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介绍 >> 正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历史沿革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办学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于1971年成立。它的前身是由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战术导弹部分组成的航天工程系,1978年正式招收四个专业的本科生,即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和导弹制导专业。
  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1987年我校原航天工程系将军工专业实行军民专业互转(一个专业同时挂军民专业两块牌子),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同时办成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同时办成热能工程专业、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同时办成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导弹制导专业同时办成电子工程专业。
  1995年在航天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及供热通风及空调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建筑工程系。
  1997年增加了给水排水专业。
  1999年,飞行器设计专业恢复招生,同年我校建筑工程系和数力系的力学专业合并,组建成现在的建筑工程学院。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暂未招生)。
  2003年,经学校批准学院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航天工程系)。
  2008年,经学校研究决定学院更名为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由于上述情况,因此学院涉及的学科、专业较多,主要有力学、土木工程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的部分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我校“211工程”项目建设,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机构设置
  学院设有院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在教学机构设置上,学院按教学实体架构设立了3个系1个实验中心,即建筑与环境工程系、航天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和力学实验中心。
 
  (三)本科生教育
  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及“质量与可靠性工程”7个本科专业。学院每年承担面向全校的4门公共基础课,其中“材料力学”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理论力学”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工程力学”每年24个班,1100名学生,“材料力学实验”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
  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开出双语教学课程11门、学院现有CAI课件52门,其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多媒体课件获黑龙江省多媒体课件一等奖,出版专著和教材20部,学院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0门,其中《材料力学》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2002年力学实验中心通过黑龙江省教委双基评估,2002年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防特色专业;2005年我院与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及黑龙江省测绘局联合申报成功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实验室,并通过合格评估。2005年力学实验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力学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自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5000多名本科生,350多名硕士研究生,100多名博士研究生,为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导弹总设计师、最年轻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走出了数百名专家、教授、司局级以上的领导以及企业家。他们在科研、教学、党政管理及经营等各种岗位上建功立业。其中,卓有成就的更是数不胜数。截止2006年9月,学院在校本科生1105人,硕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63人。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三年来一直保持在96%以上, 2004年就业率为97.03%、2005年就业率为96.88%、2006年就业率为96.53%、。就业单位覆盖面广,大部分学生就业单位层次高。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表明,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水平、计算机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文明修养、是否愿意继续招聘我校毕业生和对我校学生总体印象等十个方面优良率均在80%以上。
 
  (四)研究生教育
  学院现设有“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天工程”等三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固体力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点。“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固体力学”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在学校“211工程”建设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部分)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得到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支持。
 
  (五)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3人(含博导9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高职人员25人;中职29人;助教7人。
  现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8.82%;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41.18%;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为80%。,预计到“十一五”末期,我院专任教师中的博士化率将达到80%。
  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优势比较明显。
全院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其中,陈树华教授入选哈尔滨工程大学十佳示范主讲教师,杨再林副教授被评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个人,13位教师被评为校优秀主讲教师,4位教师被评为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 4位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
 
  (六)科研和学术交流情况
  近三年来,学院始终立足于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承担了多项国防及地方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共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基金项目20余项,军品纵向横向课题,民品横向课题118项,其中一半以上为“三海一核”领域的科研项目。支配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二等奖2项;获省专利6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400篇,其中有60余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发表在《中国科学》、《力学学报》等权威期刊上的论文50篇,被SCI检索20篇、EI索引30篇。
  国际交流得到加强。学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近三年有五十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境外合作研究和出国高访、进修。学院有着较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韩国、日本、德国和香港地区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大尺度火灾热释放率实验室。目前,有2名青年教师已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获硕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3人。
  学院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较合理、研究能力较强的科研队伍。在断裂与损伤、变分原理、波动理论、舰船结构可靠性与优化、建筑及舰船火灾技术、水下超高速运动体的理论与应用等的方面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对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