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介绍 >> 正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学校概况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的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
  学校从1981年起开始以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名义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3年学校取得独立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覆盖了工、管、理、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同时,学校还拥有4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或重点建设学科10个,部级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几年北京市以专项形式连续对我校科研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进行重点建设,学校已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
  学校学科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科研力量雄厚,特色和优势明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近5年来,学校共获得行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8项,2007年以来,学校连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0项;发表论文近3400篇,进入三大检索论文511篇。
  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705人,其中国家计划生(公费)50%以上。全校硕士研究生导师157人,“双聘院士”2人,多名教授被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单位聘为博士生导师,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提供科技创新基金,鼓励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日本、爱尔兰、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共同协作开展科学研究、互访讲学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交流活动。学校每年聘请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和科研工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面向未来,抓住机遇,锐意进取,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挑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热烈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我校!
  二、招生录取条件
  (一)全国统考
  2010年我校面向全国招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应用数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19个专业及4个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约300名。欢迎符合报考要求的各界考生垂询并踊跃报考。
  招生对象: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的人员以及具有与本科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拿到本科毕业证书后才能以本科毕业生资格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可以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
  (2)进修过普通高校相关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五门以上,并提供正式成绩单)。同等学力报考者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其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后,方准许报考并发放准考证。同等学力的考生初取后,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加试合格后方可录取。
  (二)推荐免试
  我校接收有推荐权院校的推免生报考我校,一般享受国家公费指标,具体要求见我校校园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关于接收推免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
  三、报名和资格审查
  2010年全国继续实行网上报名,网址为:http://yz.chsi.com.cn/。具体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规定的统一时间为准。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考生须到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北京地区报考我校的考生直接到我校研究生部报名点现场确认;外埠报考我校的考生请到当地设立的报名点现场确认。
  考生报考前,应登陆“北京市研究生招生信息查询系统“主页(http://yjs.bjgz.edu.cn),认真阅读《北京高等学校、科研机构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查阅“2010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
  四、入学考试及复试
  我校将在考前组织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专业课答疑,并免费提供近两年专业课考试试题。具体答疑时间和地点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部网站,及时了解信息,网址:http://yanjiusheng.bistu.edu.cn/web/index.aspx
  五、几点说明
  1.2010年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拟定为300人,待教育部2010年招生计划下达后,若有调整,我们将及时更新。
  2.对于同等学力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后必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由所在学科组指定。
  3.如本简章与教育部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规定冲突,将按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
  六咨询及联系方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二号办公楼211室  邮编:100192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10-62843704 传真:010-82426836
  学院、专业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具有长期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多年来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发展,形成规模,优势突出。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下设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还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具有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人数72人,正教授占教师比例26.4%,副高职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为65%;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比例4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比例92%。有硕士生导师27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名。
  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光机电系统测控及智能仪器、先进制造技术、机电系统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发展方向,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北京市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学科研究基地机电系统测控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机床数控技术实验室是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的行业重点实验室。近五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北京市科委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课题23项,各类横向课题70余项。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各类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40余部。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技术、测控系统的集成及远程网络监控技术、智能监测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技术与系统:提出面向现代仪器制造的柔性研发系统理念,创建开放式柔性研发平台,完成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实验研究和性能测试,提高仪器制造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力。研制光电分析仪器装备、产品和成套工程应用软件。
  机器人技术:涉及机械电子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嵌入式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水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方面积累了研究基础和经验。
  本学科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于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数控技术与装备:机床设计技术与智能控制研究,机床创新设计开发、机床性能分析计算、特种设备研发、高速加工技术、机床智能控制研究。
  制造信息化技术:CAD/CAM/CAE集成技术,包括计算机制造系统的信息建模技术、计算机制造系统单元技术及集成策略,现代制造系统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制造:制造单元及生产线的计算机仿真、生产线系统的静、动态性能预测、系统布局、配置及调度控制策略、生产线规划设计研究
  本学科承担了北京市科委的重大科技专项,在机床设计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学:现代设计技术与方法研究、产品数字化动态设计、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产品设计优化及可靠性分析、产品创新设计。
