知识面较窄,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在现在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越来越少。大量采用“一材一用”选择题,使选择题考查的题材与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有利于提高考查结果的可信度与真实性。与一般选择题相比,组合式选择题虽然也属于答案唯一的选择题,但它是由不定项选择题经过组合演变而形成的,它与一般选择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备选项不是以往的单列选项,而是由几个单列选项组合而成的组合项。这样,它比一般单选题考查的内容多、角度广、范围大,加之其组合形式灵活,带有不定项选择题的某些特点,所以它比一般选择题难度要大,区分度要高,这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高考试题角度的基本趋势分析

1、近十年高考主要考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三农问题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土地沙漠化、气象经济、海洋经济、环境污染等------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河西走廊等------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亚欧大陆桥、中非关系、与欧洲联盟的关系等------统筹国内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5)、依法治国、反腐败、党的建设、钢铁行业调整等------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 总之,十年高考主要考五个方面的问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设计高考题。2、2010年高考重点关注 • 五个统筹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注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2)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 绿色gdp、土地沙漠化、沙尘暴、飓风、防治禽流感、地震、冰雪等、h1n1流感

•(3)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尤其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振兴东北地区、青藏铁路、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海、新疆、大陆与台湾实现直接“三通”、港澳的繁荣与稳定等 •(4)统筹国内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中美关系 g20 apec 与欧盟、东盟、拉美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和平崛起等 •(5)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节约性社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物价上涨、扩大内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等 • 四大热点:

•(1)国家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建国60周年。•(2)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尤其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新疆、大陆与台湾实现直接“三通”、港澳的繁荣与稳定等

•(4)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2010年复习备考策略

1、把握新课标,研究新考纲,吃透考试说明

把握新课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是2003年教育部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方案(实验)》制定的。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内容,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的依据。准确把握新课标,重点要把握两点: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②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③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抓手为支撑的课程模块;④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⑤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二是课程的内容标准(课标规定了四门必修课程的内容目标,并对每一目标做了提示和建议,无论是讲新课还是复习,要对提示和建议认真领会。)研究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纲》是由教育部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我们现在使用的是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卷即新考纲。《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能力要求、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特别是复习的重要依据,还是社会评价试卷的依据。准确把握新考纲,重点要注意两点:一是新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二是把握新考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查学生能力,主要有以下四点: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从题目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快速、全面、准确的从题目中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从考试角度讲,这首先是审题的过程,其次是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题的速度和质量。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从考试角度看,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将学科的知识系统与试题的测试系统进行连接,并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学科知识重新组合,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③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用简洁的文字准确描述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规律,然后作出正确的阐释。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事物、现象,作出科学的综合阐释。这种能力是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④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中发现、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运用学科原理,论证和探究问题,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观点正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这是最高层次的考核目标,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关于探究,是指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这是立论的过程,由于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的,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反映出考试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可以折射出他们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坚韧意志品质。

吃透考试说明:这主要是自主命题的省份在大纲的基础上制定考试说明,这是结合本省实际规定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是本省命题的直接依据。重点:一是说明中规定的考试内容;二是说明中规定的题型示例。对此要认真研究,挖出其中蕴含的信息,从他们特点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围绕不同的具体考核目标、要求,选择了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了新情境,提出了新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具备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在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2.把握以往高考试题及教材特点,抓住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变动情况及2009年高考涉及的相关考点,对我们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经济生活》考查的是历年持续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历年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近年《经济生活》新版教材与实际生活关系较紧密的知识点主要有:“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价格变动的影响”“投资理财的选择”“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宏观调控”等等,这些知识点我们都要注意。《政治生活》侧重于“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复习时我们必须以它们为主线,把握国家意志,牢牢跟上时代脉搏,增强复习针对性。《文化生活》历年围绕“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的命题较多,因此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对这些内容加强系统学习和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要是构建知识体系,历年高考哲学考查的层次一般是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五个板块,加强复习把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意义,就可以使我们提纲挈领的一下子锁定知识点。

