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7篇)

最新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6 23:35:26
最新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7篇)
    小编:admin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7篇)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篇一

一、单向选择(每选1分,共15分)1、狭义心理学即

a 认知主义

b 建构主义

c 信息加工

d 知觉心里学

2、人性中心课程论是在课程领域中的反映。 a

b

c

d

3、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是()的统一。a

b

c

d

4、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有自觉的意识,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过程是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独立学习

5、“积极倡导自主的合作„„”是提出的课程理念。 a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b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标准》

c 《课程改革纲要》

d 《课改方案》

6、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的教学目标分类学。 a 布鲁纳

b 杜威 c 布卢姆

d 加涅

7、那种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属于

a语文知识

b 文学知识

c 陈述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8、大体相当于叶老的“例子”目的在于„„ a 例文

b 样本

c 定篇

d 用件

9、a语言

b 文化

c 文学

d 语文

10、赫尔巴特是()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a 德国

b 英国

c

d

11、20世纪钱梦龙

a 语言

b 文化

c 文学

d 语文

12、就其重要地位来看,语文学科具有全面的()a 人文性 b 审美性

c 基础性

d 思想性

13、我国最早采用()的是1862年清朝同文馆。a 选修学分制

b 校本课程制

1 c 个别上课制

d 班级上课制

14、此次语文课程改革中,诞生了一个新的()——语文素质 a 基本理念

b 基本目标

c 中心概念

d 中心原则

15、()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和社会生活的关系。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认知主义

d 建构主义

二、多相选择(每选2分,共10分)1、语文课程核心内容是()

a 语言

b 文化

c 文学

d 语文

2、()是人本主义学派代表者。

a 罗杰斯

b 纳金斯

c 桑代表

d 布金陶

3、根据心理学家佩斯奥研究,长期记忆中已有知识有()

a 语言知识

b 语义知识

c 文学知识

d 情景知识

4、根据人之心理学原理,语文教师教学提问类型有()

a 写了什么

b 为什么

c怎样表达

d 怎样构思

5、语文课程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具体表征有()

a 审美移情

b 人文性

c 社会应用

d 语文学科基础性

6、构建()是提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概念。a 人文

b 开放

c 工具

d 有效

7、语文教科书构成要素包括()a

b c d

8、要做好研究性学习要协调好以下关系

a 理解与?

b 自主与合作

c 解惑与存疑

d 自学与辅导

9、信息技术赋予写作教学的发展契机有()a 丰富写作资源

b 赋予自由发表的空间 c 人机对话

d 拓展交流渠道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口语交际大于戏剧教学

b 口语交际小于戏剧教学 c 口语教学就是普通话教学 d 口语教学不是普通话教学

三、填空(每题4分,共50分)

1、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的有关个体认知和的一种人闹事范畴理论。

2、语文教材功能有四个方面、、和。

3、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由、、和

等因素组成。

4、20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提出的“8字教学法”是、、八个字。

5、阅读能力横向贯穿有:选择、、、、和阅读效力。

四、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10分)1、课程内容

2、校本教研

五、简答(每题4分,共20分)

1、从分类理论角度谈布鲁纳和加涅学说在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上的相似之处?

2、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哪几种类型?

3、一般课程资源开发中主要有哪些途径?

4、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现途径有哪些?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学生?

2、何谓“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如何建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篇二

2018年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1-15)二、名词解释 16.语文课程内容 17.阅读创造力

18.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19.导读基本式 20.三、简答题 21.22.促进读者与文本对话的策略有哪些?

23.“阅读鉴赏力”技能分解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24.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的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 25.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

26认知心理学对语文课程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27.《高中课标》要求对语文课程的语文能力从三个方面培养,请介绍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备考重点:课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其他大题考的比较少,一般在填空题里考查,需要背诵一些重要定义。

【2018.4大题考了的“人文性”和认知心理学】 提醒:简答考的特别细,不能只看大的框架。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篇三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4、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

5、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7、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______、说、_____、______ 四个要素构成的。

2、1903年颁行的《_________》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________

和_________的错误倾向。

4、作文指导应从 _____、_______、立意、_______四个方面入手。

5、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素有“南钱(梦龙)北魏”之称的魏书生,是“自学派”语文教学的创始人、代表人,他的“六步课堂教学法”以当代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六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梦龙是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三主四式”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影响极大。他的“三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课程的性质有哪些?

3、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形象有哪些?

四、论述题(20分)

请你结合实际谈一谈“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应怎样面对教育创新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c

4、a

5、b

二、填空题

1、听、读、写

2、奏定学堂章程

3、重道轻文、文道分离

4、审题、构思、谋篇

5、人物、情节、环境

6、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

7、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自读、教读、作业、复读

三、简答题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①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可以从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交际性等方面简答。

3、可以从道德形象、人格形象、理论形象、知识形象、讲台形象、健康形象、公众形象、仪表形象等方面简答。

四、论试题

1、富有创新精神

(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2、善于利用教育环境

(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3、善于发掘自身潜能。

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篇四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a)一、填空(20分)

1、在古代,我国语文不独立成科;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__________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使语文独立成科。

2、“语文”一词,是由现代教育学家_________定名的。他认为“语”应指_________,“文”应指_________。

3、语文能力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_________能力、_________能力、_________能力、_________能力。 4、钱梦龙是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三主四式”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影响极大。他的“三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代语文教学流派众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大派影响最大。6、文章“六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板书的“六要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人把文章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体裁;介于两者之间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体。

9、作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立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0、“中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随研究的深入,逐渐将更名为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20分)

1、语文2、语感:3、语文素养:4、语文教材: 三、简答题(30分)

1、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2、选择语文教材有什么标准? 3、简述语文的美育。四、论述题(30分)

1、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谈谈语文教育

2、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魏书生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王尚文说:“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请你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主要任务的理解。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b)一、填空(2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名称,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教学法”原名“教授法”。“教学法”一词最早由_________命名。

3、中学语文教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要素构成的。 4、素有“南钱(梦龙)北魏”之称的魏书生,是“自学派”语文教学的创始人、代表人,他的“六步课堂教学法”以当代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六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教学法中的“讲授法”包含许多小方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教学的内容,有人概括为六个方面,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导入”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8、说明文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代小说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讲多练”是语文的教学原则之一,它由_________提出的。 二、名词解释(20分)1、大语文:

2、“三主四式”导读法: 3、得得派: 4、教学节奏:

三、简答题:(30分)

1、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2、提问的作用是什么?

3、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1、谈“语文课是审美课”。

2、谈“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c)一、填空(20分)

1、“大语文”一词最早由_________提出,并形成教学主张。

2、语文教学过程的时间结构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空间结构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3、叶圣陶的精读三步教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6、从形式上分,中学语文教科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提问的深浅及侧重能力之不同,问题可分为五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应用文教学方法很多,主要可概括为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语文教学理论被概括为“五本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可概括为十一个方面,它们是:辨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评得失。 二、名词解释:(20分)1、中学语文教育学: 2、讨论法: 3、自学派: 4、教学情绪: 三、简答题:(30分)、1、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

2、“导入”有哪些基本方法?

3、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30分)1、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2、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学科。”王尚文说:“语文是人文学科。”请你谈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d)一、填空(20分)1、“语文”一词是叶圣陶提出的,他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彼国人之意,以_________为语,_________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2、我国古代语文教学,文史哲不分。主要使用的教材为:(1)教授文字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授经史类的有“四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的“四段教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段教程”对中国影响特别大。这“五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中国人的习惯分法,把文章分为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一般文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文翻译要做到信、达、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20分)1、语文美育: 2、课堂气氛: 3、茶馆派: 4、“五本论”:

三、简答题:(30分)、1、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30分)

1、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造。”请你谈谈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2、有人说“作文教学,培养观察能力最重要”,有人说“作文教学,知道阅读积累材料最重要”,有人说“作文教学,教师指导技巧最重要”,有人说“作文教学,告诫学生勤奋创作最重要”。你认为呢?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e)一、填空题(20分)

1、教学法原名教授法,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书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教”与“学”,帮提倡改名为“教学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学法”这门课,近年渐渐被“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所代替。

2、语文教育即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方面。3、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有两点,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他属性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当代语文有著名的五大流派,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文的论证方法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6、戏剧的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被人概括为许多原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张孝纯的“大语文”理论有“一体两翼”之说。“一体”是指__________;“两翼”是指__________。10、学生作文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专门能力。专门能力主要是指审题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

二、名词解释:(20分)1、文道合一:

2、六步课堂教学法: 3、情感派:

4、语文教学原则: 三、简答题:(30分)

1、古代我国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

2、语文教学的一般步骤如何?