  机械传动学:现代传动技术与理论的研究、新型机械传动设计制造技术,包括非圆齿轮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产业化研究、非圆传动节能抽油机、新型限滑差速器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机电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的研究,在机器人工程应用技术、液下机器人和管道机器人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进展;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包括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航空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复杂缆索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等。
  该学科目前已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
  辆工程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整车系统动力学可视化仿真分析、车辆系统性能分析及系统关键元件的分析研究;以现代电子技术、测试技术、虚拟样机技术为手段,研究车辆及各种集成系统的控制技术、车辆综合性能的测试与虚拟试验技术。
  智能车辆:机器视觉的车辆道路环境感知技术和车辆控制技术,特种车辆无人驾驶技术,辅助驾驶系统;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技术。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逆向工程理论及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汽车零部件及车身覆盖件CAD/CAM/CAE一体化技术、壳体类零件的液压成型技术。
  机械工程领域
  本领域设有六个研究方向:
  数控技术与装备:研究数控技术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功能部件开发;创新设计、优化设计、性能分析、测试评价、高档控制数控系统等。
  设备工程与智能维修技术:该研究方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面向机电设备的现代工程技术、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科学维护技术、设备节能减排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维修管理和质量控制技术等。培养设备工程和设备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技术与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面向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测控技术,开发相关的测控系统及装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光机电系统的现代测控方法、测控系统集成技术、远程网络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等;该项技术对于提高光机电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水平,将现代测控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光机电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究机器人技术所涉及的机构学、运动学、动力学、测试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主要技术领域及其应用。包括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各类信息检测与信号处理,机器人轨迹规划,运动学、动力学和轨迹控制的策略和算法,智能控制技术等。机器人控制包括研究对象涉及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
  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运用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对机电设备的机构组成及原理进行设计,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包括设备结构强度分析与应力监测技术、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机械动力学、机械噪声源识别与控制、机械故障诊断与预报等。
  现代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逆向工程理论及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汽车零部件及车身覆盖件CAD/CAM/CAE一体化技术、箱体类零件的液压成形技术;基于CAE的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包括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技术、材料选择与结构形状匹配优化技术等),轻量化材料(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复合材料、塑料和多孔泡沫材料等)在汽车结构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轻量化汽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简介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具有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以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点,拥有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并与重点高校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下设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4个系。
  学院拥有“现代光电测试技术实验室”(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信息与通信系统实验室”  (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财政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开放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信息微系统研究所等研究基地,并与学校其他相关学科共建机电系统测控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现代测控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院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0名,硕士生导师26名,拥有北京市人才强教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学院承接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和北京市基金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等项目100余项,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及研究成果。科研经费到款额逐年增加,2008年达近500万元,近两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二级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其中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2002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研究基地包括教育部现代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机电系统测控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现代光电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该学科是光学、电子、精密机械、计算机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光电测量技术及仪器、电子测量技术、精密计量与测试、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
  光电测量技术及仪器研究方向:利用激光技术和光电传感器,通过光学、电子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和信息的探测分析,研究光电测试系统集成、光电测量仪器设计。电子测量技术研究方向:主要进行电参量和时间频率量的测量技术研究和测量系统的研制、电子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的研究。精密计量与测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精密测量技术及理论、精密测试系统精度理论与评定,并进行相关测量仪器的研制。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方向:研究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光电检测技术,进行生物医学测试仪器的研制开发。
  本学科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级激光偏振干涉测量误差分析”、“阵列透镜全息术研究”、“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大尺寸三维测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螺旋曲面统一测量理论的研究”;“多参数行车状况自动检测系统研制”;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双波长全息干涉术”、“大型曲面三维摄影测量方法和技术研究”、“基于π网络零相位法的石英晶体测试技术研究” ;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大轴同轴度测量”;机械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大型机械零部件同轴度测量技术研究”;科技部专项项目“仪器仪表安全性能测试系统研制”;合作完成铁道部重大装备预研项目“大型高速钢轨探伤车研制”、铁道部科技开发子项目“多参数行车状况自动检测系统研制”、国防科工委军工计量“十五”计划重点项目“大型球径球度高准确度测量技术研究”、国防科工委项目“大直径多滚压轮高精度测量系统研究”,石英晶体频率微调机和石英晶片自动频率分选机在国内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
  本学科目前共设有四个研究方向:信号检测与处理、基于网络的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信号处理、图像识别与处理。
  信号检测与处理研究方向主要以系统工程、信息科学和信号检测与处理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点研究导航制导、通信以及语音信号处理领域涉及的一些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基于网络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主要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领域,将网络信息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研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特点、方法和应用;通信信号处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无线通信、光通信以及复杂高速互连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包括信源编码与译码、信道编码与译码、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设计、基于微机械的通信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图像识别与处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数字图像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图像的理解与表示方法、数字产品保护和认证方法等。
