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故事 >> 正文  考研心迹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马 骁 骐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历经坎坷。就拿考试来说吧,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从小学一直到硕士全部都是保送,而前不久在考研论坛上看到一位考研战友连考九次不中(我绝没有嘲笑他的意思,相反,我很佩服他的信心、耐心和决心)。我的考研历程既没有前者那样幸运,也不象后者那样悲壮,只是其中有些曲折,感受颇深,所以一直想把它变成文字,给大家提供一个前车之鉴。



说来也怪,许多事情我都要做两次才成功。
我来自江苏无锡,太湖之滨一个美丽的城市。无锡市第一中学是这里最好的一所中学,她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吸引着锡城的莘莘学子。考进无锡市一中,同样也成为我上小学时就有的愿望。小学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市一中,结果以几分之差惨遭淘汰。于是我进了一所普通中学。经过初中三年的艰苦努力,我终于在1990年夏天如愿以偿地收到了无锡市第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年,市一中在全市一万多名外校考生中只招五十余人。



这样的情形发生过若干次之后,终于又不幸地降临到了考研这件事上。

 

高考的成功使我比较顺利地进入了南京理工大学(尽管这不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大学),就读我心仪已久的专业——计算机软件。读研究生、拿硕士博士学位是我进入大学后立下的心愿,但由于当时对考研还是一无所知,而且觉得为时尚早,所以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大二时,讲授离散数学课程的老师有一次在上课时提到,我们系每年都有一名应届毕业生考取中科院的硕士研究生,而且,现在他们干得都很不错,前途远大。听了这话,我感到我的心动了一下。我想,是该为自己的前程作些打算了。
后来我多次到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室查阅有关中国科学院的情况(当时Internet尚未普及,不可能象现在这样可以方便地上网查询)。经过比较和筛选,我初步选定中科院下属的三家科研机构——计算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我进一步求学深造的初步意向。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地到了大三下学期,“考研”这两个字经常在耳边响起,我也觉得行动的时候到了。
于是,我写信和上面提到的三家单位取得了联系,索要了他们的研究生招生目录。经过反复比较和深思熟虑,我最终决定报考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单位是考研的第一件大事。我之所以选择中科院软件所,实际上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我不想在同一所大学里呆上七年,我希望到别的地方呼吸一下新鲜的学术空气,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此,我坚决果断地放弃了报名竞争免试研究生的机会,尽管我当时的成绩在系里也算是名列前茅;其次,如报考其它高校的研究生,就要和那所学校自己培养的本科生们一争高下,而他们对自己学校的招生情况、学术特点尤其是专业课考试的情况要比我熟悉得多,此外,他们在和招办及导师联系等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我无法比拟的,因此,报考外校研究生对我来说实际上是某种意义上的“不公平”竞争;第三,研究所自己不培养本科生,因此,若排除研究所内部职工考研的因素,绝大多数考生都可看作是“外校生”,大家平等竞争,在专业课和联系导师等问题上谁也不沾光,这正是我希望的竞争状态;第四,在众多的科研院所中,中科院所属研究所是国家及中科院扶持的,牌子硬、力量强、条件好、气氛浓,而且它们大都位于中国的“硅谷”——中关村地区,信息量大而且及时,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多,因而成为我考研的首选;第五,在我初步选定的中科院三家研究所中,我之所以最终选择软件所,是因为软件所是专业研究计算机软件的科研机构,与我的专业完全对口,而计算所相对来说更侧重于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结构,自动化所相对侧重于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此外,软件所要求的专业课考试科目——离散数学(含数理逻辑、代数结构、图论)和软件基础(含操作系统、编译原理、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正是我比较强的。
从上可以看出,在决定报考单位之前,详尽地搜集和占有有关招生单位的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专业方向、专业课的强弱等多个方面)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这一决定的作出,将对考研的成败以及考上以后研究生阶段的发展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标已定,剩下的就是向着目标努力奋进了。在正式的复习全面展开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搜集复习资料。
数学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教科书是对基本理论的一个完整而规范的阐述,因而对这门课一定要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先把教科书翻了出来。光这还不够,教科书在具体题型和解题技巧等方面涉及得不算太多,因此,最好要选一本内容较全面、针对性较强、编写得较好的复习辅导书(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来选择,如有可能,可多向已考过的师兄师姐请教);政治和英语按教科书复习意义就不大了,可以选一套好的考研复习辅导书。这三门基础课是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最好能弄到它们的考试大纲(英语要弄到考试题型和词汇表)。考试是按照大纲出题的,而有些考研复习辅导书不一定能百分之一百紧扣大纲,可能会有遗漏,复习时适当参考大纲会使你做到心中有数。
专业课的教材一定要找到报考单位的指定教材(个别学校不指定教材另当别论),如指定的教材有配套的参考书,则不妨找来看看。软件所的离散数学课程的考试指定参考书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离散数学》,我有一次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的配套参考教材——《离散数学 理论 分析 题解》,复习时两本书同时阅读,互相参考,感到大有裨益。
除了教材和复习辅导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复习资料,那就是历年的试题和答案,这一点对于专业课来说尤其关键。因为专业课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各单位会根据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特点有侧重地出题,且各年的试题往往具有比较接近的风格。因此,能否搞到所报单位的专业课试题对专业课的考试影响很大。


