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政治 >> 正文  名师辅导:2010年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二)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第二讲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冲刺要点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它研究人的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本讲的未考点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及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两点,与思想道德修养密切联系的部分是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

  一、认识对实践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当然,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和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主张可知论的哲学家包括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费尔巴哈和黑格尔。

  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科学哲学中所谓“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也指明人总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观察的。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样的。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四、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1、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

  认识发展过程包括;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在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认识经过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由认识到实践,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改造世界,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一次意义更重大的飞跃。只有实现了第二次飞跃,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并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是认识运动的规律。

  2、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和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受到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因而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是没有终结的,反映这个过程的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永无止境的,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无限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运动,决定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认识如果脱离了实践发展的一定具体历史阶段,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五、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地、无意义的。

  六、从认识到实践(未考点)

  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1)实现第二次飞跃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第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七、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未考点)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八、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含思修第三章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它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属性,人的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创造者的人自身的存在、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类社会、人类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它从根本上说是人与社会的问题,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索取的关系问题。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

  3、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 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及评价方法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在坚持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其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又要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历程。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首先,实现人生价值,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它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重点真题以及主观题

  1.(D,1995年文第5题)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时间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春秋时的鲁国,有姓施和姓孟的两家人,他们都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他们都想以自己的学问和才能求得一个官职,挣得一份俸禄。

  于是施家爱好学问的儿子到了齐国,用仁义道德这一套治理国家的道理,来劝说齐国的国君。国君听了很是高兴,就接受了他的意见,并用他做了公子们的老师;那个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把他那一套用兵打仗,使国家强盛的办法说给楚王听。楚王听后很是高兴,不但接受了他的意见,还封他做了执法将军。这样一来,施家是有财有势,十分荣耀。

  而孟家虽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可是却过着贫穷的生活。他们看到施家既富足又荣耀,十分羡慕,于是他们便到施家请教求取富贵的方法。

  施家便把实情告诉了他们。

  于是,孟家的两个儿子就照着施家说的办法去求取富贵。爱好学问的那个儿子到了秦国,用仁义道德这一套来劝说秦王。秦王听了不但不接受他的道理,反而十分生气地说:”现今各国都在激烈争斗,此时最需要的是练兵和筹办粮饷;假使用你说的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岂不是叫我的国家走向灭亡!”于是,便把他处以宫刑,赶走了他。

  孟家爱好兵法的那个儿子则到了卫国,把如何用兵打仗的方法告诉了卫候。卫侯听后说道:”卫国是一个弱小国家,而且夹在几个强大的国家中间。对大国,我们要顺从他们,对小国,我们要安抚他们,这才是我们求得安全的方法,假使依照你说的兵法权谋去对待邻国,那我的国家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卫候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又想道:”要是让他好好地回去,他会到别的国家去劝说别的君主用兵,那我们卫国就要遭遇严重的祸患。”于是,卫候下令砍掉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赶回鲁国。

  请问:施家和孟家的情况基本一样,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你认为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要点】

  (1)施家和孟家的两个儿子情况基本相同,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但结果完全不同。原因是他们两家把自己的特长运用到了不同的地方。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受具体的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的。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走向谬误。

  (3)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清具体的条件。

  3.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叶茂盛,伐木的人站在树旁边却不去砍它。庄子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没有一点用处。”庄子说:”这棵树正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才能活得长久,长成了参天大树。”庄子出山后,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去。老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招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它已经没什么用了。”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山中的那棵树,因为没有什么用,就活得那么久;而主人的那只鹅,因为没有用,却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有用和无用,你将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

  请问:在庄子的思想中包含着一种什么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的价值问题上的观点与庄子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价值这种关系取决不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人的需要与物的效用。只有这两方面相互结合才能产生价值。

  (2)在上述庄子的故事中,体现的正是这一价值观,树因为没有用,就被划木匠弃之不用,而那只不会叫的鹅也正是因为没有用,就被主人杀了。这一结果取决不于物对人是否有用。但是,这一结果从物自身的角度考察却好具有了不同的意义,树因没有用而得以保留生命,而鹅却因为没有用而失去了生命。

  (3)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人的价值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价值,二是人作为客体所具有的价值。从后一个方面的价值看,人必须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才能具有价值。庄子主张无为,不主张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所以他不赞成人的价值的后一方面,不主张有用。但是庄子又主张人必须具有自身的价值,又不主张完全无用。所以庄子只好主张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

  (4)庄子的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通过人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当然,社会也应该尊重人,为实现人的主体价值提供平台。

  4.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中国又有一个叫做”亡斧疑邻”成语故事。

  请问: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答案要点】(1)”情人眼里出西施”和”亡斧疑邻”的故事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主体素质在认识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所以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反映论的本质。

  (2)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反映存在并不是机械的,死板的,直观的,而是受意识主体自身的素质影响的。使意识具有了主体的主体特征,主观特点和个性差别。主体自身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与精神素质两个方面。而主体的精神素质既包括理性成份的知识结构等因素的素质,也包括情感,直觉,灵感等方面因素的素质。

  (3)主体的精神素质深刻地影响着认识的全过程,成为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认识的决定性条件。

  (4)”情人眼里出西施”和”亡斧疑邻”中所说的现象都是由主体的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造成的.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