  近年来,本学科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语速自适应参数模型及其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基于听觉时间机理的语音识别新参数的研究”、“基于体硅工艺的微机械可调微波滤波器” 等, 200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题研究项目“煤层气产业信息化工程数据库建设与软件系统开发”,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签约额为440万元,是近年我校获得的额度最大的重大纵向科研项目。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设有五个研究方向: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仪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精密测试系统与仪器、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和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
  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仪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光电传感器,通过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实现对产品轮廓、三维面形或其他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研究方向主要进行电参量和时间频率量的测量技术研究和测量仪器和测控系统的设计。
  精密测试系统与仪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精密测量技术及理论、精密测试系统设计、精密测试系统精度理论与评定与仪器设计。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集成、光机电一体化测量仪器设计。
  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超声检测技术与系统、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设计。
  
  
  
  
  
  自动化学院简介
  自动化学院现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二级学科的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控制工程学科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各学科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工程实际需要与本学科的特长,在国家与国防的重点研究项目中,在车辆、舰船、飞行器的定向、定位及其姿态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与理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近5年来我院各学科共承担各类任务60余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项目4项,军事预研项目及型号配套任务15项,北京市教委项目20余项,北京市委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6项。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以上。2008年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多项研究成果的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研究成果已在航天、兵器、舰船、机器人、交通和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有12项成果用于军工型号任务,有7项成果被有关单位采用,累计合同金额达3亿元以上。出版专著4部、教材8部。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有100多篇被SCI、EI及ISTP收录。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1997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 12人,其中教授有7人(其中1人为重点大学兼职博士导师),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1人,副教授5人。另外,一些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也参加了学科相关工作。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非线性系统控制与鲁棒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
  在非线性系统控制的研究方面,以电弧炉这样一个具有非线性、随机性、三相耦和的典型工程对象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在鲁棒容错控制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论文。在计算机测控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方面,跟踪国际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在高低压电器开关的监测系统和嵌入式系统方面,承接多项课题,取得多项应用成果。在计算机测控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方面,跟踪国际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在高低压电器开关的监测系统和嵌入式系统方面, 承接多项课题,取得多项应用成果。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
  本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方向: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化装置;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智能检测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以统计估计理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进行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特色在于以压电效应为基础,研究机敏材料及其换能器,进行压电式传感器及其阵列的研究、应用与开发,以及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的应用和可靠性设计与评估;自动化装置研究方向主要以数字化技术和惯导技术为基础,特色在于数字化微惯导系统和组合导航技术在运动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致力于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测控系统设计,导航、制导、测控、仿真等系统的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模糊变结构执行器在空间运动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方向主要以信息融合算法与组合导航设计理论为基础,特色在于多传感器组合系统中的信息模糊推理系统,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信息融合、故障检测、人工智能算法,包括SINS/GPS导航设备、微型IMU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基于磁敏感原理的组合导航设备的研究与应用。
  近5年来,本学科共承担科研任务4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军事预研项目及型号配套任务15项,北京市教委项目15项,北京市委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6项。科研经费达1793万元。在研科研经费937万元。多项研究成果的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6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三),国家级发明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研究成果已在航天、兵器、舰船、机器人、交通和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有12项成果用于军工型号任务,有5项成果被有关单位采用,累计合同金额达2.3亿元以上。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有40多篇被SCI、EI及ISTP收录。
  目前本学科在智能检测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数字化测试技术、智能仪表、控制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及可靠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和应用,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水平。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
  本学科现设有两个研究方向: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智能特性的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学科目前拥有类人型机器人和Mirosot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图象采集与处理实验系统和多种相关的仿真软件,实验条件可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本学科已经在智能控制和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高水平的成果;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SCI、EI检索50余篇。并且在图形图像处理的理论与应用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控制工程领域
  本领域工程硕士以自动控制、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应用技术为重点,着重于控制、管理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以自动检测、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和智能控制系统为特点,加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和集成及相关工作的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本领域设有九个研究方向:非线性系统控制与鲁棒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化装置;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本领域主要为企业和生产一线培养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重在创新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论文选题大多为来自企业的工程应用课题。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与本学科的特长,着重在国家与国防的重点研究项目中,在车辆、舰船、飞行器的定向、定位及其姿态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方面。
  
  
  
  