有了武器,战斗就打响了。从大三的暑假我就开始看高等数学,但效果很差,就跟没复习一样。事实上,我是大四开学一个月以后,也就是1996年国庆放假之后才开始正式复习的。这时离考试只剩下一百天了。于是,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正式上路了。
大四上学期课时不算太多,每周约24个学时,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这样重要的专业课,这些课程我不想拉下,课还要坚持上。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和对新课程必要的学习之外,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复习考研上。
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考研是一条充满坎坷的道路。
首先是时间非常紧迫。一百天的时间,要复习这么多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看起来似乎是两门,但指定的参考书有一大堆,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综合性很强,而且有些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因此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挤时间,并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由于高校连年扩招,我们学校的教室十分紧张。我们学校地方很大,但教室却不多。白天,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安排了上课,少得可怜的几个可以用来自习的教室也是人满为患;到了晚上,不到六点,所有的教室就都坐得满满的,见缝插针也很难,而且一到9:50就熄灯关门,不走也得走。因此,找教室反倒成了每天出去复习要干的一件大事,有时甚至要花个把小时才能找到一张座位。有一天上午我实在找不到教室,只好跑到学校的大操场上去复习,冻得我手脚冰凉,浑身发抖,差点感冒。特别是到了复习的后半阶段,每天晚上复习到9:50肯定不够,可这么大的学校就开了三间通宵教室,总共只有一百多张座位(想挤进这里的人不下数百),而且说来大家不信,这三间教室非砖非木,竟然是用铁皮搭起来的,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破旧不堪,连风都挡不住,导热性能又特别好,到了晚上如同风洞、冰库。
第三,必须忍受孤独。基础课还好说,有什么问题可以和同学探讨,而专业课可就不一样了。那一年我校报考中科院软件所的就我一个,没有人和我复习相同的专业课内容,有了问题也无人可以商量,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自己反复琢磨,而且有些内容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彻底搞懂、弄透。
第四,心理压力巨大。当时我还是校数学建模队的队员,队里的大部分同学都被免试保送了研究生,我们宿舍也有三个免试研究生,我感到自己既然放弃了竞争免试保送,要是考不上就太对不起当初的选择了。而且,当时我在系里算是有点名气,是报考外单位的“典范”,老师、同学都不停地鼓励我,父母对我的期望也很高,这反而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
日子一天一天匆匆过去,我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心里也越来越紧张。每天一早离开宿舍,直到半夜十二点过后才回来,这已经成为我当时的生活规律。考研是我那几个月生活的唯一主题。
就这样,紧张、单调而又枯燥的百日奋战即将结束,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战略决战。



 
1997年年初,考试在东南大学举行。考试的三天很快就过去了。虽然百日复习艰苦卓越,但三天考试平平淡淡,平淡得现在回想起来一点印象都没有,连考试的日期都想不起来了。考完后最大的感觉就是,终于结束了,不管考得如何,总算熬到头了,也算是对这一百天努力的一个交代。
接下来就是回家、找工作、休息。找工作还算比较顺利,同意录取我的单位不少,而且大都是效益很不错的单位。不知出于何种心态,我最后参加了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并以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成功过关。
然而,公务员考试的胜利并不能冲淡等待考研结果的焦虑心情。这一年的寒假是在寻找满意工作的四处奔波和等待考研结果的焦躁不安中度过的。
寒假结束后一个多月,有消息说考研结果出来了,于是我打了个电话到软件所招生办公室询问考试成绩。招办的老师一门一门地报,我一门一门地记。前四门都还可以,报到最后一门的时候,老师停顿了一下,缓慢但确定不移地说:“对不起,你的英语考得不好,只有54分。”听了这话,我顿时觉得脑袋“轰”地一下,大脑里似乎一片空白,电话是怎么放下的都不知道了。当时分数线还没有出来,但按照以往的经验,单科分数线一般定在55分。我回去加了一下总分,350分,还不算太差(后来得知,当年总分的国家线是330分,软件所的分数线是340分),可为什么英语偏偏只有54分!我多么希望单科分数线能比以往下降,哪怕只降一分也好。可是希望的肥皂泡很快破灭了,分数线不久就公布了,单科55分,铁一般的事实。
难道这就是我一百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斗的结果?难道我的考研梦想就这么完了?我不相信!我不甘心!于是我四处奔走,垂死挣扎。要求自费,可软件所招办老师的话很明确:“今年有七十多人上线,大大超过录取人数,要想自费也得全部上国家线。”写信给高招办要求查分,可如同石沉大海。请了一位博士生导师帮我推荐,也是杳无音讯。