3、诗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30分)

1、试谈语文教学“个性化”。

2、当代阅读教学中两种相反的主张,一种认为阅读教学要有“文体感”,一种认为阅读教学“淡化文体”。请你也谈谈阅读教学中的“文体”问题。

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b、c 】 a.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 b.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c.蒋伯潜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d.谢象贤的《语文教育学》 e.张文儒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l7.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过程教程有【】a.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和略读教程

b.上海育才中学的教程 c.钱梦龙的六步教程d.魏书生的六步教程 e.黎世发的六步教程

18.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格建构,可以从以下层面来把握【】

a.教化与陶冶 b.体验与唤醒 c.理解与表达 d.学习与积累 e.阅读与思考

19.教学法的二重性表现为【】a.科学性与艺术性 b.适切性与多样性 c.单一性和综合性

d.最佳性和最差性 e.适应性与局限性20.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包括【 】

a.认知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e.政治领域 b.情感领域 d.思想领域 2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

a.教学目标c.教学环境e.语思结合的原则 b.教学内容 d.教师自身的条件

22.交流式说话语境包括【 】

a.交谈 b.朗读 c.朗诵 d.背诵 e.问答

23.语文基础知识包括【】

a.历史性知识 b.文字基础知识 c.语言基础知识 e_文学常识 d.实用文的读写知识

24.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e_幻想 25.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语文测试可分为【 】

a.随时测试 b.阶段测试 c.水平测试 d.综合测试 e.单项测试17a18c19c20acd21ace22abe23cde24cde25abe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6·《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是______年,由等人合订的。

27.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对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作过一个客观的评价。说它有:“一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体系。”

28.在语文教学中,对文道关系认识不清的主要倾向有_______和文道并重。29.把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的思维方法是______。30.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可分为当面批改和_____批改。

31.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脉络、线索,也就是文章的_______。32.听话能力是指对一切有声语言的_______能力。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3.教学方法 34.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35.静态评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6、举出有关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观点(五种以上)37、简述作文教学的功能。38、口语交际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39、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力的要求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0、试述如何强化语文学习的动机。

41、试述作为应用理论学科的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 七、综合应用题(13分)

42、请根据以下课文设计一份简单的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篇五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空(2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名称,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教学法”原名“教授法”,“教学法”一词最早由_________命名。

3、中学语文教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要素构成的。 4、素有“南钱(梦龙)北魏”之称的魏书生,是“自学派”语文教学的创始人、代表人,他的“六步课堂教学法”以当代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六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教学法中的“讲授法”包含许多小方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教学的内容,有人概括为六个方面,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导入”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8、说明文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代小说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精讲多练”是语文的教学原则之一,它由_________提出的。

二、名词解释(20分)1、大语文:

2、“三主四式”导读法:

3、得得派:

4、教学节奏:

三、简答题:(30分)

1、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2、提问的作用是什么?

1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3、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1、谈“语文课是审美课”。

2、淡“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荸荠 苹果 完璧归赵 无精打采

b.恫吓 茄子 无动于衷 歇斯底里

2 / 15)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c.悱恻 讹诈 再接再励 宏伟蓝图 d.奇葩 瘸子 处心积虑 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 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3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c.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d.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成长纪录袋

b.考试成绩

c.学习习惯评价

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新闻与写作

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共10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 8.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三.简答题(20分)

10.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

4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6分)

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6分)

四.鉴赏题(26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花 吴融

不斗秾花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花:盛开的花朵。

5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倾向?(2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分)

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10分)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五、案例分析题(12)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6分)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

6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

17.《〈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6分)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倍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1)“中国孔子”网站,(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这一项最有价值。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六、技能应用题(1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7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⑴如果要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二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8分)

⑵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 堂课设计一份板书。(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c(该项中“再接再励”的“励”应写作“厉”)2.b(“安土重迁”意为“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移”,不合语境,应换作“搬离家园”。)3.a(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想象的空间,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①空间的想象,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4.b。5.a。6.c。二.填空题(共10分)

8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7.⑴便纵有千种风情;早生华发。⑵不尽长江滚滚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一个愁字了得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之所存也。(写对1空给1分,出现错别字则不给分)

8.《文心雕龙》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简答题(20分)

10.①采用的是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现的是“精神发展”、“精神漫游”的框架与主题。②在象征和梦幻的框架下,但丁大量使用了写实手法,整部作品的造型艺术感非常强烈,许多人物、场面、细节取材于现实生活。③《神曲》的结构宏大、严谨、匀称。诗人按神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建构整部作品,它克服了中世纪文学特有的结构松散的不足,对近代长篇作品产生影响。④《神曲》抛弃拉丁文,用意大利语这一民族语言进行写作。(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大意对即可)

11.① 沙菲,五四落潮以后的反叛、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型。② 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并以情爱的“灵与肉”的统一为寻求的主要目标。后最终未能如愿的悲剧,凸现了一个负着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形象。③ 最突出的特点是,青年女子在**上的矛盾心理和大胆反叛,这就使得“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女性文学创作有了新开拓。(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2.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③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四.鉴赏题(26分)

13.①从鲁迅的一生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无憾的,完全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②从鲁迅的作品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作品是冷静的,理性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答对一项得3分,满分6分。)

14.(1)①杨柳(或柳树)②赞美(或褒扬)(答出一点给1分,满分2分)(2)①白诗采用了双关(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又借此表达了人才不被欣赏和任用而遭埋没的感慨和愤懑。②吴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同样面对春风,百花痛恨不已,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貌被吹走了;而杨花则在春风中尽显自己的风采(答

9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出一大点给4分,满分8分,大意对即可)。

15.①追溯身世以示其高贵与清白,与下文的曲折人生形成鲜明对比;②开篇就交待了诗人的“内美”,这实际上是蕴含了楚国民族精神,是楚国精神的内化;③融铸神话传说,定下全篇浪漫主义基调;④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三个给满分10分)五、案例分析题(12)

1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之初,向学生适当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将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不过,必须注意教师的指导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之初,就简单化地将相关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带有明显态度倾向性的结论性意见直接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的积极阅读及独特感受体验的获得产生极大的干扰及制约,是不可取的。

17.从正面论,优点有三: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发挥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功能;③注重拓展运用语文教学资源。从反而论,不足有三: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迷住”(吸引)学生,而将许多并非必要的东西纳入课堂;②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方面,同样为了照顾学生的兴趣,过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网、看电视等活动;③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还存在着脱离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实际的问题,比如“探究性学生”活动中对“许多人不解的问题”的所谓探究。(6分,写出一点给2分。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合说,也可单就一个方面谈,只要言之成理就酌情给分)六、技能应用题(14分)

18.⑴所设计的题目必须难度合理,意图明确,利于学生思考解答。⑵板书设计,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符合教学目标,抓住课堂核心;②书写清楚工整,布局合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一、(12分,每小题2分)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粘贴(zhān)玷污(zhān)龌龊(wò)运筹帷幄(wò)b.蹉跎(cuō)磋商(cuō)遭殃(yāng)怏怏不乐(yāng)c.飞镖(biāo)剽悍(biāo)绯红(fēi)妄自菲薄(fēi)d.蜿蜒(yán)筵席(yán)市侩(kuài)脍炙人口(kuài)

10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葱茏 绊脚石 怨天尤人 一如既往 b.迄今 名信片 提纲挈领 老成持重 c.幅射 照相机 有恃无恐 竭泽而渔 d.气概 座右铭 满腹经纶 世外桃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__,作出诊断。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______。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_____________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 干涉 虽然 b.病症 干预 即使 c.病征 干预 虽然 d.病征 干涉 即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6.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汁者心中的器物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像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④②①③⑤ b.③④②⑤① c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④②① 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辨别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大约l万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谜。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钥匙。

