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故事 >> 正文  11月25日零乱生活——我的大学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以下信息由北京新知文化图书有限公司授权本网站发布,文章内容来自 《迷失在阅读中——北大考研日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午的时候在三角地邂逅大学同学,依然亲切却有些陌生。各奔东西后的忙碌,憔悴了每个人的容颜。在生活景况发生本质提升之前,我们都不愿讲述自己的故事。沿着年轮回溯而上,过去的许多时光,并不能因为今日的忧伤而一笔勾销。

  “你走了之后没几天,邓丽君也和我们说再见,张爱玲在秋天度过了她最后一夜,英国少了一位黛安娜王妃……世界不断地改变,改变,我的心思却不愿离开从前。时间不停地走远,走远,我的记忆却停在1995年。”就是从这首有点另类的歌曲《改变1995》,我才知道台湾歌坛还有这样一位和罗大佑齐名的歌手——黄舒骏。

  1995年的确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与个体的我,似乎没有太多关系。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被升学的压力所窒息。有老师说,考不上大学,就没有金钱和女人,于是,很多人为各种庸俗但却是最现实的目标所刺激,起早贪黑。同桌告诉我,他的目标是李嘉诚的财富和像周慧敏似的美人。周慧敏是当时所有高中男生的梦中情人,那时候没有范晓萱和赵薇……虽然我本能地厌倦那死板的考试,也要强迫自己不去关心任何与高考无关的事情,除了电脑游戏,那是我高中三年唯一的快乐。那个美丽的语文老师从来不告诉我们课本以外的东西,所以,我不知道张爱玲还有那么有带有传奇韵味的小说和将琐碎的生活诗意化的散文……我对文学的了解除了语文课本和《故事会》之外,几乎空白。

  1997年7月,我高中毕业。

  (一)初涉燕园

  来到北大的时候,我几乎是一张单纯的白纸,最确切地形容那个时段的我的一个词是:懵懂。那时候的圆明园校区还在一片废墟之中,刚进大门的平房被推倒在地,推土机肆意蹂躏,粗重的喘息扬起漫天尘土。我就这样走在模糊的树影下,呼吸着土地的尘烟走进了这个与圆明园一墙之隔的院落,开始我踌躇满志的跋涉。虽然宿舍狭窄,校区拥挤,但我依然没有丝毫气馁和不满。现在我一直惊诧于自己那个时候的平静和随遇而安。但这种心态转瞬即逝,几个月后,我开始以一种消极的不合作来抵抗现实。

  班主任说你愿意做班干部吗?我不置可否,却在组织班委的时候悄悄地回了家。由于我计算机基础较好,老师让我做了这一科的课代表,我无可奈何地成为班委会的一员。北大党校是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办的,班主任说你们都可以参加。我是全班少数几个没有报名的人。班主任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说很容易通过的,况且要想入党必须参加党校学习。我说,我还没有达到入党的资格。我的消极让班主任很恼火,我不以为然。

  一次班委会主题是开展班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前面几个人在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对于班长的评价之后,轮到了我。沉默无法阻挡周围的目光,于是我说:“人人都戴着虚伪的面具,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说,但我不想,所以我拒绝做出任何评价。”班会的主题随之更改,开始讨论人情的冷漠与世故。

  群体生活没有乐趣,我必须给自己一个忙碌的理由。于是,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揣上公交月票,到北京各大博物馆参观。北京城到处都在建设,只有博物馆依然简陋。徜徉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我如匆匆过客,寻找生活的全部意义。我与博物馆中那些冷冰冰的展物并没有太多共鸣,因而每次参观也只是一种忙碌表现而已。

  第一次见到三角地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这么简陋的一个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大信息与自由思想的集散地?虽然我没有预先想象它的样子,却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心理落差。后来证明,自由思想早已无法存在,失去了展示与共鸣的活跃思想,日渐萎缩。

  三角地的海报,只要说有报告演讲,不管是什么人讲什么内容,我都会如约而至,就像约会一个心仪已久的女子,从未迟到。从京剧、健美、音乐到文学、政治、经济,在游览了北大所有风景之后,听讲座似乎是深入北大历史岩层的唯一途径。我参加了至今北大最为热烈的刘墉的演讲会,目睹了健美教练马华的魔鬼身材和青春活力,倾听了季羡林娓娓道来的中国文化,了解了何祚庥院士对伪科学的不懈斗争……

  这种孜孜不倦奔波于讲座的状况持续了一年之后,我有些疲惫。宿舍同学和对面女生宿舍建立了联谊关系,我们两个宿舍开始每周聚餐一次。十几个人的热闹有些嘈杂,却远比一个人孤独要好得多。我静坐于桌子的角落,看觥筹交错,听变调歌声,却如置身人群之外。班里组织了几次集体活动,香山游览、紫竹院公园烧烤、植物园春游,我都没有参加。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加入到群体行动的行列。