 
考研失败了,败得不堪回首。但反思总还是要的。
细细想来,我这次考研最大的失误就是花在各门功课上的力量不均衡,英语严重忽视。
我在大学时英语考试都还算顺利。刚进校门的分级考试就被分在二级,校内的四级、五级考试均在八十分之上,国家四、六级统考都是一次通过,且成绩均在七十分之上。然而,这些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我的真实水平。实际上,我的英语功底并不是十分扎实。这些考试,尤其是国家六级统考,虽然不能说是蒙混过关,但也不能排除其中的侥幸成分。而且,我大二时便通过了六级,大三起学校不再开设英语课,而英语又是我最不喜欢的课程,于是从大三开始直到考研之前,我就几乎没碰过英语书,仅有的一点英语基础也逐渐淡忘了。
到了考研复习阶段,数学、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效果都是立竿见影的——复习了一章,就掌握了一章的内容,做了一类题目,就掌握了一类题目的解法;而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三五天、一两周根本不可能指望自己的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在当时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复习效果自然就不够明显。于是,我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在另外四门课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轮番轰炸,而对待英语却采取了侥幸心理和“吃老本”的态度,想和六级考试一样混个七十多分,因而复习起来消极被动。事实上,数学和离散数学是我的强项,并不需要花如此多的时间,而且结果考得并不是十分满意,数学只考了八十多分(具体记不清了),离散数学只考了78分;英语对我来讲并没有多少“老本”可吃,倒是应该扎扎实实下一番苦功的,而且英语是我的弱项,只要肯花功夫,并不难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而强项再进一步都很难。如果把花在数学和离散数学上的时间分一部分给英语,那结局很可能就完全不同了!我甚至愿意用这两门课的10分来换取英语的1分!



 
事实终究是事实,是再多再妙的假设也无法改变的。
大学毕业了,我谢绝了软件所下属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加盟邀请,卷起铺盖回了无锡。
在那一年的暑假,我和一位好友去了北京。我抽空去了一趟我仰慕已久的地方——中科院软件所。望着软件所美丽的园区,我暗下决心,终有一天我会再来的。
从北京回来后,我到单位报到,成了一名头顶国徽、肩扛红盾的国家公务员。
国家机关的工作并不象某些人想象中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那样清闲。相反,从一开始工作我就一直十分繁忙,每天从上班忙到下班,连中午也不休息,周末加班更是常有的事。虽然我十分渴望去北京读研究生,但紧张繁忙的工作使我无暇顾及,并逐步养成了一种惰性。另外,我的心中也是顾虑重重:担心单位不同意报名、担心自己忍受不了考研的压力、担心自己考不上、担心失败后回单位很难再开展工作,担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而我的专业水平却是不进则退,我逐渐感觉到我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大。
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淌过,就这样在紧张、繁忙和平庸之中度过了两年。
1999年6月,我的几个读双学位的同学就要毕业了,我们搞了个同学聚会。回到母校,我惊讶地发现当年的同学已经是今非昔比,席间的高谈阔论我已插不上话。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已经落伍了,而且落后得很远很远。当晚,几个好友和我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他们尖锐地指出,在读大学时我算是我们学校怀有远大志向、前途很有希望的人物之一,可现在我却沦落到了连一些最热门、最流行的技术都一无所知的境地,这是我“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结果。他们还说,人生能有几回搏,不趁年轻的时候吃点苦、闯一闯,今后将会抱憾终生。
他们的话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触动。回想这两年来,我整天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很少有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未来,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学习新的知识,再这样下去,真的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回到无锡以后,我进行了一次长时间认真而深刻的反思。我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我的前途应该是怎样的?我是不是该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我现在的工作单位是很不错,但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却并不适合我,我还年轻,我所需要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华来开创事业,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经过几天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终于在6月下旬作出决定:克服惰性,顶住压力,争取在2000年跨进研究生这道门槛。我记得我当时在网上喊出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怕牺牲,坚决考研”的口号。
心理上的障碍克服了,剩下的就好办多了。