11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认为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ctp、结合蛋白(通称c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接力跑。这些信号先从鼻腔进入颅内,最后被传至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们被翻译成特定的嗅觉信息,即被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克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讫。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圧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c蛋白信号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也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当阿克塞尔和巴克在构建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时,他们发现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蒙在嗅觉系统这个谜团上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一角。

作为优秀的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并没有在这里停下脚步。他们将嗅觉系统的研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尤其是侧重基因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能够识别众多气味分子,其自身必有多种能识别这些气味分子的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并且还存在着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家族。阿克塞尔和巴克这种创造性的研究为他们200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基础。7.下列对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气味分子在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的作用下从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

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d.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息。8.下列对文中嗅觉研究成果的承接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发现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后,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气味的识别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b。在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g蛋白信号通路。

c.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暗示g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后,科学家发现了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有一套g蛋白通路。

d.在得知g蛋白可能参与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后,科学家即确认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有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

b.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克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表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

c人类能够识别约l万种气味。按照阿克塞尔和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l万种属于c蛋白的嗅觉受体。

d.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进展。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

12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馀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地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麦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倦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⑴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3分)答:

⑵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答: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⑷唐人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绝,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杜牧《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①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

13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②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③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④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答:

18.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答: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作者及时介绍电视文化批判理论,对沉溺于电视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b.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论述两种文化时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c.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是因为娱乐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电视上的一切都必须。以娱乐方式表现出来,电视垄断了一切,“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d.本文多用“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决不会”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

e.文章开头巧借书名发出“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喝问”,峭拔警心,以“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结尾,巧妙点题,而“诅咒”一词更是振聋发聩。六、(6分)20.下面一副对联有一点毛病,按要求改正。(2分)

有一位先生为街道电视室写了一副对联:“收四海风云,居斗室尽知天下事;看百朝世态,坐片时通晓古今情怀。”

该联总体不错,但细细推敲,从出对工整的角度看,应将上联的“天下”二字改为什么更妙? ⑵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难眠。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15、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⑵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⑶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⑷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五、(20分)

16、(6分)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17、(5分)

14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2 ⑴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

⑵举例说明的方法。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18、(5分)

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旅途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19、(4分)b

c 六、(13分)

20、(2分)答:中外

21、(4分)答:①风可感而不可见,②没有云,水便不再降下 七、作文(40分)23、(40分)作文(略)

15 / 15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篇六

第七章 语文教学过程

第一节 语文教学过程的历史考察

一、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历史考察。我国最早采用班级上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同文馆。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班级制逐渐成为全国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两种影响特别深广的教学过程结构模式: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和凯洛夫的“五环节”。我国的语文教学解放前主要受赫尔巴特的“四段论”的影响,解放后又全盘照搬凯洛夫的“五环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对课堂教学首开结构分析的先河,并且第一个系统地把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他明确指出,教师给学生传授任何新观念,都必须严格依照这个统觉理论来进行,并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的后继者又把四段发展成五段,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和应用。解放后,从50年代开始,凯洛夫的“五环节”广泛传播。“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四段论”与“五环节”的共同点:

1、在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上,都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

2、在对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上,都主张“教师中心”

3、在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上,都没有从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来反映教学的整体特征。

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改革实践: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结构模式。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贯穿始终,是要学生在读中了解教学内容,在议中开动脑筋,消化掌握,在讲中豁然开朗,在练中举一反三。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导读基本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设计了四种基本课式:“自读课(核心)、教读课、作业课、复读课”。湖北大学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他把学生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八环节中六个主体环节改成六种基本课型,即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小结。这四种教学过程的结构有下列特点:

1、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新结构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首先,它体现在教学的主攻方向和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上,不仅在于学生是否读懂了,还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真正会读了。其次,新结构都把自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最终目的。第三、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教与学关系的转变。

3、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方式的转变,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结构,课堂教学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过程。总之,新结构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增加了班级的活动总量,从而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节 语文教学过程的系统分析

教学过程的逻辑就在于它以独特的现实情境(主要是对话)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所谓“接受文本”,指的就是“理解文本”。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生活化”,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既源于具体情境而又不超越了具体情境的课题。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空间看,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的元素,所谓“教学的相互作用”,就是指这四个元素相互协调,形成协同作用。系统的运行就是过程。从时间看,课堂教学总是由若干阶段所组成的独立段落,在进程和顺序上渗透往返,曲折盘旋。我们可以把教学定向(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素。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定向开始。成功的教学过程总是通过反馈实现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明晰的教学目标作为引导。总之,在定向阶段,把教学目标交给学生,开辟了一条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节行为标准和强化学习意志的新途径。“弹性教学目标的主张”即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水平确定一个基本目标,而对优生不予限制,对暂时逊一筹的学生不加苛求,让他们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有所加减,尽量让教学目标落在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以确保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教学目标与学生现实发展水平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支配和决定着每一个细小的教学活动,规定和影响着教学过程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实际上有四个:

1、语文教师是施教主体

2、学生是学习主体

3、文本作者是创作主体

4、教材编者是编辑主体。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分明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和教材编者的相互作用。“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关系

在文化的价值取向上,要正确处理多元文化与优秀民族文化的关系(把全球化与民族化结合起来。);在心智和谐方面,要正确处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智力实质上就是认识能力,一般认为它由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构成,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非智力因素广泛地说,智力因素以外一切心理因素都是,狭义地说,它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学习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智力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过程。作为完整的心理过程的学习活动,它总是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在认知领域,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智力之间的关系。(智力是联结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的中介,它主要由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五要素组成。语文能力,指把语文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能够分析和处理语文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在语文能力培养上,要正确处理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在把握学科学习上的特点上同,要正确处理注重体验感悟与进行科学训练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与手段上,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一方面要加强现代化,因为教育毕竟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与时俱进的语文课程,迫切要求增强课程的现代意识,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两者的整合将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语文教学模式的最大突破,就是诞生了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在教学主客体的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学生主体与尊重文本的关系(认识学生主体,首先,这是指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其次,这是指学生的“学”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尊重文本作者主的创作主体性,是指任何读者都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去作天马行空的“开掘”。尊重文本作者主的创作主体性,对学生而言,就是首先要把自己放在“倾听者的位置上”,而不是批判者的位置上。只有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和尊重文本的统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才能成为可能。);在学习方式上,要正确处理研究性学生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关系(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语文教学内部的研究性学习,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不是一回事,但两者也有相通的地方,如:它们都强调需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强调学习要保持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的特点,强调要注重学习的全过程,而不是单一的学习结果。要搞好研究性学习,至少需要协调好三种关系:

1、理解与探究

2、自主与合作

3、解疑与存疑。研究性学习重在研究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

第八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能力概述

一、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心理学家艾伟提出了阅读能力的构成和分类问题及其理解和速度之关系问题。把阅读能力分为四项:

1、迅速浏览,摄取大意的能力

2、精心详读,记取细节的能力

3、综览全章,挈取纲领的能力

4、玩味原文,推取含义的能力。

现代阅读学的奠其人叶圣陶一向把阅读归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把属于基础训练的精读能力分为六项。这“六能”包括认知性查读,扩展性参读,分析性解读,意会性整读,欣赏性品读,鉴定性评读,自成序列。张志公认为所谓阅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理解、记忆和速度。章熊认为:从阅读理解的需要来看,有效的阅读应该具备以下四种能力:认知和筛选能力;阐释能力;组合和调整能力;扩展能力。钱梦龙认为:“阅读能力目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1、阅读常规(使用工具书,圈点勾画,质疑问难)

2、阅读方式(音读、视读、抄读)

3、阅读步骤(认读、辨体、解题、提要、问答、述评、复习)

4、阅读心理(内驱力、注意力、意志力、记忆力、思考力、想像力)