  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写文章投稿。我喜欢写字,却不爱阅读,这让我的写作常常陷入素材缺乏的尴尬,于是只好杜撰一些若有若无的故事,去博得编辑的青睐。有杂志不断寄来,有稿费不断寄来,我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而最能够说明写作所带来的好处,莫过于在一次同学生日聚会上的冲突中,对方认出我就是那个写文章不错的家伙,竟然化干戈为玉帛。一种形而上的行为有了形而下的作用,令我受宠若惊。

  此后,晚会节目的策划、主持,文艺演出小品剧本的撰写,班会发言等,都少不了我的参加。我开始发觉集体生活的快乐,我开始融入这个大家庭。但此时距离毕业已经不远了。

  自己有些苍白的大学生活行将结束的时候,我惋惜时光的流逝和所学的浅薄。如果说,我这几年还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在北大团委一年的工作中,得二三知己;还有在我的生命陷入最低潮的困顿时期,遇到了她。缘分天空下的相遇,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她的生活,之后漫漫的日子也因此而不寂寞。冬去春来,未来的一切都会与这个女子有关。

  (二)到园子里看秋天

  圆明园的东门距离我所居住的圆明园校区只有几十米,所以,无聊闲暇的时候,我们总会到这座见证历史沧桑的园子里,读书或静静地坐一会儿。熟悉了地形之后,我们发现了进园的捷径——从一个铁栏杆旁钻过,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买过门票。

  进东门不远就是著名的西洋楼遗址,如今已是满目疮痍。破碎的大理石柱子四散倒落在地上,只有几根比较完好的孤零零地矗立在乱石中,依稀可见当年的壮丽。鬼斧神工的小山凉亭,曲径通幽的竹林石巷,恢宏大气的结构布局,处处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与风范。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笔下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春色图,直到如今再没有描绘得如此细腻,如此充满生命律动的神来之笔了。

  柳树发出了嫩芽,调皮地扭动腰肢;花儿绽放了笑脸,向和煦的阳光致意;晨练的人们也似乎轻快了许多,说着笑着;福海岸边的小船下水了,泛舟水波,随着幸福一起荡漾……

  春天来了,情侣们更愿意到这个昔日的皇家园林,呼吸绿色,温习爱情……

  夏季蝉声阵阵,河塘蛙鸣声声……酷热炙烤大地,却无法穿透园子里浓荫的遮拦。在一个静悄悄的夏日午后,手执长卷,觅一长石,与古人为伴。淡绿的枝叶在明媚的阳光中随风轻舞,绿油油的苔藓在老墙上蜿蜒斑驳,蜗牛躲在墙角的乱石中倾听蝉的歌唱,啁啾的鸟儿盘旋在朵朵白云映衬下的蓝天,灰色的小松鼠在草丛中露出毛茸茸的尾巴,古树下成簇的蘑菇撑起一个个柔嫩的小伞……我们或躺或坐,或眠或诵,与盛唐诗人一起聊天……

  秋色辉煌,菊花怒放。菊花节上菊花阵,游人如入迷宫般辗转绕行,虽四处碰壁,却也自得其乐。满山遍野的小小菊花,五颜六色、熙熙攘攘,仿佛天上的仙女赶赴人间仙境时,撒落大地的点点星辰,和你眨呀眨呀眨眼睛……一个同学说,“走,到园子里看秋天。”虽然有些小文人的微酸气息,却是我们相约而行的最好请柬……

  冬季,白雪覆盖下的圆明园笼罩在一片纯净的安谧之中。一年的喧嚣都在清凉的微风中,结成晶莹剔透的水晶,等待来年春天的雀跃。冬季的园子,让人感觉孤独,所以我想,那灰白的小路上默默行走的,一定是寂寞的旅人……

  同学们都说,如果将与圆明园相隔的墙壁打开,那么,我们这里一定是全国最美丽的大学了。天真的遐想终究无法实现,我只好在一个洒满清辉的夜晚,在园子这边遥望那弯守候了千年的明月……

  (三)不是尾声

  某天和一个大学同学聊天之后,我回到宿舍写下了《那些走在北大边缘的年轻人》,文章讲述了身在北大却无法真正被接纳的各类人群的生活状况,这其中包括对于专科学生所遭遇到的尴尬处境的描写和评论。

  文章寄给了某报社,不久之后接到记者的电话,说要就这样一个群体做采访。我欣然应允,倘若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是一件好事,我想。