 

由于那一段时间外公外婆要出国探亲,我忙着帮他们办理有关签证和机票的事宜,精力有限,暂时无暇顾及复习工作,主要是整理了一下所需要的招生简章和复习资料。有一点值得庆幸的是,从招生简章上看到,软件所两年前必考的两科——离散数学和程序设计这次只要选考一门就可以了,且鼓励报考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考生选考离散数学。离散数学本来就是我的强项,我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门课。
7月11日,我到上海虹桥机场将外公外婆送上国际航班。当天,我返回了无锡,晚上就捧起了高等数学书,开始了我的第二次考研历程。
由于我平时工作十分繁忙,绝对不可能指望白天在单位里复习,而周六、周末加班则是家常便饭,因此,我在作时间上的预算时把所有的时间全算在晚上,每天晚上复习四个多小时(由于白天工作较累,晚上不能搞得太晚,一般在十一点左右睡觉,否则身体吃不消,而且会影响第二天白天的工作和晚上的复习,这也得讲究个“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算,和第一次相比,这次虽然开始得早,但总的复习时间却要大大减少。因此,这就要求合理地安排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
有了第一次的惨痛教训,我这下就有了经验。我对各门课的复习时间作了一个大致的安排。数学、两门专业课和政治一门一门依次复习、各个击破,在整个复习完第一轮之后,再开展第二轮复习;而英语则贯穿始终,坚持每天复习一两个小时,细水长流。这样既防止了对英语的突击,又能使每天不至于因只复习一门功课而感到单调和枯燥。
由于当时我毕业已经两年,很久没有接触课本,不少内容已经遗忘,所以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把有关的内容重新熟悉、回忆起来。第二轮复习则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数学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对照考试大纲看教科书,掌握所要求的基本理论。这一轮的要求是把书上列出的概念、原理、公式等彻底搞清楚,把基础打牢靠。每章后面的习题值得做一遍,因为这些习题往往比较基本,且通常是针对某一个概念、某一个知识点出的,对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很有帮助。这一轮的复习通常不需要很长时间,点到为止。高等数学我总共花了不到两周,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各花了四个晚上就结束了战斗。有了这个基础,第二轮复习时就可以按照考研复习辅导书,对各个重要知识点和各类题型花较多的时间逐个予以攻克。第二轮是个关键,是数学复习的主体阶段,这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后考试时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第二轮复习要对教科书和考研复习辅导书进行精读,力求弄懂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典型题型,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不过辅导书上常常有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有时还介绍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这些题目和方法一时看不懂也不必着急,暂时先放一放,不要因为一两个题目而影响了复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第二轮复习得比较扎实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三轮复习了。这一轮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拾遗补缺,把前两阶段复习时遗漏的知识点和没有完全弄懂的地方搞透;另一个就是把整个数学的内容融汇贯通起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方面可以使自己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高自己解决综合性题目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展自己的解题思路,做到触类旁通。如果能把这几点做好,数学考个八九十分应该没问题。
政治的复习与数学不同。谈到复习政治,有不少考友往往会说成是“背政治”。政治当然要“背”,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记忆。复习政治,关键是要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这是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由于政治的知识点非常之多,稍有不慎就会遗漏,因此一定要紧扣大纲,按照大纲上罗列出的知识点逐个复习。同时还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前后呼应。第二轮复习则要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整理出各部分的主要脉络,这对进一步全面理解整个课程的内容大有好处,而且在做题时会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感觉。在完成上述两轮复习之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近几年的考研试题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因为把基础打好了,并不意味着解题能力就相应增强了,而应该通过对历年试题的分析,学习如何根据题目有针对性地选择基本观点,以及围绕这些基本观点如何进行选择、判断和展开论述。把上述这些有机结合起来,政治过线绝非难事。
