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介绍 >> 正文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和生产发展以及石油、石化工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适应能力强的跨世纪高层次科技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有献身科技、报效祖国的敬业精神,遵纪守法,锐意创新,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的专业科技发展动向,并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注意知识更新,适应能力强,具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从事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本专业技术开发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一般为二年半到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一年,论文工作不少于一年。对于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科研能力突出者,在中期考核时,经导师推荐,系领导审核和考核小组考核合格后,研究生主管部门批准,可在硕士课程学习结束后,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的专业,学习年限为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于第四学期时进行筛选考核,成绩优良者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成绩一般者用一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
  若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各培养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可提前毕业。
  三、思想教育
  重视和改进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政治课授课实效,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的思想。
  重视并加强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风尚和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心理素质。
  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
  四、培养方向
  一个学科、专业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做为该学科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立足点。培养研究生既要考虑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又要考虑学生的全面成长。本方案中各专业设定的培养方向是指在业务上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方向,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考虑未来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重视学科的交叉、渗透,尽可能保证培养方向的先进性和超前性。培养方向按二级学科设置,每个学科、专业的培养方向一般不超过4个。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规定
  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尤其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总的学分要求是:每1学分计16学时。硕士研究生(除管理类专业外)必须修满30学分,最高34学分,交叉培养的研究生最高36学分;管理类硕士生总学分要求是33~38学分;
  (一)必修课
  必修课是反映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课程,一般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设置,内容立足于宽、深、新。
  每个硕士生的必修课为5~6门(具体课程门数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而定),对于交叉培养的研究生(指二级学科交叉)应以准备申请学位的专业规定为准,若该专业规定的必修课为5门,则可增加1门;若该专业规定的必修课为6门,则可将原专业的1门必修课取代新专业的1门必修课。
  选课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1.公共必修课:包括第一外国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第一外国语课可以是英、俄、日、法、德五种语言中的一种,凡一外不是英语者,须选学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一般应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水平。第一外国语课6学分,分两个学期完成,外语水平较高且第一学期考试成绩优良者,可提前通过,第二学期免修。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共3学分,其中,自然辩证法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
  2.公共基础课:至少应从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中选学1门数学课或其它公共基础课。
  3.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为基础设置,保证较宽的覆盖面,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还应根据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不同的培养要求统筹考虑,拉开层次,避免重复。每个专业一般设专业基础课5~6门,可从中选择2~4门。
  (二)选修课
  为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可选学我校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中有4学分的选修课由研究生自选,导师不加限制。
  为培养研究生的管理能力,提倡和鼓励非管理专业的研究生选修1门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每门选修课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提倡开设1学分的选修课。
  (三)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两部分:专题讨论课和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专题讨论课:各学科或各院(系、部)开设专题讨论课,在一学年之内由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举办一定次数的学术讲座,讲授自己的科研思路、科研成果或该学科的前沿知识、信息,硕士生至少选听10次讲座,并撰写1份书面报告,交导师评定成绩后,记1学分。
  另外,为了提高研究生实验技能,对实验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可设1~2学分的实验课作为必修环节。
  (四)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查阅文献和现场调研必须在第三学期十一月份完成,写出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同时结合文献阅读完成专业外语学习、翻译二篇以上(含二篇)外文科技资料,译成中文,要求理解正确、文字通顺;做科技、生产调研工作的学生应写出调研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应由导师根据情况写出评语,开题报告完成后,记1学分。
  (五)其它有关规定
  1.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安排的课程必须完成,即,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参加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取得学分。
  2.免修。研究生要免修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课程,须在开学后一周内由本人提出免修申请,经导师、院(系、部)、管理办公室同意,由任课教师负责进行免修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者可准予免修,并记相应学分。选修课不能免修,可改选其它课程。
  3.补修。一般不允许以本专业的大学本科课程作为本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对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报考的学生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学生,由导师指定补修一定的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每门课可取得1~2学分,最多不得超过4学分。