  采访在我的宿舍进行,女记者开门见山:她负责的是全国鼎鼎大名的栏目,希望这次采访能够发掘出一个具有深层探讨意义的专题。我积极配合她的采访,据实回答我所知道的任何内容。但显然她无法从中得到一个深刻的命题,开始流露出对这种更多是出自情绪化心情的文字的不满。她甚至说,不希望对这样一个群体采取一种批判的立场。很显然,她是为了采访而采访的,并开始认为这样一种无病呻吟的方式并不具有代表性,全国各地都有如此性质的学院,而我们强烈感受的自卑和处境的尴尬没有太多意义,学校等级的存在是合理的。

  我承认各类教育之间差别的存在,但你不能就此抹煞我内心真切的感受,也不能因为我们更加接近北大和清华,而对在面对不同待遇时所造成的心理压抑和畸变视而不见。的确,我那篇文章的情绪有些偏激,但目的无非也就是为了引起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至于能否从中提炼出具有符合媒体深刻报道意义的中心思想,确实未曾有意识地安排,我不是记者,我只想告诉你我的心情:苦恼、忧愁、愤怒、欢乐……

  交流的结果由于没能证明她事先所预想的结论,显然没有她预想的满意。我也向她承认在写文章的最初动机中,的确没有思考一个多么深刻的主题,只是真实心情的自然流露。论证既然没有结果,记者只好以向领导请示为由开车匆匆离去,也许是去论证下一个命题。

  世界不断地改变。

  当我拿到那用我三年韶华换来的一纸证书,竟然没有太多的喜悦。证书封面是大红的颜色,但我没有觉得其喜庆,对于我它的意义不在于是我学习能力的体现,而是时光流逝的见证,它等于我三年的青春年少,等于我两年的无忧无虑加一年的烦恼,等于逝去就永远不再的菁菁岁月,等于最初的清高和后来的随俗,等于很多美好的回忆和值得惋惜的失落,等于好兄弟们的杯盘交错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拘无束,等于生日晚上深夜的游荡和宿舍关门之后的越墙而过……很多的人和事扑面而来,令我应接不暇。

  一幕幕缥缈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你的微笑,他的眼神,模糊而又熟悉……生日烛光中你点点的泪光还在吗?将生日蛋糕抹在脸颊的兄弟们的情谊依然纯真吧?你新年晚会前小品彩排的红晕还在吗?那荧光中闪动的是你轻盈的身影吧?你辩论赛上面红耳赤的好胜还在吗?那班会上拒绝虚伪的是你吧?

  我珍惜这一切,过去的,现在的,还有将来的!

  窗外夜色沉默,我不想继续回忆。背着沉甸甸的行囊远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终点,不又是一个漫长旅程的起点?

  “无中生有”与“诗无达诂”:考研作为一种技巧

  考研人分两类,一类是已经具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考研对于他们来讲只是一种形式而无须做任何特别的准备;另一类则是知识储备并不足以十拿九稳应付考试者,这是大多数,对考研技巧的掌握是这类人考取的关键。我属于后者,从计算机专科到中文系研究生,中间有很多的路要走。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人们听说了我的想法,很惊讶;考取研究生之后,人们听到我的经历,还是很惊讶。除了付出时间之外,我想我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我掌握了中文系或者说文科考研的技巧。技巧并非投机取巧,它可以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对考试最有价值的东西,努力和用功仍然是必需的。

  文科考研强调的是考生的思路,而非记忆。如果考生没有太多个人独到的想法,不妨听听别人怎么说,这对于跨专业考生尤其重要,是快速进入学术领域的捷径。“吸星大法”能够将别人的功力化为己有,关键是一个“化”字,考研同样如此:从他人的随笔评论中获取观点、思路,并化为己有,这就是技巧。对于初级入门者,如果想仅仅通过阅读原著获取思路,常常是事半功倍,尚且不如看别人的一句评论理解得深刻——当然,等掌握了学术思路并具有了分析意识之后,则有必要再回过头来看原著,这是后话。考研准备时间短,很难有大量时间去阅读厚厚的原著。

  之所以在备考期间写下了大量的随笔评论,功利地说也是为考研服务的。当吸收了别人的观点之后,必须找一块场子来演练和熟悉,于是我动笔写评论。这种练笔,会让自己一直有敏锐的文字感觉;同时我努力去挖掘文学事件和现象背后的深意,开拓自己的思路。考研,尤其是文科考研,其实考的就是你的学术思路是否开放,你是否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

  所谓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即发现问题的能力,被我称为“无中生有”的能力。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贬义的说法,从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找出有价值的评论突破口并作出解释,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无从入手的尴尬会直接影响到考研考场上的才情展露,中规中矩的陈述并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思路开放是高分的基础。

  我希望本章的文字能够给准备考研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有益的答题思路。在本书最后也有笔者总结的考研经验和教训。看看别人走过的路,或许对你是有启迪和帮助的。

  ——作者补记于2004-10-2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