英语的考试已从原来的强调考语法转变为强调考应用能力,具体地说是阅读能力。对英语试卷稍作分析就不难发现,与阅读有关的试题占了绝大部分的分数,光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就占了40分。阅读的基础是词汇,因此,词汇和阅读成了英语复习的重头戏。我复习词汇的方法比较独特——从网上把考研英语词汇下载到硬盘,存储为文档格式,复习时先把整个词汇表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把十分简单、不需复习的单词删除掉,然后再重新开始仔细背诵,每背一遍,都要删除掉一批已经熟记的单词。这样一遍一遍背下来,所剩单词越来越少,复习的重点也越来越突出,最后集中力量攻克最难背的少数“顽固堡垒”。在复习词汇的同时,阅读理解也不能拉下。我每天都要做两至三篇阅读理解,每篇的时间严格控制在十至十一分钟之内(正式考试是一小时做五篇,还要留一点时间填涂答题卡)。当然,其它题型也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尤其是英译汉这种生疏的题型更是要多花一些功夫,同时语法也不能忽视。我想,如果我能够按照这种方法坚持到底,就决不会重蹈上次的覆辙。
对于专业课,由于各单位、各专业差异很大,因而没有一种固定的复习方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什么课程,首先必须牢牢抓住基本理论不放松,理清总体思路,打好坚实基础。我的离散数学就采取了与数学相类似的复习方法,而对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的复习则紧扣书本,反复研读,力争掌握各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性的技术细节。不过,光看书还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前面提到的专业课历年试题就可大显身手了。历年试题可以帮助自己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也可以使自己尽早熟悉考试可能会出现的题型,做到心中有数。
就这样,我按照既定的方针再次投入了紧张艰苦的考研复习之中。
这种白天工作、晚上复习的“两栖”生活经历了五个多月之后,日历悄然翻到了2000年,考试的日子临近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00年1月8日,早晨起床后我觉得咽喉疼痛难忍,连水都无法下咽,更不用说吃东西了。身体是考研的本钱,我立即到附近的一家医院就诊。检查的结果是“咽喉炎”,需要打吊针。于是我在这家医院连续打了四天吊针,然而非但我的咽喉疼痛没有减轻,反而出现了头昏、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且由于连续几天没吃东西,血糖明显降低,身体十分虚弱。
不得已,换了一家大医院。这家医院的内科主任对我进行了检查并做了四次心电图,认为我很有可能得了“心肌炎”。他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指出,这是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引起的,最好立即住院接受治疗,并停止与考研有关的一切活动。住院?这就意味着要失去一段时间的人身自由,老老实实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可是,考试只剩下十天了,我还有许多的扫尾工作要做,怎么能整天躺在病床上度日呢?而且一旦住了院,到考试那几天还指不定能不能请假出来呢。经过跟内科主任的一番“讨价还价”,我得以住进了医院的留察室“观察病情”。没想到这里的日子并不好过,身体上的痛苦不说,留察室二十四小时都有人来人往,吵得人根本无法入睡,弄得我整天萎靡不振。医生和前来探望我的同事、朋友都劝我放弃这次考研,住进医院,养好身体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是,这一拖又得等一年。我已经等了三年了,我再也等不起了!而且我这半年付出的太多,我不忍心看着我这半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三天过去了,药用了不少,可我的病情并没有好转,留察室的环境却让我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于是,我在医生要求我住院的强烈建议声中办理了离院手续,企图回家通过慢慢调养恢复元气,争取作最后一搏。回家虽然休息得较好,可吊针停了,恢复的效果并不明显。
没办法,只好又进了另一家大医院。这家医院诊断我为“病毒性感冒”,又开了四天吊针。四天下来,不但症状依旧,而且原本位于心脏的病毒又流窜到我的面部神经大肆活动。
就这样,我对医院的治疗暂时失去了信心,干脆再回家休养。休息了两三天,我的病情虽然没有太大的好转,精神到是出人意料地有些振作起来了。这时,已经到了1月21日,考试的前一天。从1月8日到现在,整整两个星期,复习资料连摸都没摸过,更不用说看了。
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去考。21日晚上,我花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把数学和政治浏览了一下,就准备第二天上考场(战场?刑场?)了。


