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介绍 >>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060107)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于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2007年正式招生。目前有硕士生导师4人。
一、研究方向
        1. 中国现代化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2. 近现代中国科技思想史研究
        3.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二、硕士生导师
        徐奉臻教授  孙艺年副教授  赵爱伦副教授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课内/实验
学分
开课
时间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GXW)
S0800031Q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资本论》专题
54
3
 
 
第一外国语
80
2
 
S0800134Q
中国近代史研究
36
2
 
S0800135Q
中国现代史研究
36
2
 
学科
基础课
(XW)
S0800077C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
36
2
 
S0800136C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
36
2
 
S0800021C
中国科技思想史
36
2
 
学科
专业课
(XW)
S0800137Q
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S0800079Q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36
2
 
选修课程
(X)
S0800080Q
中国现代史料学
18
1
 
S0800078Q
五四运动史
36
2
 
S0800138C
战后国际关系史
36
2
 
S0800083C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专题
36
2
 
S0800139Q
美国冷战战略与东西方贸易管制专题
36
2
 
S0800075C
抗日战争史研究
36
2
 
专题课程
(ZT)
S0800140C
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系列专题
18
1
 
S0800141C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法系列专题
18
1
 
补修课
(BX)
 
世界近代史
30
 
 
 
世界现代史
30
 
 
 
世界当代史
30
 
 
学术活动
 
1
 
 
外语学术论文
 
1
 
 
对学术活动的要求:学生在两年学习期间,至少参加5次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前沿学术讲座。
对外语学术论文的要求:学生学会撰写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外文学术论文。