  4.旁听。为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研究生可根据需要旁听研究生课程或旁听部分章节,不参加考试,不取得学分。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指导方式。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校期间除参加研究生班的活动外,必须参加相关院(系、部)的业务活动。提倡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进行联合指导。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全面负责,根据培养方案与研究生共同商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并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导师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督促、检查并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工作。
  2.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与研究工作并重,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既要让研究生掌握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又要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学习提倡精讲多练,组织研讨的形式,要有一门课以自学为主的形式完成。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外语能力,至少有一门课用外语教学或使用外文教材。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术会议,每个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在学术会议上做一次学术报告。
  3.培养模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重视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要将论文与课程截然分开,使学生尽早进入课题,以利于有的放矢地学习。
  4.体育教学。采取体育指导、组织活动和业余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研究生每天有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5.文化生活。创造条件,尽可能开展文学、写作、绘画、文艺欣赏等方面的讲座
  或报告,丰富研究生文化生活。
  七、学位论文及答辩
  参加学位申请和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必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
  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年。
  (一)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使研究生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主要培养环节。要注重培养文献查阅及综合评述、撰写开题报告、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逻辑思维与理论分析、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与口头报告等方面的能力。并注意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风和科学道德。学位论文工作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论文课题要与科技发展或经济建设的需要密切结合。
  2.鉴于学生来源和社会需要不同,论文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1)通常意义上的工学硕士论文;
  (2)设计:工程设计或机械产品及实验装置的研制;
  (3)报告: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报告或新技术开发的应用报告。
  3.硕士论文的水平,关键要看其内容是否有新的见解,同时,要考查是否有实用价值、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设计”、“报告”类型的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以及一定的工作量,应能反映出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要有成果验收或鉴定结论。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合作项目应明确以研究生为主完成的部分。
  4.论文选题应及早进行,选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提出,最迟不晚于第三学期十一月底以系或学科为单位集体开题,经审核确定后,制定出具体的论文实施计划,报学位办公室备案。
  选题原则:
  (1)选题应在国民经济建设或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2)要有一年以上的工作量;
  (3)论文的成果应有实验数据的论证或者生产实际数据的考核或现场应用情况的意见,或在理论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
  5.学位论文提倡与校内外基础理论学科专家联合指导。同时,提倡导师选取厂矿急需而又符合培养要求的课题,与厂矿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合作指导研究生,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按学位条例及我校学位工作的有关规定由各系组织论文答辩,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科研能力或设计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答辩通过后由系分委员会审议,然后将材料上报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八、培养方案
  招收硕士生的院(系、部)应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当体现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其研究方向应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要注意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有计划地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培养方案应对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教学或生产实践等作出相应的规定,体现国家对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培养方案是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由系学位分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制订,报校学位委员会审查,研究生管理(培养)办公室备案。
  九、培养计划的制订与管理
  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对必修课、选修课及学分,考核方式和期限,实践环节、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科研工作及论文等作出具体安排 。填写培养计划时应按照“课程目录”规定的课程代号、名称、开课学期等填写。
  1.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报到后三周内由导师在《研究生网络管理系统》内制定。
  2.论文答辩前由各院(系、部)秘书审核培养计划并打印,审核后交院(系、部)主任签字,然后连同成绩单一起送交研究生管理(培养)办公室审核并盖章。
  3.特殊情况需变更培养计划,由导师填写培养计划变更表(一式二份),院(系、部)院长(主任)同意签字,必修课变更由研究生管理(培养)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变更,选修课经院(系、部)主任同意后即可由秘书变更。
  十、硕士研究生的管理
  招收研究生的院(系、部)应由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院(系、部)院长(主任)等领导研究生培养工作,由系秘书协助院(系、部)负责处理日常工作。院(系、部)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协同系学位分委员会组织制订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审批和落实本院(系、部)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编写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大纲;检查本院(系、部)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情况;提出对本院(系、部)研究生的学籍处理意见。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由辅导员、班主任协同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党总支)管理。研究生管理(培养)办公室全面负责研究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论文工作,论文答辩,以及学位评定的准备工作。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并定期检查其完成情况;指导或安排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负责指导并检查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要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健康状况,促使研究生全面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