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2年四川,重庆!散文随笔精编汇总

2022年四川,重庆!散文随笔精编汇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1 15:46:59
2022年四川,重庆!散文随笔精编汇总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个夏天,四川,重庆遭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温灾难,因此引发的疾病死了很多人,又因直接中暑死了很多人。

热,成了各地最热的关键词,川渝气温飙升到了45度。没有凉爽晚风,没有蛙鼓蝉鸣。有的,只剩下靠时间才能治愈的创伤。这里的人们不是热得汗流浃背,而是血泪交流,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大人小孩,都是咬碎了牙,嚼烂了痛,唯有往肚子里咽,一起熬着这最艰难的时候。

嘉陵江水干了,洪崖洞灯灭了,乐山大佛被热得现了全身。因为热,真的死人了。热射病,已经取代了中暑。

网载,绵阳乡下6月底开始停电,40度高温,有人收玉米时去世了,有人挖花生热死了,还有人收稻谷时就没了。

8月19日,江津42°。

有个女孩说,外婆中暑走了,妈妈中暑发烧39.8°,抢救后,温度才回正了。

工厂停产,商业限电,好多民用电也停了,商场的灯和电梯关了一半,许多公司只保障照明和办公电脑,停了空调。

刚开始,大家还觉得就是普通高温,很快,竟演变成了一场灾难。

比起成都、重庆市内,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镇沉默着,任你哭天抢地!鸡,成片成片的热死。鱼,供不上氧,一层一层的,都翻了肚皮。

庄稼和家禽一样。

德阳几十天没下雨了, 农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稻谷旱死。

天地不仁,哀民生之多艰。本来赚的就是辛苦钱,如今天降横祸。

他们的委屈、又能找谁说?

高温、干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山火。

江津、巴南、涪陵……好几个地区,都诡异的着了火。山地陡峭,交通不便,火点多发,屡扑难灭,空气里满是焦灼,城市笼罩在红彤彤的火光之下。

人们说,今年太魔气了,这么多地方几乎同时冒火,真的不可思议,之前从来没有过啊。

人们为缙云山大火揪心?

因为缙云山和南山、歌乐山、马鞍山、虎头山,都是重庆九大中心城区的城市之肺。

尤其缙云山,位于嘉陵江边,九峰挺立,海拔980米,是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有小峨眉之称。山上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飞蛾树是十分名贵、罕见的木种。山上的缙云寺已有1600年历史,且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这里不仅办过缙云书院,还有唐高祖,唐宣宗,宋真宗,明英宗等分别的题词等活动遗迹。

缙云寺同温泉寺、绍隆寺、白云寺、石华寺、复兴寺、大隐寺均为缙云山八大寺庙。站在缙云寺旁眺望,林木葱笼,古刹隐隐。青山、白云相映成趣,真乃奇山异峰,佛门圣地。

消防车去了一辆又一辆。天干物燥,扑灭了,又复燃了。消防员日夜奔走,来不及睡觉,没时间吃饭。

8月25日晚上,缙云山烧成了一片火海,红色烟雾直冲上天。救援人员戴着头灯,在山上星星点点的分布着灭火。

悲壮、惨烈,重庆人拼尽了全力!

老百姓自发支援救火,上千人冒着高温,争先恐后,硬是在沟壑丛林中,开辟出一条路。

一位宝妈,背着孩子,在现场帮大家搬运物资。

500多个摩友,骑着摩托,背着背篓,打通了救援的最后一个关卡,将物资送往一线。

至8月26日8时30分,经各方共同努力,重庆森林明火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救援工作全面转入清理看守阶段。

据载,这次灭火,各方共投入救援力量1.4万人,灭火主战装备3100余台,直升机10架,转移群众680户、1800人。

危难来临时,重庆人表现出的英雄气概,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面重庆。这座舒适、勇敢,而又仙气飘飘的梦幻之城,真的充满了无限魅力。

这个时候的重庆,人们所表现出的精神,正如一位摩托骑手所说,无川不成军,我们这是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就已经在重庆孕育。多半个世纪过去了,红岩精神,一直在重庆的山岭、楼宇间迴荡。

在这里,人们想象中的穿云越海真的成了现实。

这就是重庆秩序,重庆精神!

其实,这种秩序、精神,只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通常情况下,天灾人祸,真的很难规避。

虽说大爱无疆,依靠别人施爱、施救,还真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水的源头——已经没有多少水了,连地球上最冷冻的冰山都越来越小了。

专家说,三峡水库是川渝人的自然空调,冬暖夏凉。这一回,人们等着专家发表意见。专家又说,是什么高压脊在空中悬着不走,没办法啊!

这时候,什么豪言壮语,也难以扺御大自然的疯狂。

四川、重庆,这块千百年来的风水宝地,还能住下去吗?

肯定是搬不了的,也不是所有人能够投亲靠友,住到凉快些的省份!

我熟悉的朋友董文旭先生的儿子在绵阳工作,还是企业老板。他的企业、员工、妻儿,一家人的根都扎那儿了。最热的时候,董先生夫妇回了陕西,躲过一劫。昨天,他说,要开学了,绵阳降到40度了。他得赶过去,帮他们带孩子,同甘苦吧。

另一位朋友王荣君女士已经在重庆撑了10多年,因为,她的儿子在重庆当警察,而且还是警队领导;她的儿媳在那边,孙子们都在那儿上学。他们能搬走吗?不但搬不走,连她自己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她在最热的时候回了一次陕西,仅仅停了一周就返程了。她说,要与高温同行,和重庆一起熬。

董先生说,这几年的四川、重庆,实在是多灾多难:地震、暴雨、洪灾、疫情、高温……都是悍见的大灾难。不管身处何地,都有人被波及过。

我们深知,困境下有许多措手不及;我们体会,天灾降临时,谁都有无能为力。

在人世上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悲悯,更不应该对同胞们的苦难,视而不见,甚至调笑指责。

庆幸的是,四川,重庆的情况正在好转,热气就要散了。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

希望川渝同胞心里的阴霾,也能早点散去。

夏天终将过去!

很快,我们就会迎来凉爽的清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