3、夯实基础,深化知识

知识是支撑课程的基础。如今高考直接考查再认再现的知识在逐渐减少,突出灵活运用知识去解读现实生活。所以,在知识的挖掘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联系中深化知识; 在知识的拓展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迁移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挖掘中深化知识。如市场资源配置:第一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二层次,通过价格、供求相互制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突出价值规律作用,说明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层次,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四层次,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及经济现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等。

在知识的联系中深化知识。如消费,包括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理性消费。联系消费与分配、消费与财政、消费与税收等。

在知识的拓展中深化知识。如经济全球化。教材中说,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拓展;: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如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中国如何应对。

4、加强高考命题立意的破译,着力研究教材与考纲、说明的链接点和教材与试题的创新点。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2008年推出的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四版教材,是我们复习的重要依据,是考试命题的根据,高考复习始终要坚持以教材为根本,而且越是临近高考,复习越是要“以本为本”。对教材的把握要全面,包括“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辅助文,这些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是教材征文部分的延伸;而教材的探究模块和每单元的“综合探究”,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如08年宁夏卷

13、甲经营两年的个人独资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而破产。对于企业债务,甲应: a、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b、以注册资本为限承担责任 c、以法人资产为限承担责任 d、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一题中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是在第五课公司的经营者一框“名词点击”中出现的,很多人在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如08年宁夏卷的14题,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 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这一题中的“印花税”是在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这一框的“名词点击”中出现的。对于这些离学生相距甚远的名词教学中要做一定的解释。同时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好这些特有的内容,不能让教材中的辅助文成为复习的盲点。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前提下,还要指导学生着重理解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交叉点、易混易错点,对这些考点,既要化大力气、集中精力,有要变换形式,灵活掌握,活学才能应对高考活的趋势。所以,研究考纲,明确复习方向;研究考题,了解常考知识;

分解任务,强调过程积累;解剖内涵,强调意义学习; 情境学习,强调实际运用;课堂教学,强调重点难点。

5、关注生活,立足实际,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拓展,着力研究教材与生活的融合点。

新课程倡导“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是经济,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

如2009年宁夏卷第13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 外部市场疲软

②人民币升值 ③ 中外贸易摩檫不断

④宏观经济政策趋紧

a ①②

b ② ③

c ① ④

d ③ 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查社会热点,时政性很强。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出口额中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还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外部市场皮软。

如08年宁夏卷第17:《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特别加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要解决好迚城务工者子女在居住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纲要》集中体现了政府

a.保护公民各项合法权益的职能 b.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导向 c.加强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

d.促迚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家知道,政治课要关注热点、生活、实际,但同样是社会热点,命题的关注度是不同,如三农问题、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长效性特点问题是年年关注,只是角度不同。又如,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安徽卷第1题)、2009年初我国推出新医改方案(天津卷第1题)等即时性热点是及时关注;近距离热点是必然关注,特别是本省的或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对社会热点要分清远和近、大和小、国际和国内、联系还是孤立;对不同的热点,要着眼大,也要立足当地;有的需要整理成模块体系,有的只要做一般了解。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备考措施。

比如,近年来流行的“网络换客”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针对这些身边的实际,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分析:是物物交换、并不完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辩证的看待易物过程中负面影响等等。

6、研究高考真题,训练有度

高考复习离不开必要的测试和训练,但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高考。人们常说:“教师走进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这句话很有道理,只有大量占有研究试题,才能高屋建瓴,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但是题海茫茫,精力有限,教师如何研究?其实,我们主要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真题,研究当年的高考模拟试题;研究的重点是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变化趋势,不仅要把这些试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分析,而且要指导学生分析试题所包含的信息,从而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规律。

新课程的复习应当是轻负高效的。因此一定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训练要有限度,练在精而不喜爱多,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实,只要我们精选试题、批阅及时、找准问题、讲评到位、少而精的训练,也许更能达到检验复习的效果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当然,练的形式多种多样,考试、检测只是练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只要能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提问、交流、探究等方式都是很好的训练。

总之,新课改经过几年的实践,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考纲,把握命

重双基,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形成网络,提升能力,力求规范,综合提高,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去适应和应对“用知识,考能力”这一高考永恒的主题。我相信,我们会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思路和模式来的;我相信,最好的复习备考策略一定来自我们每一位辛勤耕耘的一线教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