二、阅读能力结构研究的缺憾

阅读能力结构研究的要旨是对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的分解和组合。然而,在以往能力要素的分解和组合中。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1、将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放在同一平面上并列。

2、将不同性质的阅读能力放在同一子系统排列在一起。

3、将阅读表述力,即用口头和书面表达阅读心得和输出能力,排斥在阅读能力之外。

4、将阅读操作技能和阅读能力系统等量齐观,或者轻视阅读知识在阅读能力产生中的先导作用等。

三、阅读能力的纵横结构

(一)阅读能力的纵向层级

1、阅读感知力(具备基本识字量和词汇量;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能辨析词语之间在语义方面的内在联系;能依据上下文语素独立推断陌生词语的近似义;能在熟悉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能辨识印刷字号字体和图像、表格、标点等非文字符号,乃至书写的格式;能辨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文体)

2、阅读理解力(抓住中心句;抓住重点主线,抽取段落意义的能力;理清思路,依据段落间的关系概括章、节意义的能力;遵循文脉,抓住文眼,归纳文篇主旨的能力。)

3、阅读鉴赏力(对作品思想观点正确性和社会意义评价;对作品具体材料真实性和典型意义的评价;对作品章法、语言艺术性和创作意义的评价;对作品气质、风格独特性和审美意义的评价。)

4、阅读迁移力(按过程分解为三项:阅读借鉴力;阅读表达;阅读类化力)

5、阅读创造力(置换要素,补充加深作品加深作品内涵的能力;重新组合,改变作品结构意蕴的能力;以散思维,批评匤正,熔铸作品新意的能力;双向迁移,独立发挥读者创见的能力。)总之,感知以求读“通”,理解以求读“懂”,鉴赏以求读“化”,迁移以求读“活”,创造以求读“新”。

(二)阅读能力的横向贯串

1、阅读选择力

2、阅读思考力

3、阅读想像力

4、阅读记忆力

5、阅读时效力

阅读能力结构要素的核心是“理解”,从阅读理解的客观标准看,读者必须占领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一要还原作品本意,二要领会作者的用意,三要灌注读者的主体意识,四要认清作品的社会价值。第二节

国际上关于阅读及阅读能力的研究

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定义

高卡夫把阅读的研究对象按三种不同时体分成三大类:一秒钟阅读、一分钟阅读、一年阅读。并提出著名的工式:阅读理解=译码*语言理解

阅读包括两大领域:词语认读和篇章理解。所谓“阅读能力”,可界定为:读者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阅读能力的发展

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生首先能够解码(“一秒钏阅读”),并进而能够理解(“一分钟阅读”);二是然后学生能够通过理解篇章“一分钟阅读”,汲取世界的知识(“一年阅读”)。

(一)阅读的基础阶段

(二)阅读的发展阶段

(三)基础阶段至发展阶段的过渡。

三、阅读的过程与结果

(一)阅读的过程

从阅读的过程来说,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同步完成许多不同层次的认知活动,从阅读的结果来说,读者理解文章就是要把文章建构成一个多维的心理表达结构。按阅读的过程,可以把阅读理解能力划分为四个层次:能寻找明显的数据,直接推论,整合并解释篇章,评价篇章内容及语言形式。

(二)阅读的结果

是把语言构成的篇章转化为可储存在记忆之中并理解的心理表达结构。阅读理解结果的两个方面:“篇章格局”和“情境模型”。

四、阅读理解

所谓的理解,指读者能够把由文字写成的篇章构成“篇章格局”与“情境模型”,读者的这种能力便是阅读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大致由四个环节构成:

1、寻找明显信息

2、直接推论

3、联系性推论

4、联想性推论

理解是文章的语言与读者的生活经验相融合的过程,推论担当了主要角色。因此,指导学生如何根据线索,调动已有知识,作出推论,是阅读理解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读者对所阅读的题材愈熟悉,愈能作出自动的联系性推论和自发的联想性推论地,理解也愈有效。

五、综合并解释篇章

推论其实是读者整合篇章的过程。

(一)主旨

范迪克提出了三种删减内容的经典规则——“宏观规则”

1、删除

2、概括

3、建构

(二)层次组织

梅耶的篇章结构学说认为,篇章上下文之间,主要以五种关系连贯起来:

1、阐释

2、比较——对照、衬托、类比

3、因由——因果、理由

4、序列

5、解难,阅读教学的要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五种文章组织关系,知道连贯文章,并能够自行概括文章的主旨。要让学生同时经历这三种学习过程,可以利用组织图表完成 这些学习过程,即安排一个“文章——图表——主旨”三环节阅读教学法。

一般而言,不同的图表表达不同的文章组织关系:

1、概念图——阐释

2、表格——比较

3、鱼骨图——因由

4、时轴线——序列

5、问题/解决图表——解难

(三)图式结构

兰加尔按篇章是否按时序组织及篇章是否涉及具体的人物这两项标准将篇章分成:说明类;程序类;行为类;记叙类。

说明与记叙是学生最常 接触的两种文体。说明文可采用分析结构以把握主旨的阅读方法,这类文章的说明图式一般由层次组织构成,主旨可由层次组织进行推导。一个叙事工的故事图式由四个环节构成:其一,背景介绍故事发生的时空和人物。其二,目的(或问题)是故事的核心。其三,方法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其四,结果交代主角能否成功达成目的。

主旨、层次组织、图式结构是读者解释篇章的三种策略。综合篇章的过程也是解释篇章的过程。综合并解释文章内容常见于以下的阅读目的(1、识别文章的全文信息及中心思想

2、为角色设想另一套行动模式

3、比较急反驳文章数据

4、推论故事的基调和态度

5、从文章数据中解释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加以应用。

(四)、篇章评价及小结

1、评论篇章内容及语言形式。

2、小结

阅读活动先由字词法入手,读者寻出字面的明显意义,据此推论字面未明显透露的隐含信息,借以连贯、整合全篇,在此过程中逐渐构成篇章结构和情境模型,读者并监察这一过程是否顺利,或者是否与已有的知识冲突,如果有,思考如何处理;即“字词、“推论”、“整合”、“评价”等四个过程,字面明显义是理解的开始,推论是理解的关键,综合及解释是理解最重要的环节,监控及评价决定理解是否高效。读者在阅读活动中逐渐在两维中先下而上,又上下互动互补地把篇章由物理的存在,具体化为认知的、社会的存在,最终建立了“篇章表达”与“情境模型”两方面的心理表达。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目前在学校流行的阅读教学观是建立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行为主义理论和目标人类学之上的。

学生用来理解文章的原有知识是最重要的。除了原知识外,熟练读者还具有一系列灵活而恰当的策略。于是,阅读策略教学应运而生。所谓阅读策略就是指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知活动计划。所谓策略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阅读策略教学比阅读技能训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策略教学观认为阅读能力是整体性的,阅读是读者的原有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而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阅读是积极的过程。策略教学与技能教学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目的不同策略强调读者扔意识地详细地计划认知活动。而技能则往往认为是自动化习惯行为。第二、复杂程度不同,策略强调阅读是在整体理解的背景下进行推理去建构和重构文章的意义。而技能则把理解看作是一系列分技能相加。第三、灵活性不同。策略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读者要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文章和阅读目的。而技能从教学来说,即使不是刻板的,也起码暗示一成不变地运用于所有的文章。第四、有无意识的区别。策略运用元认知意识。而技能则认为通过反复练习和训练,读者就能在阅读任何文章中自动地或下意识地运用技能。第五、读者观不同。阅读策略观把读者看作是积极的学习者。而阅读技能观则把读者看作是被动的,只要掌握一系列分技能。

二、“阅读策略”教学

内容是什么?