四、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0800140C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系列专题
英文名称:Special forward Subjects in China`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适用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先修课程:
任课教师:徐奉臻(教授)、孙艺年(副教授)、赵爱伦(副教授)
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追踪热点问题,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基本的学术规范。明确选题方向,为论文开题和写作做准备。在教学中,要求研究生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查阅有关专题的相应文献,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和文献综述的能力。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选一个有关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提交一份短论文,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就特定专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课程采取导师开设系列讲座的形式,结合本学科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重点定位在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中国科技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之争等几个学科方向,主要问题有:现代化的功能定位和现代性的社会建构、现代化不同层面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现代化的特点和现代化双刃性诠释、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化进程中治国方略的误区分析、中国现代化的主要思潮、“李约瑟难题”、西学中源和中学西源、中国科技思想史研究及其建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失真”现象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基于库恩“范式理论”的中国近现代史的范式之争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翼文化运动等。
主要教材:无。
参考文献:
        1.Pitt, J.C., 2000. Thinking about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Seven Bridges Press.
        2.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62.
        3.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斯坦因·U.拉尔森:《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任晓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马勇:《超越革命与改良》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保罗·埃文斯:《费正清看中国》,陈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刘尊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9.《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科学思想卷》,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
        10.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11.廖超慧》《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论争史》,武汉人民出版社,1997。
        12.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课程编号:S0800141C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法系列专题
英文名称:Special methods Subjects in China`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适用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先修课程:
任课教师:徐奉臻(教授)、孙艺年(副教授)、赵爱伦(副教授)
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方法。结合选题方向和所要研究的问题,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为论文开题和写作做准备。在教学中,要求研究生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查阅有关专题的相应文献,锻炼学生阅读、分析和评价学术文献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文献综述的能力。课程结束要求学生选一个有关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选择一种所学的研究方法,尝试着设计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课程结束后提交一份短论文,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就特定专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本课程主要涉及史学研究中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复杂性科学”与复杂性思维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史学研究中“加法加减法”的研究方法阐释等。
主要教材:无。
参考文献
       1.Pitt, J.C., 2000. Thinking about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Seven Bridges Press.
       2.斯坦因·U.拉尔森:《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任晓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Michel Foucault,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 New York,1972.
       4.伊格尔斯:《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学》(何兆武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5.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姜义华等:《史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尹达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8.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S0800137Q
课程名称:战后国际关系史
英文译名: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fter the second war
适用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先修课程:世界现代史
开课院(系):0803
任课教师:孙艺年(副教授)、黄莺(教授)
内容简介:
       战后国际关系史一课,并非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国际关系,而是从中截取了中日关系、中美关系,进而以中日美这个大三角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峙及冷战思维对国际局势的重大影响,譬如,美苏对峙与中美结盟,美国的对华、对日政策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日本积极追随美国及中国政府的外交方针和对应策略。从而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走势及各大国相互关系的演变发展进行把握,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主要教材:
       1、田桓:《战后中日关系史》(1945-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20世纪90年代新动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日)。
       3、古森义久:《日中再考》,(日)产要新闻社,2001。
       4、蒋立峰:《中日关系三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
       5、陶文钊:《中美关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任晓、胡承浩:《美日三边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1版。
       2、徐云先:《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王泰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4、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5、[美]罗伯特 罗斯:《从对峙走向缓和》,世界知识出版社。
       6、[美]哈丁:《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袁明,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 S0800139Q
课程名称:美国冷战战略与东西方贸易管制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American Strategy of Cold War and East-west Trade Control
适用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开课院系:0803
任课教师:赵爱伦(副教授)
内容简介:
       美国冷战战略与东西方贸易管制史专题,以美国冷战战略、巴统组织、中国委员会的兴衰史全过程为对象,阐明经济遏制政策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地位,美国冷战战略如何左右巴统、中国委员会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走向,揭示美国和西方世界国家的经济遏制政策对苏联、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纵观美国冷战战略与东西方贸易管制演变的历史,美国和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管制政策呈现出“马鞍型”发展态势。其中,一个高峰是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建立单独的贸易管制体系,并推动西方国家建立了国际贸易管制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和中国委员会,贸易管制的主要对象从苏联、东欧国家转向中国。贸易管制的主要目的是“阻碍苏联集团战争潜力的发展”和“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另一个高峰是在80年代的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时期。美国政府、巴统组织将限制高新技术转让作为贸易管制的主要内容,贸易管制的对象重新指向苏联,贸易管制的目的转向“改变苏联的国内政治”。到90年代,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冷战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994年3月31日,巴统组织宣布解散,冷战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东西方贸易关系成为东西方政治关系变化的晴雨表。
课程主要教材:无
主要参考文献:
       1. 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2. 陈乐民:《战后英国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3. 崔丕:《美国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 Shao Wenguang , China, Britain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 Hong Kong ,St. Anthony’s 1991.
