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招生简章 >> 正文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教育史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复试科目)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加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教育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知识部分 约 40 分

能力部分 约 30 分

应用部分 约 30 分

(四)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辨 析 题: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简 答 题: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分析论述题:1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考试内容

1.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国学与乡学;“六艺”教育。

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作用(“庶、富、教”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教育对象(“有

教无类”);论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

导、学思行结合等);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

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

1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培养“大儒”的教育目的;

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培养“兼士”的教育目

的;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7)法家的教育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

师”。

(8)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3.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4.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

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

 (2)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

科举制度的影响。

(3)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与选拨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5.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

法”。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

讲会;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2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论“大学”

与“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儿童

教育。

6.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产生

 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

斋”与“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7.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马礼逊学堂;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

教会学校的课程。

(2)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

遣留欧。

(3)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

史作用和局限。

8.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发行报刊;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2)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3)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

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4)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

致”的文化教育观。

(5)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

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3


9.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改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

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4)1922 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产生过程;“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

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10.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1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3)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和学校教育

 群众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

育的整顿与建设。

(4)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

12.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1)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4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

“小先生制”。

(二)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

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

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

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

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

和人民的情感。

三、参考书目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学科带头人签章: 年 月 日

5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