(一)确定重要内容(区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的策略。文章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确定,一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重要意思。二是读者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二)概括信息策略(指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写出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它是对原读物的浓缩,反映原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中运用概括信息策略,有利于促进分析加工和整合加工的认知活动。)

(三)推理信息策略(推理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所谓推理策略,是指读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和文章提供的信息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阅读推倒理策略有三个特点:一是语言环境对阅读推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是推理是文章提供的信息和读者原有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三是推理的结果是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

(四)质疑释疑策略(首先,质疑释疑在阅读中起到导向作用,其次,质疑释疑可以促进积极的信息加工活动,再次,质疑和释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最后,质疑释疑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信息加工。)

(五)监控理解策略(一是定向二是计划三是检查四是调节五是评价。监控理解最主要的是两个组成部分:即意识到理解的正确性和深度;以及当发现理解失败时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

(六)激活原有知识策略(第一,在阅读前激活原有知识,能使学生产生阅读期望或图式。第二,阅读时激活原有知识,能使学生运用原有知识来补足文章里省略的信息。)总之,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依赖于自己的原有知识与要获取的新信息的交互作用。第九章

写作教学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写作教学中的问题有:

一、重“知”轻“能”;

二、重“外”轻“内”;

三、重“写”轻“说”;

四、重“理”轻“情”;

五、重“文”轻“境”。

第二节

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一、写作能力研究概览

长期以来,“写作能力”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核心词,培养写作能力是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新理念:

1、刷新写作观,恢复写作本体意义。《课标》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改革的意图是希望实现由“结果性写作教学”向“过程性写作教学”转变;

2、提倡个性化写作,凸显写作主体。《课标》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了鼓励自主写作,倡导自由表达,在写作教材部分有两项重要的改革:一是改进题目设计,注意留出弹性空间,二是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设计了“自由作文”单元,开辟了“自主作文区”。)”

三、创新的写作教学实践举隅

一、1979年,刘腓腓、高原就尝试建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其目的是试图扭转写作知识训练为本的传统写作教学思路。

二、当前,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写作教学改革的又一亮点。

三、近两年,高校写作教师与研究者纷纷关注甚至直接参与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如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用自己十余年的业余时间到小学、初中、高中支教授作文,摸索写作教学的规律,编写小学《快乐大作文》、初中《趣味大作文》和高中《高中大作文》。

第三节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写作与写作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写作的天然联系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主要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技术。

写作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就是表达与交流,信息技术的产生首先改变的是人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以及方式。计算机目前最为普遍的教育性用途是文字处理。(文字的输入、输出与编辑)

二、信息技术赋予写作教学的发展契机:

(一)丰富写作资源。(目前至少有三种建设写作素材库的方式:其一,软件、平台系统中的写作素材库。其二,相关网站导航。其三,是写作网站或一般语文网站上开放的写作素材与网下个人电子写作素材库。)

(二)赋予自由发表的空间。(第一,写作主体能在广阔的虚拟空间中自由选择发表的时间和场所。第二,写作主体自由地选择表达的形式,自由地表达想表达的内容。)

(三)拓宽交流的渠道,(日常写作教学中至少有三种写作交流方式可适用于网络: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专家参与型)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写作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对写作内容新取向的包容分寸(学校写作教学需要在警惕与宽容之间把握分寸。)

(二)、新的写作形式带来的困扰(对于中学写作教学而言也许基本的态度是积极面对种种新的写作形式,但前提是能意识到种种写作形式的特质及其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特定意义。)

(三)、新的评价方式及其质量与意义问题(敏感于“跟贴”这类新的写作评价方式,并关注“跟帖”的质量,这应该属于学校写作教学的任务范围。)第十章

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

教学情境中的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的特征:

1、有大量辅助的言语手段参与(如眼神手势)

2、充分运用多种语音手段(如重音停顿)

3、多使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词语

4、句子形式灵活简便

5、话题的中心比较随意。书面语的特征:

1、书面语语序结构相对稳定

2、多选用书面词语、术语、和文言词语

3、句子成分结构完备

4、话题中心突出。

一、日常口语与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使用口语以意图的实现为宗旨。而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课程所担负的任务则要复杂得多。

1、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各类口语交际过程

2、培养学生对自己所说的和如何去说保持敏锐的感知能力

3、使所有学生获得机会和资源发展语言能力,满足他们追求生活目标的需求

4、引导学生调整口头、书面以及视觉语言习惯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以达到学习娱乐和交流等不同的个人目的5、引导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在语言模式上的差异

6、使学生熟练地批判地使用大众传媒等。

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三大特征:

1、全面性

2、反思性(是要求学生在具有口语交际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有感知、概括进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3、思辨性

二、具有教学意义的口语交际的特点

1、口脑一致性(即言语表达与思维结果的同步性);

2、过程交互性(强调行为过程和意图实现的特点)

3、及时效果性。

口语交际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口语交际”的两项课程功能:其一口语与思维的紧密关联使得口语交际课程成为训练快速进行资料收集、思考认证和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的重要手段。其

二、交际的互动性质使得口语交际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社交技巧、沟通方式、成功实现个人的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实践中容易与口语交际相混淆的若干概念

(一)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读写教学(“口脑一致性”即口语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同构关系,使得口语交际的训练更偏向于一种强调操作性的语言教学而不是强调经典解读的文学教学。)

(二)口语交际教学大于戏剧教学(戏剧必须忠实地依据蓝本,不是原创性的口语活动,训练目的,也不在于交流信息和处理事件,不针对现实生活。)

(三)口语交际教学与口头练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1、口头练习时问题或话题一般都是老师指定的,说的内容是可以预料的,而口语交际训练时说话人需要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和信息,自己控制说话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不可预知的。

2、口头练习是完成老师的指定要求,而交际训练一定有着信息落差,交谈者因为某些社会的或个人的理由而进行交际,3、口头练习只是完成作业,而口语交际训练后学生得到了信息,交流了感情,完成的是交际目的4、口头练习时听众往往只有老师,老师关注的是答案对不对,而交际训练总是在小组中的几个人之间进行的,大家关心的是内容而不是对错。

5、口头练习时老师往往以标准的语言形式来要求学生,而在真实交际中语言往往是变异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合法的,但却是有利于交际的。口语交际的实质是真实交际的演练,它重视的是在互动中的语言学习,而不是书面语的口头表达。)

(四)口语交际教学不是普通话教学(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教普通话,教普通话可以成为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有附加条件的组成部分。这个条件就是普通话是当地的官方语言。)

(五)母语的口语交际教学不可以变相为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背景和课程取向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背景

(一)视域融合理论与口语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口语交际绝对不是自说自话的过程,不能以为理解仅仅只是对方的责任。实际上,双方都有义务促进对方对自己话语的理解。)

(二)会话策略理论和意图的实现。(这一理论在教学中意义在于老师有必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熟悉各类社交场合及其相关礼仪。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社交活动的程序和要求,明确具体的话语要求,即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哪些话应该说,可以说的和不能说的。还需要理解不同话语社群之间的差异。)

(三)主体间性理论和口语的本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地与他人交流。要认识到交际的技巧只能通过交际行为本身得以提高,而且自身的社会化也只有通过与人交际才能实现。交际是每个人生存的基本形式,孤僻寡言是不利于人格发展的。)

二、口语交际素养的本质 :一种对话构建中的能力,它强调双方视域的融合以及对交际方式及其象征意义的同时把握,是个体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生存的元能力。这一定位强调了口语交际教学所应该具有的自主性、合作性、对话性和探究性。

三、口语交际的取向: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有效地进行人际交流。(具体表现:能够理解和评价说话者传递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信息,有准备地或即席地发表演说,采用言语的或非言语的策略进行交流和解决冲突,有效地参与讨论、戏剧和其他需要合作的工作,能正确地接受、理解、评价和利用媒体信息。)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操作

一、课程编制的方针和内容:我们的义务课标在“阶段目标”一节分四个学段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描述。

二、教学行为的指导性原则:

(一)知识的建构性和口语交际环境的创设(新的学习概念认为:知识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

(二)知识的社会性与口语交际共同体的组织(新的学习概念认为: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三)知识的情境性和口语实习场的创建。(新的学习概念认为:认知和学习的交互特征和实践的重要性,中心问题就是创建实习场。)

(四)知识的黓会性与口语交际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新的学习概念认为:隐含在人的行为模式和处理实践的情感中的默会知识可以在与他人和与环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默会知识的复杂性和实用性会随着时间和经验的日益丰富而增加。)总之,由于口语交际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能够成为体现全新学习概念的最佳载体。在以上地教学原则的指引下,口语交际的教学就有可能超载语言学习的藩篱,成为思维锻炼、逻辑形成、认知培养和心志成长的有力途径。