  计算机学院简介
  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1人、副高级职称的1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硕士学位的26人。硕士导师20人。本院有多名教师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等,形成了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实验室建设。目前实验室的设备达到国内高校的较好水平。计算机学院科研实验室和研究机构有:计算机开放系统实验室、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研究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语音与信号处理实验室以及软件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微机与接口技术实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EDA/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集群机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近年获得超过千万元专项资助,在计算机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学院建立起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和硕士生为梯队的学科队伍,引进了高级人才,挖掘学科潜力,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应用的综合优势,以及与产业界紧密结合的优势,2003年以来在已有学科点的基础上,建设起有特色的、前沿领域的学科研究方向,围绕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置标语言和多媒体应用技术、软件工程技术、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信号处理与嵌入式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逐渐形成了专业特色和优势。培养了一批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并部分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近五年中科研项目总经费633万,其中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含子项)9项,863课题(含子项)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软件著作权26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逾200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8篇,出版专著2部。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大学、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办学和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协议。与国内数十家研究机构和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共建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校级专职科研机构,经原电子工业部批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建立。TRS软件开放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是中文中心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基地。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北京市教委人才创新团队。近年来,该中心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技预研项目等30多项,每年科研经费达数百万元。
  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文全文检索技术研究,在国家和学校的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积累,中文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中文信息处理、信息检索、内容管理、文本挖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一致认可。其技术成功产品化,在国内企业搜索、Web内容管理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多年处于第一名。TRS信息检索软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十大创新软件等荣誉。TRS文本挖掘软件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TRS系列软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多项国家级信息化工程中得到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
  计算机应用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设有6个研究方向:信息检索技术与应用、置标语言与多媒体技术、智能中文信息处理、网络与安全、嵌入式系统、软件建模理论与方法。
  “信息检索技术与应用”方向主要包括:基于中文文本内容和语义信息的检索技术、文本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过滤和内容安全等;竞争情报跟踪和分析研究,研究互联网情报信息的跟踪采集,以及采集后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表示、发布和发现服务模型、多代理协作等。
  “置标语言与多媒体技术”方向主要研究:现代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和结构;以置标语言为基础的信息共享技术、国际化/本地化技术和信息标准化技术;按需出版和跨媒体出版技术;办公文档的结构模型和格式描述、格式转换技术;办公软件基础标准体系;置标语言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多媒体信息的表示模型;2)多视点视频(Multi-View Video/3D Video)为重点的流媒体技术;3)虚拟现实与虚拟场景。
  “智能中文信息处理”方向以中文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研究为主要特色,研究领域包括中文文本语料库与语言信息库资源建设;中文文本语料库的评测技术;智能化文本校正纠错处理技术;限定领域汉语问答式信息检索与过滤系统;自动文摘与文本分类。
  “网络与安全”方向重点研究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嵌入式系统”方向主要研究面向数字语音通信、机器人、纺织电子、信息家电和汽车电子行业等领域的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重点包括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基础软硬件平台及相关技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与环境、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等。
  “软件建模理论与方法”方向旨在在现代软件工程思想和技术体系的框架下,重点研究程序建模语言与模型驱动程序设计理论与方法、基于程序模型的重构理论与方法,及其支撑工具与环境。
  
  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拥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设有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5个硕士授权学科,以及1个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
  基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包括会计实验室、财务与投资实验室、企业管理实验室、营销管理实验室、经济与贸易实验室、实验经济学实验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还包括藏书丰富的专业资料室和8个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与相关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北京市人文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管理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6人,占教师比例47.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人,占教师比例26.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93人,占教师比例92.1%。教师中拥有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其他一级学会常务理事与理事,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产评估师、企业独立董事等,他们分别在数量经济、科技管理、证券投资、质量管理、资产评估、人力资源、企业成长与并购、财务会计、企业管理教学与科研领域颇有建树,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利用北京市专家人才优势,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著名科研机构,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等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为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决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院拥有北京市市级学科科研平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学术创新团队——知识管理研究创新团队、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企业管理。在平台基础上,建立了两个校级研究机构——知识管理研究所和企业成长研究中心;还建立了实验经济学研究中心、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知识工程研究所、职业与信息工程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以及知识管理实验室、实验经济学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实验室。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大学开展了2+2模式的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举办了国际商务硕士课程班(本硕连读);与英国桑德兰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巴尔蒂摩大学进行知识管理研究学术交流,举办了实验经济学、科技管理、数据共享等国际会议与全国重要的学术会议,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学院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完成了10多项国家级项目和28项省部级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30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