十一
 
我的第二次考研于2000年1月22日正式拉开了帷幕。
父母不放心我,每场考试都亲自送我到考点大门口。我所在的考场在离考点大门最远的一幢大楼上,而且是在最高层——五楼。当时我的身体还很虚弱,从大门走到考场对我来说是一段艰难的路程。我走走停停,终于自己慢慢走进了考场。
第一门考英语,我最头疼的科目。一开始几个语法题就做得不顺,便开始有些紧张起来。心里越紧张,做题时就越拿不定主意;越拿不定主意,就越紧张。做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我突然觉得气急胸闷,两眼流泪,眼前一片模糊。可是射出去的箭没法再回头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硬着头皮往下做。结果阅读理解严重超时,到最后写作文时只剩下不到二十分钟了。我只好边打草稿边往试卷上誊写,紧赶慢赶,终于在终场前一分钟写完了最后一个单词。
接下来是政治。这门课除了时间比较紧张和眼睛不停流泪之外,总地来讲没有太大波折。有几个选择题吃不太准;时政简答题昨天晚上刚看过,可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了几句;论述题大方向知道,但个别论点是否需要答上去还有些疑惑,最后干脆把有关的论点整理了一下,全写上去了。
第二天的感觉比第一天要好。
数学我觉得题目总地来说比较容易。坦率地说,这次数学既没有那种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特别简单的题,也没有转了很多弯的难度特别大的题,只要动动脑筋,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而且应该做出来。不过我在考试时还是出了点问题。有一道综合性较强的线性代数题的第三小问本可以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某一种应用来做,可我认为这种小题不值得用这种方法,只要稍微凑一下就能得到答案。结果由于紧张,凑了十分钟居然没凑出来,由于时间关系只好暂时放弃,准备把其它题做完了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还有最后一道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求估计量和估计值的问题,这题放在平时我闭着眼睛都能做出来,可考试时把公式列出来以后怎么看怎么不对劲。最后,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考试很快就要结束了,最后一题只列了个我自己都不知道对不对的公式,前面的那道线性代数题也就顾不了了,开了个小天窗。
离散数学是我考得最好的一门课。考试时也遇到了一些险情,尤其是一道11分的证明题到考试还剩二十分钟时居然连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不过还算好,最后总算涉险过关,全部“填满”。
编译原理与操作系统的考试可就没有离散数学那么幸运了。这两门课都是知识性很强的科目,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理解和记忆,可由于生病,我最后一个多月对这两门课只字未看(原计划是在考前两周花几天时间再看看的)。看到考卷,觉得很多内容都复习过,就是具体的东西想不起来了。
两天半的考试很快结束了。考完后我立刻把考研的资料全放到一边。不管考得怎么样,先休息休息,养好身体再说。


十二
 
嘴上说不再去想考研的事,可心里总是还挂念着——总结一下总还是要的吧。
通过这次考试,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深刻地理解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想一想,今年全国招收12万硕士生(有的说是招6.8万人),难道报考的人中有12万人比我强?这12万个录取名额中竟然就没有我的一席之地?再看一下考研的内容,虽然不算少,但毕竟有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多花时间、多下苦功,总有一天能全部掌握。因此,只要功夫到家,就没有考不上的道理!这是从大的方面、从“战略”的角度来说的。从小的方面来说,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专业的热门,中科院软件所炙手可热,报考软件所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说去年招50人,却有170多人上线,最后的录取分数线比往年大幅上扬。记得1999年11月,我的一位已考进软件所的校友写信告诉我说,要想比较有把握,总分至少要超过国家线40分以上。同时,光有总分还不够,每门课都得过线(想想我的第一次),专业课虽然国家没定线,但太差的话导师看着就不顺眼,因此,五门课得全面铺开,决不能顾此失彼,不能有太弱的,这是比较难的一点。不过,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而且选择了软件所这个大热门,就要打算历经坎坷,就要打算脱掉三层皮!同时,还要准备忍受孤独,忍受压力,忍受思想上的煎熬。所以说,考研实际上不仅仅是和对手竞争,更是和自己比赛。


十三
 
2000年3月8日,我在软件所的那位校友托人帮我打听到了我的成绩,383分,最低一门仍是英语,66分。第二天,我打了长途电话到软件所招办,证实了这个成绩。


十四
 
知道成绩已经差不多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仍然一直是焦躁不安,因为复试的消息到现在还没有出来。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回想起来,在考试前两周,我忍受着身体上的巨大痛苦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的时候,始终没有退缩,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我无悔当初的选择,无愧今天的成绩。

 

后记

 早就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写下了这么一篇文字。
很久不写文章了,写起来有点生疏,但所写的都是真实感受、肺腑之言。
这一段时间工作比较忙,只能业余写一写,断断续续地花了五天时间,罗罗嗦嗦地写了一万余字,权作抛砖引玉,希望各位网友兼研友发表高见,谈谈自己的考研经历及感受,互相交流交流。也请大家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我的邮件地址是:maxiaoqi@wx88.net。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