三、口语交际能力的达标和评价

(一)评价的依据(要对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制定各个阶段听说教学的具体目标,这是与课程编制的方针和内容紧密相连的,有什么样的内容和目标,就有什么样的等级水平的达标标准。)

(二)评价的方式(教师要作出判断要根据如下的原则:

1、教师在评判学生的口语水平时,要依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考虑学生个人的优点和弱项。决不可以凭一次课业得出评价结果。)

2、单独的某次课业不可能覆盖达标标准的所有方面。但它可以为学生达到达标标准的某些方面提供证据。老师可以把某次课业和学生的前后课业综合起来,以此作为判断学生符合达标标准的哪一级水平。

3、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学生需要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表明自己的交际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不同情境的口语交际活动。另外,学生在口语方面的进步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在应对谈话时,越来越自信和游刃有余,恰当地使用普通话或本民族语言,对语言的理解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地参与讨论。

第四节 口语交际基本素养和课堂操练要点:口语交际的教学可以采取单独进行,或者与语文课中的其他课型甚至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做法。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清醒地强调以下一些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要点,配合教学目标设计和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

一、能力分化(

1、按年级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高中的教学重点分别为发展口语基础技能、参与各类交际活动以及研究交际与媒体问题。

2、按口语本身的内容构成来分,有倾听、记忆、表达和应对四大类能力。

3、也可以借助口语类型来分:听、说、小组讨论和戏剧

4、借助典型的口语形式来分:访谈、讨论、辩论、演讲、戏剧等。)

二、活动形式:(访谈、讨论、辩论、演讲、戏剧等。教师安排的活动所有主题都要与学生们的日常经验相联系,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和组织、应对他人的态度、表达的流利程度和有效性。)

三、媒介分析(学生的媒介素养包括:能够理解人们在个人和公众生活中使用媒体的方式;能够理解受众和媒体内容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媒体内容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是如何产生的;能够理解和分辨媒体的商业和宣传性质;使用媒体与特定受众交流。老师需要通过观摩、鉴赏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本科试卷真题篇七

第十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和反思性的过程。”第一,语文教师是设计者;第二、语文教学设计,说到底就是学程设计。一定要坚持以学习者及其活动为中心;第三、语文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要了解本学科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走向。目前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型及其变式,例如过程展开型、问题解决型等。

一、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标是国家或地区颁布的指导和规范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献,它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与规定。语文课标集中体现和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语文观是当下国人语文生活对语文教学要求的学科自觉。具体而言,语文课标对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它是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献和重要依据。语文课标的研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洞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建构新的语文观

3、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把握所教学段的目标。)

二、充分了解学生(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具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能的观点,并以此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关键。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第二、最近发展区;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

三、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 (对学科内容的透彻理解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它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和加工上。首先,能够确认并解释本学科的关键概念和基本技能。其次,了角本学科的全部知识和细节。最后,是对当前学科内容的课程方法的熟悉程度。)

四、教师对自身的认知与了解(第一、教学效能感,只有中等强度的教学效能才是最有利于教学实施的。第二、教师作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及其相关内容的感悟、体验与沉醉。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应有资源意识,将自身作为开发课程与教

1 学资源的内容之一。)

五、熟悉知识的类型与教学

(依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是进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则。对策略教学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论是过程展开型还是问题解决型,都要强化师生的策略意识。第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联系教学情境,把策略运用的内部思维过程,借助相关的媒介外化出来,以便于学习者对其作进一步的了解、内化、为后续的自觉应用提供支持。第三、注意总结、归纳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善于发现,收集教学策略,尽可能地丰富策略包的内存。)

第二节、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阶段——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效果预测、)第十二章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第一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一、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 狭义的理解有三种:其一,信息技术就是信息处理技术,因而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其

二、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其

三、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技术的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目前主要指计算机为核心,包括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含义的界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整合为一体,使之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目前整合的重点是在课程实施层面,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种整合不仅包括学科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还包括构建新型的语文教与学的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的立足点是语文)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关注的焦点是语文课程而非计算机。

有研究者根据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第二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第三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2 合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原因“

(一)、信息技术飞速以展推动了语文课程的改革;

(二)、培养现代人必备的“读、写、口语交际和信息”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潮流;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是随着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思维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程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石”,传播理论为课程整合提供了信息论基础,思维科学理论为课程整合搭建了“桥梁”。这些理论从不同层面共同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二节

语言课程的质变及教学的转型

一、现代信息技术引发语文课程五大质变:

(一)、教学环境的转变(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场所,”而且还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等”要素。)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传统的教为中心转为学为中心。单一的班级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假设”、“主动探究”“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过程,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动态的生成与转化、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四)教学媒体的转变(传统的教科书、黑板、视听媒体向现代教学媒体即:教科书、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转变)

(五)、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老师、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

二、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亟待转变

3(1、阅读由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数据库对话中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2、写作工具由纸笔到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写作方式由单一的文字手稿转向图文并茂、声形并蝐的多媒体写作;写作过程由传统的构思、成稿、修改的线性的静态结构转向超文本,任意流动的网状动态结构。

3、交际方式已由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走向远程交流,虚拟空间对话,网上各式各样的交谈、讨论区,可以随时自由平等地即兴交谈。)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何克强教授主持的语文“四结合”和“跨越式”教学改革试验等,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一)、多媒体、网络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各地探索出了许多阅读整合模式如“主题探索式阅读模式”、“支架法教学模式”、“互动拓展阅读模式,这些模式依托多媒体、网络为教学提供的丰富资源环境,通过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从而提高信息加工和应用能力以及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基本都包括这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建构应用;效果测评”)。

(二)多媒体、网络与写作教学整合(强调思维加工的“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式”;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作文教学模式”;以及“看图作文三维教学模式”、“命题作文三维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多由“创设情境、搜集素材、表达修改、评议发表”环节组成。)

(三)多媒体、网络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来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说话情境)

总之,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于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及时、迅速地开拓了信息通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 了学生感知、选择和快速浏览能力、感悟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表达、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强化了自我效能感,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协作学习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当然,实践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学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重形式、忽视过程和结果;教学模式的结构大同小异、表述基本雷同;教学模式的研究还过于笼统,没有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相应调整;教学模式适用条件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有些教学模式中,多媒体网络更多的是

4 发挥演示功能。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未来发展空间。

(一)个别化语文教学——智能辅助教学系统

(二)电子化语文教材

(三)虚拟化教室

我们需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它有自身优势,如提供可快速提取的大量教学信息,并实现教学信息的优化组合;提供互动、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发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载体。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走入误区,不要让机器主宰课堂,甚至走向唯技术主义,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它教学资源。

第三节

写作教学的网络平台建构

网络写作教学,为师生建立起一个交互性网络平台,为写作教学插上了翅膀。在网络环境下,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可以通过写作张扬个性、发表见解、互通信息、互相学习等。一旦写作有了读者,具备了交际的实际意义,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教学系统的建构,《这样作文》系统按写作学习的一般过程设计,分为感受积累、思索求新、表情达意三大块。其间贯穿了观察、联想、想象等能力点的教学板块,并打破了年极界限,按学习者个体发展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分为基础和提高两级。每个教学板块又细分为“引你入门”、“指点迷津”、“实践提高”、“习作借鉴”、“名篇欣赏”。

二、资料库系统建构:资料库按景、物、人、事、理、情、技、体八部分展开。

三、网络互动系统的建构(实现功能:学生分组、我的文稿、学生授权、查看作文、双人交流、多人交流、信息发送、查看信息、查看计算机名、资源管理、远程控制。)

第十三章

语文教学范式的转型

第一节

语文教学范式的时代转型

一、语文教学范式的界定 (范式这一概念最早是

5 由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

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范式界定为:语文教师群体对语文教学共同的认知、公认价值和常用技术的总和。)