  国民经济学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产业经济与政策。
  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金融理论、金融政策、投资决策、信息产业金融政策、科技金融政策;国际贸易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现代服务贸易、信息产业贸易、制造业贸易;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产业经济理论、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信息产业政策、现代制造业政策。
  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产业经济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5本,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
  数量经济学学科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模型、微观经济理论与模型、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
  宏观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实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微观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理论、微观定量分析与决策、微观计量模型;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博弈论、经济仿真与实验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实验经济学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5本,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1项,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从事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产业经济分析与预测、企业经济分析与预测,以及证券与投资分析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科技管理理论与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知识工程与知识挖掘;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项目管理、优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管理理论与应用。
  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知识管理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6本,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1项,为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决策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从事科技管理、知识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学科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生产运作与管理、财务与会计、营销管理。
  生产运作与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产运作管理与优化、现代质量管理与应用;财务与会计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会计理论与实践、财务分析与决策;营销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现代营销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
  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6本,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1项,为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决策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从事企业生产与运作、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与决策。
  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方向研究科技管理理论、方法与政策、科技评价;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研究技术经济理论、分析与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与决策研究方向研究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
  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科技管理与政策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3本,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1项,为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决策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从事科技管理、科技政策、技术创新与管理、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工业工程领域
  本领域现设四个研究方向:生产运作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服务运营管理;项目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本研究方向培养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质量控制与管理:本研究方向培养掌握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解决生产与服务中质量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服务运营管理:本研究方向培养掌握服务运营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解决服务运营中实际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项目管理:本研究方向培养掌握项目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解决项目管理中实践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信息管理学院简介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Hart Will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前,与信息管理学院李忱院长、蒋文保副院长亲切交谈。
信息管理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审计学(计算机审计方向)和管理科学5个本科专业,已经形成交叉渗透、协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和专业群落;学院拥有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教学实验中心,该中心目前设有信息系统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支撑我院的系统开发与应用、信息安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信息化(ERP)和计算机审计5个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信息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占42.9%;博士后3人、博士18人、硕士17人,占77.6%;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46人,占93.9%的比例。
  近年来,信息管理学院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同时推动了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近三年来,我院科研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学院不断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科研经费总量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在不断地迅速提高。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信息管理学院目前拥有跨学院共建的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方向主要为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智能决策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近三年来,我院教师主持或参加在研的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22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达200多篇,其中有60多篇被SCI、EI和ISTP检索。
  
  
  人文社科学院简介
  人文社科学院设有行政管理、传播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人文社科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信息传播系、哲学史学部、政治经济学与法学部4个教学系部,下设行政管理教研室、网络传播教研室、中文教研室、史学教研室、法学教研室、哲学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7个教研室。目前共有专职教师5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4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8人,共占全体教师的76%。人文社科学院在教学上突出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除原有“办公自动化演示室”等实验条件外,2007年投资400余万元新建了传播学实验室。人文社科学院拥有固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近三年人文学院教师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27项,发表学术论文179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研究方向主要以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的关系,尤其是隐性政治行为和显性政治行为的关系入手把握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探索国人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托探讨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技巧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主要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入手,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包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规律和微观规律,为中国现代化航船前行提供修正航向的坐标和数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探讨中国文化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的互动关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借鉴意义,尤其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成果:近几年来,本学科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科学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理论前沿》、《求索》等刊物发表了相关学术研究论文230多篇和编写出版了《理想信念60题》、《国民素质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国民素质论》、《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等学术专著和教材;承担各级各类课题20多项。
  