       6. Michael Mastanduno , Economic Containment: COCOM and the Politics of East-West Trade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2.
       7.《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6 -1953年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980,1992。
课程编号:S0800136C
课程名称: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英文名称:Modern History of North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适用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先修课程: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
任课教师:赵爱伦(副教授)
内容简介: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主要研究近代历史时期亚洲东北部地区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相互关系的主要历史进程。从地域范围而言,它包括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东西伯利亚、阿留申群岛、勘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即环北太平洋地区。这一地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时间概念而言,主要讲述从17世纪中叶俄国向北太平洋扩张、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端,到20世纪20年代初东北亚国际政治发展冲破资本主义国际关系体系的单一格局近280年的历史。俄国在黑龙江流域、俄日在鄂霍茨克海沿岸的冲突,改变并打破了东西方国家关系中的封建性质;日本的崛起及其中国的抗争则改变东方封建主义国家间关系本身的封建性质。中日在朝鲜半岛的斗争及其所引起的中日甲午战争,成为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封建主义国家之间的宗主藩属关系崩溃了,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主义国家间的宗主国与半殖民地关系基本形成。国际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新的角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彻底埋葬了沙皇专制制度,标志着东北亚国际关系即将冲破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的单一格局。为防范“布尔什维克”的威胁,日美勾结;但为争夺帝俄留下的“权力真空”,日美又相互斗争。华盛顿会议,就是美国利用国际外交力量遏制日本。日本在国际上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状态,把建立日苏邦交作为对抗华盛顿体系、实现对美战争的重要手段提了出来;华盛顿会议签订的诸条约,也是损害中苏利益的。正是以此为契机,中苏加快了建交的步伐,苏联更积极推进对日外交。1924年5月中苏签订政治条约。1925年1月苏日签订政治条约。随着这两个条约的缔结,苏联正式出现在东北亚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因此,华盛顿会议既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终结,又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新激变的开端。
课程主要教材:无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2.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62
       4.周启乾,日俄关系简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5.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课程编号:S0800134Q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研究
英文名称:Study of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适用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先修课程:世界近现代史
任课教师:徐奉臻(教授)孙艺年(副教授)赵爱伦(副教授)
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追踪热点问题。通过教学,使研究生在系统地掌握中国近代史发展基本脉络的基础上,把握重大的历史现象和理论问题,全面了解国内外思想界、学术界在重大的历史现象和理论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上,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积极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就特定专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课程采取导师主讲、学生参与讨论的教学方式,结合本学科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介绍中国近代史的理论前沿问题和热点历史问题。具体的操作路径是:以现代化为主线,以改革和革命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对中国近代史中的重大的历史现象和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授业”的过程中,通过“解惑”方式,实现史学的“传道”功能。但是,同时,也应始终坚持“真理至上”、“用史实说话”,并恪守“不惟上、不惟书”的学者良知。在此思想下,重点评价、分析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范式问题、东西方大错位问题、康乾盛世的真实性问题、洋务现代化的定位问题、体用论和“文化辩解说”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辛亥革命与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问题、清末预备立宪与革命的关系问题、辛亥革命前革命组织和孙中山救国方案、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定位问题、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问题、二次国共合作的比较问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问题、解放战争中的战略战术问题、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问题、关于朝鲜战争中的有关争论问题、建国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观和技术观的关系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与怪圈问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观的变化分析等。
主要教材: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参考文献:
       1.马勇:《超越革命与改良》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保罗·埃文斯:《费正清看中国》,陈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刘尊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5.刘永佶:《中国现代化导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系列专著,国家九五重点图书,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罗荣渠等:《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近几年中外文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
课程编号:S0800137Q
课程名称: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英文名称:Studie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dernization
适用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
开课院系:0803
任课教师:徐奉臻(教授)
内容简介:
       主要包括“现代化概论”、“科技进步与器物现代化”、“政治文明与政治现代化”、“精神文明与人的现代化”和“社会转型与社会的现代化”等方面。从现代化概念的缘起与界定入手,分析现代化的有关理论,阐释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解决现代化定位问题;以器物文明的现代化定位为楔入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知识经济的科技成因以及科技革命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基于政治文明的现代化定位,阐释政治文明的意义与功能和现代科技革命对民主政治演进的深刻影响;在解决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定位的基础上,分析科技进步与现代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与人的价值的重估、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宗教信仰的关系、教育现代化与现代人格的培育等问题;通过对社会现代化转型理论的分析,对传统现代化和新型现代化进行比较,并尝试基于科学发展观对中国新型现代化进行理论建构。
主要教材:
       历史视野:改革与现代化研究,徐奉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 科学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吕乃基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2. 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高惠珠,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 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罗荣渠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 现代化的动力(景跃进等译),C·E·布莱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5.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罗荣渠主编),S·亨廷顿,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课程编号: S0800135Q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史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适用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先修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开课院(系):0803
任课教师:孙艺年(副教授)
内容简介:
       本门课程就建国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党曾经出现过的“左”倾错误,诸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包括全局性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等,从产生错误的原因,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到所造成的后果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评价。同时,还对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两位党中央第一、二代领导核心承先启后的治国方略进行了比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力图得出历史的科学的理论。
主要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04)》,金春旺,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邓小平论中共党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邓小平论中共党史》编辑组,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2.《毛泽东的艰辛与开拓》,石仲泉,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3.《文化大革命简史》,金春旺,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4.《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