二、接受教学范式的弊病:传统语文即接受范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独白式教学,它承认并维护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力中心地位,学生则以知识“容器”的身份存在。这就造成了“满堂灌”、“满堂讲”的封闭、孤立、静止的教学方式,实质上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一种知识的复制或再现,注重的结果即知识的掌握,至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被忽略。

三、对话范式出现的必然(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话是教育的基本精神,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对话教学的理念成为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第二节

对话的概念、类型和前提

一、对话的概念: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到了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那里认为对话是一种方法论,对话是达成现代交往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条途径。对话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基本方式,对话具有隐喻意义和实际意义。对话不能单纯以形式来判断,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对话的品质。对话的品质就是交流,就是相互的理解。对话不一定通过言语来进行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举手投足之间可能都在进行着对话。隐喻意义上的对话强调的是对话的精神与品质,实际意义上的对话强调的是对话的行为方式与效果等。隐喻意义上的对话促进实际意义上的对话实际意义上的对话以隐喻意义上的对话为指引。

二、对话的类型:(

1、从对话主体间平等的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独白式对话、主客式对话和平等式对话

2、从对话的效用性可以把对话分为有效对话和无效对话

3、从对话的真假程度来分,可分为真对话和假对话

4、从对话的言语活动方式来分,可分为显性对话和隐性对话

5、从对话的适用场合来分,何分为日常对话、教学对话

6、从对话程度的深浅来分:深度对话、浅层对话

7、对话声音不同的质:单调对话、复调对话

8、是否具有反思性:反思性对话、非反思性对话

9、对话的表现形成:作为隐

6 喻的对话、作为实然的对话

10、从对话者的态度与情绪方面来分:对抗性对话、合作性对话

11、从哲学方面分:作为本体论的对话、作为认识论的对话、作为方法论的对话

12、从对话的规模来分:微型对话、中型对话、大型对话。)

三、对话的前提

(一)巴赫金的对话前提(

1、对差异性存在的确认。

2、对存在未完成性片面性的确认。

3、对人的社会性的确认

就对话的具体情境而言,对话需要一种共同统觉背景。对话的进行需要说者和听者有共同的统觉背景。)

(二)弗莱雷的对话前提:(爱与谦虚的态度。

所以在教学对话中师生每个人都应该以爱、平等、谦逊、信任的态度投入其中,而不能采取相反或破坏性的态度。)

(三)海德格尔的“理解前结构”(理解前结构指的是,人们进行理解活动的背景知识的总和。此“理解前结构”由三前构成,即前有、前见、前设。)

巴赫金的对话前提使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对话存在的必要。教育的前提是差异,如果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差异也就不需要教育。有差异就需要有对话。所以对话是教育的内在需要并且是本质需要。弗莱雷的对话前提对我们创设对话环境是有积极意义的。而海德格尔的理解前结构,对人与文本的阅读对话和师生对话以及自我对话都有借鉴意义。

第三节

语言对话教学的理论支点

一、指向自我实现的教学目的观(对话式教学由于其反思性,摆脱了教育仅仅向外的指向,而指向人的内心世界与内部需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旨归。

对话式教学并不排斥追求外在的知识与能力,但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话维护学生自身的价值和利益。总之,对话式教学最终是要落实到自我对话上的。老师 和学生通过自我对话最终实现自我确认、自我认同、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和自我解放、自我实现。)

二、教学合作观(在对话式教学里面,教学是师生合作共同进行的主题探究式和问题解决式学。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结成“学习共同体”,形成“学习型组织”。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组织中的平等成员。他们在本质上一体两面的。教师是一位富有经验的伙伴,学生是一位正在成长中的新手。

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发展问题的活动。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内在追求,也是教师的任务与职责所在,这样教师与学生

7 就内在地联结在一起。这就是他们合作的基础所在。学生的发展是师生的共同目标。)

三、交往生成方法论(对话式教学所用的教学方式是交往生成的方法,交往生成最大的特点是打破教师权威所制订的既定教学设计或教学程序,给予新生思想以充分生成的机会与空间。交往生成所指向的最终目标是“悬置”的,而不是“实现”的。交往生成的方法具有两端性。一端是教师的指导,一端是学生的学习。在交往中生成学习认知的结果,也在交往中生成师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生成师生互尊互爱的品质,生成对话的精神、态度、能力、品质等。)

四、深度师生关系的建构(教育成功的表现不仅在学生习得了知识与能力,也表现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本身就表现出教育性,富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流、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与人共事的过程,是真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所以师生关系的建构并不是教育 的附属而是教育的本体追求之一。

深度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之间在知识、能力、性格、态度等多方面的相互深入了解与认识,也表现为师生之间情感的逐渐加深。深度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之间生命的相遇,而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相遇。对话教学所追求的平等、民主、真诚、合作、理解、宽容、关心等品质,为建构深度师生关系提供了平台。)

第四节

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模式

阅读教学对话则是指师生之间展开的课堂教学对话。语文教学对话可以从阅读对话、教学对话和自我对话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阅读对话: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读者与文本本身的对话;另一方面是读者与文本相关的对话。

1、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何以可能(1)、言语的模糊性和意会性(2)、文本空间(3)、意义空间(文本空间是可以确定的,但意义空间却是无限敞开的。换言之,文本空间是由作者有意无意留出的,意义空间却由作者呈现出来,甚至由读者创造出来的。)(4)、读者空间(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充电的过程,是读者获得知识与意义的过程,也是读者知识结构、内心深处不断提高、调整、调适的过程。)

2、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第一、进行相关知识的针对性指导,第二、随课文举

8 例,教会学生提问。第三、帮助学生清除阅读对话障碍。)

3、读者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首先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元的,即理解作者意图的对话。其次,是读者通过文本与文本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对话。还有一层对话是读者通过文本与课文编辑者的对话。)

(二)课堂教学对话

这五种课堂教学互动分别是:(1)、教师和学生个体间的互动(2)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3)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4)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5)、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我们以对话的内在空间存在形式把对话教学的结构理解为以下几种:

1、上下互动式

2、对等互动式

3、交错互动式(上下式和对等式结构交错出现)

4、视域融合式(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对话都理解为视域融合式。对话者之间所具有的是差异,是各不相同的视域。对话以一种视域融合的结构方式存在。你不断进入我的视域,我不断进入你的视域,对话者之间不断进入对方的视野,互相弥补,最后达到共同视域。)

(三)自我对话(自我对话在通常意义上是指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的对话;也是自我对过去所沉积的经验、历史、思想等的反思性理解。自我对话同时也是完全开放的,它也应该是在与文本、与他人对话的基础上的自我反思性理解。自我的对话不仅包括自我对过去之我的反思性理解,在与他人对话中进行反思性理解,还包括在这两种反思的相互作用中反思理解自我。)

二、警惕语文教学中的“假对话”

(一)语文教学中假对话的表现

1、掩盖真实意图的对话(a在教师权威压力下,学生不敢、不愿表达自己真实意图,这就很容易说言不由衷的话。b在老师方面,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而掩盖真实意图,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而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

真正的教学对话的 试金石是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自由表达其疑问与见解。对话的一个追求是真诚、真实。)

2、游离主题的对话(有主观游离和客观游离两种情况)

3、不具实质的对话(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假对话(无效对话)主要是教师不能提出具有深度的引导性问题所致,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所致。)

4、独白式对话(教师用自己的标准答案否定了全体学生的答案,并要求或强制学生接受他的答案。)

5、自说自话、互不碰撞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在两条逻辑线上展开,根本没

9 有思想与观点的碰撞,根本没有理解的试图。而对话的本质就是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对话。)

(二)避免教学假对话的措施

1、警惕并学会识破“对话陷阱”

2、及时规劝对方回归对话主题

3、对话者自觉遵守对话规则

4、选择富有价值的话题

5、教师要提高对话素养。

三、语文教学对话思考(对话教学在不同教学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层次,它并不是一直在同一个对话层次上进行的,但无论在何种层次上的教学都具有对话性。对话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理念,每个教师与学生都应学会并具有对话品质。对话讲求平等、民主、开放等,但并不是说只有对话才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追求对话教学同时也要允许其他教学的存在。)第十四章