  理学院简介
  理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具有应用数学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两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数学系,统计学系,物理与电子科学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和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统计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学院现有4个实验室,即传感器技术实验室、理综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和大学物理实验室,其中传感器技术实验室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8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2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的48%,教师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具有硕士学位,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的75%,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2人;归国留学人员7人。学院入选北京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个,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入选北京市名师1人,入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2人。
  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军工预研和军工配套项目60多项,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年均科研经费500多万元。过去的几年中,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省部级奖18项,国内外专利30多项。年均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二十余篇论文被SCI、EI检索。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已建立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ISO9000认证。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在工业CT、图象处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本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微电子机械(MEMS)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及其敏感材料;磁敏传感器及其敏感材料。
  微电子机械传感器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微纳米传感器的设计、检测与应用研究。重点进行微机械陀螺与微机械气体摆式加速度计的研究。压电传感器及其敏感材料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和线加速度等新型传感器,以及压电复合材料、压电水声、超声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近期主要研究压电复合材料,以及压电水声传感器。通过基础理论研究,研制开发新产品,培养专业人才,该方向在国内同领域属先进水平。磁敏传感器及其敏感材料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开发磁敏传感器并开展磁敏材料研究,近期主要开展基于巨磁阻抗(GMI)效应的磁敏传感器研究。基于非晶材料的GMI效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和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研制小尺寸、高灵敏度、高热稳定性和低功耗,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MR、GMR和霍尔传感器的新型磁敏传感器。
  近5年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军工预研和军工配套项目等40余项研究(其中国家级7项),年均科研经费达400万元以上,研制产品已在航天、兵器、舰船、交通,矿井、医疗等领域获得应用。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17项,申请和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38项,其中国际专利12项,出版论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40余篇。本学科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是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的挂靠单位,拥有固定资产1500余万元,包括激光扫描测振仪(德国Polytec,195万)、薄膜沉积系统(美国Kjlc lab,190万)、双面光刻机(德国KARL SUSS,109万)、切割划片机(日本Disco,60万)、百级洁净间等大型设备,实验场地约1000m2
  应用数学学科
  本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科学计算;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应用数理统计。
  科学计算分两个子研究方向:1.数值代数与优化 主要研究①代数特征值及其反问题;②代数方程组求解问题;③快速算法;2.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应用 主要研究①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的理论分析;②计算物理,即研究物理学、流体力学中具体问题的高效数值方法。
  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主要研究:①集值映射的连续性选择问题;②不动点理论;③非合作博弈的均衡问题。
  应用数理统计主要研究:①应用数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计算机技术,挖掘数据的潜在信息,探讨数据的内部结构;②定性数据分析理论其应用;③地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开发;④实验设计及应用。
  近年来,该研究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9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有50余篇被SCI和EI检索。
  
  
  单位代码:11232   单位名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联系人:张老师
  电 话:0lO-6284370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  邮政编码:100192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001 机电工程学院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1 计算机辅助制造
  02 制造信息化技术
  03 数控技术与装备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1 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02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技术与系统
  03 机器人控制技术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1 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学
  02 机械传动学
  0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
  080204 车辆工程
  01 车辆系统动力学
  02 智能车辆
  03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
  430102 机械工程
  01 数控技术与装备
  02 设备工程与智能维修技术
  03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技术与应用
  04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05 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
  06 现代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002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光电测量技术及仪器
  02 电子测量技术
  03精密计量与测试
  04 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1 信息检测与处理
  02 基于网络的信号与信息处理
  03 通信信号处理
  04 图象识别与处理
  430104 仪器仪表工程
  01 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仪器
  02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03 精密测试系统与仪器
  04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
  05 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
  003 自动化学院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1非线性系统控制与鲁棒控制
  02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03运动控制系统
  04计算机测控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1智能检测技术
  02自动控制装置
  0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1 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02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430111 控制工程
  01 非线性系统控制与鲁棒控制
  02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03 运动控制系统
  04 计算机测控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