语文考试与评价

第一节

当前我国的语文课程评价改革

一、传统语文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考试的形式主要是回忆式的纸笔测验。这种考试丢失了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重要内涵,如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意能力,以及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等)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一)、评价目的片面(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的唯一指标,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

(二)、评价范围狭窄(把评价范围局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强调知识和技能取向。而现在拳课标是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构的,因此评价也必须紧紧抓住三个维度进行。)

(三)、评价手段单一(过多地强调量化的评价手段在,而忽视定性的研究。)

(四)评价主体局限(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是评价主体,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这种状况严重违背了以主体培养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思想。)

二、课程标准中的几个重要评价思想(第一、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在课程评价的取向上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全貌。第三,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第四,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

10 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此外,“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的原则、方法,与重视定性评价、加强形成性评价的改革趋势相适应。)

第二节

关于完美语文考试的若干思考(教育评价就其目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考试,从命题的指导思想看,它至少应体现下列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水平。二是有利于突破旧有的评价模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依据。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平日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目前条件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考试改革至少可以作以下几点探讨:

一、要突出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从一分语文试卷来说,它离不开局部测试与整体测试,但应加强整体测试。)

二、语文考试要加强综合性(语文考试有单项性测试与综合性测试,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性测试。就阅读测试而言,所谓综合性,一般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语言材料应该具有综合性,即通常意义上的篇章或语段;二是测试的内容应该具有综合性,即使是测试知识和能力也不应是单一的。)

三、注重语感,知识的查考要尽可能地结合语境。(语境既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主要矛盾的焦点,也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主要矛盾最终获得解决的前提条件。结合语境考语文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

四、主观式试题与客观式试题相结合,应更重视主观式试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在一份试卷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客观式试题和主观式试题的不同编制上。主观式试题的本质特点就是注重过程,注重语言应用,因此校之客观式试题,它更容易检

11 测学生的语文的实际水平。)

五、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没有继承也不可能创新。考核语言文化的积累要体现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同,方法不同,考试评价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

第三节

国外语文考试举隅

一、英国:对高中生的考查主要侧重于能力,而非需要大量记忆的知识,内容也要宽泛很多。语言占60%文学占20%口头表达占20%,英国的语文考试,着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它避免了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病,有三大显著变化:一是从内容上看,基本上取消了语法知识方面的考试,从形式上看,既有笔试,还有口试,而且是被作为正式考试内容确定下来的。二是把考试与平时大量的练习结合起来。三是教师可以参与对本校学生的考评。英国最新的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把听说读写的要求具体化为十级,作为衡量学生达到某种水平的标志。

二、法国:法国的语文考试非常重视毕业阶段的考试,如高中分会考前考试 和会考两种。会考前考试,笔试4小时,试题3个供考生任选:分析辩论性文章;文学评论;写一篇以文学为主题的论文。会考前考试还有口试,时间20分钟。毕业会考也分为口语考试与书面考试两种形式。总之不管是采用侧重于平时作业与考试结合的模式,还是采用侧重于毕业阶段考试的模式,语文考试突出了考查语文实践能力,反映了听、说、读、写都重要的教育思想。

三、美国:act是由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公司主持的大学入学考试。act组试由四个分测验组成,其中“语言分测验”和“阅读分测验”的内容及一些方法与我国语文考试有相似之处。(一、)act语言阅读分测验的组成1、分测验的组成及其考查范围(新版本的测验分为语言、数学、阅读、科学推理四个分测验。这些分测验各自由“测量方面”、“试题项目”“试题”三个测量层次构成,测量结果除了报告测验的总分之外,还要报告“测量方面”层次的子分数。act语言分测验分成两个测量方面:a、应用方法,指对标准书面英语惯例的理解b、修辞技能。act阅读分测验是以测验所用文字材料的学科范畴来划分“测量方面”的,分成a社会研究b自然科学c艺术d文学四个方面。)

2、试题编制与考查水平:(act语言分测验所有的试题分别来自于五篇短文,它们对语言表达的整体性和上下文语境关

12 联的要求比较高,一些试题的答案选项包含了书面表达惯例的多方面要求,另一些试题则是对整个一节文字或一篇文章而论的。act阅读分测验的试题自称不考查短文之外知识的“死记硬背”的记忆力,不考查词语和逻辑规则。act语言、阅读分测验的测量均采用多项选择题题型。)

3、测量与时限:act语言分测验共有75个试题,时限为45分钟,包含读通、读懂和检查的时间。act阅读分测验共有40个试题,时限为35分钟。

(二)act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学能测验的启示:第一、act语言阅读分测验并不局限于中学课内教学的内容,它凭借各种学科“全域式”的书面语言文字材料设计了新的问题情景,增强了学能测验鉴别和预测的效用。第二、act抓住了“语言”、“阅读”能力测量中有效的考查项目。这些项目在学科课程中是具有统摄力量的,又是可以分解的,是简约而丰富的,因此便可以分量表的方式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与组合。第三、act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单纯的“短文+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考查“语言”、“阅读”中多种技能和综合程度较高的能力水平。它在短文与问题之间、题干与选择项之间的命题思路对我国语文考试是颇有启发的(首先,act挑选的短文往往带有“研究性”的色彩。其次,act的短文与问题的有机组合造成了“活”的能力题。)第四、act具有充分的题量,这既是能力测验在时间强度上对被试的一种要求,又提高了测验的信度。第五、act不考查作文,不直接考查“语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六、act没有提供能力因素的定义,以及这些因素的结构描述。 第十五章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文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得出的重要命题,又是语文教师应对课程改革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同时也是他们获得专业成长必然的策略选择。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其基本含义为:

1、教师专业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

13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目前我国对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和加大教师教育改革的力度,主要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

1、更新观念,加深教师对专业化意义的认识

2、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

3、建立建全教师教育制度

4、加强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5、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创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辩证关系:课程与教师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首先、课程改革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

语文教师在与新课程同步发展时应做到: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和其它材料。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展校本研究,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向

教师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那就是: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别的教师和通过在课堂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自我发展。

教师作为课堂教师、同事和职业团体一员的构想,提供了一种判断教师专业发展性质和结果的标准:首先,教师专业发展要以用教师课堂工作中表现出的知识、技能和判断力的提高来衡量;其次,教师专业发展也可用其专业团体所作的贡献来衡量;再次,教师专业发展还要用教学工作在个人生活中的意义来评判。

当前世界教育学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归为如下

14 三类取向:

1、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具有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

2、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主要目的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获取,而是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进教师对于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物、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促进所谓“反思性实践”为追求。)

3、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即由小组的教师相互合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

第二节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以终身学习为发展的坚实基础(终身教育的思想确立了教师教育的如下新原则:

1、连续性原则

2、一体化原则

3、可发展性原则。终身学习思想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培养三段制: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培训、在职培训三个阶段。教师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思考,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地成长。)

二、以自我反思为发展的重要方式。(反思性教学具体说来,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第三、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因此,反思性教学是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的教学。)

教师的反思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努力:第一、教师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专业行为和活动作反思。它的作用是直接促进教师对专业的改进,提高教学效益。(反思的内容可以包括

1、把课前设计的期望目标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反思。

2、把学生的需求、收获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结合起来反思。

3、利用各种资源,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第二、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作反思。

三、以校本教研为发展的主要依托。

(一)、语文校本教研的概念(所谓校本教研,指的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所谓校本教研,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15 “在教学中”、“通过教学”)

(二)、语文校本教研的主要特征(第一、语文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语文教师;第二、语文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第三、研究对象是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则语文教师自己的问题;第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

(三)、语文样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语文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语文校本旗帜鲜明地强调以下在三个基本理念:

1、学校应该是语文教学研究的基地。

2、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主体

3、师生共同发展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考察语文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连结起来。))

第三节

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

(语文教师要进行教育创新离不开三个方面:

一、富有创新精神(首先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其次、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

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单一化、程式化、模式化是教学方法的大忌。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勇于积累、总结、提高和创新。教师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和处理上,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次,教学的创造性体现在运用和优化教法上,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利用教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再次,教学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